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沛宛 陳敏
首都名中醫(yī)耿建國,系首都醫(y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原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臨床基礎學系主任、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教學、科研和臨床研究。筆者曾于2016年跟師學習,親眼目睹了大量急危重患者,明明入院時神志不清,精神萎靡;或中風癱臥,危在旦夕,但飲服了老師的中藥后,患者的神志精神好了,能吃飯了,甚至中風患者也能起床走路了。中醫(yī)為何竟有此神奇的療效?
(一)整體與局部的辨證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系統(tǒng)密不可分。因此,在診療辨證時,需從整體入手,以局部問題尋找整體原因,即解決整體問題要從局部尋找關鍵點。
案例(1)
2020年5月11日,楊某某,男,84歲,在京某醫(yī)院ICU住院。西診:心衰,腦梗(偏癱11年),房顫?;颊呱裰净杳裕滥骖l頻,大便失禁,且大便次數(shù)越多呃逆越多;舌淡紅,苔白膩;脈:寸滑緩大,關尺弱結代。具體方藥如下:
上方加附子理中丸5丸,同煎。
該病例整體情況是神志昏迷,大便失禁(順肛門流),呃逆頻繁,陰陽有離決之險。局部辨證關鍵點是:下便次數(shù)愈多,則在上呃逆愈甚,顯系脾腎陽衰。當務之急,整體方向要以四逆、理中為主回陽固脫,局部佐以旋復代赭湯益氣降逆止呃?;颊叻幰粍┖螅蟊愦螖?shù)和呃逆明顯減少,神志昏迷好轉;數(shù)劑后患者神志恢復,病情化險為夷,重獲生機。后以上方加減服藥近10劑,患者意識恢復出院,現(xiàn)在家康復。
針對這名患者,首要的問題是:要讓整體生命獲得生機,回陽固脫,而不是考慮局部心衰、房顫、神昏、腦梗怎么治療。整體問題解決了,就為后來的康復贏得了時間和機會。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p>
案例(2)
延慶患者李某,于2021年5月29日遠程會診,該名患者男,52歲,身高168cm,體重80公斤。兩周前左腳不慎磕碰受傷,傷口不愈合,并迅速引發(fā)左腳較大面積潰爛化膿。潰爛處皮膚發(fā)黑,雖癢不痛?;颊咦杂X腳跟處有涼感,不敢食涼,食后腹瀉;口不干渴,無口苦口臭;食欲尚可;大便1日2-3次;小便近日有臭味;入睡快,3-4小時便醒,醒后無睡意;無其它不適。
西診:1、左側糖尿病足;2、糖尿?。?、高血壓??;4、痛風。西醫(yī)常規(guī)對癥處理,但病情漸重,需截肢。請師會診,處方如下:
患者服上藥5付,左足一直流冷水、流汗,潰爛已止,不再散發(fā)惡臭,創(chuàng)面皮膚較前紅活。
我請教老師,該患者一派寒涼,為什么還用黃連和連翹呢?
老師答: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痞堅之處,必有伏火。
整體是寒,局部是瘀、夾熱。糖尿病、高血壓病、痛風是疾病的表現(xiàn),病機是陽氣不能氣化水谷精微,通達四末,機體不能對營養(yǎng)物質加以利用,故組織難以修復和壞死。因此,在診療時,抓住病機的關鍵,把握整體方向,不要被糖尿病、高血壓病的表象迷惑,而應該用中醫(yī)思維探索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高血壓病的內在原因。其局部潰爛不愈,是整體機能低下不能自我修復的反應。
老師常說:整體是由局部組成,局部可反應整體,人本身是個有機整體,與自然、社會和人都有關系。診療過程中,要重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孤立地看問題。
(二)陰陽寒熱辨證
治病必求其本,本于陰陽。陰陽者,水火之征兆也。辨證求本,辨寒熱是辨陰陽屬性的關鍵,也是臨床辨證的切入點和歸納病情的要點,具有方法論的重要意義。
如果掌握了寒熱辨證的方法,臨床上就能執(zhí)簡馭繁,能探求疾病的本質。使醫(yī)者在錯綜復雜的寒熱癥狀之中不迷惑,始終能找到方向,特別是內傷雜病之類。老師寒熱辨證的要點如下:
①四診不可偏廢,整體出發(fā),全面診斷。②重視問診,臨證寧拙勿巧,不如說,大巧若拙。不厭其煩,反復追問,刨根問底,寒熱不明,無法用藥。③上與下:上病察下,局部整體。局部癥狀,找整體基礎。整體疾病,治從局部。有些整體很亂的病,可從某個局部作為切入點,以發(fā)揮整體之效。④中焦寒熱:主要是胃肝膽的熱和脾寒,還有濕熱的問題。濕與熱合,如油入面,纏綿難解。濕是關鍵,要從陰陽的角度、從寒熱的角度治療。⑤寒熱真假:內傷雜病特別是長期慢性消耗性疾?。ǘ喾N疾病、多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最易出現(xiàn)寒熱真假。⑥上下交病治從中。全身的疾病,從局部入手,脾胃就是一個切入點。⑦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復雜化。無論復雜和簡單,任何疾病都是復雜的,都要以復雜的眼光來看待,寒熱辨證始終是抓手,是主線,是綱領,是疾病的切入點和辨證論治的終結點,也是立法處方的著力點。
案例(3)
2017年冬,在跟師學習期間,同事愛人妊娠惡阻,粥漿不入,住院靠靜脈營養(yǎng)輸入。問診:除了不能吃,惡心嘔吐,身體虛弱外,其他無異常;舌診:淡紅舌,薄白苔。聯(lián)想起《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篇所說的“婦人妊娠,得平脈,不能食,無寒熱,桂枝湯主之?!庇谑蔷徒o她開了三付桂枝湯,讓她喝著試試。學習結束后,回去見到同事,問上次的藥怎么樣?同事說:“喝第一付有效,能吃些食物。不過,其后再喝就無效了。當時她尚在住院。思索再三,決定請老師遠程會治。
老師開了半夏瀉心湯,七味小藥,半夏用了9克,還叮囑我不用擔心有妊娠副作用,有病則病受之,并很謙虛地說,先吃三付藥看看。同事的愛人吃完第一付,就不怎么吐了,三副藥吃完,雖吃飯偶有惡心,已能正常飲食,住院半個月終于出院,同事亦能在科室正常地安心上班了。晚上給耿老打電話,問老師為什么開這個方?老師說:“產前一把火,產后一盆冰,平常脾胃有寒濕,妊娠有熱,這寒熱互結導致胃脘痞塞,整體是中焦虛弱,局部是上焦有熱,上病察下,實辨寒熱,尤重中樞。故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清上溫中,黃芩、黃連清上熱,參、姜、草棗益中補虛。
(三)真假寒熱的判斷方法
寒熱真假是我輩臨證辨證的難點。針對我們的問題,耿老說:“我們在辨證的時候,要用抽象思維,不能只靠直觀。”并為我們總結出如下幾點,讓我們去判斷。
①從“欲與不欲”判斷。《傷寒論》第11條說:“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這條提供了辨寒熱真假的一般規(guī)律。特殊情況下,雖真寒假熱,但喜歡喝涼水者也存在。
②從治療經過來判斷:寒之不寒取之熱,熱之不熱則取之寒。
③從病程和病史來看,“陰之病也,來亦緩而去亦緩;陽之病也,來亦速而去亦速”。
④用寒的病機,解釋熱的癥狀?!秱摗份d有這方面的內容,如“病人脈數(shù),數(shù)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fā)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shù)也”。數(shù)脈,一般是熱,熱能消谷,吃東西應該多,患者反而不能吃東西,點出了這個脈數(shù)是虛。舉一反三,患者除了脈數(shù)之外,肯定還有其他虛熱的表現(xiàn)。從矛盾的癥狀中,找出真相。
病案(4)
患者楊某,女,75歲,2015年8月13日遠程會診。家屬代訴患者:消谷善饑10余天(夜晚需每小時進食1次),疲乏,浮腫,舌紅伴裂痕、苔少,脈未見。西醫(yī)診斷:心衰、腎衰(透析),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陳舊性心梗、心功能Ⅵ級,2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不全,透析治療3次/周、血糖控制尚可。
老師的辨證診治:太陰少陰陽衰,虛陽浮躁。治法:溫補攝納,通陽利水。方藥:理中湯、真武湯、五苓散加減3付,水煎服。處方:黨參15、桂枝15、干姜10、炙甘草10、炮附子20(先下)云苓30、澤瀉30、川芎12、大棗5枚、生姜3片。服上方3劑后,夜晚進食減少(2次),囑其上方繼服5劑,夜晚已不需進食,白日進食基本正常,眠可。期間根據(jù)患者情況,在基礎方上做了2次調整, 患者服藥至11月6日,家人述其母扶著走路不像以前那樣累、喘了,臉腳手都不腫了,小便量由既往30-50ml/次增加到100-300ml/次,夜晚睡眠好了,血透一周三次漸至一周一次。
該患者以消谷善饑為主訴,且舌紅伴裂痕苔少。大多數(shù)醫(yī)者以陰虛入手,以胃熱則消食善饑。但消谷善饑為什么不在白天呢?耿老抓住其夜間消谷善饑的特點,結合其整體年高體弱、多種器質性慢性疾病消耗、面黃、水腫、疲乏等癥狀,辨其為真寒假熱。白天屬陽,晚上屬陰,陰氣太盛,夜晚陽不入陰,因此而消谷善饑。故夜晚消谷善饑的火熱為假,其實為典型的真寒假熱。
本案老師去偽存真,抓太陰少陰陽衰,虛陽浮躁外越,以溫補攝納,通陽利水法力挽狂瀾,救人于水火。通過本例的辨證診治,加深了我們對寒熱真假的辨證認識。
孫思邈曰:“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老師的患者很多,雖然曾起死回生無數(shù),但每次臨證,不管患者病情輕重緩急,仍然如履薄冰,謹小慎微。有時對一個患者問診能達十余分鐘:“您是喜歡吃熱的還是涼的?”“吃涼的是吃雪糕還是喝礦泉水?”“怕冷是身體什么地方?是四肢還是頭腰?冷是春夏秋冬什么季節(jié)嚴重?上午重還是下午重?上身重還是下身重?”
“老師,冰糕和礦泉水都是涼的,有什么區(qū)別嘛?”我禁不住的問?!澳?,他說能吃冰糕,但不能喝冷水,冰糕到口里慢慢化了,到胃里就不那么涼了,可喝冷水,一下子就到胃了,胃就寒了,他即使能吃冰糕,也說明他有寒?!薄斑@有證的還好,最怕的就是找不到證,找不到陰陽所在,怎么開方呢?病人都不容易,我們重要的是解決問題,屠龍有術。”《傷寒論》序曰:“相對斯須,便處湯藥……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張仲景尚且這樣說,我們普通大夫一定要先診斷仔細,才能精準處方。不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老師德藝雙馨,德厚藝高,勤求博采,仁心濟世,盡顯在其研學傷寒40載、急危重癥的處方之中。
老師是大醫(yī),對患者之愛源于對生命的敬畏;對學生之愛則源于對中醫(yī)事業(yè)的擔當和傳承。老師醫(yī)術高超,謙虛謹慎,又對學生和藹可親。因此,筆者有重癥患者或自己治不了的親人,總是想到耿老師,經常拍照片請老師手機會診義務處方。而老師誨人不倦,每有心得,多與我們分享。老師的照片資料大多是重癥病房里插滿管子的老人,以及許多難以一一細說的起死回生的故事。誰說中醫(yī)只會養(yǎng)生?歷來哪個大醫(yī)不會治急危重癥?為了盡快讓我們掌握中醫(yī)的精髓,老師常說:“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辈槲覀兛偨Y了學習的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