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聯軍
如果把王占山的英雄之旅喻為“紅色劇本”,那么可分為上下兩集,上集是“為黨戰(zhàn)斗”,下集是“為黨代言”。40年軍旅生涯,如雄壯激昂的“交響樂”,高潮迭起;34年離休歲月,是沉潛緩慢的“輕音樂”,波瀾不驚。前者像山峰,后者是幽谷;山峰有多高,幽谷就有多深。熟悉他的人無不感佩:“老爺子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也是英雄!”
今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將我黨的最高榮譽——“七一勛章”的獎章佩戴在92歲的老英雄王占山胸前。
撫摸著金光璀璨的“七一勛章”,現場聆聽著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重要講話,王占山感慨萬千:“沒想到,這么多年了,黨和國家還沒有忘記我這個老兵!”那晚,他夜不能寐,思緒回到73年前的那個難忘時刻。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8月的一天上午,吉林松原吳家窩堡村,東北野戰(zhàn)軍二十四師七十一團七連駐地連部,一名大個子戰(zhàn)士正在進行莊嚴的入黨宣誓。
宣誓后,領誓的連指導員馬占海對這名戰(zhàn)士說:“王占山,你剛入伍一年,馬上要打惡仗了,成為黨的人后,命就交給黨了,怕不怕?”
“不怕!黨指到哪里,我就打向哪里!”
天天行軍打仗的戰(zhàn)爭年代,沒有太多的儀式感,王占山入黨時,墻上連一面黨旗都沒有掛。但從那時起,黨的旗幟就深深插在了他的心頭。其實,早在10年前,他就認定了這是一支為窮苦百姓撐腰的隊伍。
1938年,一隊日軍掃蕩王占山老家河北豐南縣,9歲的他看到了魔鬼的猙獰獠牙,5歲的小妹也因遭日寇毆打而死。這一深仇大恨深深鍥進王占山全家的骨髓中。為報仇雪恨,父親王凱擔任八路軍領導的農會會長,叔叔王彬參加區(qū)小隊,10歲的王占山加入八路軍兒童團站崗放哨。
1946年夏,已是民兵隊隊長的王占山遭國民黨保安隊逮捕,在羈押他的牢房中,還有4名八路軍戰(zhàn)士。第二天,敵人在村里開大會,當著王占山和全村百姓的面,砍下了八路軍戰(zhàn)士的頭顱。
“你這個娃子,還跟八路干不干?”敵人高舉的大刀寒氣逼人。
王占山將脖子一挺:“干!”
斷頭臺下,母親馮秀英哭得撕心裂肺,沖上去抱住王占山的脖子,苦苦哀求:“你們殺我吧!別殺我的孩子!”
命懸一線之時,突然傳來一陣槍響。八路軍游擊隊來了!保安隊見狀慌忙應戰(zhàn),現場頓時炸了鍋,王占山也趁機擺脫了敵人的控制。
多年后,曾有人問王占山:“刀已架到脖子上,您真就不怕?”老英雄淡然一笑:“鋸響就有末兒,鬧革命不能怕砍頭!”
一個月后,我軍部隊計劃除掉盤踞在豐南縣的這支無惡不作的敵軍。為了摸清敵軍內部情況,需要先抓一個敵人的“舌頭”進行盤問。此時,王占山自告奮勇:“請將抓‘舌頭的任務交給我?!彪S后,他與隊友前往鎮(zhèn)上商店,伺機行動。很快,一個搖頭晃腦的敵人出來了,王占山迅速用自制的木頭手槍頂在敵人后腰,敵人嚇得魂飛魄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向店后面。這時,王占山的隊友用真手槍抵住了敵人的腦門,王占山則趁機將敵人的手槍迅速轉移到自己手中。很快,這個“舌頭”便乖乖地被押送到團部接受審查,為八路軍最終獲勝提供了重要情報。
在此役結束后的慶功會上,部隊團長說:“此戰(zhàn)大勝,王占山不簡單。我們不僅給他記大功,還要批準他入伍!”
旗飄飄、馬蕭蕭,槍在肩、刀在腰。正式披上戎裝的王占山,開始追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
1949年1月15日,在平津戰(zhàn)役中,王占山所在連奉命攻打天津海河大橋,此橋因國民黨守軍重兵把守,固若金湯,故被敵軍自詡為“金湯橋”。
戰(zhàn)斗開始,沖在最前面的指導員馬占海和幾名突擊隊員先后中彈犧牲,近在咫尺的王占山抱著把他“領進黨的門”的指導員,心如刀絞。
強忍悲痛,咬牙前行。王占山和突擊隊員們蛇形迂回,鉆到敵人眼皮子底下,接連炸開障礙、轟掉碉堡,最終將紅旗插在了“金湯橋”上。經此一役,王占山所在七連的100多名戰(zhàn)士只剩24人,落日余暉中,橋下的海河水一片殷紅。
隨后,軍領導在陣地上命名七連為“金湯橋連”,并與24名官兵合影,掌旗者就是王占山。
平津戰(zhàn)役后,王占山跟隨部隊繼續(xù)南下,相繼參加了湘贛、衡寶、兩廣等戰(zhàn)役,他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先后被提拔為班長和排長。
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952年10月,王占山跟隨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zhàn)。
1953年7月,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發(fā)起金城戰(zhàn)役,向“408.1”“408.2”和“418.1”左側無名高地進行連續(xù)猛烈攻擊,王占山所在連很快銳減至76人,連隊干部僅剩三排長王占山一人。
“人在陣地在,有進無退、寸土不讓!”僅剩的76名戰(zhàn)士,在王占山的帶領下怒吼著,沒有子彈就拿石頭砸,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敵人見久攻不下,便封鎖交通,我軍陣地幾乎彈盡糧絕,官兵只能靠喝尿、吃野菜維持生命。
王占山打仗膽子大點子多,他發(fā)現敵人晚上不進攻,便帶著幾名戰(zhàn)士爬過戰(zhàn)壕,從敵人的尸體上尋找食物和彈藥,沒想到竟也搜集到不少槍支彈藥和壓縮干糧,還摸進敵人炊事班背回半袋子大蘿卜。有了戰(zhàn)利品救急,王占山終于舒了口氣。
然而,接下來的4天4夜,王占山所在部隊遭遇“硬戰(zhàn)”,他與戰(zhàn)友共打退敵人38次進攻,殲敵400余人,待兄弟連隊前來換防時,全連僅剩不到10人,且都身負重傷。王占山全身布滿38個彈孔,其中4處重傷,在野戰(zhàn)醫(yī)院昏迷了幾天幾夜,經醫(yī)護人員全力搶救,才從鬼門關被拉了回來。
治療中,軍醫(yī)欽佩地對王占山說:“你命真大,38個窟窿還能活下來!”
戰(zhàn)后,王占山被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記一等功,授予“二級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并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經歷過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王占山對共產黨員的含義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悟。從朝鮮戰(zhàn)場歸來,他先后擔任一三五師司令部參謀,師警衛(wèi)連連長,一六二師副參謀長、副師長等職,并于1979年9月被任命為河南省安陽軍分區(qū)副司令員。職務升遷變動,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卻一直未變。幾十年來,王占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為當地民兵和預備役后備力量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7年,王占山光榮離休,雖然離開了熟悉的戰(zhàn)場與軍營,但他仍牢牢站立在黨員和軍人的價值高地,在思想上始終沒有離開過他守衛(wèi)的那片“戰(zhàn)場”。
離休后的王占山,開始奔波在“教育戰(zhàn)場”。前些年,社會上刮起一股對邱少云、黃繼光等革命英雄的惡意抹黑之風?!斑@是挖我們的‘祖墳,刨我們的長城啊!”王占山痛心疾首:青少年的精神家園和價值高地,需要有人站出來播火傳薪。
為此,王占山致力于傳播紅色歷史,先后擔任10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并深入學校、部隊、少管所、企事業(yè)單位等做英模事跡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報告400余場,捐款資助學生20多名,幫助挽救了10多名失足青少年。今年9月1日,他還為當地學校錄制了一段“開學第一課”視頻,勉勵學生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離休后,王占山依然嚴格約束自己與家人,弘揚優(yōu)良家風,不貪公家一分一毫。
王占山一輩子最看不慣三種人:一是戰(zhàn)場上貪生怕死的人;二是工作中投機鉆營的人;三是生活里吃黨的飯砸黨的鍋的人。他的兒子王克林說:“父親是家里的主心骨,他經常給我們提醒、拉袖子,讓我們不越雷池半步?!?/p>
有一年,王占山所在干休所的一棟樓房要實行老舊小區(qū)改造。當時,近20家建筑單位前來報名參加招標。軍分區(qū)成立了項目考察組,王占山是成員之一。翻閱完建筑單位送來的資料后,考察組認為鄭州一家建筑公司優(yōu)勢比較突出,決定前往鄭州進行考察。當考察組趕到鄭州時,已近中午時分,建筑公司本來打算安排一頓午飯,但王占山卻堅決不吃:“咱吃了人家的飯,嘴就短了!”于是,在他的帶領下,考察組只是在路邊飯館里按出差標準吃了頓便飯。
除此之外,王占山還將嚴的作風融入家風,時常告誡子女一切靠自己,公家的光一定不能沾。一次,王克林有急事出門卻打不上車,干休所駕駛員見狀主動提出送他到汽車站。在此境況下,他想起父親平日“不能貪公家一分一毫”的話語,思慮片刻后,拒絕了駕駛員的好意:“坐公車是違反規(guī)定的,不能坐?!?/p>
光陰流逝容顏改,最是風雨見初心。王占山曾在河南省安陽軍分區(qū)黨史學習教育課堂上深情地說:“入黨儀式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黨員就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咱們要共同為黨當好‘守門員!”
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到離休后的發(fā)揮余熱,王占山用自己的無畏與堅守,鐫刻出百戰(zhàn)英雄的高大身姿,也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與拳拳初心?!?/p>
(作者單位:河南省軍區(qū)政治工作局)(責任編輯:王碧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