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17世紀法國文學(xué)家拉·封丹有一篇著名的寓言詩《猴子和貓》。說的是一只猴子發(fā)現(xiàn)火盆里有栗子,就叫貓去拿,貓取栗子的時候燒痛了爪子,急忙將栗子扔掉,猴子趁機把栗子吃掉了。后來,人們便把受人利用,冒了風(fēng)險,自己卻一無所獲比作火中取栗。這就是成語“火中取栗”的來歷。
可是我們在使用這個成語的時候,往往會誤寫為“火中取粟”?!稏|方今報》曾刊發(fā)一篇題為《張海被捕前最后晚餐價值四千 資本大鱷最擅空手做局》的文章。文中說:“這家企業(yè)的年銷售額一度突破60億元,在轉(zhuǎn)手前號稱仍逾20億元,可謂現(xiàn)金滾滾。這正是張海當(dāng)時做出承諾的基礎(chǔ)。但他何以敢于火中取粟,公然挪用資金?”這里的成語“火中取栗”就誤寫為“火中取粟”了。
栗,就是板栗,原產(chǎn)中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早有“樹之榛栗”“東門之栗”“隰有栗”等記載?!稇?zhàn)國策》中有“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之句。粟,也原產(chǎn)中國,古代泛指谷類作物的籽實。粟小如沙礫,所以才有“滄海一粟”的成語。如果把這樣小的粟粒丟入火中,即使不燒焦糊,要徒手把它從火中取出,幾乎是不可能的。再說字形也顯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栗是落葉喬木,所以“栗”字從木;粟是谷類,所以“粟”字從米?!袄酢焙汀八凇钡淖x音也不同?!袄酢币簟發(fā)#”,“粟”音“s&”。弄清楚這兩個字的形音義,就不會張冠李戴了。
《中國財經(jīng)報》曾刊載一篇標題為《居者有其屋≠人人有房產(chǎn)》的文章。文中有這樣一句:“政府解決‘住房難不能好高鶩遠,更不能‘無為而失位,讓‘單位來‘頂缸?!蔽恼吕铩昂酶啁F遠”的“鶩”,當(dāng)是“騖”的誤寫。(“騖”和“鶩”均讀“w&”)
成語“好高騖遠”,出自《宋史·程灝傳》:“病學(xué)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保ㄗ罴芍M的是,求學(xué)者鄙視所謂低下淺近的,盲目地追求高遠的,到后來,一事無成。)清·呂留良《晚村文集·與錢孝直書》:“其根大約在好高騖遠,事事求出人頭地?!薄膀\”,形聲字,從“馬”。《說文解字》:“亂馳也。”引申為“追求”?!昂酶唑\遠”的意思是,不切實際,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苞F”,也是形聲字,從“鳥”?!稜栄拧饭弊ⅲ骸傍喴??!碧迫丝追f達更進一步說明“鳧”是野鴨名;“鶩”是家鴨名。成語“趨之若鶩”的意思是,像成群的鴨子一樣爭先恐后地跑過去,比喻許多人爭相追逐(含貶義)?!膀\”和“鶩”,在這兩個成語中特別容易弄混,我們只要理解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就不會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