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
制作完成的Sillage dHermès座椅靜置于工作室內(nèi)。
1.經(jīng)過紙漿糊制的半成品與最終手繪完成的Sillage dHermès座椅。
印度孟買市南部的Byculla區(qū)高樓林立,不遠處卻是低矮的民屋,屋子之間常是緊密晾曬著的衣物。建筑事務(wù)所Studio Mumbai的工作室便隱匿于此處。掌舵愛馬仕家居系列的兩位藝術(shù)總監(jiān) Charlotte Macaux Perelman 與 Alexis Fabry 早前拜訪了這間工作室。在工作室里隨處可見當?shù)氐母黝愂?、竹材與土塊——它們曾被帶至2010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繼而一鳴驚人,那場裝置展覽名為“Work-place”,讓人了解到建筑師用現(xiàn)代視角審視傳統(tǒng)材料與工藝的過程。盡管不乏被全球博物館或展覽收藏建筑文獻,或是收到諸如博卡斯特酒莊的建筑邀約,Studio Mumbai的創(chuàng)始人Bijoy Jain依然決定專注于在印度當?shù)卦O(shè)計建造房屋。他向兩位客人展示了這樣一把極富本地特色的椅子:赤裸的骨架是用小刀徒手剖切的竹條制作的,尋常的繩子捆綁了銜接處,骨架內(nèi)填滿了牛的排泄物,而整個骨架外部則被反復糊上石膏——這也是Studio Mumbai在過往建筑作品中常見的手法,就像印度人經(jīng)常會在土地或森林里搭建一種名叫Wigwam的結(jié)構(gòu)帳篷一樣,椅子的結(jié)構(gòu)與材料粗獷而原始,可塑性也變得異常自由。這便是愛馬仕2021-2022家居系列中“Sillage dHermès”座椅的起點。
工作室內(nèi),Charlotte與Alexis還見到了另外一些椅子或板凳的“骨架”,這也是Studio Mumbai長期的實驗對象。使用自然或唾手可得的材料始終是Studio Mumbai的工作方法。“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些村莊里,長椅成為了以土坯建造的天井式屋體中的一部分,是融在建筑中的”。不同的自然材質(zhì)和傳統(tǒng)的宗教建筑總在啟發(fā)Jain,就像Studio Mumbai在2016年設(shè)計的澳大利亞墨爾本MPavilion,工作室使用了連接起來長達7公里的竹子、26公里的繩線以及共重達50噸的石頭,而涼亭的中央是一個天井。耆那教遺留下來的被徒手精雕細琢的石像柱,還有印度信仰中對水和土地的敬重,這些文化脈絡(luò)是Studio Mumbai的建筑起源,繼而自然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建筑形式。
后來,誕生在孟買工作室里的那把椅子遠渡至歐洲,繼續(xù)被拓展改變。正如最新一期愛馬仕世界雜志中敘述的,就像泥土和石頭會隨地理氣候而變,品牌亦讓歐洲的風土“沖刷”了這把取材于自然的座椅。正如Jain所說,“這是一把向全世界敞開懷抱的椅子”。在意大利萊切的Paper Factor近年因?qū)⑿滦图垵{用作室內(nèi)建筑材料而廣受關(guān)注,其創(chuàng)始人Riccardo Cavaciocchi也是一位建筑師。萊切是16世紀混凝紙漿工藝興盛的發(fā)源地之一,Riccardo的母親便繼承了這份傳統(tǒng)工藝,曾修復過當?shù)亟烫玫幕炷垵{天花板。繼承母親的衣缽,如今Riccardo帶領(lǐng)團隊繼續(xù)研發(fā)混凝紙漿工藝,將常見于木工、石工或金屬加工的方式用于紙漿制作中。Paper Factor便是“Sillage dHermès”座椅的下一個落腳處。他們?yōu)橐巫邮止ず弦粚訉蛹垵{,完成了最后的“覆面”。最終,椅子表面還被手工繪制上紅色的線條圖案,搭配了與圖案一致的軟墊,坐墊面料則選用尼泊爾羊絨——回到這把“風土之椅”開始的地方。
作為愛馬仕2021-2022家居系列中的點睛之筆,這把椅子于今年9月亮相于米蘭設(shè)計周。于展廳內(nèi),觀者仿佛能感受到貼近大地的建筑者們,徒手定義著印度的 “原型”;被用作建筑材料的紙纖維,濃縮著意大利16世紀的教堂文化……這把座椅的誕生,無形中融合了多方風土,交匯了多種文化。但是共通彼此之間的是對人類原始創(chuàng)造力量的回歸,是去真誠地傾聽身邊的風土。
2.制作工序,椅面被手工繪制紅色線條。
3.Paper Factor工作室工匠為椅面手工糊制紙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