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瘋癲形象

2021-10-08 13:11:18官一凡段建軍
西部學(xué)刊 2021年17期
關(guān)鍵詞:人文主義

官一凡 段建軍

摘要:從法國哲學(xué)家??隆动偘d與文明》的相關(guān)理論來看,莎士比亞在四大悲劇中塑造的瘋癲形象可以分為逼瘋型瘋癲、懲罰型瘋癲、裝瘋型瘋癲,其悲劇內(nèi)核體現(xiàn)了扭曲時代的通行法則,是荒誕時代的悲劇產(chǎn)物、崩潰時代的折射縮影。瘋癲背離于主流價值特別是人倫,是對荒誕的戲謔,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體現(xiàn)著人文主義理想,其塑造的瘋癲形象及善與惡、美與丑、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交鋒,蘊含著對人文主義的闡釋和對人文精神的捍衛(wèi)。

關(guān)鍵詞: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人文主義;瘋癲形象

中圖分類號:I3/7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7-0124-03

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思想巨人、世界戲劇史上的泰斗,受當(dāng)時最主要的社會思潮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他全部作品的核心在于人文主義精神,是基于對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中善與惡的矛盾沖突,進而在這些矛盾沖突中碰撞出人性的閃光點。本文引用法國哲學(xué)家福柯《瘋癲與文明》中的相關(guān)理論,著重研究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瘋癲形象的類型和特征,通過對戲劇中人物瘋癲言行的深入探究,挖掘悲劇人物更深層次的人文內(nèi)涵,以揭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一、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瘋癲形象的類型

從古至今,瘋癲形象成為許多著作中的藝術(shù)典型,瘋癲者通常在經(jīng)歷巨大變故之后,遭受巨大打擊,產(chǎn)生一些非理性的表現(xiàn),藝術(shù)家常常利用病態(tài)人物來表現(xiàn)事情的真相,揭露可怕的真理。??略凇动偘d與文明》中講述了對瘋癲的認識史,瘋癲并不是麻風(fēng)病人、神經(jīng)病人等精神病變現(xiàn)象,還是一種文明的產(chǎn)物。從中世紀到文藝復(fù)興時期,人與瘋癲的爭執(zhí)是一種戲劇性的辯論,瘋癲體驗被各種意象籠罩。以這種理論的視角來看,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逼瘋型瘋癲

李爾王和奧菲利亞屬于被外界的重大變故逼瘋的瘋癲形象,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瘋子,但也主宰著自己的精神王國。奧菲利亞是哈姆雷特的情人,溫柔善良,純潔無瑕,最后卻充當(dāng)了試探哈姆雷特的誘餌,傷害了彼此,她傷心欲絕——因為哈姆雷特誤殺了奧菲利亞的父親,導(dǎo)致奧菲利亞徹底瘋癲,披頭散發(fā)且精神恍惚。

《李爾王》充分表現(xiàn)的是那個時代顛倒的倫理綱常,描繪了李爾王、葛羅斯特的家庭悲劇,父子相逼,手足相殘,通過對兩個家庭悲劇的描述,莎士比亞展現(xiàn)了生活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的沖突。作品一開始,李爾王受到大女兒和二女兒的欺騙將王國全部分給了她們,但沒過多久,大女兒和二女兒就露出了冷酷無情、虛情假意的真面目,她們一步一步奪走了李爾王的權(quán)力,他被大女兒拋棄之后又被小女兒拒之門外。失去權(quán)力的李爾王在荒原上遭受大自然電閃雷鳴和暴風(fēng)雨的折磨,他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進而瘋癲后進行自我譴責(zé)。在經(jīng)歷過種種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之后,李爾王從一個暴君變成了一個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人。李爾王的瘋癲是因為極度悲傷喪失理智,在瘋癲之后,他才認識到生命的悲劇性。

(二)懲罰型瘋癲

奧賽羅的瘋癲是因為錯殺了始終忠于自己的妻子,而陷入的極度自責(zé)之中,這種瘋癲是具有懲罰意味的,他為自己的罪惡和輕信于人感到恐懼和迷惘,道德的良知使奧賽羅陷入精神極度崩塌的邊緣,他的瘋癲是自己造成的,他也將永遠處于自責(zé)和痛苦中。奧賽羅對妻子的愛,面對伊阿古的挑撥離間卻是脆弱的,這也使他對苔絲狄蒙娜由最初深沉的愛到最后的憎恨直到親手掐死了她。奧賽羅表面上大度正直,實則固執(zhí)偏激,再往更深層看,這是社會矛盾在他身上的呈現(xiàn),最終,奧賽羅的人文光環(huán)也灰飛煙滅。伊阿古是造成這出悲劇的罪魁禍?zhǔn)祝麕е酥艺\、為人正直的面罩,誣陷苔絲狄蒙娜,他是人文主義時期封建罪惡人物的象征,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和欺騙性。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悲劇中最黑暗的一部,是鞭撻野心的一部悲劇。麥克白由于野心的驅(qū)使,殺了賢良的君主,成為人們都憎恨的暴君。整部悲劇用女巫和幻覺還有主人公內(nèi)心的恐懼忐忑為基調(diào),麥克白本來是一個受萬人敬仰、野心勃勃的將軍,但是女巫激發(fā)了他內(nèi)心的陰暗面,他的野心日益膨脹,和夫人合謀殺死了鄧肯王,之后又殺死了大將班柯和麥克德全家,他自己折磨自己“我可像大理石一樣完整……現(xiàn)在卻被惱人的疑惑和恐懼所包圍”[1]41。麥克白在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之中惶惶不可終日,最后鄧肯之子討伐他,他戰(zhàn)敗被殺。在此劇中,統(tǒng)治者的野心是使國家走向悲劇的原因,作者通過刻畫人物內(nèi)心的沖突,來闡釋人文主義的道德觀念。在最后的結(jié)局中,麥克白在恐懼折磨下精神恍惚,其妻子也發(fā)狂自殺,癲瘋形象再次出現(xiàn),把悲劇氣氛渲染得更徹底。這種帶有懲罰意味的瘋癲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瘋癲,是他們因為罪惡或是野心使自己處于極端的恐懼之中,慢慢地產(chǎn)生幻覺,讓被懲罰者在虛妄的幻覺中體會到永恒的痛苦,也是一種正義對非正義的懲罰。

(三)裝瘋型瘋癲

哈姆雷特的瘋癲屬于裝瘋,這種偽裝的瘋癲其實是迫于外界的壓力而保全自己的全身之策,也就是說哈姆雷特的裝瘋是為了報仇借“瘋癲”而進行的偽裝,這是他逃避陰暗的一種求生方式。他痛苦的人生感悟和后期瘋癲的精神特質(zhì)大大加深了悲劇的哲理意蘊,也使悲劇色彩更加濃厚,尤其最后哈姆雷特為了給自己的父親報仇,裝瘋安排戲中戲,三人同歸于盡,盡管最后他并沒有完成整頓世界的任務(wù),但是在正義和邪惡的斗爭中,他卻贏得了勝利。最初的哈姆雷特是一個有理想,面對黑暗很樂觀的人文主義者,他覺得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優(yōu)秀的君王,母親是一個純潔賢惠又圣明的女性,然而,在夢里,哈姆雷特得知自己父親死亡不久,母親就匆匆改嫁叔叔,鬼魂又揭露了現(xiàn)實的丑惡和哈姆雷特自認為很純潔很圣明的人的真面目,他由于現(xiàn)實的打擊而萎靡不振,不僅開始對人文主義理想產(chǎn)生極大的懷疑,而且開始對被欲望充斥的丑惡的世界進行無情的控訴:“丹麥?zhǔn)且凰为z,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獄,里面有許多監(jiān)房、囚室、地牢;丹麥?zhǔn)瞧渲凶顗牡囊婚g?!盵1]119哈姆雷特覺得人生無意義,陷入了病態(tài)的懷疑中,覺得“誰愿意負著重擔(dān),在煩勞的生命壓迫下呻吟流汗”。他想到了自殺,后期的哈姆雷特陷入了迷惘、焦慮、惶惶不安的死循環(huán)中,他對生存還是毀滅難以抉擇,又試圖在瘋癲的遮蔽下完成復(fù)仇的任務(wù)。

在《李爾王》中,還有一類裝瘋形象,這類形象或許是瘋子也可能不是,他們以裝瘋賣傻來取悅別人,《李爾王》中的弄人就是這類形象,他的語氣總是很戲謔,說話總有深意,在李爾王最凄涼的時候依然選擇陪伴,他卻能最清楚地看清李爾王身邊的所有人,或善或惡,或忠或奸。他雖然有時說些瘋言瘋語,但卻往往能說出真相,福柯將這類語言稱為諺妄。

二、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癲瘋形象的悲劇內(nèi)核

在莎士比亞四部悲劇中,人物最終命運無不陷入癲瘋。細究之,癲瘋不過是人物命運結(jié)局的外在狀態(tài),其內(nèi)核則是逃無可逃的濃重悲劇。

(一)扭曲時代的通行法則

不能簡單地認為哈姆雷特的裝瘋賣傻僅僅是一種行事的策略,真實情景是無奈之中的不得已選擇。邪惡勢力是如此強大,牽扯的又都是自己的至親,王子被迫舍陽謀而為陰謀。溫爾文雅君子式的決斗已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以惡治惡”“以暴抗暴”。所以,哈姆雷特的復(fù)仇一開始就是在謊言和欺騙中進行的。惡因釀下惡果,雖然他最終消滅了弒父的惡徒,但惡的反噬,陪葬的卻是自己摯愛的戀人及母親,這沉重的一擊最終讓哈姆雷特真正瘋癲。

在這里,哈姆雷特陷入一個生死劫:不裝瘋,無以復(fù)仇;得復(fù)仇,承受瘋癲。因為時代扭曲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成為通行法則。更可怕的是道德的繩索:為父報仇具有無可置疑的正確性,這甚至成為評判其生存或毀滅的第一要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哈姆雷特不過是置于祭壇上的祭品而已,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二)荒誕時代的悲劇產(chǎn)物

表面看來,李爾王與奧賽羅的悲劇只是自己認識不清,并非有意為惡,更該譴責(zé)的似乎是壞人的蠱惑。天真幼稚,迷失心智,罪不至誅,但是他們所承受的懲罰卻被數(shù)倍放大。他們或因荒唐糊涂失去邦國,或因愛生恨殺死至愛親人,最終遭受放逐,于荒野風(fēng)雨之中顛沛瘋狂。固然,始作俑者是邪惡的壞人:李爾王之長女之次女,奧賽羅之大臣伊阿古。但是,最終給他們致命一擊的是對自我的不可饒恕。這是一個荒誕的時代,什么親情、忠誠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作為自己邪惡勾當(dāng)?shù)慕灰谆I碼。在這里,人性的邪惡不過是致人癲瘋的因子,最大的兇手則是荒誕時代下的自我迷失。而這,又是一個逃脫不了的悖論。

(三)崩潰時代的折射縮影

麥克白夫婦的瘋癲看起來是咎由自取,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但是,他們并不認為自己在作惡。時代已經(jīng)崩潰,人人都如此行事。就如同資本的積累,往往第一桶金都存在見不得人的勾當(dāng)。只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不愿點破而已。就像《皇帝的新裝》里描繪的那幅荒誕的社會場景:面對裸游的皇帝,所有的大人們心里都明白,甚至包括皇帝本人,但誰也不愿說破,或是不敢或是不愿。最后由一個小孩子道出真相,這并不是小孩子有過人的智慧,僅僅是無知者無畏罷了。所謂知者不言,整個社會騙子橫行、爾虞爾詐,這是一個崩潰的時代,謊言重復(fù)多了,自己都信以為真。可以說,是貪婪與野心害的麥克白身敗名裂、最終瘋癲。而在麥克白看來,勃勃野心,或許正是雄心壯志。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完全可以是一個崩潰時代的完美解釋。因為,在這里只是相對而言的。

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瘋癲形象所凸顯的人文主義價值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塑造的這一類瘋癲形象意在宣揚人文主義理想,哈姆雷特在退場的時候,主體和靈魂已經(jīng)發(fā)生了分裂,也就是說,哈姆雷特是裝瘋逃避復(fù)仇的沖突,他失去了對情緒的控制。瘋癲之后他并非無憂無慮,而是唱起了愛情的悲歌。奧賽羅在精神錯亂中殺死了苔斯狄蒙娜,她的死又喚醒了奧賽羅因嫉妒喪失的人性。

早期的莎士比亞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和反對禁欲主義者,在其創(chuàng)作晚期,盡管仍歌頌人文主義理想,但在作品中常常加入神力來解決矛盾和沖突,使作品呈現(xiàn)奇幻色彩。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悲劇中包含了對人文主義的闡釋,有著善與惡、美與丑、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交鋒,人性不僅擁有美好的一面,還有黑暗邪惡的一面,他將瘋癲形象改造了,使瘋癲具有一種揭示真相的能力,這也是人性的回歸。也就是說,瘋癲是背離于主流價值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在這些瘋癲形象覺醒之后,理性復(fù)蘇,這是莎士比亞對人文精神的捍衛(wèi)。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瘋癲成為了一種覺醒的途徑,瘋癲和覺醒并存,在瘋癲之后他們的理智喪失了,但卻產(chǎn)生了超越理智的智慧,這種智慧正是理性和人性的復(fù)蘇。像福柯所說,瘋癲不是簡單的病理現(xiàn)象,而是一種文明或文化現(xiàn)象。文藝作品里的瘋癲更是如此。瘋癲是莎士比亞借以象征社會的手段,是悲劇中人物角色無法表現(xiàn)的意象,是人們處在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末期動蕩社會的心靈危機的寫照,當(dāng)人性的惡意已經(jīng)僭越了人的理性的底線,也只能用瘋癲來證明自己靈魂的清白。莎士比亞在悲劇中安排不同的瘋癲人物,凸顯了人的理性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處于非常弱勢的地位,已然被逼到需要用瘋癲的意識和偽裝的瘋癲行為來反抗自私自利的沒落社會的地步。

瘋癲怪異表現(xiàn)表面看起來是思想情緒化的極致表現(xiàn)、個人化行為,深究起來,則可以從社會時代、人性等諸方面推本溯源。如同戲劇的高潮,塑造瘋癲凸顯人文主題在中外文學(xué)史上屢見不鮮,其中莎士比亞式的瘋癲形象獨樹一幟。

瘋癲的一種表現(xiàn)是違背人倫,人物的悲劇性命運似乎更多來源于不可擺脫的宿命,如殺父娶母的俄爾浦斯。不過莎士比亞給《麥克白》注入了新的元素,麥克白的悲劇不再是原罪,或者一個古老的預(yù)言,更多的是其后天之惡,女巫的蠱惑不過是點燃了其內(nèi)心惡欲的引火之物,這才是不可饒恕的。因此,麥克白最終被放逐并不值得憐憫和同情。麥克白身上折射出的正是莎士比亞對其所處時代人性沉淪的有力抵制。比人性更為險惡的是人的兇殘,爾虞我詐,利欲熏心,所謂的真善美全部崩塌,假丑惡大行其道。為名位、財富可以弒兄,子可以欺父;同樣的,王子復(fù)仇也可以以親情和戀情為籌碼,彼此之間血腥絞殺,沒有一個贏家。

瘋癲的另一種含義是對荒誕的戲謔。既然綱常敗壞,人心不古,不可救藥,毋如以更荒誕的形式予以顛覆。在莎士比亞的另一部巨作《威尼斯商人》里,高利貸商人夏洛克對資產(chǎn)者新貴的懲罰是:寧可割下負債者身上的一磅肉,也不愿接受哪怕是同等重量黃金的抵償。他愛財如命,也可以說他是瘋了,仇恨蒙蔽了他的雙眼。

沿著這條線索追溯,于是我們看到堂·吉訶德騎著瘦馬,身著中世紀鎧甲,揮舞長戈向風(fēng)車沖去……這瘋瘋癲癲的背影之后則是對逝去時代緬懷的點點淚光。同樣的,我們還看到包在重套之中的別里科夫的滑稽形象,忍俊不禁調(diào)侃的背后是對人異化的不盡悲傷。甚至我們還可以看到卡夫卡筆下的駭人變形:人可以異化為一只甲蟲。這些荒誕不經(jīng)的世態(tài)怪相依然很莎士比亞式。不是李爾王瘋了,而是整個時代瘋了。顛覆世俗,有悖常理,形形色色的瘋癲形象之絕非個例,在莎士比亞之前,元曲四大家之首關(guān)漢卿的悲劇著作《竇娥冤》里,蒙受千古奇冤的竇娥在行刑之前許下三樁奇愿,樁樁驚世駭俗,但最終一一應(yīng)驗,但這在統(tǒng)治者眼里卻是荒誕不經(jīng)、一派胡言。所以,奇冤不可平常說之,唯以此貌似癲瘋行為才可感動天地。用明代詩人唐寅的詩來說就是: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參考文獻:

[1] 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悲喜劇[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1.

[2] 胡俊飛.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瘋癲形象”探析[J].四川戲劇,2008(6).

[3] 李思琪.借瘋癲之口,抵理性之境——以《哈姆萊特》及《李爾王》為例分析文藝復(fù)興后神權(quán)缺失對人的影響[J].名作欣賞,2015(23).

[4] 葛祎.“瘋癲”與“覺醒”——分析《李爾王》中的瘋癲形象[J].現(xiàn)代交際,2018(13).

作者簡介:官一凡(2000—),女,漢族,陜西西安人,單位為西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指導(dǎo)老師:段建軍(1960—),男,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為文藝美學(xué)、文學(xué)批評。

(責(zé)任編輯:朱希良)

猜你喜歡
人文主義
中國旅游發(fā)展筆談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24
淺析《警察與贊美詩》中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2:40
以愛之名:論《10?章世界史》中的生態(tài)人文主義思想
寧夏人文主義戲曲現(xiàn)代化探索之路
戲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06
“新史學(xué)”語境下的音樂新面孔——以16世紀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義傾向為中心
樂府新聲(2019年2期)2019-11-29 07:33:54
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后人文主義
社會觀察(2019年9期)2019-11-17 04:06:31
作為“人文主義正義”的性別正義 *——評蘇珊·奧金的《正義、性別與家庭》
反歧視評論(2018年0期)2019-01-23 06:47:30
基于可視化技術(shù)的歷史概念教學(xué)探究*——以《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為例
《麥克白》中人性的反思
敦煌市| 新丰县| 西乡县| 密云县| 阿拉善盟| 乌恰县| 崇义县| 福海县| 洪洞县| 汉寿县| 高陵县| 黄大仙区| 长岛县| 田林县| 云浮市| 万州区| 洛浦县| 都匀市| 天等县| 沈丘县| 贵港市| 佳木斯市| 漾濞| 舞钢市| 长泰县| 石林| 荣昌县| 原平市| 偃师市| 北京市| 鄢陵县| 瑞丽市| 闻喜县| 涟水县| 英山县| 石阡县| 格尔木市| 阿合奇县| 吉木乃县| 屏山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