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騫帆(鄭州大學書法學院)
2021年7月17日上午,經(jīng)長沙市委宣傳部批準,由長沙市文聯(lián)承辦的“各美其美——發(fā)現(xiàn)湘硯之美”藝術展進入重要環(huán)節(jié),湘硯雕刻家、詩詞楹聯(lián)家、篆刻家20余人齊聚一堂,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沐月棲茶社開展雅集活動,藝術家們?yōu)橄娉幾珜?、鐫刻銘文,我有幸親歷這一盛況。
早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在長沙市文聯(lián)副主席周永康主持的策劃會議上,《文藝生活·藝術中國》主編曹雋平便提出:所有的當代史都會進入歷史!我們要從展出的當代湘硯中挑出一批精品,請湖南的詩詞楹聯(lián)家根據(jù)硯臺的產(chǎn)地、造型、紋飾等撰寫詩文佳句,再請篆刻家鐫刻在硯臺上,給后世留下這次展覽的時代烙印。
上午9點,雅集在周永康的主持下開始。6月下旬,曹主編已經(jīng)從展品中挑選出20多方硯臺供此次雅集創(chuàng)作。經(jīng)商議后決定:將硯臺分別標號,再由詩詞楹聯(lián)家抽簽,每人挑選五方硯臺,當場撰寫銘文。這如同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等人于紹興蘭亭曲水流觴吟詩,未知的題材對應未知的作者,這既復古又時髦的不定向創(chuàng)作,很有刺激性。當天參加撰文的有呂可夫、陳樵歌、鄭鐵峰、張月宇、趙燕山、蔡聰?shù)热?,刻字者是來自西泠印社的篆刻家吳賢軍和李瑩波,以及刻銅藝術家何康泰。
李瑩波先生是我的篆刻老師,這次活動我重點觀摩了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李老師詩詞、書法、篆刻、昆曲皆精,年僅27歲便加入西泠印社,現(xiàn)于岳麓書院攻讀博士學位,是湖南年輕一代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正因為有著全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老師在創(chuàng)作時如魚得水。他抽中了一方浯溪山水為主題的祁陽石硯,當下會心一笑。李老師曾經(jīng)在浯溪碑林采風,創(chuàng)作過一首絕句:“江霧江風濕袖襟,元顏勝跡岸邊尋。浯溪千里歸來后,自有清流繞我心。”稍作思考后,李老師先用鉛筆在硯背面打好界格,再從小布袋中取出了平日慣用篆刻刀。這方硯的石質(zhì)非常細膩,走刀十分順滑,李老師選擇了長沙本地出土的馬王堆漢簡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飄逸灑脫,開始了漢簡入硯銘的首次嘗試。不出半小時,李老師擱刀擦汗,喝茶,吐氣,這方集天時地利人和的佳作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美石、巧雕、佳句、古體,開一代新風。
創(chuàng)作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接下來李老師又抽到一方“琴硯”。所謂琴硯,是古人仿古琴外形所刻的硯,這樣的硯繼承了古琴修長的外形,具有一頭寬一頭窄的造型。由于這方由陳興旺所制的琴硯窄且厚,背面不利下刀,李老師起初打算在硯兩側(cè)鐫刻銘文,轉(zhuǎn)念想到古琴一般都在琴背刻字,為了追求硯與琴暗合,還是決定在硯背刻字。窄長的琴硯形狀與之前采用漢簡橫向舒展的姿態(tài)不符,李老師靈機一動,想到了最近正在研習的《中山王厝鼎》。此鼎銘文在戰(zhàn)國文字中走瘦長一路,點畫呈正梯形聚散,加之筆畫硬朗,可與古琴硯外狀交相呼應,自然和諧。借用劉禹錫陋室銘的典故,李老師鐫刻下“指游于藝,德潤其身”(蔡聰撰)(圖1)。此句由藝及德,彰顯文人風骨,硯本身就是文人墨客伴身之物,琴硯詞銘四者兼具,好不風雅!
圖1
李瑩波
何康泰
金石本同源,這次到場的不僅有西泠印社篆刻家,還有一個“野路子”——刻銅藝術家何康泰。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既能用細膩的刀法表現(xiàn)楷書的精致,也能復原篆書的圓勁,亦能大刀闊斧,鑿刨兼用創(chuàng)作出大寫意風格的花鳥畫,藝術創(chuàng)造性和表現(xiàn)力兼?zhèn)?。除了刻銅,何康泰還能在木板、紫砂、石材上刻字,他掏出了一大一小兩把雕刻刀。經(jīng)他解說我才明白:這是他自己設計的刻銅專用鍛打刀,小刀細長而斑駁,就像在鋼筋上熔鑄了鋒利的刀刃,肉眼可見力量感,另一柄大刀倒是簡潔,刀背寬闊,上面纏有麻繩。何康泰拿到手的是一方谷山硯,這方谷山硯石質(zhì)偏硬,康泰決定用粗獷的魏碑體在一側(cè)刻銘。動刀前,他找李瑩波老師合計了一下,李老師提出將魏碑密集的空間感體現(xiàn)出來,可以參考《楊大眼造像記》,點畫硬朗如鐵鑄,能體現(xiàn)霸氣(圖2)。這一說可講到點子上了,康泰叔為人豪爽,正合了這類魏碑的開張風格。他先雙鉤設計出字形,可又覺得循著單刀入石崩出的線條應該更為有趣,便換成了單鉤的線條。從康泰叔下刀那一刻,我就發(fā)現(xiàn)他有別于篆刻精致流派的野逸,只見石末翻飛,整個硯側(cè)面上“黑進白出”,猶如火星迸濺,由此不難想象康泰叔刻以往刻銅時熱火朝天的場面。何康泰的刻字還有一特點,那就是模仿出筆道正中的軌跡,在表面形成一道v字凹槽,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令字更加遒勁有力,幾乎還原書寫者下筆的輕重緩急,又融入了刻者的激情。楹聯(lián)家蔡聰先生撰寫的短句“渴學如饕餮,揮毫出岫云”,在康泰叔刀下衍化成樸拙的大字,給文氣十足的祁陽石硯增添了幾分硬朗。
圖2
這天上午,篆刻家吳賢軍也鐫刻了兩方,在其中一方溪水硯上鐫刻了“一溪碧映遠山青”(圖3)(劉桃制硯,呂可夫撰文),意境幽遠,令人浮想連翩。
圖3
曹主編還特地帶來他書寫設計的“書香傳家硯(產(chǎn)自曾國藩故鄉(xiāng))(圖4)。此硯底部原已有刻字大師滕占敏鐫刻的曹主編的文章,因他與李瑩波、何康泰兩位同為好友,對他們的藝術造詣極其欣賞,遂請兩位聯(lián)袂鐫刻座右銘“讀書明理,練字修身”,二位爽快答應,康泰當即以隸書刻下“練字修身”。硯貴有銘,能有三位名家共同操刀的更是罕有,這樣的合作必將為這次活動留下一方佳構。
圖4
曹主編研究書法40多年,又收藏了一方張學軍雕刻的谷山云紋硯,他向鄭鐵鋒、蔡聰請教后,創(chuàng)作了一首銘志詩:“硯田無惡稅,吾手寫吾心,抱樸頤天性,揮毫萬點金?!编嶈F峰先生也即興吟詩一首《題平步青云硯》:“東來紫氣意薰薰,掞藻摛文竟不群。終是功名虛幻里,但從平步踏青云?!辈苤骶幱终垇砗慰堤垖W軍商議,決定請何康泰做一巨大的銅墨盒,再將兩首詩刻上去。
由于當天篆刻家們的工作量過大,周永康見大家精疲力竭,決定改日另外組織一批篆刻家刻銘。
7月21日晚,由湖南今字招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粟滕、周統(tǒng)先生做東,篆刻家羅光磊、張建明、李礪、文佐、楊修亮、周文強老師等齊聚湖湘大市場硯臺雕刻家陳興旺的“石上工作室”。
吳賢軍
李礪
文佐
當晚,李礪老師抽中的硯臺號碼上標記的是谷山石硯,他當場撰文:“谷山石硯產(chǎn)出潭州,源于北宋,已越千秋,石溫如玉,堅密優(yōu)柔,研墨發(fā)亮,潑灑飛流,硯中佳品,等在王侯?!保▓D5),這段文字四字一句,層層遞進,與古代硯銘一脈相承。只可惜,他刻到一半時發(fā)現(xiàn)因工作人員疏忽,遞到自己手中的硯臺竟是桃江硯,這方硯的硯銘變成了“錯版”。李老師沒有因此遷怒于人,而是繼續(xù)花了將近一個小時在漆黑如墨的硯背刻下了工整的跋文。周永康先生當即決定:屆時將這兩方“錯版”的硯臺一同展示,并加以詳盡的解釋。我在觀察李老師的用刀時發(fā)現(xiàn):他取法非常拙樸的 “二爨 ”,用刀從重至輕,至收筆時有一個明顯的挑刀的動作,點畫在筆筆挑刀形成的出鋒中顯得十分靈動,愈發(fā)可愛。這一刀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令我心底暗暗叫絕!
圖5
來自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的青年篆刻家文佐中簽了一方青綠谷山硯。硯石深邃幽綠,似有風云流動,硯池如同云海,雕刻者雷運華巧思細琢,硯池兩側(cè)刻一片松林,硯堂隨形如山間云海翻滾,富有流動感,觀之若置身山澗之間,仰觀山頂又如聞松籟簌簌,一時上山行路仿佛并不那么重要,感受山中閑云野鶴的氣韻才是重中之重。作詞人張月宇一定是體會到了硯的設計思路,稍加思索妙語連珠:回首白云山下路,不如歸去聽松風。意境悠長深遠。文佐老師以別具一格的魏碑,以刀代筆,凌厲爽健,字字鏗鏘挺立,猶如老松迎風,與硯堂中松林交響輝映,實現(xiàn)了硯與銘文的完美結(jié)合。
這天晚上,嚴謹?shù)牧_光磊先在硯臺頂端寫下隸書“開扃納雅”( 圖6),然后以細膩的刀法還原筆鋒,他刻字時咬緊牙關的神態(tài)令我印象深刻。篆刻家張建明在一方隨形硯的角落上鐫刻“岱岫”( 圖7),他先夸張“岱”的單人旁,而后將“岫”改為上下結(jié)構,躲在“岱”的單人旁下面,兩字合二為一,匠心獨具,構思巧妙?。ㄒ陨蟽晌痪鶠槲縻鲇∩缟鐔T)青年篆刻家周文強為刻好“守元真”( 圖8),先是以木棒打擊刻刀,步步走刀,隨后又以單刀修邊,線條遲澀質(zhì)樸,渾厚大氣。
圖6
圖7
圖8
名硯、名家、名句、刻銘,這次雅集在現(xiàn)代社會上演繹了一場屬于文化人、更屬于湖湘人的文藝復興。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是我們湖南人內(nèi)心穩(wěn)固的根基,更是我們手中創(chuàng)新的利器,珠聯(lián)璧合傳后昆。此次雅集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當代湖南篆刻家與詩人們的藝術結(jié)晶,必將流芳千古。
羅光磊
張建明
周文強
楊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