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宏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的課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高中教育要凸顯育人導向,文章以人教版新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為例,探索高中地理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地理課程和思政元素巧妙地有機融合,充分發(fā)揮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思政元素;實踐
一、高中地理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體系的核心理念[1]。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治理論課建設中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進行,形成協同效應”[2]。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適當滲透思政元素,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對社會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成為高中地理教師亟待研究的課題。
二、挖掘高中地理課程的思政元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版教材必修第二冊以人文地理為主,一共有五個章節(jié)內容,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異常豐富,我們可以將這些內容歸納總結為:全球意識、審美情趣、家國情懷、可持續(xù)發(fā)展、文化多元等方面。(如表1所示)
三、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
針對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的內容,以不同的章節(jié)為例,教師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掌握課堂的同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有機地滲透思政元素。
(一)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是指教師利用音樂、視頻、圖畫、文字資料等各種手段,制造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率。如在上到第五章《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時,教師可以導入一段影視資料: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由于工業(yè)基礎薄弱,經濟發(fā)展又需要大量的塑料、金屬、紙張等原材料,大量從國外進口可以二次利用的固體廢棄物(俗稱“洋垃圾”)用于發(fā)展經濟。隨著進口的洋垃圾越積越多,處理方式又不當,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從2021年元旦起中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棄物,中國終于對洋垃圾說“不”。通過情境導入,教師可以提出問題:1.洋垃圾會對環(huán)境造成哪些影響?2.中國為何在2021年要全面停止進口洋垃圾?3.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純粹為了經濟效益而忽略環(huán)境效益究竟值不值?學生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這時候老師要趁熱打鐵,將強國學習中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引導學生:我們在發(fā)展經濟時要充分尊重自然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人地協調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二)課堂演講法
課堂演講法是指在課堂上采取學生演講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新課改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課堂開始的前五分鐘上臺演講,可以按照座位號進行輪流,每節(jié)課安排兩個學生,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比如在上到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域文化與城鄉(xiāng)景觀》時,教師可以在上一節(jié)課結束后布置學生選擇一個中國的美麗鄉(xiāng)村(也可以選擇自己的家鄉(xiāng)),結合圖片、文字資料對其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觀進行展示,感受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景觀。要進行課堂演講,學生在課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結合課本內容查閱資料,精心準備課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上臺演講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才和心理素質,而且提高了對知識的吸收程度。演講的同學可以像老師一樣對其他同學提出問題:地域文化對城鄉(xiāng)景觀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個美麗鄉(xiāng)村未來開發(fā)利用的方向是什么?請大家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回答完后演講的同學可以進行點評。這時候教師要對學生分析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結束后,教師要對同學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之后,教師可以強調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生態(tài)宜居美麗鄉(xiāng)村,是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并將強國學習平臺上的中國美麗鄉(xiāng)村圖片和視頻播放給學生看,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三)實踐體驗法
實踐體驗法不同于傳統的在課堂上的教育法,學生通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到校外活動(如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采訪專家等方式)以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促進的作用。它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參與度。比如第五章《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問題研究《低碳食品知多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低碳食品,同時讓學生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展開市場調查:福州本地的和應季的果蔬有哪些?福州本地和外地果蔬相比,哪個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應季和反季節(jié)果蔬相比,哪個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通過調查問卷、采訪專家等形式展開市場調查并進行深入分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食品選擇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最后再深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樣合理選擇食品才能盡可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后,讓學生為家人做一頓低碳又健康的晚餐,并以拍照或者錄制視頻的方式將成果在班級分享,同時調查研究的成果以論文或者課件形式在班級展示。學生在參與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養(yǎng)成了低碳環(huán)保意識。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要踐行綠色低碳,堅持走綠色發(fā)展道路,保衛(wèi)我們的碧水藍天,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觀。
(四)探究討論法
探究討論法是指針對要探究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以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探索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它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學生主動探究;二、師生互相討論;三;生生互相討論。比如在上到第四章《交通運輸布局與區(qū)域發(fā)展》的問題研究《城市交通如何疏堵》時,就可以采用這種課堂教學方法。教師首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
1.收集資料,了解福州市各個不同路段交通擁堵的狀況。
2.了解我國其他城市或者國外的城市采取的疏堵的措施。接著,教師在課堂上提出要探究的問題。(1)福州市交通擁堵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2)結合我國其他城市或者國外的城市采取的疏堵的措施,為福州市交通擁堵獻計獻策。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使課堂成為學生表達想法和觀點的陣地。它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老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地理問題要有綜合思維,即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地分析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之后,教師可以展示視頻:近年來中國在交通行業(yè)取得的重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七個第一的奇跡,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高中地理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實踐反思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自己心中要有“料”,才能得心應手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給自身“充電”?!皩W習強國”是一個全新的學習渠道,資源豐富,內容新穎,形式多樣。高中地理教師每天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認真學習有關思政教育新知識,還可以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思政教育講座,不斷充實自己。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完全把地理課上成思政課,否則,會弱化地理學科本身對學生的教育價值,這不是我們的目的。此外,高中地理課程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簡單地將地理教學內容加上思政內容,那樣會讓課堂變得“四不像”。教師要找到地理課程和思政元素的契合點,用巧妙的方式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像春風化雨一般,貫穿到課堂內外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浸潤到每位學生的心里,育德于無形,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石家銳.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系列活動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9):47-49.
[2]童瀟.非思政課專業(yè)教師應特別增強授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J].紅旗文稿,2017(14):24-25
[3]林悅、王健、錢偉、曹艷、李淑霞.“課程思政”理念與高中地理教學的融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2).紅旗文稿,2017(1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