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日益明顯,留守學生人數(shù)高速增長,棄農經商、外出務工、出國打工在某些地區(qū),特別是農村已成為一種大趨勢,甚至這種趨勢還將長期存在,隨之而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從表面上看,留守家庭雖然經濟上是富裕了,但很多孩子卻失去了最需要的家庭溫暖和家庭教育,這類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進取心、上進心不強,品德行為異常,逆反心理重,抗挫能力差,自卑感、自尊心較強。
關鍵詞:留守;教育植根于愛
一、為題
1、監(jiān)管不力
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學生的監(jiān)護和教育管理成了最大的問題,這些留守學生多半是委托給年邁的老人或親屬,還有一部分是委托給朋友照料,由于角色不同,監(jiān)護人多半是重視生活上的照料,而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大多數(shù)監(jiān)護人認為有諸多不便,有一定的苦衷。比如在教育的問題上,把握不好尺寸,認為有些事說深了,容易產生誤解,說淺了,還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謂是進退兩難,很是尷尬。因此,有時在教育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疑慮和困惑,因此導致教育監(jiān)管不力。
2、愛的錯位
對于留守家庭來說,由于父母長年在外,無法親自照顧孩子,因此,許多父母都心存內疚,感到無奈。長此以往,有些父母的教育觀念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他(她)們開始把對孩子情感上的虧欠通過物質上的滿足來進行彌補,表現(xiàn)出來的是,大把大把的匯錢,寄各式各樣的名牌物品,久而久之,留守學生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認為父母這樣做是完全應當?shù)模饬烁改傅膼坌摹?/p>
3、親情缺失
留守學生,最需要的就是親情,他們往往對于親情的渴望是可以用奢望來形容的。由于長期缺失第一親情,再加上有些監(jiān)護人忽略情感上的溝通,從而導致留守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孤寂感,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孤僻離群,進取心上進心不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等美德更是談不上。
4、忽視心理
留守學生較為普遍的共性問題是心理上相對脆弱,自卑心理過重,不易接觸,對事物較為敏感,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在小學年段這種心理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這是由于留守學生從小就有一種弱勢感,而有些監(jiān)護人對于留守學生這些內心的想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長此以往,導致心理發(fā)生微妙變化。
二、解決策略
1、走進心靈、細心呵護。
作為監(jiān)護人,要切實承擔起教育管理的責任,對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要多關心、多幫助,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積極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斷增強孩子的信任感,這樣,當孩子品德行為異常時,才能對學生有效進行正當?shù)慕逃踔帘匾獣r可提出嚴厲的批評。對于這些留守學生而言,教育是根植于愛的,信賴是至關重要,只有當孩子對監(jiān)護人產生了信賴,孩子才會接受監(jiān)護人的教育和批評,教育才會發(fā)揮積極作用。
2、給予親情、潤物無聲
親情是情感世界的美好玫瑰,親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親情是滋潤是營養(yǎng),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難以替代的。然而,在留守學生當中,親情往往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因此,作為監(jiān)護人,要充分發(fā)掘親情資源,千方百計的對學生施以親情教育,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身邊存在著親情,存在著關愛,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與不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那一份處于無奈狀態(tài)下的牽掛和親情。
3、學會賞識,從容面對
著名教育家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可見賞識的力量是多么強大。賞識能激發(fā)人的各種意志,特別是對于留守學生來說,更需要賞識,這樣會讓學生走出自卑心理,對前景充滿希望。作為監(jiān)護人,要善于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適度的表揚和鼓勵,在進行賞識教育過程中,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從容面對自己的孩子,通過語言交流、行為交流、心靈交流、日記交流、書信交流等多種形式,達到對留守學生的賞識和鼓勵,使孩子感受溫暖的同時,能夠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能以樂觀從容的心態(tài)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4、勤于溝通,形式合力
作為監(jiān)護人,要經常與在外地的孩子父母保持溝通,向父母介紹孩子的近況,探討教育的方法,形成教育的合力。要讓父母通過電話、視頻等多種形式多與孩子保持溝通,讓學生始終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在身邊,對于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要向父母講清,讓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協(xié)助監(jiān)護人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同時,作為監(jiān)護人也要時時關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提醒父母正確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能以物質上的滿足來填補情感上的虧欠,致使學生形成不良的習慣。
5、關注心理,防患未然
留守學生相對于其它學生而言,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經常會遇到或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xiàn)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因此,作為監(jiān)護人,每天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通過行為感知孩子心理發(fā)生的微妙變化,及時進行必要教育和正確的引導,監(jiān)護人感到困惑或無計可施時,要及時與學校取得聯(lián)系,向學校詳細反映孩子近期發(fā)生的一些變化,爭取學校專業(yè)的教育,通過家校合力解決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
6.塑造特長,培樹信心
留守學生的一大特點是缺乏信心,而自信心來源于學生對自身正確的認識和能力的培樹,因此,學校除了要加強心理干預外,還應十分重視學生能力和特長的培養(yǎng),讓留守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特長。基于此,學校要通過組織開展社團、研學旅行,體育、藝術等活動,為留守學生提供施展才藝的廣闊舞臺,使留守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與日俱增,從而自信心大大增強。
三、結語
通過多年扎實有效的工作,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班集體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關系融洽和諧;學生的處事能力和抗挫折感明顯增強;學生行為規(guī)范得到有效改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班級留守率高達80%以上,曾一度是學校工作的難點,但是經過多年科學有效的教育和管理,這些班集體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有些班級甚至獲得了市先進團支部、市文明班級等榮譽稱號。最近幾年,學校畢業(yè)生升入上級學校,中、高考連創(chuàng)佳績,這與我們培養(yǎng)和造就的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面對中、高考的巨大壓力,不萎靡、不退縮、不言放棄。
作者簡介:全成民,男,(1975—),朝鮮族,本科學歷,就職于吉林市朝鮮族實驗小學,副校長,中級教師,德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