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俊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他經30年考察撰成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明神宗萬歷年間,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一個有名的富庶人家。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
有一天,父親帶著小徐霞客在江邊游玩兒。當時,江邊聚集了很多人。父子倆一打聽,才知道這里發(fā)生了一件怪事——原來,這些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么也找不著。這時,徐霞客說:“你們只要溯江而上,就一定能找到石獅子。”這伙人聽了,開始還有些懷疑,畢竟徐霞客只是一個小孩子。但徐霞客的父親也建議大家試試看,結果,他們真的找到了石獅子。大家都稱贊徐霞客聰明。
1605年,徐霞客的父親去世。徐霞客生來有奇癖,他很想外出探尋名山大川的奧秘,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在,他實在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達,通情達理,與父親的“志行純潔”比起來,母親的“勤勉達觀”對徐霞客的影響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母親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游。
1608年,徐霞客終于正式出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xiāng)。
徐霞客28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xù)前行到一個大懸崖時,沒有路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fā)現(xiàn)下面有個小小的平臺,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巖石上,然后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臺上才發(fā)現(xiàn)下面斗深百丈,人無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準備爬回崖頂。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巖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摔得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系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終于爬上了崖頂。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shù)厝烁嬖V他有些地方的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時,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面結了堅冰,又陡又滑,腳一踩上去,就會滑下來。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
徐霞客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巖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時,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荊棘,“亂墜而下”。他在中岳嵩山,從太室絕頂上也是順著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徐霞客驚人的游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無論身心多么疲勞,無論自己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里,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qū),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更可貴的是,在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xiāng)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qū)。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他探幽尋秘,并記有游記,記錄下觀察到的地理、動植物等狀況。他對各地農業(yè)、手工業(yè)、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xiàn)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等自然現(xiàn)象,也都做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游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他的游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隨著徐霞客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業(yè)旅行家的出現(xiàn),旅游才正式作為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迅速進入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之中,步入了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因此,《徐霞客游記》堪稱中國旅游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思考板]
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宿蒼梧”的旅?行大志。后來,他成了明朝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
(小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