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飯君
議論文是一種靠“擺事實”和“講道理”來說服別人的文體,它固然需要精辟的論點、詳盡的論據(jù)和嚴密的論證來達到目的,但如果只是刻板地說教,不僅文章內(nèi)容枯燥,也很難讓人心悅誠服。所以,在寫議論文時,善用修辭,適當引用名人名言,懂得融情于理,會讓文章可讀性更強。
我們都很熟悉修辭手法,卻常常用不好它。拿比喻、擬人來說,很多人用時,只想著此處需要一個比喻句、擬人句,卻沒有想過用上之后,它對主題的表達有何益處?著眼太小,卻忽略了一篇文章中的字詞句,都應該圍繞主題而存在。
王安石的《材論》是一篇非常生動的議論文。
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蹄嚙,求其所以異者蓋寡。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是之時,使駑馬并驅(qū),則雖傾輪絕勒,敗筋傷骨,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騏驥騕褭與駑駘別矣。
文章里說:人才和庸才,表面看起來并沒有太大差別,所以需要去考察、辨別,從而選出真正的人才。
為此,文章以良馬和劣馬為例。馬廄里,良馬和劣馬混在一起,一起喝水吃糧,嘶鳴啼叫,你看不出它們的差別。但是讓良馬拉著沉重的車子,走平坦的路,不需要多次鞭打,不用勞煩人駕馭,一拉韁繩,它就可以跑到千里之外。劣馬和它一起趕路,即使跑翻了車輪,扯斷了韁繩,累壞了筋骨,日夜追趕也趕不上它。這就是良馬和劣馬的區(qū)別。
這里用的就是類比的修辭手法??此圃谡f馬的差異,卻是用馬來類比人才和庸才的差異。這兩類人,表面看起來沒什么不同,做事的時候高下立判。
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我有一個夢想》,可以當作修辭手法的學習范本,排比、比喻的運用,讓文章非常有氣勢,感染力強。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里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范圍只是從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qū)轉(zhuǎn)移到大貧民區(qū),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于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名人名言的引用幾乎是議論文慣用的路數(shù)。名人名言即經(jīng)典著作和權(quán)威性的言論,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詩詞名句等。在議論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是為了作為論據(jù)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始終為論點服務。
古代人寫議論文也愛引用。韓愈寫了篇《論佛骨表》,勸說唐憲宗李純不要大肆禮佛,他認為那是一種荒誕愚昧的行為。韓愈滿懷愛國憂民之心,但也因為言辭過于犀利而差點招致殺身之禍。他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就引用了孔子的觀點——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p>
引用名言和講故事一樣,最大的意義在于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所以平時多積累名言、詩句,就能在議論文寫作時,做到言出有據(jù)。但引用的名句也不宜過多,否則容易被名句奪了眼球,淪落到四不像的地步。
議論文最大的目的是表達觀點,使聽者、讀者信服。但表達觀點,并非刻板地講大道理。情感是最動人的東西,如果我們的觀點能夠輔以適當?shù)氖闱椋犉饋聿粌H不會那么尖銳、讓人抵觸,還可能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情緒值得細細品味。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佐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居住區(qū)去,要心中有數(shù),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可自拔。
整篇演講稿都充滿了飽滿的情緒,仿佛他心中積壓的苦悶都要隨著文字噴薄而出。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起義的演講,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表達了封建時代老百姓被苛捐雜稅和繁重徭役壓迫時的心聲——我們遇到大雨,到達目的地肯定也是要逾期了,按照律法逾期當斬。就算不殺了我們,又有幾人能在戍邊中活下來?大丈夫不死則已,要死就死得轟轟烈烈。難道天底下的王侯將相就是天生的好命嗎?
雖然議論文寫作旨在闡述觀點、表達立場,但如果在講道理的過程中能用好以上幾種方法,那就能讓自己的文章既有權(quán)威性、說服力,也能以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