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齏
最近的生物圈發(fā)生了一件讓人拍案稱奇的事。2021年4月,原本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qū)的若干亞洲象,經(jīng)普洱,到玉溪,總體上朝著北方移動,到6月初,它們已經(jīng)到了昆明。6月底,象群開始在云南易門縣和峨山縣來回移動。
西雙版納的大象為何一路往北走?這個問題真是讓“吃瓜群眾”既驚奇又迷惑,專家們也是眾說紛紜。而在歷史上,大象卻在中國大地上真實地演繹了一場壯觀的“南遷”大戲,這到底又是為什么呢?
在很久以前,亞洲象在中國版圖上的分布可以達到很靠北的位置。根據(jù)古生物學、動物考古學對中國歷史時期亞洲象化石或遺骸的發(fā)掘情況,我們大概可以把亞洲象的分布總結(jié)為以下幾個階段:
我們大體可以勾勒出這樣一個歷史畫面:亞洲象在中國本來從南到北分布廣泛,分布面積超過了現(xiàn)有國土的30%。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的分布區(qū)域范圍一再縮小,大體上向南方縮小,直至今天僅“蝸居”于西南一隅。整個過程看起來就像亞洲象“南遷”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們最后只能殘存在云南呢?在“破案”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亞洲象本身有哪些“弱點”。
一般人看到大象,都會被它那高大威猛的外表折服。分布在我國的亞洲象體形雖不及非洲大象,但成年雄象5~7米的身長、2~3米的肩高、3~5噸的體重也足以讓它“傲視群獸”啦!不過千萬別被它的外表欺騙了,其實這群龐大的“小可愛”有不少“弱點”呢。
一、畏寒。如果你足夠仔細的話,在動物園觀察亞洲象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體毛非常稀疏,所以亞洲象是很怕冷的。一般來說,當野外溫度降至15℃以下時,亞洲象就很難承受了,如果野外溫度下降到10℃時,則極有可能造成亞洲象的死亡。但是一些研究也認為,亞洲象體毛稀疏有利于散熱,如果太熱了亞洲象也受不了……
二、能吃、愛動。維持龐大的身體器官,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亞洲象以植物為食,然而由于植物的營養(yǎng)成分相對較低,且亞洲象吸收營養(yǎng)的效率也低(消化排泄比大約為4∶6)。所以亞洲象別無選擇地要做一個吃貨,成年亞洲象一天要吃150~300千克的食物。更要命的是,亞洲象還有“多動癥”,野象生性活潑,動作敏捷,一天可以溜達3~6千米去覓食,如此大的運動量更需要很多食物來維持。
三、怕孤單。我們常說“象群”,顧名思義,亞洲象是群居性動物,一個象群有4~12頭象,以母象和幼象為主,且有一頭強壯的成年雄象。維持一個個象群的生存、棲息,勢必需要廣袤的森林。
原來高大威武的亞洲象有這么多“弱點”,可這與亞洲象分布的歷史變遷有啥關(guān)系呢?
根據(jù)孢粉、碳-14年代測定法等技術(shù)手段,科學家大致找到了亞洲象在歷史時期分布變化的重要線索之一:氣候。近5 000年以來,我國氣候變遷的總體趨勢是由溫暖轉(zhuǎn)向寒冷的階梯式變化,這和我們前面分析亞洲象分布的最北界呈“南遷”的總體趨勢大致吻合。
我們以亞洲象第七階段(明清時期)的分布情況為例:在此前第六階段,亞洲象還能較廣泛地分布于華南地區(qū)。而進入第七階段后,華南地區(qū)寒冷年頻次越來越高,在此期間,寒冷年出現(xiàn)的頻次高達140多年次,即有140多個年頭出現(xiàn)過寒冷現(xiàn)象,甚至還有3個年頭特別寒冷,出現(xiàn)冰雪、霜凍現(xiàn)象,畏寒(弱點一中招)的亞洲象必然無法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存,或死亡或遷徙,這也就是為什么前文說“亞洲象分布變遷的整個過程看起來就像‘南遷了”,因為并非全部凍死或全部凍跑了,所以這個“南遷”要打個引號。
另外,根據(jù)考古學證據(jù),還能找到另一個重要線索:人類活動。從舊石器時代以來,人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不斷提高,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的變革,從最初適用于“刀耕火種”的石質(zhì)工具,到適用于精耕細作的青銅鍤、鑿、鏟,再到與畜力結(jié)合的“鐵犁牛耕”,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勢必導致耕地的擴大,進而使森林面積減少。這樣一來,作為群居動物的亞洲象,其食物來源、活動場所受到很大打擊(弱點二、三中招),亞洲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從這些環(huán)境惡化的地方消失了。
如今,亞洲象已經(jīng)成了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名片”之一,為何這里會成為亞洲象最后的樂土呢?
西雙版納屬于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分布著廣袤的熱帶雨林,其中的溝谷、山坡地帶是亞洲象的理想居所。在這里,只有旱、雨兩季,野生亞洲象只需要隨著兩季氣溫的變化進行“垂直性”的遷徙就可以了。每年的11月到來年4月,屬于該地的旱季,此時氣溫較低,亞洲象主要在既能避風、又可保暖的低溝谷林內(nèi)生活。而每年的5月至10月,屬于該地的雨季,這時候的低溝谷林就變得酷熱難耐,亞洲象便迎坡而上,遷徙到海拔較高的山坡林地,那里十分涼爽,如果有水塘的話,它們還會在水塘里玩耍嬉戲,天天過“潑水節(jié)”呢!
[知識卡片] 大象生存現(xiàn)狀
目前,世界上生存著兩類大象。一類是分布于非洲的大象,包括生活在樹木稀少的林地或草原地區(qū)的草原象,以及生活在雨林地區(qū)的叢林象。另一類是亞洲象,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南亞等地的森林或草原中。我國境內(nèi)(云南西南部)分布的大象即亞洲象。
[拓展提高] 為什么亞洲象在第三階段的分布最北界“向北折返了一點點”
第三階段正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們剛才說了,中國歷史時期的氣溫“階梯式”由暖變冷,但其間也會有若干階段的氣溫回升,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正好是暖期,氣溫較西周中晚期回升了一些,所以亞洲象的生活區(qū)域能往北擴展一點。
[拓展提高]為什么亞洲象在第五階段的分布像“凸”形
這時候亞洲象在長江上游、下游的分布都只能達到南岸,而在中游卻能達到北岸,這是受地形的影響。長江中游附近由山地、丘陵、盆地等組合成了較為復雜的地形,與同緯度其他地區(qū)相比,更有利于亞洲象御寒保暖。
[趣味作業(yè)]
讀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對中國歷史時期亞洲象的分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呢?找一份中國地圖,把你從本文學到的“亞洲象分布變遷”在地圖上找出來,看看哪個時期你家附近可能有過亞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