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迪, 賀 松, 牛向欣, 李嬌嬌, 楊 帆, 張 斌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影像部,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前在臨床中對乳腺癌患者做到早期檢查,能顯著地提高患者診斷效果,對患者的預后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X線和超聲是臨床中乳腺常用檢查方式,其特點是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檢查成本相對較低,X線在檢查癌組織周圍浸潤情況以及多灶病變、致密型乳腺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容易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2]。常規(guī)超聲診斷乳腺癌表現(xiàn)為低回聲、形態(tài)不規(guī)則,在鈣化、彈性成像硬度支持分級表現(xiàn)較高,也容易導致誤診[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組織成像方面效果較為顯著,尤其是針對隱性病灶,目前在乳腺癌的診斷、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4]。隨著超聲技術在臨床中的不斷應用和發(fā)展,超聲彈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其特點是將患者腫塊硬度通過彩色成像得到應變率比值(strain ratio,SR),在乳腺癌良、惡性診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5]。本文旨在研究MRI、UE、X線在乳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其在乳腺癌臨床應用中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文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乳腺腫塊患者147例,其中良性病變10例,惡性病變137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1.83±9.25)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9.5~25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14±1.50)kg/m2。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中關于乳腺癌的診斷標準[6],經(jīng)過病理學確診為乳腺癌;非哺乳期患者;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腫瘤患者;精神異常患者;肝腎損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放療、全身化療、穿刺活檢患者。
1.2.1MRI檢查
采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型號:MAGNETOM Avantol,德國Siemens),在乳腺轉移線圈支架上患者選擇俯臥位,患者乳房與線圈自然垂直,兩乳頭保持水平在線圈中心。參數(shù)設置:TR(重復時間)為7.0 ms,TE(回波時間)為3.5 ms,翻轉角設置為10°,矩陣為416×320,F(xiàn)OV(視野)為300~340 mm,層厚為2.0 mm。增強掃描:在患者手背靜脈推注釓特酸葡胺(0.2 mmol/kg),時間為10 s,觀察患者病灶強化狀況、形態(tài)變化以及時間規(guī)律等。
1.2.2UE檢查
采用超聲診斷儀(型號:EUB6500,日立)進行檢查,探頭頻率設置為7.5~13.0 MHz。采用二維超聲先對患者雙側的乳腺進行掃描,確定患者病變位置后將模式轉換為UE模式,通過專用探頭置于腫塊上方,與皮膚垂直,對患者進行加壓和解壓,切換雙畫幅實時對比模式顯現(xiàn)灰階圖像和彈性圖像。應變率比值(SR)指患者病變部位與周圍正常部位彈性應變指數(shù)比值。
1.2.3X線檢查
采用全乳數(shù)字化X線成像系統(tǒng)(Image MD,意大利Giotto),將患者需要檢查的部位給予暴露后,對患者進行加壓和解壓,參數(shù)設置為25~35 kVp,切換為自動曝光模式,拍攝患者乳腺癌軸、斜位影像。
1.2.4BI-RADS分類評估[7]
0級表示患者超聲檢查正常,隨訪時間為1年;Ⅰ級表示患者有良性征象,隨訪時間為6~12個月;Ⅱ級表示患者伴有良性病變,短期隨訪時間為3~6個月;Ⅲ級表示患者檢查異常,經(jīng)過穿刺活檢有3%~94%的惡性可能;Ⅳ級表示患者≥95%的惡性可能;Ⅴ級表示患者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所有圖像評估均由我院2位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主治醫(yī)生進行評估,MRI評分、X線評分均由BI-RADS分級進行半定量評估[8],1~3級記為1~3分,4~6級記為4~6分。
1.2.5診斷價值
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100%。
如表1所示,與良性病變患者相比,惡性病變患者MRI評分、SR、X線評分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良性病變患者與惡性病變患者腫塊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nèi)橄侔┗颊哂跋駥W相關指標比較
如表2所示,在惡性病變中,MRI檢查對Ⅴ類患者檢出率高于UE、X線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良性病變中,MRI、UE、X線對Ⅲ、Ⅳ、Ⅴ類檢出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MRI、UE、X線檢出乳腺腫塊患者BI-RADS分類比較(%)
如表3所示,以Ⅳ、Ⅴ類為陽性診斷,MRI、UE乳腺癌檢出率均高于X線乳腺癌檢出率,漏檢率低于X線乳腺癌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MRI、UE、X線對乳腺癌檢查結果比較(%)
如表4所示,三項聯(lián)合乳腺癌敏感性、準確性高于三項單一檢查,特異性低于三項單一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MRI、UE、X線對乳腺癌診斷效能比較(%)
早期乳腺癌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當患者腫塊較大時可以給予觸診,但關于乳腺癌良、惡性很難辨別,尤其是腫塊較小的患者在臨床中很難發(fā)現(xiàn),目前檢查主要依賴血清腫瘤標志物、輔助超聲和鉬靶檢查[9]。乳腺癌患者采用影像學檢查既經(jīng)濟又方便操作,在大規(guī)模的普查中較實用,傳統(tǒng)二維超聲檢查只能對患者良、惡性進行診斷,但是其特異性低,陰性病例診斷準確性相對較低,容易增加臨床誤診率[10,11]。
UE影像學通過不同的顏色顯示患者病灶彈性,從而對不同的組織界限進行區(qū)分,SR為乳腺癌臨床鑒別提供依據(jù)[12,13]。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惡性病變患者MRI評分、SR、X線評分相對較高,腫塊直徑比較無差異,提示腫塊直徑大小不能作為乳腺癌診斷的依據(jù),正常乳腺組織柔軟度較高,大部分腫瘤組織較硬,周圍正常組織硬變程度也相對較高,從而導致SR較高。
BI-RADS分級通過對患者乳房結構,腫塊形狀、邊緣、回聲、邊界、鈣化、血供,以及患者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等,給予定性分析,在乳腺病變患者具體分類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有效地降低對乳腺癌患者的主觀判斷,提高其客觀判斷狀況,從而提高乳腺癌的診斷準確性[14,15]。本研究顯示,在惡性病變中,MRI、UE、X線對Ⅲ、Ⅳ、Ⅴ類檢出情況比較有差異,提示MRI、UE、X線在診斷乳腺癌良、惡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惡性乳腺癌患者檢出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UE對乳腺癌的檢出率較高,從而提高乳腺癌的臨床診斷準確性。三項聯(lián)合診斷效能較高。三項優(yōu)勢分別體現(xiàn)在:X線是乳腺癌患者臨床診斷的有效手段,能較好地診斷乳腺癌患者病灶,區(qū)分周圍正常乳腺組織[16]。乳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相對較高,MRI能有效地反映乳腺癌患者的毛刺變化,通過采用MRI檢查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診斷效率[17]。UE能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組織彈性系數(shù),反映外力壓迫組織變形的嚴重程度,通過彩色圖像反映壓迫前后的回聲信號變化,其中紅色表示患者組織彈性系數(shù)小,受壓迫后位移距離相對較大;藍色表示患者組織彈性系數(shù)大,受壓迫后位移距離相對較?。痪G色表示患者組織彈性系數(shù)中等,能客觀反映乳腺癌患者組織硬度[18,19]。UE不僅能反映患者不同組織的彈性,還能在雙畫幅實時對比模式下,通過不同組織的彈性對病灶低回聲給予定性分析,從而減少人為、形態(tài)學分級等因素對靈敏度的影響[20,21]。
綜上所述,MRI、UE、X線三項聯(lián)合在診斷乳腺癌良、惡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乳腺癌診斷效能較高,為其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