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萌,趙向華,羅小凡,馬永娟,麻曉霞,2
(1.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2.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寧夏銀川 750021)
含能材料因其特殊的儲能和穩(wěn)定性在固體推進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富氮有機材料在分解過程中不僅可以產(chǎn)生環(huán)境友好氣體N2,而且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2]。具有N 配位點的1,2,4-三唑被認為是構(gòu)建含能材料的合適母體,其體積相對較小,可以減少立體阻礙并增加體系密度[3]。另外,在雜環(huán)上引入富氧基團,如羧基和酮基,不僅可以改善系統(tǒng)的氧含量平衡,還可以使配位方式更加多樣[4]。因此,作為三唑的衍生物之一,3-氨基-1,2,4-三唑-5-羧基(Hatzc)是構(gòu)建具有多種配位方式和結(jié)合位點的優(yōu)良配體。
高氯酸銨(AP)是常見的氧化劑之一,分解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是固體火箭推進劑的主要成分[5]。AP 的熱分解特性直接影響固體推進劑的燃燒行為,金屬氧化物、配合物等可催化其燃燒過程[6],但由于這些催化劑本身不含能,導致推進劑的射程受到影響。而含能配合物材料不僅可以提供相對較高的熱量,而且在分解過程中產(chǎn)生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可以改善燃燒性能[7]。
綜上所述,通過水熱法合成了一種新型含能配合物Ce(atzc)2(H2O),在充分表征的基礎上研究了其對AP 的熱分解影響。
3-氨基-1,2,4-三唑-5-羧酸(Hatzc)(阿法埃莎化學有限公司),Ce(NO3)3(阿拉丁試劑公司),以上均為分析純。
紅外分析采用德國BBruker 公司生產(chǎn)的EQINOX-55 型紅外光譜儀(KBr 壓片),測試范圍在400~4 000 cm-1;元素分析采用德國元素分析系統(tǒng)公司生產(chǎn)的Vario EL cube 型元素分析儀;熱分析采用法國賽特拉姆公司生產(chǎn)的SETSYS-1750CSEvol 熱分析儀。
將3-氨基-1,2,4-三唑-5-羧酸Hatzc(25.6 mg,0.20 mmol)溶解于1 mL,1 mol/LNaOH 溶液中,加入5 mL 蒸餾水,用1 mol/L HCl 調(diào)節(jié)pH=8 左右,再加入Ce(NO3)3(32.0 mg,0.10 mmol),然后裝入15 mL的反應釜中,在110 ℃的條件下反應72 h,程序降溫至室溫。過濾,用蒸餾水洗滌產(chǎn)物并干燥,最后獲得淡黃色粉末。產(chǎn)率:51.3%(基于Ce(NO3)3)。IR(cm-1,KBr):3 406 w,3 302 w,1 649 s,1 596 s,1 486 s,1 411 m,1 309 s,1 121 w,848 m,740 w,697 m,571 w。
在3 400 cm-1處有中等強度的O-H 的伸縮振動吸收峰,說明可能有水分子存在于配合物中。C-N 的伸縮振動出現(xiàn)在1 300 cm-1附近,是一個強吸收帶。在1 645 cm-1與1 410 cm-1處出現(xiàn)強的吸收峰,分別是羧酸中羰基的對稱伸縮振動vs(COO-)與反對稱伸縮振動vas(COO-),說明配體中的羧基脫去質(zhì)子與稀土離子發(fā)生配位。此外,Δ[vas(COO-)-vs(COO-)]大于200 cm-1,說明配體與稀土離子的配位方式為雙齒配位。在690~850 cm-1處出現(xiàn)Ce-O 與Ce-N 的吸收峰,也進一步說明稀土離子參與了配位(見圖1)。
圖1 配合物的紅外吸收光譜
摩爾比法是一種測定配合物內(nèi)界配比的常見方法。以二甲基亞砜(DMSO)為溶劑,將3-氨基-1,2,4-三唑-5-羧酸與Ce3+分別配成濃度為0.05 mmol/L 的溶液,固定配體的濃度不變,逐漸改變Ce3+的濃度,制備系列梯度濃度的配合物溶液,在240~360 nm 確定其在最大波長處的吸光度(見表1)。
表1 摩爾比法系列溶液的配制
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Ce3+與3-氨基-1,2,4-三唑-5-羧酸的濃度比為橫坐標作圖(見圖2)。
圖2 所示為配合物在298 nm 處的紫外吸收光譜。可以從表中看出,隨著Ce3+濃度的增加,3-氨基-1,2,4-三唑-5-羧酸與之生成配合物的濃度不斷增大,出峰位置略有紅移。當Ce3+與3-氨基-1,2,,4-三唑-5-羧酸的濃度比接近0.5 后,即使稀土離子濃度增加,也不會再生成配合物,說明配位過程結(jié)束,這表明體系中Ce3+與3-氨基-1,2,4-三唑-5-羧酸以1:2 的比例進行配位[7]。
圖2 配體與Ce3+在298 nm 處的紫外吸收光譜
配合物的熱重曲線(見圖3),由圖3 可知,在70~140 ℃區(qū)間內(nèi),配合物失去了一個配位水分子,失重率為4.0%,與理論值4.3%基本吻合。在385~490 ℃,配合物主體框架完全分解,殘余率為40.9%,推測最終產(chǎn)物為Ce2O3,與計算值39.9%接近。
圖3 配合物的熱重圖
制備得到的稀土配合物狀態(tài)穩(wěn)定,在水中及空氣中不易分解,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亞砜(DMSO)等溶劑。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中C、H、N 的元素含量分別為18.05%、0.81%和26.35%,與理論值基本吻合,進一步證明稀土離子和配體發(fā)生配位形成了配合物(見表2)。
表2 配合物的元素分析
經(jīng)過紅外、紫外等表征手段,發(fā)現(xiàn)3-氨基-1,2,4-三唑-5-羧酸與Ce3+配位比為2:1,且其中含有一個配位水分子?;陔姾善胶?,推測這兩個配體均脫去羧基上的質(zhì)子且三唑環(huán)也脫去質(zhì)子,因此該配合物的化學式為Ce(atzc)2(H2O)。
配合物結(jié)構(gòu)(見圖4),其結(jié)構(gòu)單元包括一個Ce3+,兩個3-氨基-1,2,4-三唑-5-羧酸分子和一個配位水。Ce3+采用八配位的模式,其中三個氮原子和四個氧原子分別來自不同的配體,另外一個氧原子來自于配位水分子。三唑環(huán)上的氮原子分別與Ce3+螯合且橋聯(lián)配位,構(gòu)筑出配合物的最小不對稱單元。
圖4 配合物的結(jié)構(gòu)
為了探究配合物后對AP 熱分解的影響,將AP 和配合物以1:3 的質(zhì)量比混合,制備目標樣品。用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研究在30~450 ℃的氮氣氣氛中,升溫速率為20 ℃/min 的AP 熱分解。純AP 在245 ℃的吸熱峰為AP 的相轉(zhuǎn)變(見圖5),低溫分解(LTD)過程和高溫分解(HTD)過程的放熱峰分別為310 ℃和393 ℃。將配合物加入到AP 之后,對晶形轉(zhuǎn)化峰影響不大,但是對AP 的放熱峰產(chǎn)生較大影響。加入配合物的AP 分解放熱在284~391 ℃,與純AP 的分解放熱區(qū)間286~398 ℃相比,加入配合物的AP 分解放熱區(qū)間變窄,說明在相同的升溫速率下,配合物的加入對AP 的熱分解具有一定的促進效果(見圖5)。
圖5 AP 與AP 和配合物混樣的DSC 曲線,速率為20 ℃/min
在5 ℃、10 ℃、15 ℃、20 ℃四個不同升溫速率下,利用Kissinger 法[8]探究配合物對AP 的催化熱分解的影響,計算AP 和配合物的熱分解活化能(E)和指數(shù)前因子(A)等動力學參數(shù)。
式中:E-表觀活化能;A-指數(shù)前因子;Tp-峰溫;R-氣體常數(shù)(R=8.314 J/(mol/K);β-升溫速率。
反應活化能和指數(shù)前因子的增加是由于動力學補償效應,通常用Ea/lnA 的比值來描述反應活性,比值越小反應活性越好。加入配合物之后,Ea/lnA 比值為6.54,小于AP 的Ea/lnA 的比值6.73,說明配合物對AP 的熱分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可以加速AP 的熱分解速率(見表3)。
表3 AP 和配合物與AP 的混樣的熱分解參數(shù)
基于3-氨基-1,2,4-三唑-5-羧酸,通過水熱法合成了一種新型的含能材料Ce(atzc)2(H2O),并通過一系列方法對配合物進行了表征,確定了其結(jié)構(gòu)。此外,通過DSC 探究了配合物對AP 熱分解的影響,在同一升溫速率下,添加了配合物的AP 明顯比純AP 分解速率快且放熱區(qū)間變窄,說明該配合物對AP 的熱分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可作為一種潛在的固體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