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麗,孟長來,刁元彬,劉玉平,楊曉梅,鄧東周*
1.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森林和濕地生態(tài)恢復與保育四川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81;
2.阿壩州林業(yè)和草原局,四川馬爾康 624000
九寨溝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縣境內分布有大量珍稀保護物種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qū)域之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及生態(tài)安全屏障,其生態(tài)地位極其重要[1]。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縣發(fā)生了7.0級特大地震,林地破壞面積達到2335.09 hm2[2]。震損林地中的食源植物,尤其是食源植物遭受到一定程度的脅迫,出現(xiàn)動物的食物種類和數(shù)量短缺、棲息地質量下降,直接影響到棲息于該區(qū)的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黑 熊(Ursus thibetanus)、水 鹿(Rusa unicolor)、斑 羚(Naemorhedus goral)、藍 馬雞(Crossoptilon auritum)、綠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等珍稀動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棲息地受創(chuàng)加劇了其生境斑塊破碎化、連通性降低,使得區(qū)內珍稀動物的生存空間受到巨大影響[3-5]。
目前針對野生動物棲息地食源植物及棲息地植被及生境的研究較多[6-12],但針對受損棲息地食源植物及棲息地質量的研究鮮見報道[13-15]。本文通過樣線結合樣方法,調查研究九寨溝地震災區(qū)不同受損棲息地食源植物的多樣性及其恢復狀況,研究結果對本區(qū)珍稀瀕危動植物的保護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九寨溝最新TM衛(wèi)星影像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按照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求[16],設置長約3000 m的樣線共30條(見表1),包括低海拔區(qū)域的干旱河谷灌叢、落葉闊葉林、溫性針葉林;中高海拔地區(qū)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寒溫性針葉林,以及高山灌叢草甸。
表1 野外樣線布設情況Tab.1 Layout of biodiversity sample linesin Jiuzhaigou County
在每條樣線起點、中心以及終點,選擇未受損、輕度受損、中度受損以及重度受損等不同震損林地類型(見表2),各設置20 m×20 m喬木樣方1個,在喬木樣方中心位置設置2 m×2 m灌木樣方,灌木樣方中再設置1 m×1 m草本樣方。
表2 樣方布設情況Tab.2 Layout of biodiversity sample plotsin Jiuzhaigou County
于2019年和2020年春季、夏季和秋季,連續(xù)兩年對九寨溝縣地震受損林地的食源植物進行了系統(tǒng)調查研究,包括棲息地植被類型、群落結構特征、食源植物的種類、數(shù)量、生長狀況,喬木郁閉度、灌草蓋度以及物種生長狀況等指標。
食源植物種類按《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qū)類型系統(tǒng)》和《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17、18]統(tǒng)計分析。
生物多樣性采用重要值作為多樣性指數(shù)的計算依據(jù),其計算公式如下:
生物多樣性主要采用Shannon-Weiner指數(shù)(多樣性)、Simpson指數(shù)(D)(豐富度)和Pielou指數(shù)(均勻度)等。公式如下:
(1)Shannon-Weiner指數(shù)(H):
(2)Simpson指數(shù)(D):
(3)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
式中,Ni為第i種的個體數(shù)量(物種重要值),N為所有種的個體總數(shù)(物種
重要值總和),Pi為物種i的個體數(shù)量(物種重要值)Ni占所有個體總數(shù)(物種重要值總和)N的比例,即Pi=Ni/N,i=1,2,3……S,S為物種總數(shù),其他外業(yè)調查數(shù)據(jù)均采用EXCEL統(tǒng)計分析。
通過對樣線和樣方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九寨溝地震災區(qū)樣方/樣線中食源植物共289種,分屬于49科、115屬。其中,喬木69種,占總種數(shù)的23.88%,分屬21科42屬;灌木122種,占總種數(shù)的42.21%,分屬12科44屬;草本植物98種,占總種數(shù)的33.91%,分屬16科29屬,詳見表3。
表3 受損林地食源植物組成Tab.3 Composition of food source plantsin damaged habitatsin Jiuzhaigou County
調查樣方中食源植物種類最多的是薔薇科(Rosaceae),有17屬,48種,其他優(yōu)勢科有松科(Pin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杜鵑花科(Er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樟科(Lauraceae)、百合科(Liliaceae),各科物種數(shù)在8種以上;木犀科(Ole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樺木科(Betulaceae)、殼斗科(Fag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等科的物種數(shù)也均在5種以上。單屬單種科有16科,占總科數(shù)的33.3%。
九寨溝受損棲息地的喬木約占總食源植物的24%。喬木是珍稀動物的主要食源植物,如冷杉、云杉和花楸的果實子,給川金絲猴和黑熊等動物提供了很好的食物來源,殼斗科的果實淀粉含量極高,也是各種動物的主要食源。本區(qū)喬木食源植物種類較多,客觀上反映了本區(qū)珍稀動物的多度。
本區(qū)灌木和草本食源植物共220種,占所有食源植物的76%,薔薇科、小檗科、百合科、景天科等下層食源植物的果實是本區(qū)各類珍稀動物的主要食源。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具有種類多、覆蓋度大、生長和更新快的特點,且不同植被類型的喬木林中,下層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種類、數(shù)量、生長周期、蓋度均不一樣,為珍稀瀕危動物的食物選擇和棲息空間提供了便利。此外,豐富的下層植被不但可以提高地表層的土壤水分含量,而且其枯落物和根系的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機碳,為上層喬木提供更好的營養(yǎng),有效提高受損植被的恢復進程。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受損林地的食源植物種類及數(shù)量各不相同,樣地中食源植物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種類均表現(xiàn)為:未受損>輕度受損>中度受損>重度受損,詳見圖1。
圖1 不同受損棲息地食源植物種類分布Fig.1 Speciesdistribution of food source plants in different damaged habitatsin Jiuzhaigou County
重度受損林地基本采用了工程造林的恢復途徑,即通過修筑擋墻+土石工袋+鉛層堡坎+排水溝+客土+人工植苗的方式進行植被恢復,因此,重度受損林地中的物種種類少,覆蓋度高,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也較為單一。植苗選用的喬木一般采用地塊中原生植被的優(yōu)勢樹種,以云杉(Picea asperat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岷江柏木(Cupressus chengiana)、紅樺(Betula albosinensis)、疏花槭(Acer laxiflorum)、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花楸屬(Sorbus spp.)為主,灌木以柳屬(Salix spp.)、薔薇屬(Rosa spp.)、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居多,草本植物主要為黑麥草(Lolium perenne)、早熟禾(Poa annua)、鳶尾(Iris tectorum)。
中度受損林地采用了人工造林的恢復途徑促進植被恢復,由于此類受損林地地表保留有部分原生植被和土壤層,除人工在林間空地植苗(植苗物種種類與原地優(yōu)勢物種相同)外,還有少量未受損的原生植被,因此,其食源植物種類高于重度受損林地,但由于受地震影響,其生境存在一定破碎化,其食源植物種類也低于未受損林地。
輕度受損林地受地震干擾較小,基本上保留了原生植被,僅采取了封禁措施,通過自然修復促進植被恢復。因此,輕度受損樣方的食源植物種類與未受損沒有明顯差異,但顯著高于重度和中度受損林地。
針對重度、中度、輕度這三大類受損棲息地,分別采取了工程造林、人工造林和封禁措施,在短期內有效促進了受損棲息地植被恢復進程。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受損類型的樣地中,除人工栽植的喬灌草植物外,均出現(xiàn)了少量生存能力強、種源多的新生喬木,如紅麩楊(Rhus punjabensisvar.sinica)、川楊(Populus szechuanica)、疏花槭(Acer laxiflorum)。樣方中出現(xiàn)度高的新生野生灌木有高叢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醉魚草(Buddleja lindleyana)、黃果懸鉤子(Rubus xanthocarpus)、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sis)等。樣方中出現(xiàn)度最高的先鋒食源植物以草本植物為主,主要有菊科(Compositae)、罌粟科(Papave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薔薇科(薔薇科Rosaceae)、唇形科(Lami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百合科,如??诖?Cirsium shansiense)、蟹甲草(Parasenecio forrestii)、禿瘡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野草莓(Fragaria vesc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風輪菜(Clinopodium chinense)、狹穗八寶(Hylotelephium angustum)、費菜(Phedimus aizoon)、 鹿 藥(Maianthemum japonicum)。
通過對不同受損林地樣方中喬木、灌木和草本食源植物的多樣性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食源植物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指數(shù)和多樣性指數(shù)的高低順序均為:未受損>輕度受損>中度受損>重度受損,而均勻度指數(shù)則相反(表4)。
表4 受損林地食源植物生物多樣性調查結果Tab.4 Biodiversity analysisof food source plantsin damaged habitatsin Jiuzhaigou County
重度受損林地中栽植的喬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種類較單一,因此其豐富度指數(shù)和多樣性指數(shù)最低,而均勻度指數(shù)最高。反之,輕度受損和未受損林地,受地震損毀程度較輕,基本保留了原生植被,因此其豐富度指數(shù)和多樣性指數(shù)均較高,而均勻度指數(shù)與重度受損林地相比略有降低,反映出林分結構穩(wěn)定性較高。中度受損林地的生物多樣性介于重度和輕度之間,雖然地震破壞了部分地表植被,使得林地有一定破碎化,但是由于存有一定的表土層和地被物,具備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再加上人工輔助修復,其多樣性水平整體比重度受損林地偏好。
研究發(fā)現(xiàn),九寨溝受損林地食源植物的恢復已初現(xiàn)成效:重度受損和中度受損林地中,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在穩(wěn)定受損創(chuàng)面和人工植苗的過程中,改善了受損林地地表土壤微生境,為植被恢復營造了較好的條件,尤其先鋒食源植物物種在樣方的出現(xiàn)度有所增加,反映出人工促進恢復可以加快受損棲息地的修復。而輕度受損林地,由于封禁措施大大降低了外界干擾,震后自我恢復3年后,調查樣地中食源植物種類及其生物多樣性水平微弱于未受損林地,且顯著高于重度和中度受損林地,反映出輕度受損棲息地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強。由此可以看出,針對重度和中度受損棲息地,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輔助修復是可行且必要的,而輕度受損棲息地具備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無需過度人為干擾去促進恢復。
此外,今后在開展人工植被恢復過程中,需考慮適地適樹原則,在物種選擇方面,由于鄉(xiāng)土物種作為棲息地珍稀動物的主要食源植物,盡量選擇生長能力強的物種,根據(jù)本研究樣地中出現(xiàn)的先鋒植物,可重點考慮如下食源植物:云杉、紅麩楊、川楊、疏花槭、高叢珍珠梅、醉魚草、懸鉤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