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湘
(華東政法大學 法律學院,上海 200042;山東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一帶一路”沿線域外法查明是近十年來我國涉外民商事研究領域和實務領域的新重心。僅2017年全國法院受理的涉外民商事案件(本文中“涉外民商事”和“涉外民事”為互相通用的術語)高達7.5萬例,而且呈逐年遞增態(tài)勢[1]。域外法查明問題是學術界和實務界的熱門話題,通過中國知網,以“外國法查明”為主題詞檢索1986年至2020年的發(fā)文總量為281篇。第一階段1986年1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發(fā)文9篇,占發(fā)文總量的3.2%,論文被引率達10次及以上的作者有5位(李旺、張磊、詹思敏、王瀚、黃進)。第二階段2003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發(fā)文69篇,占發(fā)文總量的24.6%,論文被引率達10次及以上的作者有27位(宋曉、徐錦堂、向明華、王葆蒔、孫建、霍政欣、歐福永、郭玉軍、王娟、劉萍、王克玉、韓向東與王娟、劉來平、肖永平、李研、胡敏飛、黃進與杜煥芳、金震華、楊蘇、陳亞芹、李章軍、于飛、曲波、張明良、徐鵬)。第三階段2011年4月1日至2020年2月20日發(fā)文量驟升,多達203篇,占發(fā)文總量的72.2%,論文被引率達10次及以上的作者有24位(馬明飛與蔡斯揚、許軍珂、宋錫祥與朱柏燃、向明華、楊玲、張建、王葆蒔、王徽與沈偉、林燕萍與黃艷如、郭玉軍與樊婧、沈涓、焦燕、李瑩雪、肖芳、向在勝、張正怡、李鳳琴、朱莉、高曉力)。
第三階段發(fā)文量翻倍提升的趨勢(見圖1)表明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越邁越大,尤其是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商事交往日漸頻繁,涉外民商事案件也呈幾何級指數(shù)增長,與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直接相關的域外法查明問題在學術界和實務界得到的關注度呈現(xiàn)井噴態(tài)勢。
圖1 1986年至2020年發(fā)文量
不同論文中反復出現(xiàn)重合的主題詞代表了學術界關注的重心。在三個不同階段,論文中重合的主題詞不同表明這三個階段關注重心的變遷。第一階段發(fā)表的論文中重合的主題詞有7個(1)第一階段的7個重合的主題詞是:當事人(7篇論文的主題詞,以下圓括號內為簡化表示法)、域外法(5篇)、域外法查明(4篇)、沖突規(guī)范(3篇)、國際私法(3篇)、準據(jù)法(2篇)、抵觸規(guī)則(2篇)。,第二階段發(fā)表的論文中重合的主題詞有35個(2)第二階段的35個重合的主題詞是:當事人(38篇)、外國法查明(30篇)、外國法(19篇)、司法機關(17篇)、國際私法(13篇)、外國法的查明(13篇)、法律工作者(12篇)、外國法查明制度(11篇)、中華人民共和國(9篇)、沖突法(7篇)、外國法的性質(7篇)、外國法適用(7篇)、法院地法(6篇)、內國法(6篇)、查明義務(6篇)、沖突規(guī)范(6篇)、國內法(6篇)、訴訟地法(6篇)、查明方法(5篇)、責任分配(5篇)、法律適用(5篇)、最密切聯(lián)系(4篇)、判例法系(4篇)、涉外民商事案件(4篇)、英美法系(4篇)、準據(jù)法(4篇)、抵觸規(guī)則(4篇)、司法實踐(4篇)、外國法查明不能(3篇)、最高人民法院(3篇)、涉外合同(3篇)、商事合同(3篇)、比較研究(2篇)、沖突規(guī)則(2篇)、海事法院(2篇)。,而第三階段有30個重合的主題詞(3)第三階段的30個重合的主題詞是:外國法查明(109篇)、當事人(93篇)、外國法查明制度(46篇)、外國法(32篇)、司法機關(31篇)、國際私法(30篇)、法律適用(27篇)、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26篇)、司法實踐(19篇)、法律工作者(17篇)、外國法查明機制(14篇)、一帶一路(14篇)、沖突規(guī)范(13篇)、查明方法(12篇)、《法律適用法》(12篇)、準據(jù)法(12篇)、涉外民商事案件(11篇)、沖突法(11篇)、司法解釋(11篇)、意思自治(9篇)、查明責任(9篇)、外國法適用(9篇)、最密切聯(lián)系(9篇)、意思自治原則(9篇)、涉外案件(8篇)、涉外民事法律關系(8篇)、法院地法(8篇)、涉外民事關系(8篇)。。
相較于第一、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特色鮮明的主題詞包括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26篇)、一帶一路(14篇)、《法律適用法》(4)作為主題詞的《法律適用法》是《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簡稱,也是已發(fā)表論文在行文中對該法的簡化式引稱。(12篇),所以蓬勃興起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qū)與新增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是近10年來域外法查明研究的新興重點。概而言之,第三階段學術界和實務界關注的重心與第二階段大同中有小異;最主要的差別是,兩個階段中各自重點議題間的共現(xiàn)關系呈現(xiàn)迥異態(tài)勢(見圖2和圖3)。
同一主題詞在不同論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僅代表了該主題詞受關注的程度,呈現(xiàn)了域外法查明問題中的一個維度,而不同主題詞的共現(xiàn)關系則以立體網狀、多維度的方式呈現(xiàn)了域外法查明問題包含哪幾類議題,不同議題重要程度有何區(qū)別,每一類議題包含哪些主題詞?;诖宋覀儊斫庾x圖2中2003至2011年主題詞共現(xiàn)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圖2中央區(qū)域存在圓圈較大、圓圈之間連線較密、圓圈間距較近的網狀群落。這代表了在2011年4月1日施行《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前的8年時間,選擇什么原則適用準據(jù)法、最終適用了域內還是域外法律作為準據(jù)法成為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議題。我們結合所發(fā)表論文的具體內容,進一步證實了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在圖2中圓圈較大,與正中央位置“涉外民商”這個圓圈不僅距離近而且出現(xiàn)相互交疊)是適用準據(jù)法的主要原則;法律沖突規(guī)則在學術上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在實務中也未能充分運用,所以大部分涉外民商事案件最終以查明不能或查明未能充分為由最終適用了內國法(圓圈中等大小、靠近正中央位置,與其他周邊大圓圈連線較密)或法院地法(圓圈較大、靠近正中央位置,與其他周邊大圓圈連線較密)。這一時期,涉外民商事案件適用的法律以內國法(圓圈中等大小)為主,有的案件存在“法律逃避”(圓圈中等大小)現(xiàn)象而逃避了域外法查明環(huán)節(jié),這實現(xiàn)了程序經濟,但是未能體現(xiàn)沖突法正義。
圖2 2003至2011年主題詞共現(xiàn)關系
同樣地,我們分析圖3中2011至2020年主題詞共現(xiàn)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圖中正中央已經不存在最大的圓圈。離正中央最近的四個最大的圓圈分別是涉外民商事、沖突規(guī)范、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出現(xiàn)這種群落分布態(tài)勢的最主要原因是《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施行并在立法層面上成為調節(jié)涉外民事關系中法律沖突的準則。此外,圖3中出現(xiàn)了2個圍繞“一帶一路”(小圓圈)的小群落。一個是“一帶一路”與查明責任、專家責任的小群落;另一個是“一帶一路”與法律選擇、法律適用、沖突規(guī)則的小群落。
對比重要性排前4的主題詞:圖2(涉外民商、準據(jù)法、法院地法和法律適用)與圖3(沖突規(guī)范、涉外民商事、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中有2個主題詞(涉外民商、法律適用)大致重合,表明2003至2020年法律適用是涉外民商事關系中一直持續(xù)熱議17年的議題;另外由兩對主題詞組成的2個議題(準據(jù)法和法院地法相較于沖突規(guī)范和民事關系)不重合,表明關注重心的轉向,由2003至2011年關注準據(jù)法和法院地法,變?yōu)?011至2020年關注沖突規(guī)范和民事關系。其中,“一帶一路”成為研究態(tài)勢中的一個亮點。
圖3 2011至2020年主題詞共現(xiàn)關系
從比較法視閾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域外法查明方法按不同分類依據(jù)可分為五種維度下的多元種類。
首先,域外法的查明方法按照是否框定查明方法可分為兩派,一是框定查明方法(restrictionism),通常以列舉形式羅列出可窮盡的查明方法;二是不框定查明方法(non-restrictionism)。后一種流派比前一種流派體現(xiàn)了更多的沖突法正義成分以及較少的程序經濟成分。重點來看框定查明方法流派,中國可劃入這一范疇。從理論上說,已框定的查明方法窮盡后才會適用內國法,但從司法實踐來看,程序經濟原則一直在起著重要作用,已框定的查明方法未窮盡,宣布域外法查明不能的頻率在中國的司法實務中有著歷時的變化:2011年4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以前,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宣布域外法查明不能出現(xiàn)極高的頻率,2013年后才有所改觀。原因有兩個:一是主要的查明主體——當事人無法享有主動提供域外法的權利,當事人“司法認知”有限,查明能力受到極大的框束;二是另一個主要的查明主體——法官因為常規(guī)的職業(yè)壓力、涉外民事案件中涉外法律因素帶來的額外壓力以及行業(yè)慣常的影響,未盡到全部的查明義務。2013年1月7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負責人就該《解釋(一)》答記者問的內容(5)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答記者問解釋,該司法解釋本意并不要求人民法院窮盡上述途徑(由當事人提供、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效的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途徑、中外法律專家提供等合理途徑)均未果的情況下,才能認定不能查明外國法律。,列舉了查明途徑,強調了查明主體“可以”不用窮盡列明的查明途徑。從立法上強化了框定查明方法流派中對程序經濟的重視,在司法實踐中不僅沒有淡化法官的查明義務這一“司法認知”,而且強化了該認知。因為中外法律專家這一“可及性”很強的查明方法是一個開放式的查明方法的大類,當事人和法官都可以通過委托中外法律專家而非親自查明的方式去查明域外法。由此,查明主體——當事人和法官通過中外法律專家途徑以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效的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途徑,更好地將查明責任予以落實,繼而更好地體現(xiàn)沖突法正義原則。
其次,域外法的查明方法按認定程序可分為證據(jù)方法和非證據(jù)方法。再者,根據(jù)法律是否規(guī)定查明或調查的類型,可分為法定調查方法和非法定調查方法。此外,根據(jù)查明主體直接還是間接承擔查明任務,查明方法可分為親自查明和委托查明。同時,按照不同查明主體可將查明方法分為法官查明、當事人查明、使領館查明、專家查明(6)此處的專家包括域外法查明中心、律所、咨詢機構以及涉域外法的科研院所。等,其中多元類型的專家查明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為負擔沉重的法官有效地減了負,還彌補了當事人域外法“司法認知”的缺陷。最后,很難粗略地按照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來區(qū)分域外法查明方法。同屬一個法系的國家或地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方法會不同,甚至同一個國家或地區(qū)都會出現(xiàn)查明方法上側重點不同的歷時變化。
待查明的對象類別會影響查明的難易度,也會影響查明方法的運用。中國大陸地區(qū)法院單獨或綜合運用上文歸納的各種域外法查明方法時,從查明難度來看,查明判例要比查明成文法難,而查明判例時往往需創(chuàng)新運用上述查明方法。我國對域外法的性質持折中說,在以判例為主要法源的準據(jù)法所在地,我國大陸地區(qū)并沒有直接援引判例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jù)。因此,查明判例的同時往往需要專家出具僅供法官參考的專家意見書,在中國大陸的司法實踐中專家意見書不能作為法官判案的依據(jù)。
此外,大陸地區(qū)法院是否認可判例的法源作用、是否能夠直接援引域外判例作為判案依據(jù)還涉及司法主權和公序良俗[2]。因此,在上海臨港新片區(qū)——構建翹首期待中的自由度最高的自貿區(qū)新模式之地,在維護司法主權前提下,提倡多元主義與兼容各法是一項有意義的嘗試。比如,在查明域外判例時,發(fā)揮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臺和該平臺上的域外法查明中心、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和海牙國際司法研究院等海外涉法科研院所、WestLaw、LexisNexus等權威法律數(shù)據(jù)庫以及官方出版的判例集的作用,高度復現(xiàn)判例包含的法律原則和精神。上海市首創(chuàng)庭審中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域外法查明具有積極意義,發(fā)揮了標桿式案件的示范效應。
域外法查明失敗或查明未能充分會出現(xiàn)四種結果和相應的救濟。第一,直接適用內國法,此舉為大多數(shù)國家所采用。第二,類推適用內國法,英國、美國、日本采取這種處理辦法。第三,駁回當事人訴訟請求或抗辯,德國、美國采用此法。第四,在查明未能充分的情況下,補足未能查明部分后適用域外法,或者法院地法可以補充無法查明但可適用的域外法,適用域外法(作為主體)和法院地法(作為補充),比利時屬于此類。
比利時對查明未能充分的救濟借鑒意義較大,充分體現(xiàn)了沖突法正義原則,現(xiàn)對其救濟措施的法理部分做簡單分解。依據(jù)比利時《民訴法》第15條,域外法查明須符合正義原則;同時,第15條還規(guī)定,法院地法可以補充無法查明但可適用的域外法。
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2013年到2015年,我國共有166件涉外民商事案件涉及域外法查明,查明不能而最終適用我國內國法的案件計21例,占比高達1/7。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查明方法有限、法官未深入了解域外法律體系、專家證人意見相左等客觀要素造成查明不濟,有損于沖突法正義原則的體現(xiàn)[3]17。
我們采用圖4為涉外民事案件的細分依據(jù),以此來說明細分涉外民事案件后不同子類別案件之間的關系以及我們選擇哪些類別案件作為重點的分析對象。
圖4中“域外法查明案件”是指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是我們重點分析的第一類案件。第二類重點分析的案件是需查明域外法的涉“自由貿易區(qū)”或“自貿區(qū)”或“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案件,即“涉自由貿易區(qū)/自貿區(qū)/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案件”與“域外法查明案件”交叉重合的部分。第三類重點分析的案件是“域外法查明中心查明的案件”。
圖4 涉外民事案件的細分依據(jù)
1.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數(shù)量變化分析
我們選取自2011年4月1日《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實施至2020年3月20日這9年為分析的時間段,通過無訟網和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對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做了窮盡式搜集和分析,共得到171例案件,案件裁判文書內容以無訟網下載的內容為準。根據(jù)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的裁判年份來統(tǒng)計,相關案件數(shù)量變化趨勢可分為3個時間段。
根據(jù)圖5,2011年至2015年,域外法查明案件數(shù)量穩(wěn)步增長,由1例增至28例。2015年至2018年,案件數(shù)量由微降到驟升至峰值51例。2018年至2019年,案件數(shù)量驟降,由2018年峰值的51例跌至2019年的7例。2020年數(shù)據(jù)無訟網尚未發(fā)布。
圖5 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數(shù)量變化
2.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的特點
通過對上述171例案件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有五大特點。
(1)法院地
受理案件最多的法院地排在前10位的分別為浙江(38例案件)、天津(36例)、廣東(31例)、上海(12例)、福建(8例)、云南(7例)、江蘇(6例)、最高人民法院(5例)、山東(5例)和四川(4例)。除了最高人民法院不是地理概念外,這9個省、直轄市與中國設立自貿區(qū)的18個省市中的9個完全重合,而且除了云南和四川外,主要都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濟貿易發(fā)達的地區(qū)。這表明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受理地的對外貿易發(fā)達程度高,自貿區(qū)所在省份的涉外因素較多。
(2)審理法院
審理案件量最多的前10家法院是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35例案件)、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17例案件)、寧波海事法院(13例案件)、深圳前海合作區(qū)人民法院(7例案件)、上海海事法院(7例案件)、深圳中級人民法院(6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5例案件)、杭州市濱江區(qū)人民法院(4例案件)、廈門海事法院(4例案件)和廣州海事法院(4例案件)。首先,在這10家法院中,專門類別的法院——海事法院占了4家,分別為寧波海事法院、上海海事法院、廈門海事法院和廣州海事法院,審理案件量共計28例,占總案件數(shù)的16.4%。由此表明,海事法院正逐漸成為審理涉域外法查明的民商事案件的法院。其次,審理案件最多的法院為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該法院位于京津冀首都經濟圈,審理的案件數(shù)占總案件數(shù)的比例高達20%??梢?,首都經濟圈不僅在招商引資上走在全國前列,而且涉外民商事合同中約定或未約定但傾向以域外法為準據(jù)法的情況較為頻繁。
(3)法院層級
相較于普通民事案件,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在法院層級上的特點是管轄法院層級較高。具體來看,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相關案件比例占41.18%,中級人民法院占37.65%、基層人民法院占18.24%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占2.94%。同時,綜合考慮一審(44.44%)、二審(50.88%)和再審(4.68%)比例,可以發(fā)現(xiàn)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第一審管轄法院層級較高,以中級人民法院為主。依據(jù)法〔2017〕359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明確第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以及歸口辦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審管轄法院層級高表明訴訟標的額較高。
(4)審理程序
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的審理程序較為復雜。具體來分析,案件二審比例過半,高達50.88%;再審率不低,接近5%;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比例也比較可觀,逼近3%。
(5)審結方式
需查明域外法的涉外民事案件的審結方式多元,判決占絕對多數(shù),高達75.44%,裁定占24.56%。
3.涉外民事案件域外法查明的問題與對策
從區(qū)分查明主體的責任視角來分析,以法院依職權查明為主、當事人查明為輔的制度設計[4],是依據(jù)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93條而設,但在現(xiàn)實中阻滯重重,主要是法官從主觀和客觀上都很難落實依職權查明。
盡管自2011年4月1日《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實施以來,管轄權集中至符合資格的特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及以上層級的法院,有效地從資源、人員上做了制度性安排,但是在法官層面,一直不愿意過于積極主動地“尋找域外法”,這是沖突法正義與程序經濟二原則未達至平衡出現(xiàn)的典型情形。究其原因,域外法查明案件中準據(jù)法的適用對法官的判決和裁定挑戰(zhàn)較大,相較于非域外法查明的案件,法官的職業(yè)壓力較大,很難自信地去查找并準確適用域外法[5]。即便不考慮地域差別較大以及法官職業(yè)素養(yǎng)高低差別較大等情況,承接域外法查明案件較多的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也覺得此類案件職業(yè)壓力更大,需耗費更多精力去處理(7)根據(jù)與徐文進法官訪談得到相關信息。2020年2月18日,筆者與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徐文進就“涉外民事案件的外國法查明難題”進行了深度訪談。??陀^上,法院現(xiàn)有的法官已然埋頭于堆積如山的案卷,在超負荷的工作量下,在審結率的紅線監(jiān)督下,既無暇顧及也不允許其花過多精力去查明、適用域外法。由于主客觀的現(xiàn)實原因,以法院承擔主要責任的查明主體責任無法妥當?shù)芈鋵?,沖突法正義原則無法體現(xiàn)。同時,域外法查明難、成本高、時間長這三個特點是導致程序不經濟的三個原因。
要破解沖突法不正義、程序不經濟的困局,集中管轄權、集中人才和硬件資源是其中一個可資借鑒的解決路徑。
1.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
要厘清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有直接和間接歸納案件兩種途徑。
(1)直接歸納法得出的案件特點
直接途徑是從案件的關鍵詞、案由分布和涉外地域分布三個維度分析、歸納符合要求的目標案件,得出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我們在無訟網上窮盡式搜集并人工逐一審核后,得到符合要求的目標案件數(shù)量為4例(8)4例目標案件是:〔(2015)楊民三(知)初字第691號〕馬格內梯克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與懋拓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李建斌等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2016)滬0110民初6392號〕馬格內梯克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與懋拓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李建斌等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2017)滬73民終250號〕馬格內梯克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懋拓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等與施慧玲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17)滬73民終248號〕馬格內梯克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懋拓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等與施慧玲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這4例案件的關鍵詞包括不正當競爭、連帶責任、壟斷,案由是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域外法涉及的地域為中國香港。
(2)間接歸納法得出的案件特點
由于直接歸納的目標案件數(shù)量未達到量化分析的最低基數(shù),在歸納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時,為了避免出現(xiàn)以偏概全式的情形,我們采用間接途徑擴大分析、歸納的案件數(shù)量,達到間接方式歸納的案件特點與直接方式歸納的案件特點形成交叉印證的嚴謹結論。
與直接途徑類似,間接途徑也以案件的關鍵詞、案由分布和涉外地域分布三個維度為分析視角,歸納符合要求的相關案件。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是域外法查明案件與涉“自由貿易區(qū)”或“自貿區(qū)”或“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涉外民事案件的共核疊加部分,以間接途徑來厘清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需要盤點域外法查明案件與涉“自由貿易區(qū)”或“自貿區(qū)”或“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涉外民事案件各自的特點以及兩類案件的共有特點。
通過統(tǒng)計分析,基于域外法查明案件(共171例)的高頻關鍵詞有9個,分別是:連帶清償責任(9例案件的關鍵詞)、民間借貸(8例案件)、借貸(8例案件)、指定(8例案件)、連帶責任(6例案件)、罰息(6例案件)、連帶清償責任保證(6例案件)、國際貨物(3例案件)以及建設工程施工(3例案件)。這表明域外法查明案件的案情相對集中在連帶清償、借貸這兩大范疇。而基于涉“自由貿易區(qū)”或“自貿區(qū)”或“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涉外民事案件(共20例)的關鍵詞有17個(9)基于涉“自由貿易區(qū)”或“自貿區(qū)”或“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涉外民事案件(共20例)的17個關鍵詞是:侵權行為(2例案件的關鍵詞)、業(yè)主大會、民間借貸、借貸、民間委托理財、驗收標準、延遲履行、市場價、單價、發(fā)票、航空貨物運輸、交付、排除妨礙、交易習慣、報酬、如實報告和條件成就。除“侵權行為”是2例案件的關鍵詞,其他16個關鍵詞僅為1例案件的關鍵詞,即16個關鍵詞分別出現(xiàn)在16例不同的案件中。,除“侵權行為”一詞重復出現(xiàn)在2例不同案件外,同一關鍵詞幾乎未出現(xiàn)在不同案件中。這表明此類案件的案情各不相同,案情所涉的領域或范疇較寬,同時各范疇之間非常分散,重合的特征不明顯。
針對域外法查明案件與涉“自由貿易區(qū)”或“自貿區(qū)”或“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涉外民事案件的共同特點,兩類案件重合的關鍵詞有2個:民間借貸、借貸;重合的案由有3個:合同、無因管理、不當?shù)美m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jù)有關的民事糾紛,物權糾紛;域外法涉及的地域重合的有7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英國、法國、加拿大、美國。
基于上述兩類案件得出共同的關鍵詞、案由和涉外法涉及的地域,我們通過間接方式可以得出結論,詳見表1。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中常涉及的法律關系為民間借貸或借貸。案由重點分布在三大領域:合同、無因管理、不當?shù)美m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jù)有關的民事糾紛以及物權糾紛。域外法涉及的地域主要包括中國的港澳臺地區(qū)以及西方發(fā)達國家。
表1 基于間接途徑歸納的涉自貿區(qū)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
再者,交叉印證直接途徑和間接途徑得出的涉自貿區(qū)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特點,我們發(fā)現(xiàn)該類案件最顯著的案由是合同、不當?shù)美m紛,域外法涉及的最顯著的地域是中國香港。
此外,由于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獨特之處,或者說法律上有待定奪之處,所以我們有待探索的地方也可能成為此類案件的特點:其中包括如何進行法律適用來處理自貿區(qū)內外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沖突法的一般規(guī)則是否可以適用于自貿區(qū)內當事人與境內當事人之間的糾紛[6]。
2.涉自貿區(qū)案件的域外法查明方法之改進
既然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的案由重點分布在合同、無因管理、不當?shù)美m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jù)有關的民事糾紛以及物權糾紛這三個領域,那么自貿區(qū)可以有針對性地圍繞這三個領域進行域外法查明的軟硬件建設,而積極的應對策略可以有以下三條。
策略一,在法官主動應對上,自貿區(qū)法官可積極準備、熟悉上述三個領域,充分了解重點的域外法地域(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英國、法國、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條文和案例,增強法官的主體能動性,從司法主體入手確保司法系統(tǒng)活躍度。
策略二,在域外法查明平臺建設上,需要在域外法平臺中嵌入上述三個領域、重點的域外法地域的法律數(shù)據(jù)庫,在技術有保障的前提下實現(xiàn)高效查明域外法,確保程序經濟。
策略三,在法律教育上,不僅要重點針對自貿區(qū)的在崗法官,而且要面對后備的自貿區(qū)法官,在高校法學院通過慕課等網絡精品課進行課程規(guī)劃,在《國際私法》課程中單列一章“涉自貿區(qū)案件域外法查明理論與實務”。
詳細講解上述三個領域、重點的域外法地域的基本法律信息,普及相關理論和實務;甚至可以單開一門16學時的《涉自貿區(qū)案件域外法查明理論與實務》課程,讓后備的自貿區(qū)法官由普及性了解到系統(tǒng)性掌握沖突法正義與程序經濟二原則在實務中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
我們利用2019年11月29日啟動的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臺(10)該平臺免費對公眾開放,網址為:http://cicc.court.gov.cn。獲得成功查明域外法的案件共計52例,囊括了全部已上線案件。這是采集最新、最權威、最齊全的“專家機構查明域外法”研究對象的一次有益嘗試。最高人民法院聯(lián)合西南政法大學東盟國家法律研究基地、深圳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等五家機構共建統(tǒng)一的域外法查明平臺。該平臺是全國法院系統(tǒng)域外法查明統(tǒng)一平臺,也是智慧法院建設的成果。
52例案件中,我們剔除1例泰國某法院委托西南政法大學查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我國的內國法)[7],得到51例樣本,基于此來梳理成功查明域外法案件的特點。
1.域外法地域分布以中國香港和英美為主
在51例樣本案件中,查明的域外法涉及的地域主要分布在中國香港地區(qū)和英美發(fā)達國家。
根據(jù)表2,域外法查明平臺成功查明域外法的案件中,域外法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英國和美國,其中涉中國香港法律的案件25例,占49%。占比高的原因有二:第一,中國大陸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民事交往密切;第二,合同中約定適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法律的情形較多。
表2 查明的域外法地域分布與案件數(shù)量
2.非法院指定的專家分擔查明主體的壓力
基于51例案件的裁判文書,我們針對查明主體、查明途徑等“查明要素”做靶向性分析。除了少數(shù)案件的查明主體在文書中未交待說明外,查明主體按查明途徑可細分為當事人直接查明、當事人委托專家查明、法院委托專家查明和法官直接查明(見表3),其中一審法院委托域外法查明中心查明占了半數(shù)(11)法院委托專家查明占比較高,也印證了其他學者的發(fā)現(xiàn):在33例完全查明和部分查明的案件中,專家查明案件共21例(當事人委托16例以及法院委托5例),當事人直接查明的案件9例(占27.3%),法官直接查明的案件共3例(占9.1%)。參見徐文進、姚競燕:《“一帶一路”倡議下專家查明外國法制度的完善——基于《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施行以來全國134件案件的實證分析》,載最高人民法院編《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與刑事審判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30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2019年,第1116頁。。委托非法院指定的專家(non court-appointed experts)查明已成為域外法查明的國際趨勢,且有利于實現(xiàn)程序經濟,歐洲大陸司法實踐中已一改過去民事案件委托法院指定的專家(court-appointed experts)來查明的做法[8]。
表3 查明主體按查明途徑進行分類
從委托方法院的查明主體的壓力大小來分析,列明委托查明的事項難度系數(shù)最高,責任重大。委托查明時,法院和法官需要通盤考慮需查明的域外法內容,并預見到未來適用準據(jù)法時的難點。部分案件一審和二審的上訴理由就是質疑所查明的域外法內容與案件無關、法官適用準據(jù)法時有誤。
分擔查明主體法院壓力的受委托方——域外法查明中心主要有三家:深圳市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12)該中心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市藍?,F(xiàn)代法律服務發(fā)展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和中國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域外法查明中心出具包含域外法查明專家意見的《法律意見書》時,不僅提供需查明的域外法內容,也補足了法律情境,甚至有時還會出具專家對涉案查明部分的個人意見。這些做法主要為法官適用準據(jù)法提供幫助,體現(xiàn)了受委托方分擔委托方的壓力。
3.查明途徑折射雙重委托關系
在查明途徑上,部分案件出現(xiàn)雙重委托關系。受委托方再委托域外查明機構查明,體現(xiàn)查明主體委托國內查明機構、再由國內查明機構委托域外律所的雙重委托關系。例如多個案件中在查明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法律時,一審法院依職權委托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查明,接著該查明中心委托中國香港麥業(yè)成大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13)麥業(yè)成不在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平臺專家名錄中,并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平臺聘請的來自十四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1位國際商事專家委員之列。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平臺專家名錄”,http://cicc.court.gov.cn/html/1//218/226/234/list2.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3月25日。。
域外法平臺案例庫中成功查明的涉自貿區(qū)域外法案件有4例,我們選取其中一例判決書作為個案來研究成功查明的借鑒意義(14)該個案參見〔(2017)滬73民終250號〕馬格內梯克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懋拓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等與施慧玲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1.查明主體的能動性
該案件的查明主體為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本案的一審法院),實際執(zhí)行查明的是受其委托的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
本案法官依循域外法內容在當代中國為“折中說”的大前提下,將域外法內容從性質上作了恰切的“程度式”區(qū)分,將域外法適度朝“法律”屬性靠近,同時兼采“事實”屬性,旨在通過界定準據(jù)法的法律屬性來維護沖突法正義。一審法院認為,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中為了查明最相關的域外法需要結合具體案情,但《法律意見書》對案件事實發(fā)表的意見僅作為專家意見;一審法院根據(jù)各方當事人的舉證及質證意見,對各個證據(jù)的合法性、關聯(lián)性、客觀性予以認證后,對案件事實做出認定。由此,一審法院法官從正面回應了本案各方當事人提出的“《法律意見書》涉及的本案事實不全面或不正確”的問題,回應的結果比較圓滿。
再者,一審法官發(fā)揮了較好的演繹推理能力,把握住了準據(jù)法適用的關鍵點,結合案件的具體事實將準據(jù)法予以適用。盡管《法律意見書》列明了適用準據(jù)法的三個關鍵點:第一,MA香港公司股東朱家文是否存在轉移公司財產的行為;第二,該公司是否是僅僅為涉足本案而成立的空殼公司;第三,股東朱家文是否利用該公司的獨立法律地位獲取利潤,同時逃避責任。然而,基于這三個關鍵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演繹推理會考驗法官的經驗和學識。因為法官判定“MA香港公司股東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需要將“揭開公司面紗原則”的三個條件納入考量。這三個條件分別是:股東具有利用該公司的獨立法律人格,將該公司作為外殼或工具進行欺詐、規(guī)避法律等違法行為的惡意,從而使股東逃避本應由其自身承擔的法律責任;股東能夠完全控制公司;如果公司本身的財產足以賠償損失,或通過其他救濟方式可以彌補損失,則仍應堅持公司的法律人格獨立,不應適用“揭開公司面紗”原則,換言之,該原則僅作為最后的救濟手段予以適用。因此,法官的這些司法行為體現(xiàn)了法官盡力調適、精準把握域外法屬性、準確適用準據(jù)法的主體能動的一面。
2.查明機構的專業(yè)性
本案查明途徑是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依職權委托專業(yè)性機構來查明。該查明途徑的優(yōu)點是專業(yè)性機構集中了優(yōu)勢的軟硬件資源,是當今最為通行的一種專家查明方式。受委托方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是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臺上推薦的國內五大域外法查明中心之一,代表了國內域外法查明專家機構的行業(yè)水準。
首先,本案中查明中心出具的《法律意見書》與案件內容相關度高,解決具體的法律問題有效性強,同時還充分考慮到先例中的事實問題與本案事實問題之間存在高度的可比性與相似性。具體來說,查明中心考慮到了9個先前判例中啟動“揭開公司面紗”原則的三類事實問題與本案中可以觸發(fā)“揭開公司面紗”原則的事實問題之間的異同點,基于此,查明中心歸納出啟動“揭開公司面紗”原則、適用準據(jù)法的三個要點。
其次,查明中心注重程序經濟原則,《法律意見書》中對查明的判例刪繁就簡、為法官便捷銜接案情提供充分的便利,減少法官二次思考時間。查明中心成功查到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法院和英國法院相關的9例判例后,在《法律意見書》中附上判例時能夠換位思考,以醒目的措辭、凝練的語言列明準據(jù)法適用的三個要點,在文字上做了替法官節(jié)時增效的進一步處理,出具了不啻為“法官判案友好型”的專業(yè)《法律意見書》。
重構我國域外法查明制度必須以兼顧沖突法正義與程序經濟的平衡原則為指導原則。未來的重點考量因素是技術迭代和制度創(chuàng)新對查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域外法的影響。無論是“技術創(chuàng)新決定論”“制度創(chuàng)新決定論”,還是“技術與制度創(chuàng)新互動論”,都體現(xiàn)了西方不同的經濟學和管理學流派的不同側重點,但共同論斷就是技術迭代和制度創(chuàng)新對經濟、社會影響力之巨大,折射到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中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我們需深刻考量在新發(fā)展格局下涉自貿區(qū)的域外法查明案件會有大幅度的增加,司法系統(tǒng)的查明壓力也會急劇增大,由此,如何將技術迭代和制度創(chuàng)新的積極影響最大化,并將其運用到改進查明方法、提高查明效率上,確保在新發(fā)展格局中達至沖突法正義和程序經濟的平衡成為當下司法重構創(chuàng)新的重點議題。而在實務層面落實域外法查明的重構創(chuàng)新,則離不開宏觀上設計合理、切實可行而且微觀上可操作性強的具體重構方案。
1.建立有影響力的數(shù)字化查明平臺
建立互聯(lián)網當庭搜索查明的域外法查明平臺。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整合電子平臺資源的基礎上,當庭利用互聯(lián)網查明域外法[3]17。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臺的同時,努力參照歐盟的歐洲司法網絡平臺(European Judicial Network)建立有影響力的數(shù)字化查明平臺。程序經濟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平臺得到體現(xiàn)。同時要吸取歐盟成員國比利時的教訓,克服基層法官有資源不知道用、不會用等宣傳、法律教育不到位的情形。
2.運用信息化等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域外法查明機制
專家查明與信息化技術結合,可以助推涉外民商事法院法官減負。上海高級人民法院、上海靜安區(qū)法院、上海楊浦區(qū)法院、上海浦東新區(qū)法院、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多家法院與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進行實務、科研、教學合作,有效解決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域外法查明難、負擔重的問題,也為華東政法大學科研、教學獲得了一手案源,達至雙贏。其中的典型案件包括:靜安區(qū)法院委托的中國臺灣地區(qū)當事人與外資銀行的儲蓄存款合同糾紛案,適用的法律為美國華盛頓州法律;楊浦區(qū)法院委托查明并適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法律審結了一起股權糾紛案;浦東新區(qū)法院委托查明并適用瑞士楚格州法律順利審結了一起長達三年的國際買賣合同糾紛案。通過查明中心的努力,這些案件得以順利審結,均起到了良好的域外法查明的示范效果[3]16-17。
上海海事法院通過試行基于微信多方視頻通話功能當庭進行跨國連線,探索破解境外證據(jù)審查認證難的問題。浦東新區(qū)法院建立并完善了自貿區(qū)法庭中英文互聯(lián)網網站,為當事人提供雙語訴訟服務和司法信息公開服務,更好地滿足了上海自貿試驗區(qū)內全球投資者和貿易商的訴訟需求,提高了上海自貿試驗區(qū)司法服務的國際化水平。
1.利用好先行先試的司法改革試驗區(qū)
域外法查明制度創(chuàng)新需要有政治制度、司法改革的契機,而充分利用改革試驗區(qū)——自貿區(qū)先行先試的契機,就可以為制度創(chuàng)新提供試錯的試驗田。尤其是為大數(shù)據(jù)時代自貿區(qū)法律的空白處——電子交易法、支付系統(tǒng)結算終定法、互聯(lián)網法院法——的法律移植做好鋪墊。通過待查明的域外法,吸收域外法的司法管轄接納方(the adopting jurisdiction)與輸出域外法的司法管轄出讓方(the adopted jurisdiction)通常是引稱吸收(incorporation by reference)的靜態(tài)關系,但是司法管轄接納方的立法機構做出進一步舉動,通過法律移植將引稱的域外法納入立法程序,接納方與出讓方就變成動態(tài)關系了[9]。只有在本國立法機構采用立法方式吸收域外法法條成為內國法法條后,查明并移植后的域外法才有效力。
制度創(chuàng)新的靶向對象是人為創(chuàng)設的全新的國際化市場環(huán)境和法治環(huán)境,以此來推進沖突法正義,同時也會兼顧程序經濟。域外法查明“便利化”就是實現(xiàn)程序經濟的一個有效手段。司法機構集中配置域外法查明資源,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實務者和涉訴實體的時間成本,提升商事制度的便利性。
參照浙江自貿試驗區(qū)的經驗,可以基于統(tǒng)一的監(jiān)管信息共享平臺,鼓勵涉外法律服務業(yè)發(fā)展,建立區(qū)內域外法查明信息動態(tài)引導或接駁機制。
2.自貿區(qū)接入域外法查明中心的數(shù)據(jù)
為了解決域外法查明所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近年來,我國設立了許多域外法律查明機構,由官方機構牽頭,以民間機構為主,有效地豐富了我國法院委托查明域外法律的途徑。民間機構在域外法律查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查明效果良好。除了上文專門介紹的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臺上羅列的5個查明中心外,2015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法學會和國家司法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國港澳臺和外國法律查明研究中心,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注法律查明網絡信息平臺建設。中國各個自貿區(qū)的信息建設亟需接入上述6個域外法查明中心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在數(shù)據(jù)對接上給予制度保障。
3.建立發(fā)達地區(qū)的專家查明名冊制度
可以充分利用2019年上海市公布的涉外法律專家200多人名單作為抓手,參照運行成熟的仲裁員名冊制度,建立長三角地區(qū)域外法查明專家名冊。同時,利用上海的涉外營商環(huán)境和涉外人才優(yōu)勢破解小語種查明困境。充分發(fā)揮已有的域外法查明的官方機構與民間機構在吸納域外法專家、規(guī)范域外法專家資格認定方面的作用。即便無法制定統(tǒng)一的域外法專家資格認定標準,但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臺吸納域外法專家的模式,前期先設立“某種高度”的準入標準來吸納高標準的專家,后期再對專家數(shù)量進行擴容。
4.拓展面向域外法的法律教育
做好域外法查明的指導性案件的示范教育,提升涉外案件中外文文獻的認讀能力。利用“外語閱讀友好型”司法材料,提升涉外案件中外文文獻的認讀能力。編撰“外語閱讀友好型”司法材料,例如英語簡寫本司法材料、中英對照司法材料。可推薦上海海事法院發(fā)布的中英文對照的《涉自貿區(qū)海事審判白皮書》為示范性閱讀教材。該白皮書中的英文是通過中譯英轉化而來,英文實為中繼語,與源語為英文的材料相比,語言難度較低。同時,實務人員熟悉該白皮書中體現(xiàn)的中國司法情景,文化契合度高。
5.規(guī)范針對法官查明域外法的盡責審查流程
規(guī)范并明確針對法官查明域外法的盡責審查流程,消除法官對規(guī)則不明確帶來的隱憂。首先,復審法官在域外法查明方面的盡責勤勉程度主要以“形式審查”的方式展開,復審內容包括審查域外法查明過程和查明結果兩部分。關于復審法官查明域外法的過程,從形式上甄別查明過程是否有合規(guī)的記錄(包括委托專家查明的記錄),域外法來源可靠性、內容相關性是形式審查的最低標準。另外,關于復審法官查明域外法的結果,從形式上甄別已查得的域外法需要呈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的媒介和格式是否在法律形式上合規(guī),未查得域外法但已記錄查明過程或具備查明過程的書證,記錄和書證的媒介和格式是否在法律形式上合規(guī)。針對經庭審質證、專家意見出現(xiàn)沖突需法官介入后獲得的域外法查明結果,復審過程中需謹慎對待。其次,需先行區(qū)分形式審查要素與非形式審查要素。專家是否出庭質證是形式審查的要素,可納入形式審查環(huán)節(jié)。專家的委托方(區(qū)分法庭委托的專家還是當事人委托的專家)在法律上的權威性、專家的信譽度與法律影響力(專家信譽度中累積的法律信譽和人品道德信譽的比例,專家在哪個地域和哪個法系的影響力較大)不屬于形式審查要素,所以不能納入形式審查環(huán)節(jié)。在針對法官查明域外法的盡責審查流程中,這些瑣碎的細節(jié)都是重要且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自1986年中國大陸發(fā)表第一篇域外法查明的論文以來,域外法查明的全局式司法現(xiàn)狀就如一頭巨象,學者和實務界人士每次勇敢嘗試去探知整頭大象的全局圖景而無法實現(xiàn)目的。原因是前期研究的分析對象較為局限,案件數(shù)量達不到量化分析的基數(shù),一直停留在小范圍經驗之談的淺層、隨感范疇,得不到大規(guī)模實證數(shù)據(jù)的有力支撐。171例域外法查明案件以及51例成功查明的案件是畫出這頭巨象的基礎素材,利用這些素材的實證數(shù)據(jù)來描繪域外法查明的司法現(xiàn)狀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區(qū)建設成為“十四五”規(guī)劃中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現(xiàn)高水平、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大功率助推器后,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自貿區(qū)的案件中的域外法查明問題對于“十四五”規(guī)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各個自貿區(qū)建設有法治保障的營商環(huán)境也倍顯重要。各個自貿區(qū)的司法系統(tǒng)如何進行司法重構創(chuàng)新以適應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新格局,不僅需要著眼各個自貿區(qū)共核的司法重構進路,即以技術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為共核的重構進路,而且更需要關注單個自貿區(qū)自身的現(xiàn)狀和特點。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是因時而變、因勢利導的先鋒典范。它適時抓住司法體制改革的契機,按己所需、提前啟動,逐步推進域外法查明的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其中的第54條規(guī)定,“國家支持探索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司法體制改革。海南自由貿易港建立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完善國際商事糾紛案件集中審判機制,支持通過仲裁、調解等多種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早在2021年1月就委托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翻譯專家團隊批量引介、翻譯與海南自由貿易港涉外民商事最相關的23部域外法律法規(guī)(15)本文筆者屬于該項目受托方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翻譯專家團隊的一員,承擔了該項目3部法律的翻譯、十幾部法律的校對工作。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翻譯專家團隊的領銜專家是該??蒲刑幪庨L屈文生教授,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設立的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攜手海南省自由貿易港在這些域外法的雙語數(shù)據(jù)建設、配套的域外法查明設施的軟硬件投入上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簡而言之,每個自貿區(qū)在探索如何改進域外法查明方法、如何在查明主體(當事人、法院)和查明專家之間搭建委托關系、如何完善受托方再委托域外查明機構的雙重委托機制、如何改進查明不能或查明未能充分的救濟機制等核心問題上應有自己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獨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