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放
錢君陶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籍裝幀家。除此以外,他還涉足金石篆刻、水墨丹青、音樂創(chuàng)作、鑒賞收藏等領域。
1907年,錢君陶出生于浙江桐鄉(xiāng)屠甸。16歲免試入學上海藝術師范學校,跟隨吳夢非學圖案,劉質平學音樂,豐子愷學繪畫。這三位老師都是李叔同(弘一法師)的高足。18歲那年,錢君陶畢業(yè),寫信給豐子愷,請他為自己找工作。豐子愷在回信中一一指出來信中的錯別字和謬誤之處,嚴厲批評,工作自然落空。錢君陶羞愧之下潛心閱讀《實用學生字典》,最后閉目能誦。
在上海藝術師范學校就讀時,在同窗陶元慶的影響下,大大增進了錢君陶對書籍裝幀藝術的興趣和領悟。陶元慶是中國早期設計書籍封面的領軍人物,在陶元慶的引薦下,錢君陶開始為魯迅的譯作《藝術論》、茅盾的小說《虹》、鄭振鐸的《山中雜記》等名家著作設計封面。數(shù)年中,經他之手裝幀設計的書籍有1700余冊,被譽為“錢封面”。
1927年,錢君陶在上海開明書店任編輯。1938年,他創(chuàng)辦萬葉書店,成為專業(yè)出版書籍的先行者,萬葉書店主要出版音樂書籍。
錢君陶除了忙于出版業(yè)務,還花費不少精力和財力收藏有價值的書畫篆刻作品。他為家中書齋取名“無倦苦齋”,意指“無悶”(趙之謙)、“倦臾”(黃牧甫)、“苦鐵”(吳昌碩)三位金石書畫大師。至20世紀 60年代初,錢君陶已收得趙之謙印章100多方、黃士陵印章159方、吳昌碩印章200方,趙之謙所刻存世印章半數(shù)被錢君陶收藏。
錢君陶喜歡華喦(新羅)的書畫,為了籌款,不惜賣掉查士標、吳昌碩和徐悲鴻的作品,并用盡歷年積蓄,終于收得100多幅華喦書畫冊頁并為書齋取名“新羅山館”和“抱華精舍”。
在收藏書畫過程中,錢君陶曾經被人“釣魚”。有個中間商拿來一部金冬心的水墨花卉冊頁,只有5開卻要價不菲。金農的書畫神韻超絕,錢君陶看了愛不釋手,毫不猶豫買了下來。沒過多久,此人又帶了金農的4開冊頁來到錢宅。仔細一看,與上次收進的5開冊頁同為一部。為了求得完整,錢君陶慷慨拿下,但是價格卻翻了一倍。又過了一段時間,那個中間商邀請錢君陶去他府上看畫,畫案上放著一幅金農的水墨梅花,它竟然是前兩次所買冊頁中的最后一開。為了求得整部冊頁的完整,錢君陶花了比第一次所買冊頁貴3倍的價錢,將水墨梅花收入囊中。中間商眼中只有孔方兄,他搭準錢君陶癡迷金農冊頁的脈博,分三次“釣魚”,哪有釣不成的道理。錢君陶姓錢,不惜工本花錢收藏精品,恐怕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我喜歡玩老式照相機,二手相機鋪自然就成了“娘家”。被人釣過魚,而且被“釣”得心甘情愿。那年,我淘到一臺成色生辣的3.5F祿來弗萊克斯120雙反相機,好不得意,弄得圈內無人不知。世上熱心人不會絕跡,楊君找上門來,從包里取出原裝的祿來五棱鏡取景器,俗稱“和尚頭”,一口價2900元。東西很新,價格公道,美中不足缺了一只原配豬皮套。今后要想在二手店里再淘一只原配皮套,幾乎不可能。盡管心存遺憾,還是買下了“和尚頭”。過了半個月,楊君打電話給我,說北京朋友幫他搞到一只95新的“和尚頭” 的原配皮套,一口價300元,有興趣不妨去他單位看看。我方才醒悟過來, 那天買“和尚頭”時 , 楊君極有可能“剝掉”了作為原配附件的皮套,分兩次“釣魚”。如果他當時將“和尚頭”連同皮套一起出讓,怕我接受不了3200元這一價位。沒過多時,楊君又約我去他單位,拿出與祿來“和尚頭”配套的祿來槍式手柄,一口價800元,成色絕佳,我看了愛不釋手,當即付款。第二天楊君來電告知,不好意思看錯了價目表,要我再加100元,否則允許退貨。到手的好東西怎么舍得退貨呢?老楊同志真是我肚里的蟲子,對商業(yè)心理學有過研究。我很感謝他,能夠在他那里買到心儀的祿來附件,并在交易后添加了花絮。無傷風雅,皆大歡喜。
下面介紹一臺35mm GRAPHIC 35型旁軸相機,這臺美式相機被我從美利堅合眾國一次性“釣”來,沒得商量,也無花絮。
美國的格拉弗萊克斯(GRAFLEX)照相機公司初建于1887年,先由WM.F.FOLMER(福爾瑪公司)與WM.E.SCHWING(施維因公司)合伙經營。1890年,兩家公司合并成立福爾瑪·施維因(FOLMER & SCHWING)相機制造公司,于1897年開始制造照相機,1903年在紐約市成立福爾瑪·施維因制造公司。1905年,柯達公司的喬治·伊斯曼收購該公司并將它遷至紐約州羅切斯特市 (ROCHESTER NY),命名為羅切斯特福爾瑪·施維因公司。1907年公司解體,變成柯達福爾瑪·施維因分公司,1917年又變成柯達福爾瑪·施維因的一個部門。1926年,新上任的福爾瑪·格拉弗萊克斯接盤,將它改稱為格拉弗萊克斯照相機公司。1956~1968年期間,格拉弗萊克斯公司是精密設備總公司的一個分公司,轉為辛格(SINGER)分公司。1973年,格拉弗萊克斯公司解體,組成辛格教育系統(tǒng)公司,1982年被電傳通信(TELEX COMMUNICATION)公司收購。
美國格拉弗萊克斯公司于1955~1957年期間生產35mm GRAPHIC 35型旁軸相機。該機機身由格拉弗萊克斯公司在以前的CIRO 35和CEE-AY 35型相機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制造,鏡頭和快門在德國制造后被格拉弗萊克斯引進配置到機身上,從而變成一臺“混血兒”照相機。該機配置德國羅敦司得(RODENSTOCK)廠出品的GRAFLAR 50mm F2.8固定式鍍膜標頭,采用雙鍵鈕式裂像對焦,最近對焦距離為3英尺,按撳雙鍵鈕以驅使整組鏡頭前后移動來實現(xiàn)裂像對焦。相機相機配置德國生產的PRONTOR-SVS五葉片鏡間快門。機頂上裝有閃光燈熱靴插座,鏡頭上置有快門線連接螺孔,裝有VXM功能切換桿,機內裝有自拍器。該機為全金屬全機械結構,機身長129mm、高80mm、厚70mm、重685g,共有五種不同機型。早期機型的快門速度范圍為:B、1、2、5、10、25、50、100、300,相機的發(fā)明專利說明被刻印在機內膠片倉下面。后期機型的快門速度范圍為:B、1、2、4、8、15、30、60、125、300,專利說明被刻印在后蓋內面。
我的35mm GRAPHIC 35型相機屬于后期產品。2015年,閑逛舊貨市場, 第一次看到GRAPHIC 35型相機,從老板手中接過機子,擺弄起來。機身敦實粗獷,鏡頭一流,覺得很好玩,老板開價1800元?;氐郊?,馬上打電話給杭州老王,要他上eBay查一下國外行情。老王是我的發(fā)小,我們在“中科”大院從小一塊玩大。不多一會兒,老王在美國eBay上找到一臺成色極佳的GRAPHIC 35機子,附有漂亮的淡褐色原配牛皮套,一口價250元人民幣,包郵。過了兩星期,機子直接寄到我家。經過檢查,發(fā)現(xiàn)快門葉片嚴重粘連,根本無法使用。于是請高手錢先生維修保養(yǎng),花了200元,方成正果。我用這臺“混血兒”相機拍過不少膠卷,雖然機子具備裂像對焦功能,我卻常用“超焦距”來近距離抓拍行人。鏡頭由德國名牌廠制造,出片果然不俗。
從正面看,鏡頭朝前突出(圖1)。前鏡環(huán)外徑31.3mm,環(huán)的前緣圓角上飾有精細的直絲滾花。前鏡環(huán)鍍鉻圓周面右下側凸顯G.Rodenstock標識,它是德國名牌鏡頭生產廠家的標記,為相機增添一道亮色。前鏡內圈斜面上刻著黑底白字:GRAFLEX GRAFLAR f/2.8 4087277 50MM 。前鏡環(huán)后面固定著外徑41mm的鍍亮鉻的裝飾環(huán),環(huán)的上端鍍鉻面上有一個醒目的黑標箭頭。裝飾環(huán)后面是外徑46.6mm的調速輪,調速輪圓周上飾有漂亮的直絲滾花。上端圓弧立面上刻著10檔快門速度值:B、1、2、4、8、15、30、60、125、300。設置快門速度時,左右旋轉調速輪,將需要設置的速度值對準前面裝飾環(huán)上的黑標箭頭。調速輪下端鍍鉻立面上刻著快門品牌標識:PRONTOR-SVS。調速輪后面是外徑46.5mm的光圈示值環(huán),環(huán)的圓弧面上刻著7檔光圈值:22、16、11、8、5.6、4、2.8。光圈示值環(huán)后面置有弧形凹槽,光圈設置桿從槽中伸出。設置光圈時,左右移動設置桿,并將與設置桿連動的右側三角形金屬箭頭上的紅線對準所需光圈值。光圈示值環(huán)左側圓弧面上固定著連接快門線的螺孔,右側弧形凹槽內伸出可移動的上弦桿。
光圈示值環(huán)的右側圓弧面上凸顯黑色VXM標記,VXM功能切換桿從環(huán)后弧形槽內伸出。實際操作時,來回移動切換桿,將桿端對準V,自拍功能生效;對準X,萬次閃光燈功能生效;對準M,單次閃光泡功能生效。光圈示值環(huán)左后側圓弧面上刻有前后兩行標識:LENS AND SHUTTER 和MADE IN GERMANY(WEST) ,指明相機的鏡頭和快門均由西德制造。
鏡頭后面連接著調焦裝置,它被固定在機身上,橫向長度80mm,縱向寬度11.5mm,朝前突出8.2mm,是件極其堅固的蝶形金屬構件。調焦裝置位于鏡頭后面并與鏡筒相連,左右兩翼分別裝有黑色矩形調焦鍵鈕。摁下左鍵鈕,驅使整組鏡頭向后移動,至無限遠距離。摁下右鍵鈕,鏡頭向前移動,至3英尺距離。實際對焦時,分別用雙手食指按撳左右兩個調焦鍵鈕,在鏡頭前后移動過程中,通過監(jiān)視機后對焦窗里被攝景物的裂像狀態(tài),直至上下兩個物像合并在一條直線上,完成裂像對焦任務。
機身正面左下方,黑漆面上凸顯相機型號的標識:Graphic 35,字體生拙古樸。標識上方,金屬機身上裝著長度24mm的魚尾形快門扳手。實際操作時,必須先在機內裝好膠卷,然后旋轉機頂上的卷片輪至極限位置,機內被動齒輪在膠片齒孔帶動下與卷片軸同步旋轉,完成首張膠片的“走片”,再將調速輪后面槽內的上弦桿移至極限位置,方才扳得動快門扳手以驅使鏡間快門開啟。在機內未裝膠卷的情況下,即使將上弦桿扳到底,仍然無法扳動快門扳手,快門無法開啟。
鏡頭朝上,看機頂(圖2)。機頂左端裝著外徑25.3mm、厚6mm的倒片輪。倒片輪圓周上飾有三排雋秀的滾花,頂面外圈鍍有亮鉻,內圈貼著黑色顆粒飾皮,顯得炫麗端莊。機頂中間固定著閃光燈熱靴插座。插座左上方,也就是倒片輪的右上方,機頂鍍鉻面上固定著一枚外徑9.3mm的圓形金屬銘牌,銘牌上凸顯廠家標識GRAFLEX和抽象圖標。黑底銀字與銀底黑標相映,顯得工秀雋麗。
機頂右端裝著外形尺寸與倒片輪完全相同的卷片輪。卷片輪左側,機頂鍍鉻面置有外徑12.8mm的走片計數(shù)盤。計數(shù)盤鍍鉻面周邊刻著一圈36個按順序排列的走片計數(shù)值。手動設置走片計數(shù)值,可摁下計數(shù)盤中央的黑色圓鈕,同時左右旋轉計數(shù)盤,將所要設置的計數(shù)值對準鍍鉻面上的黑線。
拍完一卷膠片,需將膠片退入暗盒??砂慈缦虏襟E進行,先用兩指捏住卷片輪,將它朝上拔起并左右旋轉至空檔位置,然后松手,卷片輪底圈即離開機頂面2.4mm。此時機內走片齒輪處于“脫開”狀態(tài),倒片功能生效。再順時針旋轉倒片輪,直至機內膠片全部退入暗盒。最后再左右旋轉卷片輪,使之復位,機內走片齒輪回到嚙合狀態(tài)。GRAPHIC 35相機的倒片機構被格拉弗萊克斯公司設計得出人意料,當屬神來之筆。
鏡頭朝前,看機背(圖3)。機背左上方,機殼鍍鉻面上置有兩個矩形窗,左面是裂像對焦窗,裂像對焦方法前文已有描述;右面是取景窗,機殼右側鍍鉻面上刻著機身序號:1116967。后蓋同底板結合為一個整體組件,后蓋上貼著黑色顆粒飾皮。
鏡頭朝下,看底板(圖4)。底板右端置有三腳架安裝螺孔。中央裝著長21.8mm、寬7.8mm、厚2.2mm的金屬鎖板,用于開啟和鎖緊后蓋/底板組件。逆時針旋轉鎖板至90°位置,即可拉出后蓋/底板組件,使之脫離機身,機內結構一覽無余(圖5)。后蓋內面黑漆上凸顯如下四組標識:GRAPHIC @ 35 FOREIGN &、U.S.PATS.PENDING、MADE IN U.S.A、GRAFLEX INC ROCHESTER.N.Y。指明GRAPHIC 35機身由美國紐約羅切斯特的格拉弗萊克斯公司制造,并已申請國外和美國專利。將后蓋/底板組件重新裝到機身原來位置上,將鎖板順時針旋轉90°,后蓋/底板組件即被鎖定在機身上。鎖板右側,底板鍍鉻面上刻著醒目的LOCK(鎖緊)標記。
該機附有淡褐色原配牛皮套,甚為難得(圖6)。市面上見到的GRAPHIC 35機子,極大多數(shù)是沒有皮套的裸機。皮套外形端莊古秀,包漿淳厚。皮套由單獨的內套和外套,通過皮面上的三組金屬撳鈕連接而成,不用時可以將內外套分開單獨放置。內套長134mm、高70.8mm、厚41mm,內套背面牛皮上凹印縱向排列的三行標識:TOP GRAIN、GENUINE COWHIDE 、MADE IN U.S.A(高級、真皮、美國造)。如圖所示,外套已被套在內套上。矩形護鏡套朝前突出33mm,護鏡套長91mm、寬62mm,護鏡套四角呈斜坡狀,平添幾分古拙敦厚的韻致。護鏡套皮面正中凸顯金色圖標并印有GRAFLEX字樣,內套兩側置有牛皮吊帶。
35mm GRAPHIC 35是一臺結構非常別致的普及型旁軸照相機,它的調焦系統(tǒng)和倒片機構的設計令人拍案叫絕。機身是典型的美式風格,笨拙敦厚??扉T和鏡頭純屬德國血統(tǒng),前鏡環(huán)上的G.RODENSTOCK標識成為這臺照相機的亮點。該機出片靚麗,好玩之至。稍不留神,它竟成了我的貼身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