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本期雜志出刊幾天后就是中秋。在這個月明千里萬家團圓的日子,《留學》雜志祝愿大家都能生活幸福,日子如中秋的圓月一般圓滿完美。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一句美好的祝愿,在詞人的年代,此時對明月的感慨想要與弟弟分享,只能在紙上寫下詩篇,待到蘇轍收到時,或許人間早已換了節(jié)氣。
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這種困擾——至少,我們能在這個瞬間與親朋好友巨細靡遺地分享心中所感,短信、電話、視頻讓彼此之間的距離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即便無法真正相聚,科技畢竟還是給了我們安慰。本來冰冷沒有生命的科技產(chǎn)品,卻給了身處海外的留學生們來自祖國的溫暖。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如此,教育的跨國交流也不例外。在過去的2020年,科技給國內(nèi)外搭起了一座橋,讓眾多留學生不至于“中道失學”,同樣地,國際教育領域之間知識、理念和資源的互通有無,也在各個遠程會議平臺上得以延續(xù)。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勢必要引起教育模式的下一輪變革,并在未來教育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如何利用科技消除國際教育中的地域限制,加速各國之間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流動,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人才力量搭起嶄新的平臺。2021年10月21—24日,第22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將在京舉辦,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教育合作與交流平臺,也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國際教育盛會之一,每年吸引4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教育界代表參會。年會舉辦前夕,我們采訪了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的秘書長及兩位副秘書長,聽他們解讀本屆年會“育新機,開新局,建設開放的高質(zhì)量教育體系”的主題,并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這一平臺的優(yōu)勢與特色。
相信在未來,借助科技與先進理念的力量,我們能真正做到教育上的“千里共嬋娟”,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在地學習,都能享受到全球統(tǒng)一的教育資源,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平均的問題,迎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