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銀生
“扇子有清風(fēng),時時在手中;若是想借扇,等到八月半?!焙苄〉臅r候,外婆就教給我這首童謠。
外婆家住小集鎮(zhèn),離我家隔著十里山路,可外婆時常往來于山路,為我們帶來緊俏物品。在物資空前匱乏的上世紀(jì)70年代末,我家油鹽醬醋是經(jīng)?!皵鄼n”的,所以我們很盼望外婆的到來。一天下午,太陽還有兩丈高,我瞥見很遠(yuǎn)的秧坑口有個老人踽踽獨(dú)行。她左手拎個竹籃,右手舉著蒲扇,我一眼就認(rèn)出那是外婆,便飛奔過去迎接。外婆的竹籃里,裝了煤油、醬油、鹽巴、肥皂和糖果。我饞得直咽口水,外婆見狀,趕忙取出一粒糖塞進(jìn)我嘴里,一股甜味彌漫我的全身——很久沒吃到糖果了,真是越嚼越香甜??!外婆在我的攙扶下走著,一會兒舉著蒲扇遮蔽陽光,一會兒又為滿頭大汗的我扇幾把風(fēng)。
外婆雪中送炭,母親既高興又感動,她不顧“雙搶”的勞累,決定做外婆最愛吃的堿水米粑。這種食物聞著有堿味,增食欲,吃起來有彈性,散發(fā)一股濃郁的新鮮稻米的清香。雖是好吃,做起來卻麻煩:先用新稻草曬干燒成灰,稻草灰兌水浸新米兩三個小時,然后磨米成糊,裝進(jìn)布袋濾干水,待米糊有了一定硬度,將它捏成各種形狀,最后上甑蒸熟,堿水米粑就做成了。母親做事有章法,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除了吩咐父親燒火、姐姐打下手,不要別人幫忙。晚飯后,我和幾個弟妹躺在竹床上納涼,想等吃了米粑去睡。外婆搖著扇子,為我們扇風(fēng)趕蚊子,同時還講著好聽的故事……
醒來已是第二天早晨,那時外婆已經(jīng)回家,她要為生產(chǎn)隊(duì)曬稻谷,去晚了趕不上趟。一眨眼,卻見外婆的蒲扇放在我床頭,我擔(dān)心外婆沒有蒲扇不方便,自告奮勇去送扇。母親應(yīng)允了,我懷揣蒲扇不到一小時就跑到外婆家。
見我專為送扇而來,外婆自責(zé)道:“都怪我忘了說一聲,我是見你床上沒扇,特意留下來的,我住集鎮(zhèn),隨時可以買?!蓖馄畔肓讼?,又說:“既然送來了,就留下吧,我買把新的給你?!蓖馄庞X得我是學(xué)生,要我挑那印了詩的。印了詩的蒲扇要貴兩分錢,做工也更精致。我先挑了一把,上面印著白居易的詩:“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才讀五年級的我不太懂,另找一把,扇面印著“動處清風(fēng)披拂,展時明月團(tuán)圓”,還是覺得晦澀。這時售貨大爺幫我找到一把,說,這把好懂,就這把吧。我一看,是四句打油詩:“六月天氣熱,扇子借不得;雖然是朋友,你熱我也熱?!庇X得這詩與外婆教我的“扇子有清風(fēng)”有異曲同工之妙,于是買下了它。那把蒲扇,伴我讀完中學(xué)、大學(xué),而后在小城成家立業(yè)。
十多年后的暑天,我把母親、外婆一同接到縣城小住。當(dāng)外婆無意間看見當(dāng)年她買給我的印詩蒲扇仍在使用,猶如他鄉(xiāng)遇故知般的開心!可她帶了蒲扇卻藏在包里不敢用,怕城里人笑她“老土”。我說,沒人笑,你盡管用吧,城里的很多老太太也喜歡用蒲扇,這叫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