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成長與中西方文化環(huán)境下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一生主要的小說創(chuàng)作都以中國為題材,她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中國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價值觀的雙重觀照,本文結合其多元文化視角和寫作手法,深入探究中國文化和小說寫作傳統(tǒng)對于這位美國女作家的影響,同時分析西方價值觀和西方小說寫作傳統(tǒng)在她作品中的體現(xiàn),從而得出中西方文化兩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賽珍珠的跨文化寫作。研究東西方文化價值對賽珍珠的影響有益于中西方文化交流與對比,對中西方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賽珍珠;跨文化;小說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I1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7-0030-02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編號:15wx24)。
一、引言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成長于中西兩種文化之間, 她的寫作題材大多來自她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作為有著四十多年中國生活經歷的美國女作家,她的一生都游走于中西兩種文化之間。傾盡畢生精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溝通與交流。她的長篇小說《大地》,于1938年獲得世界性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她用英文向世界讀者描繪了波瀾壯闊的中國圖景,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真實鮮活的中國人形象。本文將深入探析跨文化的特色背景下是如何影響了賽珍珠獨特的思想觀念與文學創(chuàng)作。
二、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思想觀念方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的“和合”文化很大程度上幫助賽珍珠擺脫了以西方為中心的思想陷阱。賽珍珠回憶說:“從孩提時起,孔子就影響著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個性??鬃邮俏业膮⒖枷??!?[1]儒家思想“和”的內涵,啟發(fā)了賽珍珠追求文化平等,文化交流,互補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中庸》),“和而不同”(《論語·子路》)等理念,都是賽珍珠中西文化觀的重要精神給養(yǎng)。 賽珍珠面對不同文化始終保持平等交流的心態(tài)。在賽珍珠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出,賽珍珠在衡量事物方面并不是運用西方的標準,而是充分地結合了中國的特殊國情與時代特征進行考慮。
例如在《群芳亭》作品,同樣是以圍繞婚姻開展主題描寫家庭,在西方提倡自由戀愛觀念與一夫一妻準則的時代背景下,她并沒有將中國的包辦婚姻批判得一無是處,而是客觀地站在中國人的視角,結合當時中國的特殊時代背景進行客觀的闡述。同樣當書中的女主人公吳太太在四十歲生日后,在女性自我意識的驅使下,決定搬離原來的臥室,進入舊時代女子的禁區(qū)——書齋蘭花園。情節(jié)的設置也沒有讓她完全脫離家庭的責任。而是在使其在中式家庭責任和女性自我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賽珍珠對于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對于中式傳統(tǒng)的保留在她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心的儒家經典思想中跨時代的文化價值幫助賽珍珠融合了東西方思想,構成了其同時具有東西方雙特征的融合思想。在西方文化沙文主義肆虐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中西文化交流這個難題,賽珍珠通過寫作主動擔負起了文化交流的義務,將相對客觀,真實的中國面貌展現(xiàn)在西方認知里,平等、寬容、尊重地對待他國文化。
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賽珍珠對中國文化自信有著自己清晰的理解。她認為,中國自身悠久的歷史所孕育出來的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是偉大的,歷久彌堅的,具有跨時代的重要價值。她說:“今日的中國青年不再接受孔子智慧的教育。今天也許這個國家對孔子不再熟悉,他在十幾個世紀前花畢生精力從混亂中創(chuàng)造秩序,從不道德中創(chuàng)造道德來拯救它。然而,他的話是永存的。因為它們是真理,真理總有一天要勝利的。會有那么一天,孔子將回到他自己的國家?!?[2]她建議中國青年要珍惜本國的文化瑰寶,要有文化自信,在接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同時不能遺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三、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影響
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對于賽珍珠在思想觀念上的影響直接體現(xiàn)在了她的寫作上。賽珍珠作為美國傳教士的女兒,她對帝國主義價值體系的認同歸屬于她的自我認同?!洞蟮亍啡壳?,賽珍珠有意遮蔽帝國主義對中國在宗教和經濟上的殖民,她作品中的許多細節(jié),其實都再現(xiàn)了西方殖民地把殖民地邊緣化的現(xiàn)象。例如賽珍珠在《異邦客》中的一段描寫:“她就站在長江邊一座中國城市陰暗中心的美國式花園里。她正值盛年,身材健美挺秀,儀態(tài)優(yōu)美自如佇立在夏日充足炎熱的陽光里。她不高,也不很矮,雙腳壯實著地,手中握著小鏟,那握鏟子的手美好而健壯……上面留下了多種勞動的印記。”[3]而在這個美麗的女主人公身旁陰影里,便是賽珍珠筆下的懶散的中國仆人——“一個懶散的中國園丁倚靠在竹林里的竹子上,這個身著棉布衣服,腰間松垮地系著帶子的園丁,在剃光的頭上還戴著一頂開裂的竹編寬帽。”這段描寫中《異邦客》的女主人公——母親凱莉勤勞美麗的形象與中國人仆人懶散落魄的形象,陰暗的中國城市和明媚的美式花園,皆形成鮮明對比,字里行間流露出西方人的優(yōu)越感和高人一等。這個由賽珍珠描繪的場景,充分顯現(xiàn)了賽珍珠作品中把殖民地邊緣化的意識傾向。
由于受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與“黃禍論”影響,賽珍珠的思想在小說寫作上,依舊沒逃脫西方人以自我為中心對待事物。只不過這一類表達比其他西方作者更為隱蔽。在這種他者思想的影響下,賽珍珠的作品里雖然不乏對中國農民的贊揚同情,但總體來講。窮人整體被刻畫為愚昧無知的形象,富人則大多為富不仁。而天使類人物角色則無一例外交由外國人扮演。在賽珍珠的潛意識里,東方文化固有可取之處,但始終處于文化思想中的表層地位,是思想外化的成果。
當嘗試剝開賽珍珠思想的那一層外殼,會發(fā)現(xiàn)其實質還是歸屬于西方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賽珍珠的作品里,當東西方人有交集時,接下來往往會出現(xiàn)西方人改造東方人的情節(jié)。比如在《結發(fā)妻》中,李元的妻子愚昧,迷信,裹小腳,沒有自己的個性,只知道服從,最終被留學歸國的丈夫厭棄?!斗旨摇防锿跫业牡谌踉磳鈳Щ氐姆N子播撒在中國的土地上,也象征著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西方文明被帶回中國這片古老落后的土地。在《群芳亭》中,當女主人公吳太太身陷家庭責任和自我解放中的漩渦中迷茫無措時,給予她啟迪的是象征著博愛,自由的外國傳教士。這一切都說明雖然她在小說表達中盡可能去平等地看待中西兩種文化,但是在其西方人的潛意識中,依然還是篤信中國的落后愚昧需要西方的先進文明的救贖。正如賽珍珠研究學者郭英劍認為賽珍珠的中西文化觀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只是其表層,而西方文化才是其核心。
四、寫作技巧的融合
除了中西方思想地融合在賽珍珠的價值觀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她的寫作手法也呈現(xiàn)出中西交匯的現(xiàn)象。中國小說為賽珍珠的小說觀的形成及其寫作手法奠定了重要基礎,她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后的演講《中國小說》談道:“雖然我生來是美國人……我屬于美國,但恰恰是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小說決定了我在寫作上的成就……想不出西方文學中有任何作品可以與它們相提并論?!盵4]以賽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為例。無論是其小說元素的構架,還是故事縱深層次的處理,或是敘述技法上都體現(xiàn)出針線綿密、層次分明、前呼后應的中國小說元素特征?!洞蟮亍啡壳鹬亓酥袊说奈膶W欣賞習慣,講究起承轉合,頭尾銜接。此外,賽珍珠在三部曲中采用了第三人稱的視角,在人物塑造方面,賽珍珠并沒有像西方小說一樣從對人物進行大篇幅詳細地心理活動描寫入手,而是像中國小說家一樣,更多地采用客觀敘述,花了大量筆墨在動作,語言,形象描寫上。
西方文學作品中對賽珍珠文學創(chuàng)作有直接影響的是狄更斯的小說,她的父母不僅給她請了中國的老師教授她中國文化知識,還按照美國學校的要求教授她西方文化課程。長大后她于1909年入讀美國人辦的上海朱厄爾女子學校,并且在17歲時回到美國進入美國倫道夫-梅肯女子學院完成了本科階段教育,同時她熱愛文學閱讀,她從小最喜歡的是狄更斯的作品,并將狄更斯視為文學啟蒙導師。
在小說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確立方面,賽珍珠沿襲了狄更斯小說社會觀察家的角度,其作品以細膩的筆觸和白描的方式處處表達了對于中國人民遭受的苦痛災難的深切同情。她創(chuàng)作的《龍子》是對抗戰(zhàn)時期中華兒女的真誠歌頌。為她帶來巨大聲譽的《大地》表達了中國廣大農民的所遭受的不公和痛苦的深切同情。就作品情節(jié)而言,賽珍珠深受狄更斯的理想主義影響,結尾往往是光明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批評家稱之為“廉價的樂觀”。如《群芳亭》中吳太太的信念永生的大結局;如《分家》以王源最后得到了賢惠,睿智的梅琳的愛情,無不呈現(xiàn)出“狄更斯”式的大團圓。雖然有些團員式的大結局略顯倉促和突兀,但傳達了其積極的理想主義心態(tài)。
中西方的文化價值對賽珍珠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觀念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兩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從小耳濡目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賦予了賽珍珠平等互通的文化觀,同時跨文化的成長和教育經歷也深化了她西方價值觀的內核。在寫作技巧上面,中國章回體小說和狄更斯“大團圓”式結局的小說都滋養(yǎng)了這位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研究東西方文化價值對賽珍珠的影響有益于更好地了解賽珍珠創(chuàng)作根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與對比,對中西方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Pearl S. Buck.China: Past and Present[M].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1972.
[2]林語堂.中國人[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3]賽珍珠.東風·西風[M].林三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3.
[4]賽珍珠.群芳亭[M].張子清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310.
作者簡介:魏琳,女,副教授,碩士,江西贛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