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這80多條記錄非常零碎,只知道很多人原來對江東政權的前途很不看好,但看見王導就有了信心,稱道他是“當代管仲”。管仲有捍衛(wèi)華夏文明的大功,在那個“五胡亂華”的時代,王導的功績和管仲一樣大。
王導天生適合成為名士圈的領軍者。他出身于天下第一大族瑯琊王氏,而且是西晉開國名臣王覽的長房長孫。雖然魏晉是一個不太重視嫡庶關系的時代,不過這個血統(tǒng)拿出來,還是能讓人高看一眼的。
和走了土豪路線的堂兄王敦不同,王導是按照典型的名士標準塑造自己的。
第一,王導的相貌,雖然不像潘岳、王衍、衛(wèi)玠那樣帥得震撼,但也是很好的:
有人詣王太尉,遇安豐、大將軍、丞相在坐;往別屋見季胤、平子。還,語人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保ā度葜埂罚?/p>
瑯琊王氏一大家子人都是琳瑯珠玉。王導在其中不算突出,但也不拖后腿。還有記載,謝安小時見過王導,后來回想起來說,“便覺清風來拂人”??雌饋?,王導的相貌,是那種不會讓女孩子驚聲尖叫,但看起來特別舒服的類型。
第二,名士都愛清談,王導也不例外,而且水平很高。他就談三個命題:聲音本身不傳達哀樂情緒,養(yǎng)生的關鍵是保養(yǎng)身體還是保養(yǎng)精神,語言可以完全表達想要呈現(xiàn)的意義。這都是曹魏和西晉名士熱衷的老話題,可王導的表述把各種命題都關聯(lián)進來,并不斷生發(fā)新的意義。以柔克剛、以簡馭繁,是高手境界。
“文學”門里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
殷中軍為庾公長史,下都,王丞相為之集,桓公、王長史、王藍田、謝鎮(zhèn)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帳帶麈尾,語殷曰:“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奔裙睬逖?,遂達三更。丞相與殷共相往反,其余諸賢,略無所關。既彼我相盡,丞相乃嘆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于辭喻不相負。正始之音,正當爾耳!”明旦,桓宣武語人曰:“昨夜聽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時復造心,顧看兩王掾,輒翣如生母狗馨?!保ā段膶W》)
殷浩(303—356年)比王導小27歲。他做征西將軍庾亮的長史是咸和九年(334年)六月之后的事,這時,王導的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
殷浩到建康城來,王導為了表示對他的重視,召集了一次清談聚會。到場的人物,有未來的梟雄桓溫,出身太原王氏的兩個名士王濛(王長史)和王述(王藍田),以及后來做到鎮(zhèn)西將軍的謝尚(字仁祖)。
這里面,謝尚和殷浩是交過手的。作為陳郡謝氏的后起之秀,謝尚清談的功力,當然頗為了得。
謝尚聽說殷浩擅于清談,想和他較量較量。殷浩也沒和謝尚認真辯論,就提示了幾個道理,說了幾百個字。結果謝尚琢磨著這些道理,不知不覺臉上的汗就下來了。于是殷浩徐徐對身邊人說:“取手巾與謝郎拭面?!?/p>
為了表示對殷浩的重視,王導親自起身,解下系在帳子上的麈(音同主)尾,對殷浩說:“我今天要和您一起談談玄理?!?/p>
麈尾是名士清談時展示性情、增加氣勢的重要道具。這件麈尾是王導的心愛之物,不過據(jù)一條《世說》佚文,這里王導解下麈尾,并不是自己用,而是把它送給殷浩——你有了極品裝備,才可以與我一戰(zhàn)。
王導天生適合成為名士圈的領軍者。(李云中/繪)
王導和殷浩開始清談,高手過招,別人根本插不進嘴。轉眼天已三更,王導和殷浩用盡生平絕技,都找不到對方的破綻。王導感嘆:“一向談論玄理,竟然還不知道玄理的本源在什么地方。至于旨趣和比喻不能互相違背,正始年間的清談,正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天亮之后,全程吃瓜的桓溫顯得比誰都熱衷傳播當晚的經(jīng)歷,他對人家說了三點:第一,王導和殷浩談得確實好。第二,自己和謝尚雖然插不上話,但聽得有滋有味。第三,那二位姓王的工作人員,根本聽不懂人家在說什么,傻乎乎像兩條沒見過世面的狗。
王濛、王述也是名門子弟,尤其是王濛,號稱“辭旨劭令,往往有高致”,并非清談界的弱者,但在王導和殷浩面前,接不了一招,甚至看不懂人家的招數(shù)。
從這個案例,很能看出王導的清談功力。但關于王導怎么清談的故事,并不像殷浩那么多。大概是殷浩的風格張揚,喜歡直接打臉,若有疏失也容易被打臉,所以不論勝負,場面都比較慘烈,戰(zhàn)況就廣為傳播。而王導卻是“宛轉關生,無所不入”,立于不敗之地,也給對方留足面子,因此不容易留下精彩戰(zhàn)例。
總之,王導清談的風格正如他的長相,刺激性不那么強,但讓人覺得很舒適。
第三,對禮法的態(tài)度,王導是自己并不很放縱,但對別人的放縱很寬容:
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臥其側。見卞令,肅然改容云:“彼是禮法人?!保ā逗啺痢罚?blockquote>
在那個時代,門閥士族掌握土地、人口、話語等絕大多數(shù)重要的社會資源,更通過九品中正制壟斷了入仕途徑。如果不是圈子里的自己人,意味著獲得的支持很有限。
高坐道人指帛尸梨蜜多羅,他是龜茲國人,傳說本是太子,但把王位讓給弟弟,浪跡到漢地來。當時人尊稱他為“高坐”,道人則是魏晉時對高僧常用的尊稱,和后世用法不同。
高坐道人在王導面前,態(tài)度很隨便,經(jīng)常就在他身旁躺平。但見到尚書令卞壸,就變成莊重嚴肅的姿態(tài),說:“他是禮法中人?!毖韵轮馐?,王導是禮法之外的人。
要在名士圈做到朋友多多、敵人少少,王導這種風格,其實是最好的。
要說王導的毛病,是比較好女色。
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方正》)
蔡公指蔡謨,也是東晉的一位重臣。他是對王導寵愛女人最看不慣的人,經(jīng)常加以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