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軍 劉文林 吳慧鋒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臨床上的急危重癥疾病之一,致殘及致死率較高,多伴隨有肺炎、低氧血癥、肺源性心臟病等癥狀[1]。其病理本質為由炎性介質及多種效應細胞產(chǎn)生的瀑布樣炎癥反應[2]。ARDS的病情進展迅速,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手段,因此早期病情評估以及預后預測,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價值[3]。目前,針對ARDS遺傳因素的研究以第3代遺傳標記—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為熱點[4]。研究顯示:人類α-阿片類受體基因(OPRM1)位于染色體6q24-25,擁有多個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其中OPRM1(A118G)與機體的疼痛刺激反應、阿片類藥物效應有關,也可能參與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5-6]。本文具體探討了ARDS患者OPRM1(A118G)基因多態(tài)性與預后的相關性?,F(xiàn)總結報道如下。
2015年9月到2020年6月選擇在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診治的ARDS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7];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此次研究;有隨訪資料;年齡30~70歲;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住院時間≧72h。排除標準:孕婦或經(jīng)期婦女;拒絕進行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及患者本人及家屬放棄搶救的患者;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活動性出血患者;合并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統(tǒng)疾?。患韧粑到y(tǒng)疾病病史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出現(xiàn)嚴重功能障礙者。
在患者入院后的 24h 內,采集收集3mL 靜脈血,靜置10min后,2000r/min 離心15min 后收集上清液,取上層血清。采用血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參考國內外對OPRM1基因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及結合NCBI數(shù)據(jù)庫,PCR引物和探針由ABI公司設計完成,對含有OPRM1位點的DNA片段進行擴增,用7500型熒光定量PCR儀完成OPRM1(A118G)多態(tài)性分析。根據(jù)OPRM1(A118G)基因型檢測結果將患者分為野生型純合子(A/A)、突變型雜合子(A/G)、突變型純合子(G/G)。
根據(jù)28 d轉歸情況把患者分為死亡組與存活組。調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原發(fā)疾病、死亡原因、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PaO2/FiO2、CRP、PCT、SOFA評分與APACHEⅡ評分等。
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22.0 軟件分析,滿足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使用Spearman分析,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檢驗水準設為0.05。
98例患者28 d死亡22例,死亡率為22.4%(95%CI=1.472~1.8888),死亡原因:多臟器器官衰竭13例,呼吸衰竭4例,循環(huán)衰竭4例,感染性休克1例。
死亡組與存活組的原發(fā)疾病、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PaO2/FiO2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死亡組的血清CRP、PCT含量與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都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CRP、PCT、SOFA評分與APACHEⅡ評分對比
死亡組的OPRM1(A118G) GG基因型與GG等位基因頻率都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OPRM1(A118G)基因多態(tài)性對比[n(%)]
在98例患者中,Spearman分析顯示OPRM1(A118G) GG基因型、GG等位基因、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都與預后死亡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OPRM1(A118G)基因多態(tài)性與預后的相關性(n=98)
以患者預后死亡作為因變量,以OPRM1(A118G) GG基因型、GG等位基因、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作為自變量(納入標準是0.05,剔除標準是0.1),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OPRM1(A118G) GG基因型、GG等位基因、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都為導致患者預后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死亡的多因素分析(n=98)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機械通氣是該病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當前由機械通氣引起的氣壓傷、萎陷傷、容積傷卻又能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并進一步發(fā)展為多器官衰竭,為此加強預后預測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顯示98例患者28 d死亡22例,死亡率為22.4%;死亡組的血清CRP、PCT含量與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都高于存活組(P<0.05),表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具有比較高的死亡率。CRP、PCT是臨床上常見的炎性反應指標,也是成熟的實用血清學指標,血清CRP、PCT水平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8]。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為危重癥患者的常見評分系統(tǒng),對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病情評估同樣具有較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但是多為主觀性評價,在臨床上的使用比較一定的限制[9]。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理特征為肺泡彌漫性損傷及繼發(fā)性炎癥反應,而后者可以通過許多生物學標志物反映出來[10]。有研究顯示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是由基因突變有關,目前已發(fā)現(xiàn)30余個基因突變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間質性肺疾病、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先天性肺泡沉積癥、間質性肺疾病等有關[11]?;蚨鄳B(tài)性也是影響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的基礎,涉及的基因,包括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代謝酶基因多態(tài)性、轉運蛋白基因多態(tài)性、代謝酶基因多態(tài)性等[12]。本研究顯示死亡組的OPRM1(A118G) GG基因型與GG等位基因頻率都高于存活組(P<0.05)。從機制上分析,A118G突變有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的發(fā)生,尤其是使機體出現(xiàn)進行性、致死性的呼吸衰竭,且機械通氣和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均無效,導致患者預后死亡率增加[13]。
本研究Spearman分析顯示OPRM1(A118G) GG基因型、GG等位基因、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都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預后死亡存在相關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OPRM1(A118G) GG基因型、GG等位基因、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都為導致患者預后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P<0.05)。不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原因復雜多樣,主觀癥狀體征指標,在病情判斷上容易出現(xiàn)漏診及誤診。并且其也可多基因疾病,這些因素既可單獨致病,又可在基因多態(tài)性的基礎上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疾病惡化[14-15]。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樣本例數(shù)少,為單中心的臨床試驗,可能影響其對預后的評價作用,將在后續(xù)研究中深入分析。
總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伴隨有OPRM1(A118G)基因多態(tài)性,OPRM1(A118G) GG基因型、GG等位基因與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與患者預后死亡存在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