龐麗紅
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用春蠶、蠟燭等來比喻教師的無私奉獻這一高大形象,這些崇高的贊譽背后卻恰恰掩蓋了教師作為普通人的身份。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也非圣人。在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下,教師已經不堪重負,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始彌漫在教師群體中,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繼續(xù)忽視教師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不僅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而且不良情緒很容易傳遞給學生。正所謂,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因此,教師的心理問題必須予以重視,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刻不容緩。
一、焦慮傾向:隱含功利之心
當今教育形勢下,學生的成績仍舊是衡量教師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指標。我還記得剛入職時,校長對我們青年教師說的一句話: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個“老鼠”指的就是學生的成績。不管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只要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就說明教師素質高、教學能力強。教師們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傾注到了學生身上,希望借助學生的成績來彰顯自己的成就;而當事與愿違的時候,教師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有些教師每次在學生大考之前都會緊張得寢食難安。明明是學生考試,教師卻如此緊張焦慮,可見教師的心理已經呈現(xiàn)出亞健康的狀態(tài)。教師有這樣一種狀態(tài)又怎么能教育好學生呢?如果教師沒有健全的身心,就難以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曾經我也一直被學生的分數所捆綁,在期末考試之前的幾天,每天晚上睡不著,直到考試結束。明明感覺自己沒有過度憂慮,但是做的夢映射出了自己的擔憂。正如王維審老師說的那樣,當一個人把一件事情當成生命的全部,并極力想要獲得這一領域的成就感時,這件事情就會成為遏制其精神和生命自由的工具。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愛夾雜著功利心,那么教育將無法擺脫狹隘、偏激,教師也難以走進學生的內心,更無法讓自己享受到教師職業(yè)的幸福。
教師不應當把經歷和追求全部押在一件事情上,要敢于開辟新的領域,在教書育人之外,要有一項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追求,讓自己的情緒有一個緩沖地帶。如此,即使生活的瑣事堵塞了內心,仍舊可以在另一隅安放自己的焦慮和不安。
二、問題堆積:滋生情緒垃圾
社會對教師的高期待、高標準、嚴要求,學校的各項評比,家校合作關系的建立和調節(jié),教師職稱的晉級,以及各種表格的填寫等,擠占了教師太多的自由發(fā)展的空間,也讓想要安心于教學的教師的內心擠占了太多與教育無關的雜事。情緒垃圾堵塞了教師精神成長之路,成了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土壤。
清除情緒垃圾,有時候僅僅是傾訴就夠了,就像是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可以安放的樹洞。心理學家羅杰斯也告訴我們,當你處于心理壓力狀態(tài)時,有人真正傾聽了你,并沒有附帶任何評價,沒有嘗試分散你的責任,也沒有想改造你,這種感覺再好不過。
我非常幸運自己身邊有一位耐心且認真的傾聽者,那便是我的哥哥。即便有著11歲的年齡差,也絲毫不影響我們之間的交流溝通。學校里的新鮮事、我遇到的麻煩,甚至是我的某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我和哥哥之間交流的話題。我們之間的話匣子一旦打開,天南海北的知識都如潮水般席卷而來,一浪接一浪地沖擊著我們的心田,總是讓我們感覺酣暢淋漓。而我的煩惱也常常在向哥哥的傾訴中煙消云散。就像羅杰斯在傾聽一位聰慧母親的傾訴中自然地幫助她改善了夫妻關系,使她變得自由和真誠,進而使她兒子的問題也消失了。這一次羅杰斯不是站在治療師的角度去分析評判、提供建議,而是作為一個朋友去傾聽、化解她的困境。在我眼中,哥哥也正是那樣一位有心的朋友,不做任何是非曲直的評判,就輕松拂去了我一身的疲憊。
教師的傾訴就像小孩子在教師面前“打小報告”一般,允許他們一些無疾而終的分享,這未嘗不是讓教師傾倒情緒垃圾的一種方式。人很容易產生孤獨的感覺,而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卻像牢籠一樣把人困住,如果這時候,有人可以真正地傾聽你,也許就能夠幫助你跳出牢籠。
三、迷失自我:叢生的雜草
我們常常說,教師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卻很少有人說教師的職業(yè)是為了教師自己,是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哪怕是教師的成長,也多半有人會想到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那么對于教師自身來說,教師自己的成長應該安放在哪里呢?教學是一項很枯燥、很難有獲得感的工作,許多人在走了一段時間之后往往會在教育的浪潮中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此瞥鋵嵉慕虒W生活,其實早已雜草叢生,荒蕪了心靈之田地。在工作中,教師難免有挫敗感,教師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如果不能被喚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又該何去何從呢?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這也許正是清除教師內心雜草的妙計,那就是在這片貧瘠的土壤中種滿科研的“莊稼”。
對于自己成長的規(guī)劃必不可少,無論是教育敘事的撰寫,還是課題研究項目的開展、科研主題的深入探究等,都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嘗試。當我們在教育科研的路上走下去,就會忘卻煩惱和功利,沉浸在充滿趣味的探索中,不能自拔。教育的瑣事也可以成為一種資源,成為我們成長的墊腳石。如果我們也有勇氣將身上的土和砂石變成墊高自己事業(yè)的工具,那么那些煩惱也會隨之消失,我們的站位也會隨之提高,看到的風景也會更加美妙。當我們把教育中令自己迷失的問題變成一種有效的資源,就是在閑散的時光里播撒下成長的種子,茂盛的莊稼將會擠走叢生的雜草。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沒有身處教師職業(yè),很難對教師的忙碌和辛苦感同身受。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教師進行自我疏導,還要得到學校乃至社會的重視。只有為教師群體提供可排解的渠道或方案,才能讓教師群體的心理真正走上一條向陽而行的路。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青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