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蕊
南懷瑾先生是中國當(dāng)代的國學(xué)大師、教育家,2012年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先生如此高壽,晚年時期也精神矍鑠,這與他獨特的養(yǎng)生觀念息息相關(guān)。
家庭奠定好心態(tài)
南懷瑾先生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的一個小村落,小學(xué)只拿到肄業(yè)證書。父母對他期待不高,父親更是只希望他能養(yǎng)活自己。
可能就是因為如此,南懷瑾始終有一種淡然寧靜的心態(tài),他曾說:“知足常樂,才能自在逍遙。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闭怯辛诉@種好心態(tài),他才能保持著一種健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獨特睡眠與飲食
面對失眠,南懷瑾有獨特的“心腎氣交睡眠法”。這種方法是指失眠時把身體蜷縮起來,像嬰兒一樣,兩只腳縮攏,兩只手抱起來,這樣容易睡著。
他還善用“艾灸肚臍”來調(diào)脾胃:桂圓肉1顆,花椒6~7粒,加上艾絨一起搗爛,晚上睡覺時挑拇指蓋大小放在肚臍上,可調(diào)理脾胃,使口舌生津、腳底生暖。
南懷瑾先生對睡眠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認為,人的一天有兩個時辰的睡眠最為重要,即子時(23時~1時)和午時(11時~13時)。他曾說:“正子時只要閉眼睡著3分鐘,就等于睡了兩個小時;正午時,哪怕只有20分鐘也一定要睡。”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時哪怕20分鐘也一定要睡,睡不著也要訓(xùn)練自己睡著。他甚至認為,一個人睡兩個鐘頭就夠了,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個鐘頭?那是因為賴床躺在枕頭上休息的習(xí)慣養(yǎng)成的,并非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時間。
在飲食方面,他曾說:“一般人習(xí)慣把胃塞得滿滿的,胃里微微空了一點兒,他就覺得餓了。飲食之道就是要牢記‘少吃多餐四個字,其次是清淡?!?/p>
南懷瑾先生的飯量很小,中午只吃少許略放些鹽的花生米,晚餐一碗稀飯,碗不大且盛得不滿。稀飯通常是小米紅薯粥。到了秋天,他則喝薏米小米粥。
飲食上,南懷瑾先生也以素食為主。晚餐用稀飯時,他也用一些小菜佐餐,如辣白菜、豆腐乳、醬黃瓜、釀豆腐、鹽水筍等。他提倡“夏不飲冰,冬不嗜熱”,以防止“寒溫不節(jié),虛實失度”,提出寒溫要懂得節(jié)制。
忘記養(yǎng)生即養(yǎng)生
南懷瑾先生在《漫談中國文化》一書中說:“我不養(yǎng)生,忘掉身體,忘掉自己,甚至忘記了壽命長短,忘記時間、空間。你越是重視身體,希望它長壽,身體越糟糕。”他還堅信“使志無怒”,重視修養(yǎng),少發(fā)脾氣,“怒”就是發(fā)脾氣。換句話說,就是心理上對人、對事要寬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所以,他提倡夏季要善養(yǎng)自己的意志,使“無怒”,陰氣就可以發(fā)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