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洪,黃柳鶯,吳斌璇,柳紹杰,劉毅然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寧德中醫(yī)院腎病科,福建寧德 352100
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屬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治療后的常見并發(fā)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營養(yǎng)不良容易引發(fā)感染、心血管等并發(fā)癥,不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與治療效果,而且對患者的透析壽命、生存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為進一步實現(xiàn)生存質量的全面改善,有效保證透析患者的機體營養(yǎng)水平,臨床應將疾病治療作為研究的主要課題。相關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方法實施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機體現(xiàn)營養(yǎng)狀況得到改善,對患者機體健康以及康復速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該研究對患者應用參苓白術散方法、穴位貼敷改善營養(yǎng)不良狀況[1-2]。該研究隨機選擇2018 年11 月—2020 年5 月在該院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60 例進行分析,對于尿毒癥血液透析后營養(yǎng)不良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實施參苓白術散聯(lián)合穴位貼敷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隨機選取60 例尿毒癥血液透析后營養(yǎng)不良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雙盲法進行小組分配,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 例。該次研究內容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治療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70~82 歲,平均(75.16±0.89)歲;存在原發(fā)病高血壓腎病15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共有9 例,慢性腎炎4 例,其他2 例;患者臨床透析時間為1~9 年,中位透析時間為3.8 年;中醫(yī)癥狀輕重:輕度、中度、重度分別為10 例、12 例、8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70~81 歲,平均(75.23±0.77)歲;存在原發(fā)病高血壓腎病16 例,糖尿病腎病8例,慢性腎炎3 例,其他腎病3 例;透析時間1~9 年,中位透析時間為3.7 年;中醫(yī)癥狀輕重:輕度、中度、重度分別為11 例、10 例、9 例;兩組中醫(yī)癥狀輕重、透析時間、疾病類型、年齡以及性別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存在主癥:乏力、脈虛、神疲、氣短2 項以上及次癥:自汗、舌淡1 項以上,符合2002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yī)脾氣虧虛診斷標準[1]。所有患者、家屬討論統(tǒng)一意見,配合此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認知功能缺失、語言功能不完全,透析時間>3 個月;臨床特征穩(wěn)定,近1 月未產生感染性疾病及心血管嚴重并發(fā)癥等[2-3]。
為患者實施糾正貧血等治療方案基礎上應用小劑量復方a 酮酸(國藥準字H20 093176;規(guī)格:0.63 g),2片/次,3 次/d,治療組另外加用中藥穴位貼敷足三里及中脘等部位(將白術5 g、黃芪10 g、萊菔子5 g、白介子3 g、肉桂4 g 等研磨成粉并與生姜汁調和,固定穴位處敷貼,1 次/d,每次敷貼4 h 后可揭下)、參苓白術散(國藥準字Z22 025484;規(guī)格:6 g×6 袋)(黨參15 g,砂仁6 g,白術15 g,陳皮12 g,山藥15 g,茯苓15 g,蓮子9 g,薏苡仁9 g,桔梗6 g,白扁豆12 g,炙甘草9 g,1 劑/d,溫水沖服)。比對治療后3 個月療效。
對于患者治療前后SGA 評分進行分析。采用0~4級評分表進行評估:0 分表示1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0.0%~1.9%(或6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0.0%~1.9%)、1 分表示1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2.0%~2.9%(或6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2.0%~5.9%)、2 分表示1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3.0%~4.9%(或6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6.0%~9.9%)、3 分表示1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5.0%~9.9%(或6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10.0%~19.9%)、4 分表示1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10.0%(或6 個月內體質量丟失≥20.0%)、并評價中醫(yī)癥狀積分情況,結合實驗室指標進行分析(ALB、IgA、HGB、P、Ca、IgG、CD3、CD4、SGA、CD4/CD8、ADL等)。
根據中醫(yī)藥學會腎臟病治療標準評判效果[2]:無癥狀為0 分,不明顯輕微癥狀,對于日常生活不產生影響為1 分,癥狀比較常見,對于日常工作生活產生輕度影響為2 分,存在較為嚴重癥狀,出現(xiàn)頻率較高對于工作及生活產生影響為3 分。需要結合主觀綜合營養(yǎng)評價(SGA)[4]及日常生活能力評估評分(ADL)[4]對于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大幅度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癥狀積分降低,相比于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占據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比[(),分]
治療組患者治療后ALB、HGB 均明顯升高,對照組ALB、HGB 與治療前相比提升較多,治療組與對照組改善情況相比,優(yōu)勢性較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于治療組CA、P 進行分析,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CA、P 變化情況較小,對照組、治療組研究比對數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
注:t1、P1 表示兩組治療前對比,t2、P2 表示兩組治療后對比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后SGA 數值均有所降低,治療組、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療效更優(yōu),ADL 上升較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ADL、SGA 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ADL、SGA 評分對比[(),分]
注:t1、P1 表示兩組治療前對比,t2、P2 表示兩組治療后對比
經過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IgA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IgG、CD3、CD4 等較前有升高,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相關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相關指標比較()
注:t1、P1 表示兩組治療前對比,t2、P2 表示兩組治療后對比
近幾年,尿毒癥患者逐年增多,尿毒癥實施血液透析治療能夠延緩生命,改善癥狀[3-5]。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尿毒癥實施血液透析過程中許多患者會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因此找到有效的治療辦法,使患者機體營養(yǎng)指標得到改善,幫助其實現(xiàn)生存期延長,有效減輕治療負擔,為尿毒癥患者進行長期透析維持[6-9]。除此之外,能夠實現(xiàn)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但由于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由于體內毒素淤積,會對于食欲產生一定影響[10-15]。
參苓白術散通常利用四君子湯為主方,結合蓮子、山藥、陳皮、扁豆等實施健脾滲濕,并結合砂仁實現(xiàn)和胃健脾,桔梗能夠有效實現(xiàn)開肺宣氣,幫助患者實現(xiàn)祛濕止瀉,對于脾虛濕盛證型治療效果明顯。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參苓白術散方可以有效促進神經系統(tǒng)興奮。使機體中的血紅蛋白水平提高。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胃腸功能,全面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16-17]。因此,該治療可以幫助尿毒癥透析患者改善機體營養(yǎng)水平,有效實現(xiàn)透析治療,避免治療過程中產生營養(yǎng)不良。足三里及中脘屬于脾胃經重要穴位,穴位巾敷結合肉桂、白術、黃芪、萊菔子等有效實現(xiàn)養(yǎng)胃益氣,更有利于患者化濕健脾,其具備有效、簡便、安全等優(yōu)點,幫助患者減輕貧血狀況,提升機體免疫力。崔冰等[18]在參苓白術散對尿毒癥患者透析后營養(yǎng)不良的影響分析中,將2012 年3月~2014 年2 月期間接收的62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治療措施,研究組給予參苓白術散與穴位貼敷聯(lián)合治療措施。治療前后對照組中醫(yī)癥狀記分分別為(2.59±0.53)分、(2.33±0.66)分,治療組治療前后分別為(2.66±0.52)分、(1.75±0.96)分(P<0.05);對兩組患者SGA 評分狀況進行對比后,治療組治療前評分為(20.25±4.42),治療后為(14.35±3.45),對照組治療前評分為(19.65±4.45),治療后評分為(16.75±5.52),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評分均降低,且治療后治療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該結論與該文研究結果一致性較高,該文研究中治療組治療后SGA 評分為(14.07±3.96)分,低于對照組評分為(16.07±3.71)分(t=2.018,P=0.048);該文中治療后治療組中醫(yī)癥狀記分為(1.45±0.59)分,對照組中醫(yī)癥狀記分為(2.11±0.61)分(t=4.259,P<0.001)。
該研究結果顯示,參苓白術散與穴位貼敷聯(lián)合治療可以有效實現(xiàn)尿毒癥透析患者的乏力、腹脹癥狀緩解,治療組、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療效優(yōu)(P<0.05),ADL上升較為明顯(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療效優(yōu)(P<0.05),治療組治療后HGB、血白蛋白、CD3、IgG、CD4 等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參苓白術散與穴位貼敷聯(lián)合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措施相比優(yōu)越性顯著,可以作為臨床有效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參苓白術散治療可以幫助尿毒癥透析患者提升療效,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減輕營養(yǎng)不良狀況、使其生存率提升,治療費用低廉,具備較高的治療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