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蘭
一、設計思路
作為幼兒園大班的一名教師,同時也是懷孕六個月的“準媽媽”,隨著孕期的增加肚子也在不斷的變大,班級小朋友們的好奇心也越來越重。他們偶爾會私下小聲討論,也會有小朋友直接過來問我有關腹中寶寶的問題,問題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多,且千奇百怪。有小朋友過來問問題的時候碰上胎動,小朋友會忍不住碰一碰,摸一摸,彼此之間友好的進行交流,然后問題就會逐漸延伸到自己身上去,想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是否也會有這樣的行為,當時的狀況又是什么樣的。本次活動開展的靈感就是來自于小朋友的日常問題中。該活動盡可能的綜合并運用了語言、科學和生活等領域的文化和實踐內(nèi)容,目的是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意識,解答幼兒有關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生長的問題,從對孕期媽媽體型和生活的變化狀況了解媽媽懷孕的辛苦,激發(fā)幼兒對媽媽的孺慕之情。
二、活動目標
1.感想孕期十月的辛勞,樹立愛護媽媽的觀念,學會感恩母親。
2.在活動中,觀察胎兒在子宮中生長變化情況。
3.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探索精神和自我情感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在媽媽的肚子里》,課件,視頻,有聲繪本。
三、活動過程
(一)以老師為觀察對象,設置問題,導入課堂
師:孩子們,你們觀察一下老師,現(xiàn)在的我和之前的我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我變成什么樣了,是胖了還是瘦了?和其他老師或是家長做對比,我有哪里不一樣呢?
幼:變胖了,肚子變大了,是懷孕了,有小寶寶啦···
師:嗯,小朋友們說的都對,現(xiàn)在的我比之前胖了,肚子變大了,肚子里有了小寶寶。
(通過對比,設置選擇項的問題,引導小朋友們可選擇性的展開對比,進行回答,引發(fā)出下文,進行課堂主題活動的導入,激發(fā)全體幼兒們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二)播放孕期幻燈片,讓幼兒們直觀的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中生長的狀態(tài)
1.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是不是?圖上的寶寶出生之前也有自己的“小房子”,而且你們知道寶寶會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住多久嗎?肚子周圍那些縈繞在寶寶旁邊的流動的東西又是什么呢?
2.老師給幼兒們介紹,寶寶所在的“家”的名字叫做“子宮”,子宮是寶寶成長的地方;寶寶和媽媽連接的那根細細的帶子叫做“臍帶”,是給寶寶輸送營養(yǎng)的通道,還能夠?qū)殞毰判沟膹U物運輸出去;在寶寶周圍流動的那些液體叫做“羊水”,羊水不僅可以起到保護寶寶的緩沖作用,還能夠保持子宮內(nèi)溫度的穩(wěn)定,相當于給寶寶穿了一件“保溫服”。
3.通過對孕期階段性圖片的展示,讓幼兒們看到隨著時間的增加寶寶不斷生長,媽媽肚子不斷變大的狀態(tài)。配合圖片上孕婦體態(tài)的變化,展示媽媽懷孕期間隨著肚子不斷增大帶來的困擾和疲憊,讓幼兒知道媽媽懷孕的辛苦,學會感恩。
(三)觀看課件——展示胎兒在母體中的生活狀態(tài)
1.小朋友們有人會游泳嗎?胎兒在很小的時候會像小魚一樣在媽媽的肚子里游來游去,一會跑到東邊,一會游到西邊,特別的歡快。
2.在寶寶稍微大一點以后,會伸伸他們的小手和小腳,和媽媽親切的互動,偶爾還會踢上幾腳,媽媽就會“哎呦哎呦”的,這是小寶寶在告訴媽媽他現(xiàn)在醒著呢,求媽媽關注。
3.小朋友們有沒有吃多了打嗝的經(jīng)歷?寶寶在媽媽肚子里也會打嗝;偶爾還會吃吃自己小手,偶爾把自己縮成一團。
(四)觀看有聲短視頻《在媽媽的肚子里》,學會感恩
1.短視頻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的寶寶心情感知狀態(tài)是哪種變化?是從一開始的自由自在到后期感覺憋悶嗎?寶寶對媽媽和外界的感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3.教師小結(jié):媽媽為了讓胎兒健康的發(fā)育,會吃很多營養(yǎng)品,堅持每天散步,給寶寶講故事、聽胎教音樂,讓寶寶感受到母親的愛意。
4.媽媽非常愛自己的寶寶,那么作為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在接受愛的人,我們應該怎么做去回報我們的媽媽呢?
5.最后朗誦冰心的詩歌《紙船》,結(jié)束本次活動。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街道香堤瀾灣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