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中國中鐵團委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豐富學習載體,拓展活動邊界,通過集中研學、實地踐學、結對共學、以行促學、躬身力學,引領團員青年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拓展黨史學習內容。統一學習黨史學習教育四本指定書目,并推薦《平語近人》《中共歷史探微》《北上》《戰(zhàn)上?!返纫鬃x易通“小紅書”50本。錄制黨史教育系列評書《工業(yè)紅色檔案》33集,生動講述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在中鐵山橋領導發(fā)動工人運動等紅色故事。
組織青年專班培訓。舉辦青年黨史學習示范班,組織100名團委書記到北京大學集中研學。實施“七個一”學習計劃,集中聆聽一批黨史課程,分組召集一次學習研討,每天誦讀一篇紅色家書,精心安排一場實踐教學,隨機開展一次快問快答,期末分享一堂主題團課,個人撰寫一封時空書信,有力提升了黨史學習成效。
開展青年座談交流。組織青年集中收聽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實況,第一時間召開團委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各級團組織通過主題團課、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學習4000余場次。
舉辦黨史故事宣講。與工會聯合舉辦“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職工演講比賽,1名青年在全國鐵路職工演講比賽決賽中獲一等獎。征集黨史故事,編印故事集,組織青年參加黨史故事宣講。選派10多名團員青年參加《永遠的開路先鋒—紅色故事會》直播展演。
中國中鐵團委注重通過發(fā)揚企業(yè)精神、利用紅色資源引導青年在學習中融入場景、融入情感、融入使命。
弘揚開路先鋒精神?!捌咭弧鼻?,中國中鐵團委以“賡續(xù)紅色血脈 傳承京張精神 中國中鐵青年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組織100名團員青年重走京張線,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張高鐵開通運營時重要指示精神,參觀詹天佑紀念館,觀摩青龍橋車站和“人字型”線路,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用好各地紅色資源。策劃組織500余名團員青年在上海、南昌、鄱陽、照金、富平、廣州、晉城、遵義等地,開展“追尋先烈足跡 恪守初心使命”系列實踐教育活動,實地觀摩上海龍華革命烈士紀念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習仲勛陵園、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遵義會議舊址、紅軍山烈士陵園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
強化區(qū)域聯學共建。注重加強片區(qū)團建,增進片區(qū)交流,在成都組織西南片區(qū)青年沙龍分享會,邀請抗美援朝戰(zhàn)地記者為青年生動講述“鋼鐵大動脈”故事和抗美援朝精神。組織山西地區(qū)青年開展“安全質量守護提升”活動,交流青年安全質量監(jiān)督崗建設經驗,深入學習青年典型姜春平先進事跡。組織貴州地區(qū)青年“認知大數據”,集中觀摩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qū)展示中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截至目前,中國中鐵共青團系統累計開展實地踐學活動5500余場次。
開展企校青年發(fā)展共建活動,推進企校雙方在學生就業(yè)、崗位實習、志愿服務、科技攻關等方面深度融合。
開展企校青年合作交流。中國中鐵團委與山東大學團委成立企校青年聯合會,簽訂合作共建協議,設立企校代表聯絡處,推動2021“4+N”行動計劃實施?!?”即聯合開展大學生到中國中鐵實習、青年黨史學習交流、山大學長面對面活動、開展一次對口支教幫扶活動。 “N”即在科研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包括聯合組織科研課題、舉辦科研論壇、成立聯合科研攻關機構、聯合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積極與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團委聯系,協商合作共建計劃。
中鐵二局團委與西南交通大學團委開展青年合作交流座談會,中鐵十局團委與山大土建學院團委聯合開展工程項目觀摩學習,中鐵上海局團委與同濟大學團委開展參觀聯建活動,中鐵隧道局團委承接“百企千人”港澳大學生實習,中鐵四局、二院、物貿等單位團委積極參與高校招聘推介,中鐵五局與中南大學聯合設立“校企合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基地”,上下聯動、立體推進的企校共建格局初步形成。
對接實施“揚帆計劃”。積極與團中央青年發(fā)展部聯系,主動對接“揚帆計劃”央企實習項目,協調開放實習崗位300余個,提供實習名額1000余名。截至目前,累計接收到崗學生100余名,為企業(yè)延攬優(yōu)質人才奠定基礎。
中國中鐵團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責主業(yè),著力在自身建設、造福青年、服務企業(yè)方面提升成效。
加強團的自身建設。通過構建思想引領、強基固本、建功興業(yè)、青年成才、品牌活動、志愿服務“六位一體”工作體系,著力提升團青工作的引領力、服務力、戰(zhàn)斗力。把制度建設貫穿團的建設全過程,落實《中國中鐵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實施意見》,修訂《中國中鐵青年安全質量監(jiān)督崗實施細則》《中國中鐵青年導師帶徒實施細則》,起草《中國中鐵“十四五”青年發(fā)展綱要》《中國中鐵所屬二級團組織負責人管理辦法》。
為青年辦實事解難題。各級團組織負責人建立直接聯系青年微信工作群1800余個,每名團干部直接聯系10-20名青年,總計聯系32474人,梳理問題清單2962項,協調解決2042項。中國中鐵青年原創(chuàng)歌曲《先鋒青年》受到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點贊,《come on二鐵青年》《踏歌行》《青春不散場》等一批原創(chuàng)歌曲在團員青年中廣泛傳唱。解決單身青年婚戀難問題,與“搭搭橋”平臺合作,聯合中央國家機關部委、央企、醫(yī)院、學校、媒體,開展兩次線上大型互動聯誼,2000余人參與。與國家電網、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聯合開展線下聯誼活動,100多名青年參加。各級團組織累計開展各類聯誼活動600多場次,參與青年超過1萬人次。積極選樹青年典型,2個集體、1名個人榮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4名青年入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報省部級及以上榮譽青年典型108人,首次開展中國中鐵“向上向善好青年”評選。通過深化導師帶徒成效、走訪海外青年家屬、推選優(yōu)秀青年掛職鍛煉等方式,努力提升組織活力和工作粘性,贏得青年信賴。
融入中心促發(fā)展。圍繞每名青年全年節(jié)省千元以上成本、每個團支部創(chuàng)效或減虧萬元以上工作目標,深入推進“千元節(jié)支 萬元創(chuàng)效”達標競賽,活動開展以來累計節(jié)支創(chuàng)效減虧接近3億元。實施技能報國,培育大國工匠,與人力資源部聯合舉辦中國中鐵第四屆職業(yè)技能大賽暨第20屆青年職業(yè)技能大賽——測量員項目決賽。廣泛開展青年安全質量監(jiān)督崗活動,助力企業(yè)安全生產與質量提升。中鐵大橋局青年主持的“全新一代超級混凝土的研發(fā)與應用”項目成功入圍第三屆“中央企業(yè)熠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大賽”總決賽。
在大戰(zhàn)大考中彰顯擔當,在奉獻愛心中躬身入局,是檢驗廣大團員青年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徑。
在疫情防控中力行力學。引導青年爭做疫情防控先鋒,組織青年突擊隊積極參與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社區(qū)服務、應急設施建設等工作。中鐵二局、六局等單位青年突擊隊馳援河北石家莊、正定集中隔離點建設。中鐵五局、九局、十局、隧道局等單位青年幫助南京、廣州等地社區(qū)居民登記核酸檢測信息,協助醫(yī)護人員開展防疫工作。中鐵四局、建工等單位青年突擊隊助力南京等地疫情防控方艙設施建設。中海外、中鐵國際等單位海外青年積極協助“春苗行動”實施,全力參與海外疫情防控。
在搶險救災中力行力學。鄭州特大暴雨襲來,中國中鐵團委當天發(fā)出倡議書,緊急號召鄭州地區(qū)團干部、青年突擊隊即刻行動,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地處鄭州的中鐵七局團委先后組建21個青年突擊隊,派出256名青年參與解救群眾、淤泥清理、積水清理等工作。中鐵一局鄭州市政控制節(jié)點11標項目青年勞務工袁格兵在京廣北路隧道成功解救50多人,媒體廣泛關注,社會各界贊譽。全國多地出現暴雨洪災,中國中鐵青年突擊隊迅速行動。
在志愿服務中力行力學。構建“千人百團”志愿服務體系,使志愿服務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力度、有溫情。深入開展“五彩夢想”接力行動,完成三季“微心愿”征集和兌現,為410多名貧困鄉(xiāng)村兒童送去溫暖。
由青年志愿者擔任講師,通過視頻連線為大山深處的孩子講述雄安站、盾構機等大國工程和大國重器。積極組織青年志愿者參與“河小青”護水等美麗中國建設行動。高考期間,先后組織4000余名志愿者上街提供保障服務,助力高考順利舉行。青年志愿者還通過助老助殘、幫小解困、自愿獻血等方式,積極開展獻愛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