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范大學藝術碩士,西南財經天府學院教師。2021年作品《北京胡同》入選“西南財經天府學院‘銘黨恩慶百年,傳承紅色文化師生書畫作品展”;2021年作品《菩薩與飛天》參加敦煌設計形態(tài)學首屆敦煌藝術大賽獲入圍獎。
教學感言
藝術教育培養(yǎng)的不是藝術家而是具備藝術家素養(yǎng)的人。
2017年暑假,我在成都遠洋太古里擔任畢加索與達利真跡展的講解員,為大眾講述藝術家們的作品以及他們的生平故事。在講解中,我最享受的是觀眾們忘乎所以的全身心投入到藝術作品中的樣子,他們帶著困惑與問題,不斷思考并在作品中尋找自己的答案。其中,有一位觀眾讓我印象深刻,他在聽完講解,大家都散去之后找到我,很激動地對我說:“謝謝你,讓我第一次詳細地了解到這些偉大的藝術作品”,說完,朝我深深地鞠躬,我似乎還看到了這個大男孩的淚水。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力量,能帶給人心靈的震撼。我認為不是我講的好,是他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他或許從藝術作品中發(fā)現了自己,重新認識了自己,或是激起了他某個最深處的童年回憶,產生了強烈共鳴,因而為之感動、哭泣、亢奮。
很多人不能接受現當代藝術,認為這不符合審美邏輯,但是美的標準從來就不是唯一。不同藝術家透過他們的視角看到的不同景象,恰好彌補了我們看待世界的單一性,讓我們有機會從他們的眼里去了解、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