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軍 楊旭
摘 要:“3+1+2”模式?jīng)]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負擔過重問題,學生心理壓力過重,尤其部分欠發(fā)達地區(qū)教育資源緊缺,部分中學尚不具備實施新課改條件,走班很難真正落實,現(xiàn)實必須倒逼改革調(diào)整模式,可部分地區(qū)試點“3+2+1”新模式。
關鍵詞:教育公平;人才選選拔新機制;“3+2+1”新模式
我國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一直在摸索一條更適合廣大考生的高考之路,新高考模式從2014年浙滬兩省市試行以來,雖存諸多問題,但依舊在邊整改邊推進當中。教材改革,考試改革,諸多配套改革只為最大限度體現(xiàn)教育公平正義,順利推進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
在繼第二批山東、海南、北京、天津4省市試點實行新課改之后,又有江蘇、重慶、河北、遼寧等8個省份推行新高考模式,不同的是,這8個省份實行“3+1+2”模式,3+1+2模式可以算作3+3模式的升級變形。
一、“3+3”高考模式優(yōu)點及缺陷分析
第一二批高考“3+3”模式,確實是站在考生角度考慮,相較過去一旦選擇文理,考生即便某一科實在學不進去,也必須硬著頭皮學完,新高考中的考生終于可根據(jù)自己特長和喜好去選擇任意科目組合,更方便學生揚長避短。
高考3+3模式確實是帶來了不少新意,但是從部分省市的選科數(shù)據(jù)來看,仍存明顯弊端,6科當中考生們?nèi)我膺x擇,勢必會造成有些科目報考考生數(shù)量偏多,無形中打亂傳統(tǒng)高考錄取模式,高考招生計劃按選考比例再分配已成為新的難題,否則就難真正實現(xiàn)教育公平,尤其大量考生棄考物理,雖經(jīng)教育部門多方提升設計方案,其效果并不明顯,這一點在第二輪課改省市仍有較強的體現(xiàn)。而另一層面由于物理科目跟國家的軍事領域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息息相關,不少學科更是以物理為發(fā)展根基,如果物理持續(xù)遇冷,長久以往那勢必會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應。社會發(fā)展需求倒逼改革轉(zhuǎn)化升級,只有高考中重新定位物理,才有機會讓物理真正“復活”,這就是“3+1+2”誕生的前世今生。
二、高考“3+1+2”模式解讀
從總體上看,“3+1+2”模式與先行試點省份的“3+3”方案,其理念和方向完全一致基本類似。只不過進一步突出了曾在“3+3”中被過多遺棄的物理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學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中的基礎作用,同時也把歷史這一人文社會科學大類重要基礎學科提到排面上來,尤其“3+1+2”模式中物理的定位,總算就物理對國家有了個交代,同時也滿足了學生更多的選擇要求。
三、透視“3+1+2”可能存在的缺陷,為第四批新課改省市提供參考
任何初生事物都會有自身先天不足之處,新選考模式當然也不例外,從目前所得各省數(shù)據(jù)來看,3+1+2模式問題較之3+3版進步明顯,但仍存缺陷,具體表述如下:
(一)“3+1+2”選科模式保護了物理和歷史,卻促使化學成為新訂單棄兒。
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化學最難,出現(xiàn)棄考化學現(xiàn)象已成為學生常態(tài)。由于賦分制導致,化學不好考生不會不選化學,而化學的中等生賦分后就成了差生,這樣就會造成只有化學的尖子生才選化學,由于選化學的都是尖子生,高考大多數(shù)考生分數(shù)都很突出,根據(jù)等級賦分制,高考很高分數(shù)最后很可能賦分很低計入高考總分。
而另一方面,國家科技進步需要已將化學變?yōu)橹T多科技領域的重要基礎。若出現(xiàn)大量的學生棄考化學,必將會影響國家競爭力,更會導致會更多地行業(yè)人才短缺,不利于社會進步。
(二)選科模式“3+1+2”暗地里將歷史趕在一個犄角旮旯
“3+1+2”模式,用大量的專業(yè)覆蓋數(shù)據(jù)讓歷史和物理直接“對決”,逼迫學生在物理和歷史當中作出選擇,學生選擇了物理就不能選擇歷史。在專業(yè)可報數(shù)量方面,選擇物理可報專業(yè)范圍明顯高于選擇歷史,現(xiàn)在為了物理,為了更多的專業(yè)選擇,學生不得不放棄歷史,改選政治、地理或者其他學科,這樣的話,勢必會讓學習歷史同學的整體素質(zhì)降低。
(三)“3+1+2”模式,違背了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3+1+2”方案,不比“3+3”方案更優(yōu),之前輿論質(zhì)疑高中學校由于師資、課程、場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原因,針對3+3科目組合實行套餐制教學(只給學生有限幾個科目組合選擇),而3+1+2則就是給學生限定原來20組合的12個“套餐”,如果學校條件不具備,還會進一步限定學生選擇。除此,規(guī)定學生必須選物理或歷史,與國家整體高考改革方案強調(diào)取消文理分科的精神并不相符,還是實行基本的文理分科;3+1+2方案給了學生12種組合選擇,但比20種選擇少了8種,而且物理歷史不能同選。由于有的省實行3+3方案,而有的省實行3+1+2方案,有的文理不分按選科招生,有的按文理分科招生,同一高校同一專業(yè)在各省的招生標準將變得混亂。
(四)不同選科同臺競爭,高考錄取原則的把握如何公平
我們都知道,選科不同,難度必然不同,導致高考得分存在差異,選擇偏理得90分,和選考傳統(tǒng)文科得90分的意義案例是不一樣的,但是不過二者同一專業(yè)競爭一個名額,我們又該安怎樣的標準取舍呢?比如兩個學生一個選物理+化學+生物,另一個選歷史+化學+生物,兩人都報化學或生物專業(yè),那么物理和歷史如何計算更為公平,如何橫向比較,如果仍是累加按總分排序錄取,是不是會引發(fā)新一輪的選科組合異?,F(xiàn)象,尤其在選擇不同科類組合,報考不限組合專業(yè)時,學生彼此間的比較問題,選擇純理科物+化+生的總分無論如何不能與選擇歷+地+政等同對待,畢竟得分難度不同,同一排隊是不人性的。
(五)新模式走班問題仍沒有很好地解決
無論是“3+3”還是“3+1+2”考試模式,均要求學校教學實行“走班制”,但在目前我國多數(shù)欠發(fā)達地區(qū),尤其偏遠人口稀少地區(qū)現(xiàn)有中學尚不具備相關條件,走班很難真正落實,無法跟變自由選科,把自主權還于學生只好變成按學校設定選科,盡管是無奈之舉,然已傾全校之力,因為很多學校班少,教師教室更少,全部開通20種組合,甚至12種組合根本不可能。
(六)學生備考心態(tài)加重
從九科學業(yè)合格考,到英語兩次考試,外加口語考試,再到選科等級考試,甚至多次等級考試,設置理念不能不說初衷甚好,但是這卻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備考負擔,其結(jié)果就是學生從高一入學就總在備考,疲于奔命,只要沒有確定選擇的科目,每一科對自己都是重點學科,不能松懈,只不過3+1+2相比3+3可能略好一些,這對成績一般的孩子是很不利的。
上海、浙江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尚未解決,2017年9月,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省市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又再次啟動新高考改革;好在原定于從2018年秋季入學新高一入學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的18個省市中,因阻力較大,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江西、貴州、西藏9省已暫且推遲,“推遲”只是權宜之計,問題的關鍵是對盡快新高考方案的進行修正乃當務之急。
那么,新高考方案如何修正,比如如何解決棄考化學問題,現(xiàn)實對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方案有必要進一步修正,目前不妨暫緩推遲余下省份課改進程,可局部試點探究新模式。
四、能否變“3+1+2”為“3+2+1”模式
早在2019年民間曾有部分學者提出3+2+1新高考口號,最后卻不了了之。
所謂“3+2+1”模式是指以語數(shù)英為必考科目每科150分不變(外語模式與3+1+2模式相同),以“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區(qū)分偏文偏理傾向,考生選擇其中一個小組合,每科目100分,然后偏理考生從生物、地理,歷史,政治中任意選擇一門,偏文考生從生物、地理、物理、化學中任意選擇一門,計100分,這樣總分仍為750,首選科目采用卷面原始分,根據(jù)首選科目制定招生計劃;等級性考試再選科目采用賦分制,最低分20分,最高分100分,1分1擋,共81檔。
與正在部分省市實施的312模式相比,“321”的文理融合性雖較過去有所降低,但卻在無形中降低了高校招生困境,減輕了學生學習和選擇壓力,在充分體現(xiàn)高考改革要“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為目的性的同時,基本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現(xiàn)實需求,符合教育發(fā)展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為學生和高校之間提供了成才和選擇的相互需求核動力,具體體現(xiàn)為:
1.組合減少困惑減少,方便學生選科;
2.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3.學校更易安排課程;
4.學生學習更加穩(wěn)定;
5.更加利于人才選拔與培養(yǎng)。
從首批新高考選科考試模式試點開始,以學生和高校自主性為主題的高考,一直在盡最大化完善各項舉措,盡可能提供彼此的相互選擇的條件與動力,并力促公平。所以我們在設置考選方案過程中,既要保證學生空間的自主性,又要兼顧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特色,把國家整體和長遠的利益作為改革根本,才是最行之有效地完美之舉。
我們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3+2+1”模式雖未給予考生在6門科目內(nèi)完全充分自由選擇,但卻進一步降低了學生選擇障礙,在不變與變化之間選擇的一種中庸之選,不失為一種可嘗試的創(chuàng)新。321選科組合從16種變成8種,無論從學生選課難度還是從學校走班和授課安排都降低了不少難度,特別適合人口基數(shù)少,學校規(guī)模小的地區(qū)實施。該方案能避免棄考物理、棄考化學現(xiàn)象,更能避免物理、歷史不能同時選現(xiàn)象,從而減輕基層學校過度走班帶來的多方壓力,目前雖沒有省市選擇該方案,但從分析來看,“3+2+1”方案明顯比“3+1+2”方案更加簡單且易于操作。
鑒于目前很多地區(qū)教育資源相對短缺,國家層面不妨選取部分省市進行改革試點,對比三種模式,加強改進后全面推開,真正實現(xiàn)國家教育中長期發(fā)展目標,塑造更寬更廣的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梅進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規(guī)劃教育體系的構(gòu)建《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年10期
[2]梁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內(nèi)容目標《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20年Z5期
[3]瞿雯.高中生涯規(guī)劃教育及其策略《中小學班主任》202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