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框架理論視角下的中美報刊關于香港國安法報道的對比分析
——以《人民日報》和《華盛頓時報》為例

2021-10-20 09:54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信源人民日報國安法

彭 卓

(韶關學院 外國語學院, 廣東 韶關 512005)

引言

2020年6月30日,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法》(下文簡稱“香港國安法”),此法案在當日正式生效。從法案的審議到立法期間,美國報刊一直在惡意攻擊此法案,而中國報刊則針對美國報刊的報道作了有力回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比中美報刊關于“香港國安法”的報道差異,挖掘它們各自在主題、立場和語言方面的特征,借此為推動“香港國安法”的新聞話語研究作貢獻。目前,關于“香港國安法”的話語研究較少,同時,框架理論是語言學界的熱點理論[1]。本文試從框架理論視角對中美報刊關于香港國安法報道的話語展開對比分析,探究兩類話語的差異。

一、框架理論下的新聞研究

美國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首先將框架概念應用于社會文化研究中。[2]4他認為框架指的是支配事件和人類對事件主觀介入的一套組織原則,基于這些原則,人們可以對一種情形作出界定。[3]恩特曼(Robert M.Entman)進一步發(fā)展了框架概念,他認為框架涉及選擇和凸顯,組構框架就是選擇被感知現(xiàn)實的某些方面,讓它們在文本中更為凸顯,以此為所描述的事物提供特定的問題界定、因果解釋、道德評價和處理建議。[4]概括而言,框架是個體將社會文化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主觀認知時的支配性規(guī)則,運用框架就是選取某些內(nèi)容要素而舍棄其它要素,從而形成不同的內(nèi)容結構和特有的意義,交際者可借助框架來表達和解釋特定的意義。[5]

塔奇曼(Gaye Tuchman)和吉特林(Todd Gitlin)將框架理論應用到新聞研究。[6]前者認為新聞報道就是依據(jù)特定框架選取客觀事實并對其重組的過程[7]10,后者則認為媒體框架是認知、解釋和演示的恒定模式,是對內(nèi)容的選擇、強調(diào)和排除的穩(wěn)定模式,符號使用者借這些模式慣常性地組構媒體話語。[8]框架理論為新聞話語分析引入了新視角,受到了許多新聞研究者的追捧,但許多研究中的框架理論內(nèi)容較為混雜,框架理論的界定模糊,框架構成似是而非。[2]4

在眾多新聞框架理論研究中,臺灣學者臧國仁的框架結構較為清晰。臧國仁認為框架結構包含了高、中、低三層,分別涉及主旨、事件和表現(xiàn)形式等要素。[9]陳陽基于此三層次的框架提出了媒體框架的宏觀、中觀和微觀層次結構。其中,宏觀層次涉及新聞主題問題;中觀層次涉及新聞事件的細節(jié),包括新聞的信源和立場等;微觀層次涉及新聞語篇中的語言和修辭問題。[10]

“香港國安法”受到眾多報刊媒介的關注,但目前較少學者對涉及“香港國安法”的新聞話語展開分析,更不用說對中美報刊關于“香港國安法”的報道展開對比分析。同時,鑒于陳陽的媒體框架理論的全面性,本研究擬借助此框架理論對比分析中美報刊關于“香港國安法”的報道話語,旨在揭示兩類報刊相關報道的差異,并為推動關于“香港國安法”的新聞話語研究和媒體框架理論的發(fā)展作貢獻。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文在框架理論視角下對比《人民日報》與《華盛頓時報》關于“香港國安法”的報道話語,主要探討兩類報道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次框架中存在的差異。

(二)語料收集

本文收集《人民日報》與《華盛頓時報》2020年5月至7月間關于“香港國安法”的群眾基礎、正當性和適用性方面的新聞報道作為語料來源,隨機選取兩種報刊各20篇報道語篇為研究語料。選擇這兩種報刊是因為它們分別代表了中美官方的聲音,而且它們的新聞內(nèi)容在網(wǎng)絡上較易可及。選取2020年5月至7月間的報道語篇是因為“香港國安法”在2020年5月21日至6月30日期間由中國人大審議并頒布,所以5月至7月間中美報刊關于“香港國安法”的對弈性報道數(shù)量較多。

(三)研究步驟

首先,研究者在《人民日報》和《華盛頓時報》的電子版中檢索2020年5月至7月間關于“香港國安法”的群眾基礎、正當性和適用性方面的報道語篇,并從兩刊中各隨機選取20個語篇。其次,研究者將抽選的中英語篇分別匯集到兩個Microsoft Word文檔中組構中英平行語料庫,其中,中文語料庫包含18614個字符,英文語料庫包含18040個詞符。再次,研究者依據(jù)媒體框架的宏觀、中觀和微觀層次結構提取和標注兩個語料庫中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要素,并邀請同校的另一名老師核查。最后,研究者對比分析中英語篇內(nèi)容在以上三個層面的差異。

三、語料分析

(一)框架的宏觀層面比較

媒體框架的宏觀層面主要涉及新聞的主題問題。《人民日報》和《華盛頓時報》分別代表不同的政府機構,它們在“香港國安法”報道的框架宏觀層面會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前者涉及“香港國安法”的正當性、美國的干涉行為、中美關系、立法的必要性等主題;后者論及“香港國安法”的正當性、美國的干涉行為、中美關系、“香港國安法”的合法性等主題。

表1 框架的宏觀層面對比

由表1可知,在報道框架的宏觀層面上,《人民日報》極為關注美國干涉“香港國安法”立法的行為,“香港國安法”的正當性和“香港國安法”對中美關系的影響也得到了較多的論述,“香港國安法”立法的必要性也有所論及?!度A盛頓時報》集中評論了“香港國安法”的非正當性,同時,此報刊也貶損了“香港國安法”的合法性,而對美國干涉“香港國安法”立法的行為、“香港國安法”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和“香港國安法”立法的必要性等主題則較少論及。

(二)框架的中觀層面比較

媒體框架的中觀層面主要涉及新聞的信源和立場等。就信源而言,《人民日報》和《華盛頓時報》關于“香港國安法”的新聞信源主要有3種:官方、民間和專家。官方信源主要指新聞信息來自政府機構或官員;民間信源主要指新聞信息源自記者或普通百姓;專家信源指新聞信息來自法律、金融等領域的機構或?qū)<?。信源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表2 涉及相關信源的新聞語篇數(shù)量及其占語篇總數(shù)的比例

由表2可知,在20個《人民日報》語篇中,按相關語篇數(shù)量從多到少排列的信源分別為:官方、民間和專家;在20個《華盛頓時報》語篇中,相應的信源排列為:民間、官方和專家??梢姡度嗣袢請蟆吩凇跋愀蹏卜ā眻蟮乐邢鄬ν癸@官方信源;而《華盛頓時報》則相對凸顯民間信源。從信源比例而言,后者涉及3種信源的語篇比例均高于前者的相應比例,因而就總體而言,后者的信源相對豐富。這種差異的成因是:《人民日報》每個語篇的信源較為專一,例如篇首信息若來自官方信源,則語篇后面內(nèi)容的信源往往會一以貫之。而《華盛頓時報》每個語篇的信源較為龐雜,目的是為了旁征博引,增加貶損“香港國安法”的底氣。在本研究所選取的兩刊語篇中,語篇作者對“香港國安法”持有3種立場:支持、中立和反對。支持或反對立場指語篇作者在表達自身看法時,贊成或抵制“香港國安法”;中立立場指作者不對“香港國安法”作評價,只是引介他人觀點。相關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表3 對國安法持不同立場的語篇數(shù)量及其占語篇總數(shù)的比例

由表3可知,《人民日報》語篇持支持和中立立場,且以前者為主;《華盛頓時報》持反對和中立立場,且以前者為主。這些立場分布充分體現(xiàn)了兩刊所代表的不同政治意識形態(tài)。盡管中立立場的話語未直接展示作者的觀點取向,但作者所引介的他人話語內(nèi)容卻能間接地體現(xiàn)作者的立場傾向,這需對媒體框架作微觀層面分析。

(三)框架的微觀層面比較

媒體框架的微觀層面主要涉及新聞語篇的語言問題。筆者發(fā)現(xiàn)兩刊的相關語篇包含了眾多的引語,這是因為新聞作者在報道中往往會借助引介他人話語的方式,來降低自身對報道事件的介入,以構建新聞報道的中立性和客觀性。鑒于引語使用的高頻性,筆者將此40個語篇的句子分為引語和非引語兩類,前者包括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兩個子類,后者包含敘述和議論兩個子類。相關統(tǒng)計如表4所示。

表4 新聞語篇的句子類型及其占句子總數(shù)的比例

由表4可知,在《人民日報》中,句子類型按比例從大到小排列為:間接引語、議論、敘述和直接引語;在《華盛頓時報》中,句子類型按比例從大到小排列為:間接引語、直接引語、議論和敘述。兩種報刊在“香港國安法”的報道中都凸顯性地使用間接引語,不同的是,《人民日報》的間接引語和議論性句子的使用比例明顯高于《華盛頓時報》的相應比例,前者的直接引語和敘述性句子的使用比例則明顯低于后者的相應比例??梢?,《華盛頓時報》主要借助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形式來抵制“香港國安法”,同時,這些引語能讓新聞作者不需對話語負責,將話語責任轉(zhuǎn)嫁給他者;而《人民日報》則主要通過間接引語和議論形式來維護“香港國安法”和回擊美方的相關言論。間接引語表面上是轉(zhuǎn)述他人話語,但由于此類句型并非精確引述他人的原話,因此轉(zhuǎn)述者可以有選擇性地引介和重構他人的觀點,從而將自身觀點隱匿于他人觀點中,以更好地實現(xiàn)交際目的??梢?,《人民日報》使用間接引語和議論形式,會比使用敘述和直接引語形式更能有的放矢地實現(xiàn)維護“香港國安法”的目的。

四、討論

框架理論認為新聞報道就是依據(jù)特定框架選取客觀事實并對其重組的過程[7]10,因此,框架就是選取和構建新聞信息的恒定模式。新聞作者往往會依據(jù)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面的框架來組構新聞。如新聞作者在訂立“香港國安法”的新聞框架宏觀層面時,往往會選擇“香港國安法”的正當性、必要性和中美對“香港國安法”的評價等話題,這些話題就是作者撰寫新聞的宏觀方向。在新聞框架的中觀層次中,作者可進一步具化新聞的撰寫取向,如確定自身的具體立場和新聞的信源,立場往往會影響信源的選擇。支持“香港國安法”的作者往往會選擇親中的信源。在微觀層次中,語言表達是構建作者立場和展現(xiàn)信源的基石。與立場和信源緊密關聯(lián)的語言表達是引語和議論性句子,它們是框架微觀層面的研究視角和焦點。

借助框架理論開展“香港國安法”新聞的對比研究,對相關新聞的分析和撰寫都大有裨益。首先,通過宏觀層次對比,我們可了解到《人民日報》反復強調(diào)“香港國安法”的正當性和美國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行為,也聚焦了中美關系的惡化;而《華盛頓時報》則凸顯了“香港國安法”的不正當性和非法性。這些話題差異不僅體現(xiàn)兩個新聞機構相異的政治利益取向,也為中方記者有針對性地回擊《華盛頓時報》提供主題指引。其次,在中觀層次上,《人民日報》更為凸顯官方信源,而《華盛頓時報》較為凸顯民間信源。前者每個語篇的信源較為專一,而后者每個語篇的信源較為豐富,這體現(xiàn)前者信息取材的統(tǒng)一性和嚴謹性,而后者旨在尋求多方的聯(lián)合與支持。同時,兩刊對待“香港國安法”的立場差異也在中觀層次分析中盡顯無遺。這些中觀層次的分析結果為中方記者在后續(xù)“香港國安法”報道中提供選材參考,為他們的話語融入中國的相關新聞話語體系提供指引。最后,在微觀層次上,《人民日報》主要使用間接引語和議論性句子來維護“香港國安法”和回擊美方的相關言論,而《華盛頓時報》則主要借助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形式來抵制“香港國安法”。微觀層次的差異可讓我們洞悉兩種報刊的語言風格,也為中方記者沿襲《人民日報》的語言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回擊美刊語言提供啟迪。

微觀層次中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雖然都是引介他人的話語,但兩者的客觀程度是不同的。直接引語往往是原封不動地引介他者的言語,而間接引語則是言者概括性或有選擇性地引介他人的言語,因此,后者能更隱秘和更高效地服務于言者的交際目的。換言之,間接引語也許融合了言者自身的觀點,但言者卻很好地將此觀點的責任投射給他人。因此,間接引語是新聞記者隱秘實現(xiàn)自身交際目的的高效手段,這是兩種報刊較多使用間接引語的重要原因。而間接引語的信度與新聞記者的品德和業(yè)務素質(zhì)緊密相關。

五、結語

本文借助框架理論,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次對比了《人民日報》和《華盛頓時報》關于“香港國安法”報道的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在宏觀層次上,前者聚焦“香港國安法”的正當性、美國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行為以及中美關系的惡化等主題;后者關注“香港國安法”的不正當性和非法性。在中觀層次上,前者凸顯官方信源和支持“香港國安法”的立場;后者凸顯民間信源和反對“香港國安法”的立場;在微觀層次上,前者主要使用間接引語和議論性句子來維護“香港國安法”和回擊美方的相關言論,后者主要借助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來抵制“香港國安法”。

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以上兩刊在“香港國安法”報道上的特征及其差異,為中方記者撰寫“香港國安法”的選題和取材提供指引,也為他們針對美刊相關言論作出有力回應提供啟示。

猜你喜歡
信源人民日報國安法
基于極化碼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聯(lián)合編碼
廣播無線發(fā)射臺信源系統(tǒng)改造升級與實現(xiàn)
涉違反國安法潛逃香港將終身追責
人大常委會審議“港區(qū)國安法”草案
香港國安法,讓“東方之珠”更璀璨
基于稀疏對稱陣列的混合信源定位
如何做好全媒體新聞中心的信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