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陽 鄧旭
摘要:目的:探究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學特征。方法:將手足口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收取時間在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次研究人數共922例,分析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學特征。結果:在2010—2020年期間,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共922例,其中確診最高時間段在2019年,其中CoxA16病毒感染人數最多,所占比39.15%(361/922)。在確診922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521例,所占比56.51%、女性401例,所占比43.49%;病例主要以散居兒童、幼托兒童為主,所占比分別為63.45%和36.55%;發(fā)病年齡集中于1-3歲兒童中,所占比為90.24%,不同人群分布情況所占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疫情中以年齡1-3歲兒童為主要發(fā)病人群,常見病毒感染為CoxA16病毒,故此需選擇合理的防控措施,以達到阻斷手足口病傳播目的,并在流動性較強、人口密度大、春夏季重點監(jiān)測手足口病高發(fā)人群。
關鍵詞:手足口病;疫情流行;流行病學特征
小兒手足口病發(fā)病率不斷增加,是臨床上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若未及時對患兒進行治療,易導致死亡情況發(fā)生;手足口病對于兒童來說是常見的疾病,臨床特征表現為發(fā)熱及手、足、口內等部位出現皰疹、皮疹,多數患兒手足口病病情較輕,隨時間推移及用藥處理,能完全痊愈[1],而在研究中,少部分患兒因病毒作用累及神經系統(tǒng),形成重癥手足口病,出現嚴重的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松弛性腦癱等嚴重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及心臟衰竭、休克、肺出血等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進而導致患兒生命安全遭到威脅。研究顯示,EV71和Cox A16病毒是導致手足口病感染的重要病毒類型之一[2]。因此,本次研究對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見下文。
1.資料/方法
1.1基線資料
此次研究的試驗對象為手足口病患者,收治時間在2010—2020年,共922例。年齡1歲~10歲之間,年齡平均值(6.21±1.27)歲,其中男521例、女401例。
1.2方法
掌握每位兒童的基本資料,采用熒光定量RT-PCR方式對病毒核酸實施檢測。
1.3觀察指標
分析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病原學檢測結果和人群分布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中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用X2檢驗、t檢驗,統(tǒng)計學處理選擇SPSS 24.0軟件,P<0.05表示對比數據存在明顯差異。
2.結果
2.1分析手足口病人群分布情況
在確診922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521例,所占比56.51%、女性401例,所占比43.49%;病例主要以散居兒童、幼托兒童為主,所占比分別為63.45%和36.55%;發(fā)病年齡集中于1-3歲兒童中,所占比為90.24%,不同人群分布情況所占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如表1:
2.2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病原學檢測結果
在2010—2020年期間,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共922例,其中確診最高時間段在2019年;CoxA16病毒感染人數最多,所占比39.15%(361/922)。(P<0.05)。如表2:
3.討論
小兒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多數為EV71病毒,通過病毒傳播易導致多數兒童發(fā)生手足口病,其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口腔、足部、手部出現潰爛、皮疹、水泡等情況,對患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該疾病一般來說均為急性起病,患兒常常伴有發(fā)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等癥狀,一般發(fā)生在舌、頰黏膜部位,也可波及軟腭、牙齦、扁桃體和咽部,在患者發(fā)病時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均可出現斑丘疹,然后轉為皰疹,同時患者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者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一般來說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后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在本次結果中,手足口病主要由CoxA16病毒所引起,其主要是由于人群對于引起手足口病的CoxA16病毒普遍易感,在感染后能夠獲得免疫力,但由于病毒各型間無交叉免疫,能夠反復感染,且CoxA16病毒的致病力和毒力均較強,導致因該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人群相比其他病毒更多。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4],手足口病在亞太地區(qū)的流行更為明顯,1999年在澳大利亞出現大暴發(fā)與流行、馬來西亞在2000年至2003年有大暴發(fā)、泰國于2008年至2009年期間內出現手足口病大流行、韓國在同年出現暴發(fā)報道,香港在2008年亦出現手足口病的暴發(fā)與流行,而臺灣在1998年的相關報道中,發(fā)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的重癥手足口病病例有405例,死亡病例達到78例,我國內陸地區(qū)首次出現手足口病疫情報告的地區(qū)為上海,時間為1981年。在本次研究中以托幼兒童和散居兒童是高危人群,可能和該人群的免疫水平較低密切相關,有兒童沒有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在群體生活過程中相互接觸較為密切,容易導致疾病傳播,因此需要加強對兒童的管理,提高家屬對衛(wèi)生的行為藝術,培養(yǎng)兒童良好衛(wèi)生習慣[5]。托幼機構需要對晨檢工作加強,做到早報告、早發(fā)現,預防傳染病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2010—2020年某三甲醫(yī)院手足口病疫情中以年齡1-3歲兒童為主要發(fā)病人群,常見病毒感染為CoxA16病毒,故此需選擇合理的防控措施,以達到阻斷手足口病傳播目的,并在流動性較強、人口密度大、春夏季重點監(jiān)測手足口病高發(fā)人群。
參考文獻:
[1]林文斌,秦維霞,祝寒松.廈門市某三甲醫(yī)院2013-2018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9,10(20):9-13.
[2]龍靜鏵,蔡筱雯,馮天達, 等.2008-2018年廣西省某綜合性三甲醫(yī)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9,46(21):3859-3863.
[3]李德林,高勝海.一起CoxA6引起手足口病暴發(fā)疫情流行病學調查[J].江蘇預防醫(yī)學,2020,31(1):84-85.
[4]龔大峁,馬青.2011—2018年上海市徐匯區(qū)華涇鎮(zhèn)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健康研究,2020,40(3):297-299,303.
[5]黃艷紅,孔慶征,劉瀟瀟, 等.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區(qū)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學和病原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9,46(11):1933-1935,1945.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 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