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坤
(開遠市人民醫(yī)院兒童醫(yī)院,云南 紅河 661699)
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屬于臨床中極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血管、皮膚以及黏膜出現(xiàn)暫時性組織內水腫和炎性充血,病程≥42 d[1-2]。大量的臨床研究和實驗提示,此類疾病的發(fā)病可能與機體性激素異常、外在壓力影響以及免疫功能異常有著一定程度的關系,大部分學者認為免疫功能異常與疾病發(fā)作的聯(lián)系呈正相關性[3-4]。本文針對免疫球蛋白、白細胞介素及T細胞亞群檢測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蕁麻疹患者50例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體檢健康50例待檢者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0.6~13歲,平均(6.85±2.14)歲;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0.7~13歲,平均(6.87±2.01)歲。將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P>0.05,有可比性。
以上100例患者均接受相應檢查,在檢查前12 h禁止進食,檢查前8 h禁止飲水,于第2日清晨保持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其肘部靜脈血5 mL,首先進行抗凝操作,完成后放置于離心機中實施離心操作,轉速設置為3000 r,離心時間為10 min,將獲取的血清放置于-40 ℃的冰箱中保存待檢,分別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流式細胞儀進行白細胞介素、免疫球蛋白以及T細胞亞群的各項指標檢測,其中主要涉及的指標如下所示:CD8+、CD3+、CD4+/CD8+、CD4+、IL-4、IL-17、IL-23、IL-25、IL-10、IL-35、IgE、IgG[5-6]。
比較兩組白細胞介素、免疫球蛋白以及T細胞亞群指標水平。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4.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CD4+和CD3+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CD8+低于對照組,CD4+/CD8+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免疫球蛋白(IgE、IgG)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白細胞介素指標水平(IL-4、IL-10、IL-17、IL-23、IL-25、IL-35)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白細胞介素、免疫球蛋白以及T細胞亞群指標水平( ±s)
表1 兩組白細胞介素、免疫球蛋白以及T細胞亞群指標水平( ±s)
?
慢性蕁麻疹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以發(fā)熱、皮膚麻刺感、不適、皮膚發(fā)癢、頭痛以及皮疹等癥狀為主,其具有病程長且遷延不愈的特點,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其常見的病因可能與物理、藥物、生理以及食物等相關,但多數(shù)學者認為機體免疫功能異常與疾病發(fā)作有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為待檢者進行免疫功能指標檢測勢在必行[7-8]。IgG、IgE均可介導超敏反應,IgG與嗜堿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結合后,誘導其釋放花生四烯酸產物、組胺等炎性介質,提高毛細血管通透性,加重血漿外滲,導致慢性蕁麻疹出現(xiàn)皮膚紅斑;IgE可通過其Fc段與嗜堿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表面的FcεRI受體相結合,激活嗜堿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細胞釋放組胺,導致皮膚紅斑、皮膚瘙癢等癥狀。IL-17由Th17細胞分泌,可激活中性粒細胞;IL-23由B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可激活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來誘導炎性趨化因子釋放;IL-25可激活下游嗜酸性粒細胞,IL-4、IL-10、IL-17、IL-25可共同正向介導炎性過敏變態(tài)反應。IL-35由Treg細胞分泌,可抑制Th17,細胞亞群的分化、激活Treg細胞亞群分化,抑制炎性過敏變態(tài)反應[9-10]。在本次研究中,為慢性蕁麻疹分別檢測其免疫球蛋白、白細胞介素及T細胞亞群等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其研究結果顯示如下:兩組CD4+和CD3+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CD8+低于對照組,CD4+/CD8+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免疫球蛋白(IgE、IgG)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白細胞介素指標水平(IL-4、IL-10、IL-17、IL-23、IL-25、IL-35)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意義(P<0.05)。根據結果分析可見,當CD4+/CD8+比值升高的情況下,機體內Ts細胞數(shù)量逐漸減少,且Th細胞功能處于持續(xù)亢進狀態(tài),導致機體長期在高敏狀態(tài)下其炎性細胞活性大幅增長繼而引發(fā)疾病。
綜上所述,慢性蕁麻疹患者臨床指標檢測中,免疫球蛋白、白細胞介素及T細胞亞群的各項指標水平可能均參與到疾病的發(fā)病中,可將其作為疾病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