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
我從小就喜歡吃母親制作的腌酸菜。那酸菜口感獨特,色味俱佳,既可做餐桌上的風(fēng)味小菜,又是煮、炒、燜的配菜佳品。
腌酸菜的原料,是以包心芥菜為原料,加鹽腌漬而成。包心芥菜的種植,那時候,每年秋收后10月中下旬,我家都選在離村莊近,離水源不遠的收割后的稻田作菜地。父親手扶犁把,吆喝著大黃牛耕菜地。稻田里明亮的犁鏵上,翻起的潮濕的泥土,齊整得像春天小河的浪頭雕匠刻出的紋路。翌日,將犁翻的田地整理成一畦畦菜地。母親將菜地上定植包心芥菜苗,一個星期后,幼嫩的菜苗出息得一片翠綠、蔥茂、可愛?!扒f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種植時,在菜地施足漚制的農(nóng)家肥作基肥,在芥菜旺盛的生長期,我母親還不定期地為菜地施用有機肥料,使芥菜生長養(yǎng)分充足。同時,她還經(jīng)常地給菜地澆水。那時候,我也跟著母親手持舀水木勺在菜地畦溝里,用舀水木勺一勺一勺地往芥菜地澆水。水肥管得好,芥菜長勢好。芥菜定植80天左右,那包心芥菜就到了收獲期。采收時,那芥菜只在卷心的上面有少許的、薄薄的綠葉,其余全是如白玉般的肥厚葉片。母親將其上面少許的綠葉摘除,就剩圓圓的、肥白的芥菜心。家鄉(xiāng)人叫其“大菜蕾”,最適宜腌酸菜了。
白天,將包心芥菜一棵棵地平放在曬谷場上,讓太陽暴曬,曬干外表水分,使其軟化。然后洗干凈,大棵的切成兩半,小的用整棵。母親用農(nóng)家傳統(tǒng)腌漬方法,用鹽把包心芥菜外瓣揉得稍軟,然后放進大缸中。她把芥菜一層層擺得整齊均勻,每層都要加撒食鹽在上面。裝一層,用木杵壓實一層,達到密實貼切,直至裝滿。那年我八歲,上午放學(xué)剛回到家里。我母親正在腌酸菜,她對我說,兒子來幫忙吧,你脫掉鞋,用溫水洗干凈雙腳,爬到缸里,用雙腳有節(jié)奏地踩踏芥菜,將芥菜踩實。我聽了母親的話,吃驚地回答說,我雙腳被食鹽腌痛、腌傷了怎么辦?她親切地對我說,沒事的,你試試吧。我立即把雙腳洗干凈,縱身一躍,進入缸里,站在缸里用赤腳直接把芥菜踩實。咦,我赤腳踩著軟綿綿的芥菜,雙腳有著那種涼絲絲的舒坦感覺,食鹽附在腳上,完全沒有被腌痛的感覺。我母親打趣地說,兒子舒服著哩!就這樣腌漬,裝滿一缸芥菜,用扁石頭壓在上面,然后把芥菜缸封好,放置在通風(fēng)陰涼處。一個星期之后,食鹽融化,壓出菜汁,一缸滿滿的包心芥菜變成八分滿。腌漬一個多月后,缸里漲起了青黃色的汁水,還不時地“噗、噗、噗”冒出許多小泡泡,煞是好看。此刻,包心芥菜,就腌漬成了爽脆可口的酸菜了。
那舌尖上充盈著的腌酸菜呀,那無窮無盡的美食味道,令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