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63000)李莉
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指孕婦于13~27周出現胎盤完全覆蓋宮頸內口妊娠現象,與正常妊娠相比,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出血風險更高[1][2]。臨床針對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多采用藥物進行引產,常用藥物如依沙吖啶(Ethacridine Lactate,EL)、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等,雖能起到一定引產效果,但成功率相對偏低,且引產時患者失血量相對較多,整體效果不理想。預防性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為臨床新型介入治療手術,其于產后大出血防止過程中體現出獨特優(yōu)勢,可有效減少患者失血量[3]。但在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引產過程中應用效果如何臨床鮮有報道?;诖?,本研究回顧性收集我院88例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旨在從引產效果、安全性等層面分析預防性UAE術聯合EL、MIF應用價值。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我院88例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2017年1月~2020年12月),按引產方案不同分成UAE組(n=44)、常規(guī)組(n=44)。其 中U A E 組 年 齡2 6 ~4 2 歲,平 均(34.06±2.94)歲;孕周14~18周,平均(16.17±0.84)周;孕前體質量指數:18.5~27.4kg/m2,平均孕前體質量指數(22.93±1.41)kg/m2;常規(guī)組年齡25~41歲,平均(33.57±2.86)歲;孕周14~18周,平均(16.02±0.79)周;孕前體質量指數:18.9~27.6kg/m2,平均孕前體質量指數(23.17±1.38)kg/m2。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接受EL聯合MIF引產,MIF:口服,200mg;EL:超聲引導下,于羊膜腔內注射100mg,密切觀察引產情況。UAE組接受預防性UAE術聯合EL、MIF引產,術前24h口服MIF200mg;超聲引導下,于羊膜腔內推注100mgEL,若患者陰道無流血及宮縮情況,則于當日實施預防性UAE屬,具體操作如下:局麻,行股動脈穿刺(Seldinger技術下實施),置入血管鞘,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機監(jiān)視下,5F Yashiro導管對雙側子宮動脈實施選擇性造影和插管操作,經導管將直徑為1400~2000μm明膠海綿顆粒緩慢注入子宮動脈,待胎盤血管湖染色完全消失,子宮動脈主干血流停滯停止注射;密切觀察引產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引產情況,包括引產時間、失血量、引產前后血紅蛋白(Hb)水平變化。②兩組引產成功率;判定標準:引產后胎兒自陰道順利娩出為引產成功;若引產后,患者出現陰道大出血,需轉行取胎手術,則為引產失敗。③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腹痛、發(fā)熱、穿刺側疼痛等。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分析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引產情況 兩組引產前后Hb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UAE組引產時間較常規(guī)組長,失血量較常規(guī)組少(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引產情況對比(±s)
附表 兩組引產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引產時間(h) 失血量(ml) Hb(g/L)引產前 引產后UAE組 44 30.11±11.23 305.49±14.84 108.24±6.94 98.35±7.14常規(guī)組 44 24.36±15.24 387.61±23.58 106.18±6.57 96.24±7.08 t 2.015 19.551 1.430 1.392 P 0.047 <0.001 0.156 0.168
2.2 引產成功率 常規(guī)組成功引產37例,引產成功率84.09%(37/44);UAE組成功引產44例,引產成功率為100.00%(44/44);UAE組引產成功率較常規(guī)組高(χ2=5.587,P=0.018)。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UAE組與常規(guī)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9.09%(4/44)vs 4.55%(2/44),無明顯差異(P>0.05)。
MIF、EL為臨床針對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常用引產藥物,其中前者屬抗孕激素類藥物,經口服進入機體后,可與子宮內膜上孕酮受體及糖皮質激素受體相結合,發(fā)揮阻斷孕激素效果,還具有促使蛻膜組織產生變形反應,軟化宮頸、促使宮頸收縮、使絨毛膜及蛻膜迅速分離、促使胎膜、胎盤分離效果[4];后者可將胎兒迅速致死于宮內,并促使蛻膜組織、胎盤壞死,從而引發(fā)流產,且能破壞機體孕激素、雌二醇平衡狀態(tài),提高子宮前列腺素受體含量,增強前列腺素合成能力,從而促使宮縮并啟動分娩[5]。但兩者聯合應用,雖能起到一定引產、促進分娩效果,但易致胎膜殘留、大出血現象發(fā)生。UAE術是于DSA下,通過栓塞劑對機體子宮動脈實施栓塞,從而達到預防子宮大出血的目的[6]。但與EL、MIF聯合應用于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引產中效果如何,臨床鮮有報道。本研究在EL、MIF聯合治療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基礎上,同步實施預防性UAE術,數據顯示,UAE組引產時間較常規(guī)組長,失血量較常規(guī)組少,引產成功率100.00%較常規(guī)組84.09%高(P<0.05),由此可見,預防性UAE術聯合EL、MIF應用于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引產可有效提高引產成功率,減少失血量,但引產時間相對較長。原因分析為預防性UAE術是于DSA下,通過栓塞劑對子宮動脈實施栓塞,從而阻斷子宮血液供應,促使子宮血管動脈壓降低,進一步促進血栓形成,從而有效減少患者失血量;此外,預防性UAE術還可通過阻斷胎盤血流,從而致使胎兒死亡,而子宮血供減少,可促使子宮平滑肌纖維發(fā)生缺氧、缺血,從而加強其收縮能力,進而可誘發(fā)流產,加之MIF、EL應用,故可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此外,本研究數據還顯示,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預防性UAE術聯合EL、MIF應用于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引產不會明顯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預防性UAE術聯合EL、MIF應用于孕中期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婦女引產可有效提高引產成功率,減少失血量,且無明顯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安全性高,但引產時間相對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