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芊
平常事
黃翼的鏡頭里,記錄了國內(nèi)外200多家博物館近50萬張文物的照片。這些照片不僅得到專業(yè)人士的認可,還吸引了不少人走進博物館,并愛上博物館。
2011年,黃翼在北京工作,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有上百家,除了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為人所熟知的,不少展品豐富、但名聲沒有那么大的博物館他也經(jīng)常去。當時,逛博物館對他來說是一種休閑方式,但他只是拿著卡片相機走馬觀花式地拍照參觀,直到一次旅行經(jīng)歷,徹底改變了他的逛展方式。
2012年12月,帶著新買的單反,黃翼和幾個朋友一起去西安玩,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他們行程中必去的一站。本以為這次逛展又是一次打卡之行,但愛好歷史和文博的黃翼在欣賞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文物展時,被那些精美的展品深深震撼了。他慢慢走近,細細品看,有一件展品他非常喜歡。一個通身鎏金,長柄仿竹節(jié)紋飾,底座鏤空還有蟠龍的鎏金銀竹節(jié)銅熏爐,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并在它的展位前駐足了很久。
那一天,黃翼還拍到了唐代鴛鴦蓮瓣紋金碗,他把這對金碗的照片發(fā)布在了微博里,并配文:“這對華麗無比的金碗出自西安何家村窖藏,碗以雙層蓮瓣為形,碗中雕以精細的花蕊,碗壁及碗底上則精細地描出狐兔獐鹿鸚鵡鴛鴦等多種動物,以華麗的卷草紋為修飾。作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如果以一件文物來形容唐代的繁華與富足,那么一定是這一對?!?/p>
這對金碗的照片短時間內(nèi)被眾多網(wǎng)友轉(zhuǎn)發(fā),獲贊無數(shù),甚至一年后還有人私信他,求這對金碗的原圖。
從那以后,他在博物館里看展的腳步慢了下來,經(jīng)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為了拍出滿意的照片,他站著、蹲著、趴著、躺著,甚至扭曲著,各種姿勢和角度都嘗試過,所以他總能拍出非同尋常的構圖角度,捕捉到一般人匆匆瀏覽而忽略的細節(jié)。
有一次,黃翼拍了一張青釉纏枝蓮紋小罐,他最喜歡蓋子上的那朵花,由于釉水的沉積而浸潤在顏色略深的青釉里,他描述那個蓋子像是一朵倒扣在春水里的蓮……
這個小蓋子在黃翼的鏡頭下,清新雅致,形象逼真,有人說好像還能看見花瓣隨水波輕漾。一位博物館志愿者看到這張照片后留言說:“我在這個館講解好多年,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欣賞過這件文物,看了你的圖片和描述,感覺這件文物更美了?!?/p>
隨著作品的增多,黃翼的微博有了近400萬粉絲,在文博攝影圈小有名氣,粉絲看了他的微博“動脈影”之后,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動大”。不過在黃翼看來,自己只是在記錄和分享美好,做著很平常的事。
博物館的門
因為工作關系,黃翼經(jīng)常去全國各地出差,這為他打卡各地博物館提供了契機。他認為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一段歷史最好的窗口。
最初去博物館的時候,黃翼都會在逛展前做大量功課,他把和文物的見面形容成是和老朋友的重逢,“那些你在書里、紀錄片里看過無數(shù)次的熟悉東西出現(xiàn)在面前,那種感覺非常奇妙。而現(xiàn)在,我更喜歡帶著未知的心態(tài)去遇見,有的時候也許不去做功課,不去管什么鎮(zhèn)館之寶,什么代表作,什么史無前例,只是靜靜地、平等地欣賞每一件展品的美好。”
黃翼之所以喜歡文物,原因其實很簡單,他覺得那是一種穿越了歷史的美?!坝袝r候看到那些展品,會想到這些漂亮的東西其實凝聚了匠人制作的心血和想法,如果能夠感受到那份展品帶來的美的話,就相當于接收到了一種跨越了時光的美的傳遞。匠人們曾經(jīng)傾注在展品里的思考和情感,隔了那么多年后,還能傳遞到看展人的心里,我覺得是一件需要我們特別珍惜的事情。”
對于文物攝影,黃翼不會用別人的審美和評價作為評判標準,風格也不會被局限在別人口中的好看和不好看當中。他說:“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美,有人愛好小眾博物,而有的人則更愛從故宮博物院這種大館中體驗器物之美?!?/p>
不同時間去同一個博物館,黃翼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有時他會發(fā)現(xiàn)上一次沒有注意到的器物上加鑄有銘文,有時是有新的臨展可以參觀。疫情期間,黃翼取消了一些博物館的拍攝計劃,但微博卻每天都有更新。他會分享之前拍過的文物,也會定期向大家推薦國內(nèi)博物館的精品展覽。
“有些博物館這次沒看夠,下次我還會再來?!秉S翼去過最多的還是湖北省博物館,武漢是他的家鄉(xiāng),他覺得這里的寶藏太多,已經(jīng)去過幾十次了。
除了國內(nèi)的博物館,黃翼還去過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歷代書法最多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還有東京國立博物館等,這些國外的博物館去過不止一次,不過他的興趣點還是集中在國內(nèi)的博物館。
黃翼認為,博物館不是束之高閣的,成為所謂的陽春白雪,它應該是一種歷史的教育,一種美學的教育。去博物館不論是出于欣賞,了解歷史,還是走馬觀花,博物館的大門永遠是向所有人打開的。
感受美好
黃翼認為自己只是攝影愛好者,談不上是發(fā)燒友。和一些追求器材高端的攝影愛好者不同,他關注更多的是攝影對象,是文物的光線和線條,是別出心裁的角度和構圖。
博物館圖錄里的文物大多是“證件照”,通常是攝影師在棚內(nèi)拍攝完成的,呈現(xiàn)的是文物的大小、完整性等基本信息,而黃翼聚焦于文物的局部和細節(jié),追求的是一種美的視覺。
拍過的所有文物照片,黃翼除了儲存在電腦的文件夾里,同時也在自己的腦海中備了份,有時候朋友需要一些文物照片找他時,只提供了三兩點特征來形容,他便能從幾萬張沒有命名的照片中快速搜索出對方想要的那一張。“也沒有刻意去記什么,對于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大概就會做到這種程度吧。”黃翼說。
在一次次的拍攝中,黃翼不斷學習,吸收、沉淀出自己獨有的風格。2015年,武漢博物館邀請他去拍攝館藏文物,那是他第一次以非普通觀眾的身份走進博物館,“他們希望我從美的角度出發(fā),拍些和傳統(tǒng)資料圖不一樣的照片。”
此后,很多不是文博愛好者的人,也被黃翼的照片所打動,對博物館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經(jīng)常拿著手機照片到博物館里去找同款,想看看黃翼鏡頭下的實物究竟長什么樣子,許多博物館館長和工作人員也都成了他的粉絲。
2018年,黃翼受邀參加新浪微博舉辦的人文藝術領域博主交流峰會,和很多名人一同領獎。頒獎完畢,工作人員叮囑“還是加個V比較好”,從未想過加V的他,這才被新浪微博認證為“博物館攝影師”。后來,這也成了大家對他的一個官方稱呼,但黃翼總覺得對這個帶上了“師”字的頭銜實在是愧不敢當,于是置頂了一條微博,強調(diào)自己只是一個愛發(fā)照片的人,同時他還附上了按博物館分類的相冊鏈接,方便大家查找欣賞。
雖然被冠上了“博物館攝影師”的名號,其實黃翼也很喜歡拍其他題材,比如微博上不定期更新的“我家樓下”系列,盛夏的粉嫩荷花,初秋的紅葉黃昏,冬雪下紅彤彤的南天竹,春日陽光里格外晶瑩的梅花?!拔疫€喜歡拍先民用過的日常用品,我覺得能了解到古代人是怎樣生活的,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黃翼曾分享過一張敦煌守衛(wèi)長城士兵用過的鍋刷照片,許多人覺得既不怎么好看,也不值錢,但黃翼卻有自己的看法:“我很喜歡一些有煙火氣的東西,因為它是有故事的,我能從這個東西里面見證到過去的一段生活。這個2000年前的鍋刷雖然只是用麻繩扎起的一捆枝條,但跟我們現(xiàn)在用的鍋刷結構很像?!彼胗苗R頭提醒自己,今天用的許多器物都是從古代一步步演變過來的,這不僅是一種審美,也代表著一種生活的模樣。
看著自己拍的一幅幅文物作品,黃翼覺得照片雖是無聲的,但它們仿佛在述說著那年那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