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理想主義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專輯

2021-09-24 12:43:44宋少鵬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陳映真理想主義專輯

這是一期勇敢的專輯。正如程凱文章中所坦承的:“直面當代‘理想主義的討論時,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或許會有一種不適感?!眥1}在這個時代,理想主義似因其過于“高貴”而清冷于角落,雖不至于被遺棄卻不是大家愿意公開討論的話題。一個時代創(chuàng)傷被鎖閉在“理想主義”的概念里,其中的問題來不及被耐心整理就被束之高閣,我們試圖用遺忘及匆忙的替換來療愈這一創(chuàng)傷。在私人場合,當我們調侃自己是理想主義者時,其中溢出的曖昧,五味雜陳,且多少有點自嘲。理想主義并未散場,卻好像既找不到理直氣壯的時代存在形式,又找不到理直氣壯地存活于其中的時代精神土壤。本專輯的討論希望突破這樣的時代景況,探尋如何重新認識、思考當代理想主義問題,使之在今天的知識思想工作與社會實踐探索中發(fā)揮應有的建設性作用。

這期專輯的文章,直接源自2021年4月18日“理想主義的挫折與重建——以八十年代初陳映真的有關思考為線索”工作坊{2}。這次工作坊屬于“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fā)”的系列活動之一。這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召開的“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fā),是否必要?如何可能?”“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fā)——多學科的視野”兩個研討會,以及2021年1月23日至24日舉行的“歷史巨變中的人文學探索”討論會③。在“歷史巨變中的人文學探索”討論的第一場,余旸圍繞賀照田“陳映真文”展開有關當代中國理想主義重構問題的思考{4},程凱、冷霜從中國當代歷史與現(xiàn)實經驗的角度,作了展開回應與討論。他們三位的對話及與會者圍繞當代青年理想主義信念所遭遇的思想與現(xiàn)實困惑展開的熱烈討論,直接推動了“理想主義的挫折與重建”工作坊的舉辦。

本專輯的7篇文章,即由這次工作坊討論的后續(xù)思考發(fā)展而來。七位作者以賀照田《當革命遭遇危機……——陳映真八十年代初思想涌流析論之一》(簡稱“陳映真文”)一文為思考媒介,從他們對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體察、思考和自身研究與相關反思出發(fā),從不同維度展開了對于當下中國理想主義重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討論。

賀照田在2005年提出“時代的認知要求與人文知識思想的再出發(fā)”的命題,他的系列研究一再提醒我們,中國大陸當代知識思想的認知與時代現(xiàn)實間存在著錯位關系,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到了我們對于歷史資源的整理、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判斷以及如何達致理想未來的想象方式。賀照田的“陳映真文”從非?;拘缘膶用鏋閺臅r代困境中有效突圍提供著對治思路。在這篇文章中,他把陳映真這一思想資源放置在中國大陸1980年代革命理想主義遭遇危機的大背景下,細膩分析了陳映真1980年代初反思重構理想主義的思想歷程及其重構后的新理想主義的思想特質與涉及的諸多重要課題,同時,深刻闡發(fā)了陳將其重構后的理想主義轉化為建設性實踐的啟發(fā)意義。賀照田對陳映真此階段思想與實踐探索的整理與闡發(fā),為我們探討如何在當代語境中重新思考理想主義重建、在現(xiàn)有條件下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理想主義等問題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參照資源。這也是他所謂“陳映真文”能夠成為觸發(fā)七位發(fā)言人對于今天理想主義重構所需的基礎性工作與可能路徑的再思考媒介的核心原因。

在專輯中,冷霜的文章剖析了中國當下富有理想主義特質的青年實踐者對于理想主義抱有的曖昧心理,他們與傳統(tǒng)革命理想主義切割的姿態(tài)背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傳統(tǒng)革命理想主義本身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天重構理想主義的必要。余旸的文章對自己精神狀態(tài)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讓讀者體會到理想主義的挫折帶給他的無以名狀、無法逃避的刺痛,也向讀者表明理想主義重建是今天普通知識分子基于身心需要的訴求。同時,余旸通過反思自己對賀照田的“潘曉文”{1}與“陳映真文”的閱讀感受,探討了今天理想主義重建的可能性。賀照田在“潘曉文”中分析了傳統(tǒng)革命理想主義構造的內在不足,以及1980年代遭遇革命理想主義危機時,中國的知識精英與政治精英在努力糾正此前歷史弊端時,因為沒能很好順承與轉化當時現(xiàn)實中依然存在、蘊蓄的積極能量,導致對治方案的不對癥進而造成“病藥相發(fā)”的嚴重后果。1980年代因認識方面的不足與缺失而錯失了理想主義重構與轉化的可能,這份遺憾今天可否補救?余旸從對“陳映真文”的討論中找到了希望,看到革命理想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轉化的可能性。賀照田在“陳映真文”中指出,1980年代初陳映真遭遇革命理想主義危機后對理想主義的重構并非簡單地拋棄革命理想主義,重構后的新理想主義并不失理想主義的革命底色——從人民立場來重構社會主義民主和民族主義,從第三世界視野重構有關理想世界的總體性構想。陳映真剔除與拋棄了傳統(tǒng)革命理想主義中作為革命手段之一的“恨”,在“愛與希望”信念的引導下,陳及其同人開創(chuàng)的《人間》雜志,使其“思想上重建后的理想主義落地成為具有高度建設性的實踐”{2},并體現(xiàn)了“非常簡單卻又深刻”的實踐介入方式。這些可實踐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理想主義介入方式,給專輯的七位作者以正面討論理想主義重構的信心,可能也會給這期專輯的讀者在今天重新思考理想主義重建提供寶貴的認知參照。

姜濤從自己大學時代——傳統(tǒng)革命理想主義消蝕的1990年代——參加文學社團的經驗出發(fā),指認出當年傳統(tǒng)革命理想主義向個體日常生活滲透轉化的一支細流,并由此想象普通人理想主義重建的可能性。他從切身經驗出發(fā)認識到理想主義的重建不應限于獨立個體在各自生活領域、工作領域的主體培力,而更需要相應的“精神土壤”和“有我的小結構”的培育,需要“與他人共在的具體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支撐。姜濤基于自身研究,討論了中國近代歷史中不理想的團體生活所造成的種種問題。這些討論,呼應著賀照田在其系列研究中的貫穿性思考:團體成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如何深入了解他人、省察自身,學習容納差異,與他人展開情意溝通,使得人己之間能形成共同成長、相互支撐的良性關系。姜濤的探討核心指向小團體如何“突破親密關系的限制,進一步在可能的實踐中開放自身,更多與他人和社會聯(lián)動”,進而“超越團體自身,朝向社會打開更大意義”。③姜濤認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團體層次在新理想主義重構中可發(fā)揮關鍵作用,因此,是需要特別著力培植的“精神土壤”。

冷霜的討論同樣顯示了強烈的現(xiàn)實關切。冷霜聯(lián)系自身在當代詩歌領域的經驗與困境,思考新的理想主義落地轉化的可能性。他呼吁當代詩歌的再出發(fā),探問“對一種新理想主義的思考、討論以及相關的實踐,是否能為更多有社會關懷也有意振拔的詩人在突破當代詩歌的困境、通向開闊的藝術境界的過程中提供觀念的聯(lián)動,或帶來認識的資源呢”。{1}

冷霜、余旸、姜濤從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入手,探問今天中國社會理想主義重構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徑。李娜則著重從認知角度探討理想主義重構的必要性及其路徑。李娜從《我拍了殺馬特》紀錄片導演的自述入手,講述了“我們”如何自以為是地解釋“殺馬特”的文化意涵,而導演如何在“有情境有歷史的人的意義上‘看見殺馬特”{2}。李娜論述說,“如何看見”成了橫亙在人與人之間的屏障,阻礙著人們的認知和相互的聯(lián)通,也阻礙著新理想主義的重建。她討論的問題實則涉及包括所謂上層精英知識分子如何“看見”下層、大陸的賀照田如何“看見”臺灣的陳映真、鄉(xiāng)建青年如何“看見”村民、我如何“看見”你、你如何“看見”我等問題。李娜從賀照田對陳映真(包括雷鋒、“潘曉”、歡歡等)的研究中,提出要非常謹慎運用各種現(xiàn)成的“知識—觀念”,運用這些“知識—觀念”需要把“以對象為方法”作為自己的前提,并借用何浩的總結,稱之為“隨物賦形的史學研究方法”,即:研究者需要努力追隨研究對象,努力進入對象所處身的歷史脈絡、具體的生活與生命狀態(tài),捕捉對象呈現(xiàn)的經驗背后更基層性的觀念與感受形構。在這一過程中,“看見”的關鍵不僅在于“進入”對象及其歷史,還在于凝視者能否同時“看見”自己、能否反思性地識別出自己既有知識—觀念的力量和限制所在。李娜的討論也觸發(fā)我們對于今天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訓練方式的反思:在從理論到經驗、再回到理論的認知路徑與過程中,研究者只依賴理論來認識對象及其經驗,這種認知路徑會導致怎樣的知識生產成果與實踐后果呢?顯然,這是今天的社會科學研究極需檢省卻一直正視不足的問題,希望本專輯能引起社會科學界同人的反思與討論。

程凱強調,賀照田的工作使他認識到,陳映真的理想主義重構過程及其“新理想主義”的反思方向,與大陸新時期革命理想主義的遭遇以及認識當下中國社會的存在狀態(tài),構成了一種潛在且內在的對話關系。程凱認為賀照田的討論開啟了“一種批判視野”,同時“把陳映真‘理想主義重構的思想和實踐努力變成了批判、反思大陸思想曲折的認知資源”。這不僅有助于我們從“對革命的反思不足及偏差所造成的當代思想慣性、思想困境中突圍”,也有助于我們在今天重新思考理想主義重構的可能性時必須從事的“看似迂回,實則根基性的工作”③。

本專輯的七位作者中,黃琪椿是唯一一位臺灣學者。她立足于臺灣經驗來討論賀照田對陳映真的理想主義重構的研究,特別指出賀照田的“陳映真文”表明臺灣與大陸的知識思想工作可以形成互為啟發(fā)、“互為燭照”的關系,并借此反思與批評了當下兩岸研究中同時存在的“分斷感”和“異己感”。正因為對“分斷感”和“異己感”的認知,黃琪椿進一步指出,賀照田的工作不僅對她“重新思考理解與把握臺灣80年代”有關鍵性推動作用,還為她提供了重新理解中國“‘文革結束后書寫‘文革經驗與革命理想失落的作品的方向”{4}。黃琪椿有關如何克服兩岸研究中的“分斷感”與“異己感”的討論,和李娜文中談及的她與讀書小組在閱讀《夏潮》雜志的同時追隨《夏潮》提供的線索一點點深入臺灣歷史社會的認知努力的經驗,相互呼應。

賀照田的文章交代了自己“陳映真文”的寫作基于的時代現(xiàn)實境況及對其問題的判斷與思考,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他對陳映真有關思考的整理與他所倡導的“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fā)”系列討論之間的關系。在這篇文章中他明確地把陳映真的思想資源作為大陸青年理想主義者實踐的可能營養(yǎng),有助于當代大陸青年理想主義者關懷社會、改造社會的行動。此外,在這篇文章中,他還扼要陳述了自己陳映真研究中未及展開的多個重要問題及這些問題對新時期以來中國大陸自我認識的重要意義。他特別強調了“陳映真在臺灣創(chuàng)造的經驗”和他系列文章中討論的大陸經驗“有許多可相互充實、互補、乃至相互辯證之處”。他亦同時坦承在他的研究意識中,除陳映真研究外,他之前的研究:《啟蒙與革命的雙重變奏》、有關“群眾路線”、“潘曉討論”、“雷鋒”和“歡歡”的研究{1}以及《后社會主義歷史與當代中國文學批評觀的變遷》等,也都從不同視角和層面關聯(lián)到對今天理想主義重建問題的思考。這也為讀者更好地理解賀照田的學術思想、思考理想主義重建提供了更廣闊的思想資源。

經過賀照田分析展現(xiàn)出的陳映真理想主義重構的思想面向及通過《人間》雜志把重構的理想主義落實為成功的實踐形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理想介入現(xiàn)實的具體案例。期待《漢語言文學研究》這次正面展開理想主義討論的專輯,能夠如當年陳映真的探求那樣,在“理想主義重建”的思想層面與實踐層面都邁出堅實的一步。

最后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本專輯題為《理想主義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專輯中的各篇文章作者在究竟用“重建”抑或“重構”還是“重造”時,曾經在討論中表達過各自的意見。鑒于語詞的運用對應著運用者微妙的感受,為了保留這種獨特語感,本專輯不再對各篇文章中就此行文不一致的表達進行統(tǒng)一化處理。

作者簡介:宋少鵬,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女權思想史、共和國婦女史。

猜你喜歡
陳映真理想主義專輯
專輯主編
陶瓷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專輯
一部理想主義長篇小說——評李保均《花農》
阿來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54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氣質中*——評長篇小說《花農》
阿來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44
SNH48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張迷你專輯《天鵝(SWAN)》
青年歌聲(2019年2期)2019-02-21 01:17:32
《芳華》:事關理想主義的隕落
陳映真文學的“仁”“智”“勇”
藝術評論(2016年10期)2016-11-28 18:55:54
理想主義長安馬自達MAZD CX-5
家用汽車(2015年9期)2015-03-14 01:58:52
駛向烏托邦的《夜行貨車》——陳映真鄉(xiāng)土情結與民族主義的文學呈現(xiàn)探析
傻傻的
东至县| 蕲春县| 德清县| 黔东| 龙陵县| 崇文区| 砀山县| 博白县| 宁武县| 济阳县| 荣昌县| 曲松县| 靖宇县| 襄樊市| 黎川县| 禹城市| 镇宁| 聂拉木县| 浪卡子县| 长白| 凤翔县| 宜黄县| 锡林浩特市| 理塘县| 资兴市| 博乐市| 凌源市| 洪雅县| 富阳市| 米脂县| 北宁市| 烟台市| 盐亭县| 嘉义市| 哈尔滨市| 柳江县| 伊宁市| 阳高县| 朝阳县| 莎车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