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明言不造車的華為已經“包圍”了汽車產業(yè)。圍繞著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華為或躬身或合作,成立公司、申請專利。
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華為的全球旗艦店駛入了名為賽力斯華為的汽車。在絡繹不絕的消費者眼中,他們可能并不在乎這輛車是華為智選的生態(tài)產品,更有可能會認為:“華為開始賣車了?!?/p>
盡管謀求控股兩家合作企業(yè)的消息甚囂塵上,但華為依然不斷辟謠??墒牵辉燔嚨娜A為如果令造車離不開華為,那這樁生意的規(guī)模又豈是控制1-2家車企能夠企及的?
在人流如織的上海市南京路,華為的全球旗艦店正式開啟售車服務。售價分別為21.68萬、24.68萬元,不同配置的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正式駛入華為線下店鋪。
而就在此前一日的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才剛剛宣布與汽車品牌賽力斯推出華為智選生態(tài)新品類產品——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這是華為智選首次新增汽車品類。
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表示:“被美國方面多次制裁后,華為手機業(yè)務受到影響,思來想去,華為決定賣車,可以彌補手機業(yè)務銷量受到影響造成的利潤下滑問題?!?/p>
華為賣車憑什么?
余承東表示:“華為擁有高端體驗店5000家以上。和寶馬、奔馳、特斯拉、造車新勢力不在一個量級,覆蓋了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這是我們的巨大優(yōu)勢”。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1汽車流通行業(yè)藍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乘用車經銷商網絡在業(yè)數量為28229家。而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廣匯汽車經營網點包含4S店在內,共計809個。
粗略比對之下,作為汽車流通環(huán)節(jié)中最為重要的銷售環(huán)節(jié),華為一旦開始賣車,其線下門店的數量遠遠超過任何一家現有汽車經銷商。
而搭上華為賣車首班車的賽力斯后勢如何呢?
資本市場層面,2016年,小康股份(601127. SH)收購了在美國硅谷注冊的賽力斯,后者是一家超級電動車公司。盡管一年后賽力斯以3300萬美元收購了同為特斯拉聯合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辦的InEVit,一時名聲大噪。但連年低迷的財報還是令小康股份翻身乏術。
而隨著2021年3月8日,小康股份(601127. SH)發(fā)布公告,宣布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了合作備忘錄簽訂儀式。小康股份的股價已經從21.57元上漲至最高67元,漲幅超過200%。
在產業(yè)銷售層面,自華為宣布賽力斯駛入自家旗艦店后,SF5的訂單很快突破了3000輛,而一周后,訂單數量已經突破了6000輛。根據小康股份公布的4月產銷快報,其新能源汽車銷量2974輛,同比增長84.49%。
根據2020年報,重慶金康作為小康股份的子公司,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為2.71萬輛,當年產能利用率為54.18%,實際生產為1.47萬輛。按照現在的發(fā)展勢頭,現有產能將很快被新訂單占滿。
從合作簽約到車展發(fā)布再到線下售賣,華為賣車的大幕剛一拉開,連年低迷的上市公司就業(yè)績飄紅。如此看來,華為賣車的含金量實在難以小覷。而數以千計的線下門店一旦跨界賣車,其“顛覆”效應或許將改變現有汽車流通產業(yè)的格局。
在華為的企業(yè)“憲法”中,造車是明令禁止的提法。2020年11月,由任正非簽發(fā)的文件被爆出,其中一條“警言”赫然出現:“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p>
對于造車,華為的“文字游戲”玩兒的風生水起。除了“不造車”,華為的觸角已經伸及汽車產業(yè)的諸多角落。華為在其線下門店賣車只是華為汽車布局的冰山一角。
與小康股份的股價暴漲相似,北汽藍谷(600733. SH)近日在資本市場上的瘋狂超車令人咋舌。2018年,北汽新能源身披新能源整車第一股的頭銜正式登陸A股,終結了借殼上市長跑。雖然被北汽集團寄予厚望,但北汽藍谷上市即破發(fā),15元的股價居然成為了上市多年以來的天花板。
直至華為概念加身,2020年剛剛迎來巨虧的北汽藍谷股價扶搖直上,市值更是突破600億。
1月29日,北汽藍谷發(fā)布公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60億-6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62億-67億元。
受此影響,北汽藍谷的股價一直徘徊在8-9元的低位。然而來到4月,華為賦能的第一臺整車落地北汽新能源。隨著極狐阿爾法S的發(fā)布,北汽藍谷的股價瞬間背離基本面,強勢反轉。
彼時,北汽藍谷的一季報實在難看。營收同比下降50%、歸母凈利同比下滑98.17%。結合這一表現,究竟牽手華為的前景會助力北汽藍谷駛入強力反轉路線;還是北汽藍谷的糟糕業(yè)績最終會吞噬嗷嗷待哺的極狐?這將交由市場檢驗。
但從華為與北汽藍谷的合作中不難看出,北汽藍谷受益匪淺。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的個人需求占比較2019年大幅提升,達到了將近80%的占比。由此可見,未來個人車主的購車需求才是支撐新能源汽車銷售真正爆發(fā)增長的核心動力。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近兩年國內很多網約車平臺大量采購新車,讓北汽新能源等依靠B端市場的車企嘗到甜頭,但對于C端市場的忽視,讓其在B端市場遭受沖擊后沒有反擊余地。
數據顯示,2019年北汽新能源15.06萬輛的銷量中,約70%為對公銷售,屬于網約車、出租車以及政府用車,高于當年電動汽車市場對公上險量占整體市場銷量54%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總銷量中僅有30%賣給了個人車主。
然而與華為牽手,北汽不僅在汽車ICT方面獲益,華為面向的海量終端也將是彌補北汽藍谷市場缺陷的良藥。
華為的門店正在隱隱成為最大的汽車經銷網絡、華為的技術儲備正在為汽車的智能化、自動化添加武裝。華為可以不造車,但如果未來造車離不開華為,那這莊生意的規(guī)模又豈是造車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