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到底有多火?在網絡上各類經驗分享、教學書籍、培訓課程令人眼花繚亂。有學校教師用它進行教學,還給學生專門布置畫圖作業(yè);學生用其復習,有企業(yè)員工用它匯報工作;甚至有家長把它看作教育的“必備武器”,專門為孩子購買相關課程……
作為學習工具的思維導圖是否適合所有學生?多位一線教師的回答高度一致:并非如此。尤其當思維導圖被過度使用,變成一項硬性作業(yè),很可能帶來反向效果。
這點從閱讀作業(yè)呈現中可見一斑。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就以語文為例,配合整本書閱讀,有語文老師布置了思維導圖作業(yè),比如:為《鄉(xiāng)土中國》的每一篇章都做一個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梳理魯濱遜在不同階段面臨的困難和他的解決方式等。原本是想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實現深度閱讀,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有學生把思維導圖理解成了提綱,有學生提交了一份相當精美的樹形結構圖。事實上,整理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若學生將重心放到了繪畫上,無異于本末倒置,反而會讓思維僵化。思維導圖只是輔助思考、提高效率的工具,圖畫得精美與否,并不能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劃上等號。
(據“新浪教育” 吳金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