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美
近日,有網民反映深圳市光明新區(qū)公明中學初二年級家委會發(fā)動家長為教師購買節(jié)日禮物。光明區(qū)委宣傳部發(fā)布通報稱,光明區(qū)教育局立即介入核查,家委會已于8月30日退回全部款項。
根據此前光明區(qū)教育局的回應,上述行為系家委會自主行為,學校教師均未參與。不過,也有很多當老師的網友表示“躺槍”,覺得“這個熱搜讓人感覺到冒犯,現在當老師可太不容易了,似乎做什么事都是錯的”。
有人調侃,一個節(jié)日,學生嫌煩、家長鬧心、老師糾結。一到教師節(jié)前夕,家長群里總會冒出幾個家長,討論要給老師送什么禮物,甚至有些家長還會自作主張地在班級群里讓家長接龍表態(tài),煩不勝煩。一些家委會發(fā)動學生家長眾籌給教師購買教師節(jié)禮物,這讓那些不愿送禮的家長非常為難,也讓不愿收禮的教師著實高興不起來。結果,誰對教師節(jié)都沒有好感了。
眾所周知,建立家委會的初衷是成為家校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發(fā)揮家長作用,促進家校合作,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督逃筷P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明確,家委會的基本職責是在學校的指導下參與學校管理、參與教育工作、溝通學校與家庭。
對老師而言,收禮是違反師德的行為,重則可能要丟掉飯碗。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印發(fā)《嚴禁教師違規(gu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guī)定》,給教師劃出6條“紅線”,明確指出,“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2018年,教育部下發(fā)了新時代教師“十項準則”和“十不準”,其中明確了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不得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
雖然雙方都有相應的規(guī)定和約束,但近年來,類似的荒唐事卻時有發(fā)生。有的家委會在教師節(jié)眾籌送禮,還有的眾籌舉辦畢業(yè)聚餐、收取補課費等,讓家校溝通性質變了味。這不但不利于育人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反而是在敗壞社會風氣,滋生教育腐敗。
這些現象究其原因,是家校之間缺乏良性互動。一些家長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認為只有通過送禮、聚餐等方式才能拉近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建立一種溝通的條件,明面上是表達敬意、增進感情,其實是為了孩子能在學校得到更多“照顧”。而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可能正是因為沒有創(chuàng)造出平等交流的環(huán)境,才讓家長產生這種地位不對等、關系不密切的認識,甚至默認送禮的行為,導致家委會群成為給老師的送禮群。
要終結此類荒唐鬧劇,一方面,要對家委會進行規(guī)范管理,比如禁止家委會以各種名義向學生家長收費,嚴格制止校方插手家委會的選舉、運行,打破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的局面等,避免家校合作存在利益關系。另一方面,要在家校雙方的良性互動上下功夫,把溝通建立在履職盡責的基礎上。其實,家委會與校方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服務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雙方只要恪守本分,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就能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總而言之,家校雙方擔起責任,放下利益,關系就會清爽一點、單純一點,家長的糾結也少一點,教師也不會面對“熱情”的家長而感到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