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園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大主要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將這兩部分分開教學,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效應被嚴重削弱,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得不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從應用本位出發(fā),從多個角度探討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是圍繞教材內容展開的。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工具,尤其是在基于應用本位的基礎上,要深挖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一課時,教師給學生講解相關的語文知識,指導學生翻譯文言文,理解這篇課文的寓意。在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以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產生的情感,采用白話文的形式對這篇課文進行改編。當然,學生也可以按照課文原有的文字形式進行故事改編。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結局是什么?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五壯士的情感,續(xù)寫了多個版本的結局,而無論哪一種結局都是學生的一種情感表達及個人愿望。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包括了各種體裁與形式的閱讀素材,但是每一種體裁的課文還是比較有限的,加強學生的課外擴展閱讀一直以來都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在基于應用本位的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也要在課內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組織學生開展課內外結合的讀寫教學活動。
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都是與景物描寫有關的,比如《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等,教師在完成這一單元的課內閱讀之后,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的描寫景物的名篇,比如《荷塘月色》等,然后讓學生結合這些文章的景物描寫方法進行寫作練習,可以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景色,也可以針對某一著名景觀進行描寫。除了這種主題相同的課內外讀寫結合教學形式,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內外對比讀寫結合教學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外收集一些魯迅先生其他的描寫人物的優(yōu)秀素材,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來學習不同文章里針對人物的不同描寫手法、表達的不同感情等,掌握寫人的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課堂板書教學為主的灌輸式教學,在讀寫結合教學中也是如此,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枯燥,學生不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會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讀寫結合教學的需求,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例如,在學習《彩色的夢》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即興讀寫競賽活動,讓學生模仿課文的表達形式,結合自己的夢想,以口頭表達的形式來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學生的語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中的角色需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對課文內容進行改編,然后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十分有趣,學生在表演中也能夠提升語用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閱讀大賽、寫作大賽等,通過競賽的形式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基于應用本位的小學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培養(yǎng)的需求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一方面可以通過挖掘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來開展有效的讀寫教學;另一方面通過課內外讀寫結合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應用;此外還要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