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玲
秦五政認(rèn)為“德兼三皇,功蓋武帝”,單被稱為“王”“皇”“帝”已不足以和自己的功業(yè)匹配了,便將“皇”和“帝”合二為一,作為自己的正式稱號,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的專稱。
——題記
英雄不問出處——劉詢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是漢武帝和武皇后衛(wèi)子夫的嫡皇曾孫;也是太子劉據(jù)的孫子。“巫蠱之禍”涉及甚廣,衛(wèi)皇后被逼自縊,太子一家全部被殺,只有當(dāng)時尚在襁褓的劉病己幸免于難,卻被丟進(jìn)了郡邸獄。也是上天眷顧,后元二年,武帝大赦天下,劉病已也因此被送到了祖母家,一路磕磕絆絆,倒也平安長大。漢武帝駕崩前,下詔將劉病已收養(yǎng)于掖庭,將其列入宗室屬籍中。命運(yùn)的天平開始向他傾斜。
劉病已從小聰敏好學(xué),愛結(jié)識朋友,見多識廣,也為他以后的皇帝生涯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元平元年,年僅21歲的漢昭帝駕崩,大臣以“通經(jīng)術(shù),有美才,行安節(jié)和”擁劉病已上位,繼漢室大統(tǒng),后改名為劉詢,成為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當(dāng)朝顯臣霍光操縱朝政,欲讓宣帝立他的女兒霍成君為后,以鞏固權(quán)勢,卻不料,宣帝詔“詔求微時故劍”群臣體察圣意,遂擁劉詢的民間妻子許平君為后,留下了故劍情深的美談。
縱觀宣帝一生,命運(yùn)多舛,一生跌蕩起伏, 可得上天眷顧,后成大統(tǒng),且為人忠厚,情深義重,對自己的原配用情至深,可謂大丈夫矣。班固對他極為贊頌:孝宜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將宣帝與昭帝的統(tǒng)治并稱“昭宣中興”。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
李煜,擁有多重身份——南唐后主、文人、詞人、音律家還有北宋囚徒。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詞人。他有才華,有情趣,對詩詞、文章、書法和繪畫無不精通。但他既無為人君者的豪氣,也無治國平天下的豪情。他日日填詞作曲,尋歡作樂,夜夜笙歌,醉生夢死。他的詞太多綺麗柔靡,香艷瑰麗,格調(diào)不甚高,有人稱之為“亡國之音”。
及至國亡,他成了亡國之君,曲風(fēng)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亡國之痛,境遇之凄慘,全都將之融入詞中,從此,中國詞史中最為感人,成就最高的作品誕生了。王國維贊曰:“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憐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p>
李煜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yùn)的。不幸的是他無治國之才卻成為一國一君,幸運(yùn)的是他的亡國之痛都化作了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這可能就是“國家不幸詞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吧。
放眼中華上下五千年,皇帝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歷史中最引人矚目,和最神秘的一群人。他們處在權(quán)力的最高峰,在普通人眼中,他們就是“天之子”,是神一般的存在。但也無人感同身受他們那種“高處不勝寒”的心情!所以, 他們有的施展自己的抱負(fù),贏得繁華天下;有的寄情于詩詞;有的整日尋歡作樂,白白葬送了大好河山……
(指導(dǎo)老師:吳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