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臺州石塘楊氏輩系考析

2021-10-09 04:32楊躍鳴楊華金
臺州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宗譜石塘楊氏

楊躍鳴,楊華金,王 妤

(1.臺州市收藏文化研究會,浙江 臺州 318000;2.臺州市外事辦公室,浙江 臺州 318000;3.臺州市文物保護中心,浙江 臺州 318000)

浙院楊氏第七院楊酀之子榮與伴,北周顯德年間(954—960年)自溫州永嘉遷臺州寧海(今寧波),定居松壇為“松壇楊氏”始祖。北宋初期,楊榮次子楊昕自寧海松壇遷居臨海雙橋,為“石塘楊氏”始祖。其輩序史料可考七代,后世失傳。關于“石塘楊氏”的后裔及現(xiàn)狀,筆者在《臺州石塘楊氏考論》[1]21-26與《臺州石塘楊氏遷徙考證》[2]28-32中做了闡述。本篇主要是對“石塘楊氏”輩序與輩系作簡略考證。

一、關于浙院楊氏與松壇楊氏輩序分析

我國的宗譜制度形成于唐代初期,衰絕于唐代晚期及五代戰(zhàn)亂。北宋期間,人們?yōu)榱苏一睾驼f明自己的“世系源流、血緣親疏、門第高低”又重新盛行了宗譜制度,并推行了“行輩字派”,即以字序為輩分排列,也就是這里所講的輩序。

(一)浙院楊氏傳承與輩序分析。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以鄭祁為策禮使,楊承休為副使,出使吳越,冊封錢镠為王。楊承休子楊巖隨父渡江南行,事畢將返,值朱溫挾昭宗遷都洛陽,而淮南兵火頻仍,道阻不能北歸。后承休與其子居家錢塘(今杭州),吳越拜承休為諫議,巖為丞相[3]41?!八熳宰V為‘浙院楊氏’,始改靜恭房第二院為浙院”[4]326。從此,楊承休為“浙院楊氏”始祖。溯及承休曾祖楊寧,唐貞元中(795年)為長安尉,拜監(jiān)察御史,順宗初(805年)召為殿中侍御史,官終國子祭酒。子四:汝士、虞卿、漢公、魯士;女一,適白居易。號靜恭楊家,兄弟四人號靜恭四院[4]310。祖父為楊虞卿,父親楊堪。其子楊巖生八子:鄩、郾、郜、郁、鄑、鄰、酀、祁,分八院。后第七院即楊巖第七子楊酀,出任吳越福州長溪縣為官,徙居長溪;楊酀之子榮、伴兄弟再徙溫州永嘉。

從靜恭楊家到松壇楊氏,歷經(jīng)七代150余年。其輩序排列為:楊寧—楊虞卿—楊堪—楊承休—楊巖—楊酀—楊榮、楊伴。沒有實行后世的“行輩字派”以字序來區(qū)分輩分,只有姓名加字號,單憑姓名和字號很難判別其輩分的高低。但是,也可找到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巖生八子:鄩、郾、郜、郁、鄑、鄰、酀、祁,其共輩規(guī)律就是古地名同偏旁。

(二)松壇楊氏宗譜輩序排列與分析。目前,存世最早的松壇楊氏宗譜,為清嘉慶八年(1803年)由緱城(寧海)丙山華祝正春甫纂修的《重修松壇楊氏宗譜》。據(jù)該譜世系圖記載,楊酀至楊榮之間尚有三代。即,酀—峰—僺兒—彥詢—聳、榮、伴、睪(四兄弟)。該譜還對峰與僺兒二代做了注釋:“此二代與敘文不合?!蹦纤螌毜v癸丑年(1253年),四川參政平舟翁楊棟撰寫的《楊氏大宗譜序》已有明確記載:“巖仕吳越,是為浙院楊氏一世祖也。巖生八子,分八位,第七子酀,生二子:曰榮、曰伴,二公自永嘉徙于臺之寧海松壇居焉。今松壇始祖榮、伴二公是也。伴以都知兵馬使,無子以兄子繼嗣,……在松壇則榮與伴乃一世祖也?!盵3]689所以,這也說明了松壇楊氏宗譜在傳世過程中,失傳、補撰和誤撰等現(xiàn)象的存在。松壇楊氏的輩序初期還是以偏旁來區(qū)分的,二世以“日”字旁區(qū)分,三世以“金”字旁區(qū)分,四世以“王”字旁區(qū)分。五世以后才逐步以字序來區(qū)分輩分,見圖1。

圖1 松壇楊氏初期輩序排列

二、關于石塘楊氏輩序與輩系分析

“至二世暉居松壇,(昕)遷于臺之臨海雙橋居焉。傳至五世曰稔公,又遷于石塘,有石塘譜……”[3]689由于石塘楊氏在北宋間遭受不測及于元末明初宗譜又遭毀失,后世補撰。明清以來,后裔及學者對其源流問題頗有爭議。經(jīng)筆者近年的走訪與研究,其源流及輩序脈絡已日趨清晰。

(一)石塘楊氏早期輩序考證。據(jù)《弘農(nóng)楊氏族史》記述:楊鉉,昕之子。楊稔,鉉之子,遷石塘。楊思逸,稔之子,進士及第,官至大司農(nóng)。楊承滿,思逸長子。子一:知信,進士及第,官屯田員外郎,子一:元希;楊承俊,思逸二子。子一:知新,子二:元知、元皓;楊承矩(一說承德),思逸三子。進士及第,官至工部……子三:知悚、知明、知簡;楊承坦(一說承宣),思逸四子。子二:知禮、知習;楊承古,思逸五子。出家。[4]347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臺州楊司楊氏宗譜序》有一段清晰的記載:“今陽司楊氏本姓姬,自唐叔虞公之后,迄今數(shù)十世至刑部員外郎承體(休)公,至四世孫榮公,遷寧海松壇,子昕公遷臨海雙橋,孫稔公遷石塘,五世孫應岳公遷陽司,是為楊氏始祖?!盵2]32從石塘楊氏一世至七世輩序分析,其二世祖楊鉉的輩序還是沿用了松壇楊氏的格式,以“金”字旁區(qū)分。從五世開始以字序排列來區(qū)分輩分,見圖2。

圖2 石塘楊氏初期輩序排列

(二)石塘楊氏早期輩序推演及對接。通過上述考證與分析,應當說石塘楊氏至少在當時是一個顯赫的家族,譜中稱之“臺之巨族”,如果沒有發(fā)生重大的變故,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直至失傳的。所以,也難怪近年有些學者,從地圖上找到一個叫“無錫石塘灣”的地方,就將“石塘楊氏”給“打發(fā)”了。其實,這是很不嚴謹?shù)膶W術方法,也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考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臨邑(楊氏)重修宗譜序》:“世以儒術為業(yè),至十一代祖夢炎公,碩學雄文。宋紹興間(1131—1162年)試,文武兩科皆中首選?!寮荆ㄎ宕┒笾僚_,其世系厘然可考,至六世祖遭橫逆,厥子請代居囹圄者,二年卒。”《宋肖巖居士先府君壙志》記載:“先君諱輝,字明叔,姓楊氏。家臺之臨海。曾大父諱白,大父諱昴,父諱士衡。……先君死之日,為寶祐二年(1254年)十一月癸□,得年七十有四。男三:夢炎,承接郎,新紹興府諸暨縣尉;桂孫,故將仕郎;足孫。女一,適進士陳初?!盵5]67-68其輩序可排列為:白—昴—士衡—輝—夢炎、桂孫、足孫。根據(jù)楊輝卒年推算其出生應是宋淳熙七年(1180年),而宋紹興末年是1162年,與楊輝出生至少相差18年。經(jīng)考民國辛巳(1941年)楊鎮(zhèn)毅為總纂重修的《石塘楊氏宗譜》(下稱《石塘楊氏宗譜》):“楊暉(輝)生于宋紹興癸酉年(1153年),卒于寶慶丙戌年(1226年)。”比實際出生年齡早27年,相當于一代人。所以,其子“十一代祖夢炎公”不可能參加宋紹興年間的科試??梢?,該譜序關于十一代祖夢炎公的敘述或是存在杜撰內(nèi)容,或另有其人記載有誤。但是,該《壙志》還記載有,寶祐改元,先君嘗呼夢炎輩語曰:“若知命名意呼?家昔殞盜,爾祖代父受逮,至今稱純孝……”[5]67與該《譜序》記載的“至六世祖遭橫逆,厥子請代居囹圄者”基本一致。因此,這樣重大的變故,將直接危及整個家族的根基,會造成下一代埋名隱居、宗親四散的嚴重后果,也是造成本族失傳或輩序缺代、人物誤撰的主要原因。

自靜恭楊家到松壇楊氏,歷經(jīng)七代150余年。那么,北宋(960—1127年)160余年,石塘楊氏走過八個世代應該屬于正常?!盃栕娲甘艽钡摹白妗笨蔀樽娓富蜃嫔?,據(jù)《石塘楊氏宗譜》記載,景昂(昴)公長子諱公經(jīng),字士衡,號仁安。生于宣和辛丑(1121年),卒于慶元乙卯(1195年),享年75歲。由于其祖父士衡生于北宋末,不可能是七世祖。則認為這里的“祖”應解釋為祖上。因此,結(jié)合“十一代祖夢炎公”的判斷,可推定“士衡”為九世祖,既能與《壙志》相呼應,又能與年代相一致,其代數(shù)也與《石塘楊氏宗譜》的“發(fā)祥系圖”和“統(tǒng)宗系圖”基本吻合。再考《宋淳熙九年(1182年)壬寅(楊氏)譜序》:“臺之臨海諱士衡公,以其家譜歷年久遠,散失不詳,今欲重修……”至南宋楊士衡重修家譜,合乎情理。因其長子楊斌,字兼之,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武榜進士,終武經(jīng)郎,賀州知州[6]286。取得功名已久,其從侄楊能,字千之,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進士,官至湖州儒學教授[6]94。應是到了重修家譜,光宗耀祖好時機。但是,該《譜序》落款“臺州路崇道觀新安朱熹敘”不符史實。朱熹淳熙九年(1182年)確實主管臺州崇道觀,并不是“臺州路”,而是“兩浙東路”。元代以后臺州才稱為“路”的,這說明當時修過家譜,后世又遺失了,明代以后補撰可能性較大。

《石塘楊氏宗譜》中還有一篇《元至元元年(1264年)庚辰譜序》,款為“十二世孫祖禹識”。首先,元至元元年是甲子而非庚辰。其次,元軍入浙是1276年以后的事。1264年應是南宋景定時期,更不可能用元代年號入譜,也說明該譜序為后世撰寫的。但是,“十二世孫祖禹”確有其人。祖禹,又叫楊玨,字君寶,號簡齋,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進士[6]259。宗譜記載,祖禹是必大的長子,夢炎的長孫,生于南宋嘉熙戊戌(1238年),卒于元皇慶癸丑(1313年)。而夢炎生于淳熙甲辰(1184年),卒于咸淳己巳(1269年)。據(jù)楊輝《壙志》考證,楊輝生于1180年,卒于1226年[5]68。父子相差僅為4歲,顯然不實。楊輝《壙志》還載有:“孫男六:希禹……希龍?!盵5]68可見,楊輝的孫男中沒有“必大”,夢炎的長子應該是“希禹”。所以,“十二世孫祖禹”就是希禹。其單線輩序應當是:白—昴(景昂)—士衡—輝(肖巖)—夢炎—希禹(祖禹)。八世后重要支脈對接擬圖,見圖3。

圖3 石塘楊氏早期輩序排列

上述八世與七世的對接和八世至十二世的演繹,主要是根據(jù)石塘楊氏的“發(fā)祥系”和“統(tǒng)宗系”兩大主要支脈,結(jié)合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史料記載所進行的推演。如該五世中的6位楊氏進士,除以上列舉的楊斌、楊能、楊玨外,還有楊定,字應之,與從兄樸、弟能入太學,號“三楊”。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進士[6]96-97;楊嗣參,字唯叔,起宗子。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6]136-137;楊元績,字圣偉(即偉叔),定之子,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進士[6]155。元代《楊同翁墓志銘》記載的輩序:楊同翁(1291—1355年),字師善,號東阜,是刑部府君十八世孫。曾祖嗣浩。祖澄,贈奉訓大夫、浙省郎中,追封臨??h男。父祜,隱德弗耀[5]88?!靶滩扛奔词钦阍簵钍弦皇雷鏃畛行?,到楊同翁是十八世,那么到其曾祖楊嗣浩為十五世。而石塘楊氏十一世楊嗣參到浙院楊氏一世祖楊承休,也是第十五世??梢?,該輩序與史料記載也是一致的。應當說其八世至十二世的輩序,得到了比較完整的還原,到十二世其輩序排列又恢復了偏旁的使用,即“王”字旁進行輩分統(tǒng)一。這也預示著新一輪字序輩分排列的開始。

(三)石塘楊氏宋末輩序與分析。從十二世“王”字偏旁為輩序統(tǒng)一后,十三世開始采用以字序為輩分排列。十三世為“敬”字輩,該輩應是承上啟下的一輩,僅《石塘楊氏宗譜》記載的就近40位之多。其中,歷史可考人物有二位,即楊敬晧(楊樵寄)、楊敬德。

譜中記載,楊敬晧,名锜,號一奇。“公以孝聞,師事王魯齋”,生于南宋咸淳己巳(1269年),卒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杜_學源流》亦載有:“楊樵寄,名琦,字宗圭,臨海人。初名锜……師事王魯齋于上蔡書院。……其父嗣炎寢疾,每旦必焚香吁天,愿減己年以延父壽。”[7]31-32王魯齋,即王柏(1197—1274年)。《宋史》王柏傳記載:“蔡抗,楊棟相繼守婺,趙景緯守臺。聘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鄉(xiāng)之耆德皆執(zhí)弟子禮?!盵8]上蔡書院建于臨海縣東湖,是王華甫為臺州知州時,為發(fā)展教育,于南宋景定元年至景定三年七月(1260—1262年)間創(chuàng)建的[9]224。趙景緯是南宋景定三年七月至景定四年(1262—1263年)的臺州知州[9]224-225??梢姡豸旪S到上蔡書院時,楊敬晧還未出生;王魯齋卒時,楊敬晧才5歲?!捌涓杆醚住钡臈铋约膽菞罹磿壍氖遢?,“公以孝聞,師事王魯齋”應是十一世嗣炎(輝叔)之子。

民國《臺州府志》記載:“楊敬德,字仲禮,臨海人。延祐間(1314—1320年)官應奉翰林文字,泰定三年(1326年)出為江浙儒學提舉?!盵10]譜上“發(fā)祥系圖”記載,楊明復是楊敬德的五世祖;“統(tǒng)宗系圖”記載,楊明復是楊敬德的六世祖?!杜_學源流》記載:“楊浦城,名明復,字履翁,一云復翁,臨海人。少從翁丹山學,操履純正,博通經(jīng)籍,景定間王守華甫聘為郡學正?!盵7]35楊明復任“學正”與楊敬德任“儒學提舉”差66年,如果兩位任職時年齡相當,最多也不會超過四代人。按譜上記載,楊敬德生于南宋寶祐戊午(1258年)計,其任“儒學提舉”應是67歲。那么,楊明復任“學正”如在不惑年齡,就是祖父輩了。關于楊敬德,明洪武丁巳(1377年)《暨陽(諸暨)蕾山楊氏宗譜序》亦有記載:“先世諱政字孟防,姓楊氏者,家臺之臨海石塘。……高祖諱澄,宋舉鄉(xiāng)貢進士,以曾祖貴元,贈奉訓大夫……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臨??h男。相距刑部君蓋十六世矣。曾祖諱敬德,仕元應奉翰林院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太定初遷江浙儒學提舉、賜五品服致仕。大父諱孝原,蔭補官至臺州路總管府經(jīng)歷,尋召為著作郎未就……考諱楑,不仕。”其“高祖諱澄”比較元代《楊同翁墓志銘》關于“祖澄”的生平記載及輩序排列[5]88,基本一致。則推定該宗與楊同翁同一支脈是沒有爭議的。而《楊同翁墓志銘》即政之大父孝原所撰的,款為“將仕佐郎、常州路總管府提控案牘兼照磨承發(fā)架閣、從父弟孝原撰”[5]89。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其“大父諱孝原”官位明確,且該《譜序》只記有“蔭補……未就”呢?合理解釋也是宗譜失考補撰可能性較大。再者,楊敬德石塘譜記載為行美之子,白巖譜記載為壽之子;不論是石塘譜還是白巖譜記載,其只有一子名硺。則敬德為澄之子,孝原為敬德之子,需要進一步考證。也不排除名人“嫁接”現(xiàn)象的存在。

這里還需要研究的是武經(jīng)郎楊斌后裔。據(jù)石塘“發(fā)祥系圖”和“統(tǒng)宗系圖”的記載,楊斌之子是嗣參(唯叔)和嗣榮(華叔)??墒?,嗣參的進士史料記載是起宗子。筆者又對“世系傳”進行了查核,發(fā)現(xiàn)“發(fā)祥世傳”中,上一世記載楊斌子一為叔輝,起宗子嗣參;下一世記載斌公之子為嗣參了,屬記載錯誤并結(jié)合史料做了糾正。那么,楊斌后裔去哪里了?《楊氏命脈回溯》有這樣的敘述:“曾祖武經(jīng)公(楊斌)轉(zhuǎn)調(diào)海南時,有司以‘賢良方正’薦為郡尉,綽有能聲,而公之志,不肯為五斗米折腰,遂棄去,徜徉山水間,乃擇海門赤龍山沙崗之勝,因卜筑而遷居焉。”[11]據(jù)筆者考證,該段敘述應摘自清光緒已亥年(1899年)由楊晨主持重修的《楊氏宗譜》,但“曾祖”兩字是作者后加的。筆者近期又查找到,清道光戊戌(1838年)《高橋楊氏宗譜》,該譜世傳載:“十一世,始祖諱廉善,字卿,號靜可。舉賢良方正,遷臺州石塘轉(zhuǎn)遷沙崗?!浣?jīng)公轉(zhuǎn)調(diào)海南時,有司以賢良方正薦為郡尉,綽有能聲。公之志,不安于小成,若有不樂于心者,遂棄去。徜徉山水間,宋南渡時,嘗愛赤龍山沙崗之勝,因卜筑而遷居焉。”有人說楊廉善即武經(jīng)公楊斌。筆者認為,楊廉善不是武經(jīng)公楊斌,而是“公之志”之公,是指他不愿享受父親的“庇蔭”,另辟蹊徑。如果他是武經(jīng)公的話,世傳中還必須要介紹進士等功名。因此,遷自石塘的十一世沙崗楊氏始祖楊廉善,即是石塘楊氏的十一世祖,與斌公之子叔輝同一輩序,亦有可能是石塘譜中所指的叔輝。

(四)石塘楊氏輩系及輩序排列。經(jīng)過近千年的宗支徙移與生息繁衍,目前已發(fā)現(xiàn)楊岙派、石塘派、溪東派、白巖派、高橋派、楊司派等有獨立輩序輩系的宗支11支。尚有樂清水漲等幾支輩系,正在考證之中。

1.楊岙派輩序排列。十四世為:“必”字輩,十五世以降分別為:宗、寶、嗣、守、光、朝……自二十九世開始重新排列。

字行:承紹先德克開來基榮宗顯祖再際昌期

表行:賢俊繼起輔相邦家自求多福萬世安和

2.石塘派輩序排列。十四世也是“必”字輩。但在“石塘楊氏早期輩序推演及對接”中提到了“必大”,發(fā)祥系(楊岙派)宗譜記載:“夢炎公之子諱必大,字伯起。宋咸淳中辟用授安撫使,終浙江道宣尉同知。生于嘉定甲戌(1214年)七月,卒于至元壬辰(1292年)三月”;統(tǒng)宗系(石塘派)宗譜記載:“敬徽公之子諱必大,字伯起,浙江道宣尉同知。生于至元乙酉(1285年)十二月,卒于至正丙戌(1346年)十月”。從“兩系”記載的內(nèi)容分析,兩個楊必大應是同一人,已否定了其是夢炎公之子。那是否“必”字輩敬徽公之子呢?經(jīng)考《故同知寧國路總管府事楊君墓志銘》:“君字伯起,世家臨海。……大父定①楊定,字應之,臨海人,南宋淳熙十一年進士,官至通直郎。詳參任林豪、馬曙明《臺州歷代進士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96頁。,宋通直郎、江陰軍教授,贈承議郎。父元績②楊元績,字圣偉,臨海人,楊定之子,南宋嘉定十年進士,官至山陰縣知縣。詳參任林豪、馬曙明《臺州歷代進士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頁。,宋承議郎、知山陰縣事,贈朝奉郎?!盵12]根據(jù)《墓志銘》可釋為:楊必大(1227—1294年),字伯起,從貢元而進入京師大學,德祐元年(1275年)以國子博士為臺州知州。二年(1276年)二月降元,授臺州安撫使,復稱病辭去。至元十九年(1282年)起任浙東宣慰副使,改寧國路同知。是“臨海石塘楊氏”第十二世孫,可見該“必”并非輩序。該宗十五世為“纟”旁,如:緒、統(tǒng)、細,十六世以降為:振、守、可、如、朝、福,二十二世以第三個字為輩序,如:原泉、小泉、暉泉,……自二十九世開始重新排列。

名行:國泰民安大德康祥臣忠群信萬世永享

表行:邦廷有道斯文丕振允慶興朝鴻基永定

3.白巖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楊敬德,白巖譜傳記載,自楊岙遷至白巖(百巖)。二世祖硺即為石塘楊氏第十四世,其輩分還是“必”字輩??杀容^發(fā)祥系序,如,敬行公之子碕、敬德公之子硺、敬修公長子必礪等。二十二世(白巖十四世)開始為:天、子、養(yǎng)、彥,定、國、安、邦。自三十世(白巖二十二世)開始重新排列。

名行:祖德光華百世英榮

表行:賢才茂盛繼起永昌

4.溪東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楊嗣綿。該宗始祖自石塘遷臺城,楊嗣綿從臺城泉井洋(臺城北山下一帶)再遷溪東。為石塘楊氏第十七世。十八世開始重新排列。

字行:延世永祥慎立成汝文章華國詩禮傳家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表行:同寅克協(xié)翼贊賡揚慶際賢君懋修厥績熙朝寶瑞道學鴻儒光大隆平萬年吉兆

5.高橋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楊廉善,為石塘楊氏第十一世。自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由楊晨主持重修的《楊氏宗譜》起與枧西派共用輩序,枧西始祖大一生于萬歷(天啟)丙寅(1626年),明末于石塘遷至枧西,從“應”輩起合序。十一世開始排列。

名行:廉正載德顯守偉永茂興振廷文伯世應時思保宗匡邦修節(jié)義明良開泰運恭敬建元功

字行:靜立之朋彥存楚汝尚崇朝大子萬嘉天道逢光祥紹華盛治平圣賢能至善為學重師儒

6.安容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楊叔賢。該宗誤以楊稔為遷雙橋始祖(始遷雙橋為楊昕,始遷石塘為楊稔),二世為思逸,三世為爾行,四世為承俊(注有:遷臺城嘉爵橋),五世為起洵,六世為嗣植,至二十世叔賢自臺城徙安容。經(jīng)考認為其五世六世的起洵與嗣植,應該分別對應石塘楊氏的十世十一世的起宗和嗣參。則安容始遷祖,應是石塘楊氏的第二十五世祖。二十六世開始排列(安容二十一世)。

名行:洵忠承明應茂孟宗啟守家業(yè)大邦咸尊永佩圣賢同平政治君雍臣睦泰樂安康建功立傳萬載齊昌

字行:維汝仲振季谷朝學希文達武秉德施恩云龍嘉會英俊盈廷堯仁舜化喜福同慶壽亨延綿世代惠澤

7.謝岙(雉溪)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元載。該宗早期輩序排列,主要按照元楊孟文《墓志銘》記載進行排序的,一至四世記敘紊亂,出現(xiàn)了人物錯位,以官位代人名,混淆浙院祖、松壇祖與石塘祖等問題,并記載四世遷坑口,五世公魯、公直兄弟始遷海門,十世復祖徙謝岙。十一世楊孟文生于元貞丙申(1296年)卒于至正戊子(1348年)[2]29據(jù)《臺臨楊氏宗譜》記載:十二世至十六世輩序為:可、應、子、彥、文。對照石塘輩序,認為其五世公魯、公直對應石塘九世公經(jīng)、公報為妥。這樣從公經(jīng)到敬德(1259年生)五代,公魯?shù)矫衔模?296年生)六代,合乎常理。二十一世開始排列(謝岙十七世)。

前序:大明國卿立邦君子(雉溪:廷邦士錫克振新康?!巴ⅰ睂傲ⅰ?,后合序)

后序:南臺鐘秀淑東海毓奇祥植以書讀藝蔚為世德長守業(yè)惟勤儉光祖心文章道學朝端重賢達萬代昌

8.象亭派輩序排列。一世祖也為元載,二世祖為景文。該宗亦是從石塘經(jīng)坑口徙海門的,后遷入象亭。結(jié)合石塘輩充應對接七至八世元希與景昂。從第七世開始排列(象亭一世)。

輩序:元景學哲懋成仁道文德大嶺謙存邦尚汝君國卿良百仲叔貴保善永昌蘭玉挺秀世受恩光克守先特萬載名揚

9.蟾岙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楊珣,“珣”應是方言“昕”之誤。其早期宗譜還記載有:“第一世鐸嗣子淵,字珣。”鐸生五子瓊、璘、琮、瑫、琛,參見圖1。所以,珣不可能是鐸的嗣子。也有人認為,“珣”即“琛”是方言近音。這更不可能,因古代是以嫡長子為嗣子的,琛是鐸的第五子。而石塘一世祖昕確是嗣子,是伴之嗣子史料可考[1]21。該宗可能是其五世祖遷臺城后,十二世祖如璋再遷城南蟾岙。如璋之“璋”亦是以“王”為偏旁,也與石塘十二世相吻合。三十世開始排列。

名行:士元兆茂景福榮昌修清先人永發(fā)其光嘉岳希圣興立成行子祚期遠禎祥可望

表行:道君毓秀學富瑞應大蔚昭敏安良存治憲章華國詩禮傳聲庭芳宗德宰輔欽承

10.楊司派輩序排列。一世祖為應岳,據(jù)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臺州楊司楊氏宗譜序》記載:“今陽司楊氏本姓姬,自唐叔虞公之后,迄今數(shù)十世至刑部員外郎承體(休)公,至四世孫榮公,遷寧海松壇,子昕公遷臨海雙橋,孫稔公遷石塘,五世孫應岳公遷陽司,是為楊氏始祖?!弊佣?,承覲、承規(guī)。對照石塘輩序,松壇五世即石塘四世,應岳與思逸同輩,而五世均為“承”字輩,與石塘輩序吻合。十九世開始排列(楊司十六世)。

名行:子國汝明朝顯成昭見善如登奕世載德英俊振起萬邦作式

字行:易興于學希濟可久高瞻景望光裕洪昌伯仲叔季華茂發(fā)祥

11.后洋派輩序排列。后洋派以祖上出了“抗倭英雄”楊文(字筠江)[13]而自豪。該宗一世祖為確庵,二世為洪實,三世為樂美,四世起分為二宗,即光先與承先。承先之后五世至十一世祖為:茂一—成汶—仁二(方言與義同音)—道參—文遠—德祥—大用……與象亭派五世至十一世祖重合。即:懋一—成文—仁義—道恭(叅之誤)—文遠—德祥—大用……??梢酝贫ㄆ湟皇雷媾c象亭、謝岙同為元載。光先之后五世至九世祖為:希直—正理—思明—慶—筠江;之后輩序為:國、應、永、昌、盛。從二十一世開始排列(后洋十五世)。

名行:抱海環(huán)山地靈鐘毓秀區(qū)?石多俊哲必大造鴻圖美華民為國賢良可安邦

表行:孔德從朝君仁義禮智信經(jīng)書先周易忠孝紹箕裘文章春富貴顯達振家聲

結(jié) 語

我們敬畏先人,敬畏歷史,尊重事實。至此,石塘楊氏考證已近尾聲,幾年來根據(jù)掌握的相關石塘楊氏的宗譜資料,并結(jié)合有關人物、事件的歷史記載,通過演繹與論證,對石塘楊氏的由來、遷徙、輩系,進行了系統(tǒng)考證,力求還原歷史面貌。由于時間跨度大,而掌握的史料又十分有限,對接起來難度較大。因此,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的發(fā)掘與考證,并敬請方家教正!

猜你喜歡
宗譜石塘楊氏
試論《高隆諸葛氏宗譜》的價值
作品賞析(1)
Fort Besieged
淺議海源閣楊氏藏書貢獻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一個壞官員導致冤假錯案
消失的金粟瓜
淺談宗譜的重要性及其征集
魚的溫暖
明清及民國安徽張氏宗譜版本簡介
湾仔区| 吉木萨尔县| 贵南县| 定襄县| 平利县| 繁昌县| 布尔津县| 吴川市| 鄂托克前旗| 高陵县| 慈溪市| 红安县| 洪雅县| 台南县| 临沭县| 隆昌县| 漯河市| 洪湖市| 邵东县| 资阳市| 囊谦县| 德钦县| 和静县| 五家渠市| 紫阳县| 黄冈市| 瑞昌市| 铁岭市| 澳门| 安阳县| 江陵县| 台湾省| 凤城市| 华容县| 彰武县| 永新县| 义马市| 淮阳县| 蓝山县| 滁州市|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