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芬 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家庭動力學是隨著對家庭治療的研究而發(fā)展起來的,西方國家早在20 世紀 50 年代左右就對家庭動力學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1]。家庭是家庭成員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作用的心理、情感、行為方式以及家庭和外部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就形成了家庭動力學[2][3]。國外首先提出了家庭動力學的理論理論系統(tǒng)[4],隨后發(fā)展的評估量表讓家庭動力學理論的得以量化評估。例如家庭評估問卷(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FAM)從三個因子:家庭系統(tǒng)動力、多重關系和個人功能測評家庭功能[5];家庭環(huán)境量表(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廣 泛使用于西方國家對家庭環(huán)境的測評中,這個量表包含了90個是非題,從三個維度來評估家庭環(huán)境:關系維度、個人成長維度,系統(tǒng)維持維度。有研究已經證實,家庭沖突、父母侵擾和心理聯(lián)系是心理成熟度的顯著預測因子,與心理適應有交互或者獨立地影響[6];家庭情緒環(huán)境與同一性控制過程驅動職業(yè)選擇[7]。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美籍華人比歐美人出現(xiàn)更多的家庭沖突,家庭動力中內聚力和表現(xiàn)力較差,隨著文化適應水平的提高,凝聚力有所增加,揭示了家庭凝聚力對文化適應的顯著影響[8]。
中國對家庭動力學應用性研究起步較晚?!跋到y(tǒng)家庭動力學自評量表”是許秀峰和楊建中編制的國內的第一個本土化的量表。最初這個量表主要用于一些有精神疾患的病例當中,現(xiàn)在已廣泛使用于正常人群,例如青少年、中小學和大學生群體。高職學生學校適應是高職學生在大專生活階段能夠基本達到學校的教育目標,完成學業(yè),完善自我,和他人建立和諧關系,并形成穩(wěn)定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我國對高職學生家庭動力特征對其學校適應性的影響的研究幾乎沒有,而高職學生現(xiàn)在幾乎已經占據大學生人數的一半。所以這個群體不容忽視。國內有研究顯示家庭功能越好的大學新生學校適應水平越高[9][10];國外 Shek DT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養(yǎng)育方式、家庭功能以及親子沖突是影響中國中學生適應能力的主要因素[11]。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已經取得較大的發(fā)展,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針對高職生家庭動力及其適應性關系的研究甚為少見,幾乎沒有得到關注。本文對中國云南省5所高校1550名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性和家庭動力學特征進行調查,以探討家庭動力特征對高職大學生學校適應性的影響,以補充對這一群體在這一方面的關注,希望能夠為今后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引導高職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適應社會。
采取分層、典型和隨機抽樣的原則,抽取云南省5所高職院校在校生1550人。經過統(tǒng)計整理,保留了1500份有效問卷。男生有710名,占47.3%,女生790名,占52.7%。
(1)采用盧謝峰編制的大學生學校適應量表,包括7個緯度: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角色適應性、職業(yè)選擇適應性、生活自理適應性、環(huán)境的總體認同、身心癥狀表現(xiàn)。量表a系數為0.8978,分半信度為0.8799[12]。(2)采用許秀峰和楊建編制的系統(tǒng)家庭動力學自評量表,共29個條目,4個因子:家庭氣氛、個性化和系統(tǒng)邏輯和疾病觀念。該量表的4個緯度的重測相關信度系數在0.7414—0.9272之間,總分的重測相關系數為0.8850。整個問卷的a系數為0.8107,4個緯度的a值在0.6710—0.8865之間[12]。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等結果分析。
表1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學校適應狀況處于中等水平,男生的學校適應性在角色適應(F=23.461)、職業(yè)選擇適應(F=30.445)和身體癥狀表現(xiàn)(F=77.017)三個因子上好于女生,達到顯著差異。
由表2可知,高職大學生系統(tǒng)家庭動力各因子得分在2.5476—3.3629之間,在理論中值3附近,可見高職學生四個維度的家庭動力特征兩極分化并不明顯。即家庭成員既不傾向于用“非此即彼”的邏輯思維看待問題,也不傾向于用“既……又……”的邏輯思維看待問題,而是兩者兼而有之;家庭成員之間情感和行為的分化程度也居于中間,既有一定的獨立自主,又保持一定的依賴性和控制性;家庭氣氛既有敵對、沉悶的時候又有輕松愉快、和諧開放的時候,并不以其中一種氣氛為主導;家庭成員關于疾病過程的自我責任的看法既將患病及疾病康復與本人的責任和主觀努力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將患病及疾病康復與客觀條件聯(lián)系在一起。男女生只在系統(tǒng)家庭邏輯(F=4.510,p<0.05)上有顯著差異,女生更傾向于用“既……又……”的邏輯思維看待問題。
表2 高職學生系統(tǒng)家庭動力自評量表各因子得分狀況及男女差異比較
由表3可知,大學生學校適應性在各因子上和家庭系統(tǒng)邏輯呈顯著正相關(P<0.05),而個性化、家庭氣氛、疾病觀念與大學生學校適應各因子呈低度負相關,除生活自理適應性與疾病觀念的相關不顯著以外,其他因子間的相關都達到了顯著性。
表3 高職學生系統(tǒng)家庭動力特征與其學校適應性之間的相關
以家庭動力特征各因子得分作為自變量,以大學生學校適應各因子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在a=0.05水準上,除家庭氣氛、疾病觀念沒有進入生活自理適應的方程中,個性化沒有進入環(huán)境總體認同的方程中以外,系統(tǒng)家庭動力學自評量表中的四個因子均進入了學校適應性各個因子的方程中。結果見表4。
表4 回歸結果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云南高職大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屬處于一般水平,男生適應能力稍好,高職女生出現(xiàn)更多的身體癥狀。這可能是由于高職男生動手操作能力更好,而高職院校和招聘企業(yè)也十分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高職學生的社團活動、實習實訓過程中也顯示出大部分男生的主動意識和動手能力明顯好于女生。另外,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咨詢案例也顯示,女生多于男生,一部分大三女生在就業(yè)、擇業(yè)過程中,由于高職男生顯示出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使不少女生出現(xiàn)就業(yè)擇業(yè)心理問題,例如自卑、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以及頭痛和失眠等身體癥狀,從而促使她們尋求心理咨詢與幫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高職大學生學校適應性在各因子上和家庭系統(tǒng)邏輯呈顯著正相關,證明家庭是大學生健全個人生理及心理的發(fā)展,傳遞價值觀,提供角色認同及社會化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13]。梁凌燕等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沉迷網絡孩子的家庭通常習慣于一些穩(wěn)定不變的、僵化的互動模式[14],所以家庭成員在進行價值判斷時越多元化、越寬容就越能幫助大學生提高其人際適應能力。本研究還顯示個性化、家庭氣氛、疾病觀念與高職大學生學校適應各因子呈負相關。說明在這種家庭氣氛沉悶敵對中成長的孩子會出現(xiàn)更多的適應問題。回歸分析的結果也顯示家庭系統(tǒng)邏輯對學校適應有正向的預測作用而且回歸系數最大,說明家庭動力因素中家庭系統(tǒng)邏輯是影響學校適應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平等明主的家庭氣氛,良好的親子溝通,能夠促使青少年的適應能力,推進青少年個體化的進程。所以,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性,可以從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良好互動模式著手,改善其家庭功能或家庭關系,并建立開放式溝通,激發(fā)家庭創(chuàng)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