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一 李鵬 朱江 劉曉磊 官婷婷 宋懷玉
中國石油大連潤滑油研究開發(fā)中心
近年來,隨著家用汽車的普及,發(fā)動機冷卻液(以下簡稱冷卻液)作為汽車的保養(yǎng)產(chǎn)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品牌之間競爭也愈加激烈。同時,汽車運行工況較復雜,冷卻系統(tǒng)容易出現(xiàn)故障,所以更換冷卻液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冷卻液品種繁多,在使用者更換冷卻液時,就會有新冷卻液與在用冷卻液混兌使用的可能。有的客戶在沒有清洗水箱或者清洗不干凈的條件下,就更換其他品牌種類的冷卻液;有的客戶在原冷卻液液面降低補加新冷卻液或顏色一致的冷卻液。這些都是錯誤的操作。
不同冷卻液在沒有進行混兌試驗測試時,不可以盲目混兌。為了快速、準確地判斷冷卻液混兌結果,進行冷卻液混兌試驗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首先進行冷卻液混兌試驗的試驗項目、試驗樣品、試驗步驟的初步確定,然后開展冷卻液混兌樣品在不同試驗項目下的混兌試驗研究[由于工作需要,只對樣品1與其他冷卻液(所選擇樣品的任意一種)的混兌樣品進行測試],最終確定可作為特定兩種冷卻液混兌試驗的項目及其試驗條件。
冷卻液混兌試驗主要考察兩種冷卻液中的添加劑是否發(fā)生反應。根據(jù)機動車發(fā)動機冷卻液標準GB 29743—2013中的相關方法和發(fā)動機冷卻液的實際使用的工況對試驗項目進行篩選和制定,選擇了pH值、泡沫傾向性能、玻璃器皿腐蝕及鑄鋁合金傳熱腐蝕、高溫穩(wěn)定性等五種有代表性的方法作為試驗項目。其中,pH值按照SH/T 0069、泡沫傾向性按照SH/T 0066中要求進行試驗測試,玻璃器皿腐蝕及鑄鋁傳熱腐蝕試驗分別按照SH/T 0085、SH/T 0620進行。
試驗概述
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具體操作是將兩個待混兌樣品按比例混兌后裝入內膽中,將內膽蓋子扣上后放入不銹鋼水熱合成反應釜中,將水熱合成反應釜放入設定好溫度的烘箱中儲存,試驗結束后使其恢復至室溫,將釜蓋打開,內膽拿出,將混兌冷卻液樣品倒入潔凈的燒杯中,靜止觀察樣品外觀,是否有分層或者沉淀產(chǎn)生。
試驗裝置
由于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溫度較高,冷卻液又為水基產(chǎn)品,易揮發(fā),若試驗裝置密封性不好,會影響高溫試驗結果,所以選擇密封性好、耐高溫的水熱合成反應釜作為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裝置。水熱合成反應釜見圖1和圖2。
圖1 水熱合成反應釜各部分配件
圖2 水熱合成反應釜外觀及尺寸
由于汽車運行工況較復雜,冷卻液在冷卻系統(tǒng)運行中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使用問題,而且在冷卻液使用一段時間后,冷卻液中的乙二醇發(fā)生氧化、酸性氣體進入冷卻液中、金屬被腐蝕脫落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會直接影響冷卻液產(chǎn)品質量,若選擇冷卻液新液和冷卻液在用液混兌會影響混兌試驗結果,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干擾試驗結果,試驗樣品選擇新液與新液混兌。
樣品1為主要混兌對象,其余樣品選擇市面常見的一些冷卻液,分別為樣品2~樣品11,其中樣品1、2、4、6、7、8、11為半有機型,樣品3、5、9、10為全有機型,且這11種樣品均為乙二醇型冷卻液產(chǎn)品。為了確定兩種冷卻液是否完全相容,通常混兌比例為1∶9、1∶1和9∶1(均為質量比)。
混兌樣品首先進行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然后依次進行pH值、泡沫傾向性試驗,最后進行玻璃器皿腐蝕試驗、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為了判斷待混兌樣品混兌后的性能是否合格,若無待混兌樣品性能試驗報告,需要測試兩個待混兌樣品的相關性能。如果待混兌樣品本身質量指標不合格,則無需進行混兌試驗。
混兌試驗判定原則為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結束后混兌冷卻液沒有出現(xiàn)不溶物沉淀,混兌冷卻液pH值在兩種冷卻液pH值之間或者與其一相同,混兌冷卻液泡沫傾向性、玻璃器皿腐蝕、鑄鋁傳熱腐蝕試驗結果滿足GB 29743—2013要求,表明可以混兌,反之則不可以混兌。兩種冷卻液混兌試驗全部完成且滿足要求,則判斷冷卻液可以混兌。若其中一項混兌試驗結果不滿足要求,則判斷兩種冷卻液不可以混兌,后續(xù)的混兌試驗不需進行。
由于冷卻液在冷卻系統(tǒng)中的工作溫度為88 ℃,所以選取88 ℃作為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溫度。首先進行試驗樣品本身的測試,除試驗樣品11有沉淀出現(xiàn)外,其余試驗樣品均無沉淀產(chǎn)生。將樣品1分別與樣品2~樣品 10以1∶9,1∶1和9∶1比例混兌,進行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樣品1和樣品4、5、7混兌時,出現(xiàn)沉淀的時間不同,特別是樣品1和5混兌溶液(1∶1)在24天才出現(xiàn)沉淀;樣品1和其他樣品混兌時,在30天仍無沉淀。88 ℃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耗時較長,不能快速有效地判斷冷卻液是否可以混兌。
為了快速準確地判斷冷卻液是否可以混兌,采用提高儲存溫度方法以縮短試驗周期。借鑒GB 29743—2013中冷卻液鑄鋁傳熱腐蝕試驗的溫度是135 ℃,把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溫度提升到135 ℃。
根據(jù)表1試驗結果,采用試驗樣品1和樣品4、5、7,混兌比例為1∶1,進行135 ℃儲存試驗,試驗結果見表2。
表1 88 ℃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
從表2中可以看到,試驗樣品1和4、7在a天出現(xiàn)沉淀,試驗樣品1和5混兌溶液在(a+5)天出現(xiàn)沉淀。為了快速判斷冷卻液間是否可以混兌,設定135 ℃下儲存(a+5)天作為判定混兌樣品高溫穩(wěn)定性優(yōu)劣的試驗條件。
表2 135 ℃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
GB 29743—2013對冷卻液的pH值要求為7.5~11.0。試驗樣品本身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pH值可能會發(fā)生變化,所以首先對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的樣品1~樣品10進行pH值測試,然后再進行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的樣品1分別與樣品2~樣品10不同比例混兌樣品的pH值測試。試驗結果見表3、表4。
從表3、表4可以看出,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有沉淀的混兌樣品(樣品1與樣品4、樣品1與樣品5、樣品1與樣品7)的pH值均在未混兌時兩個樣品的pH值之間或與其中之一相同,所以pH值試驗并不能反映兩種冷卻液是否可以混兌,故pH值不作為混兌試驗項目。
表3 冷卻液pH值測定結果
表4 混兌樣品p H值試驗結果
為了避免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試驗樣品本身泡沫傾向性變化對混兌試驗結果的影響,首先對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試驗樣品進行泡沫性能試驗,選擇了試驗樣品1及與它混兌高溫試驗后無沉淀的試驗樣品,試驗結果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135 ℃和88 ℃)后的試樣樣品的泡沫傾向性試驗結果均較差,不滿足GB 29743—2013要求,因此SH/T 0066方法不適用于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后的冷卻液。
表5 135 ℃/88 ℃泡沫傾向性試驗結果
為了進一步考察泡沫傾向性能否作為判定冷卻液能否混兌的項目,進行常溫混兌存儲試驗。將樣品1與樣品2、3、6、8、9、10分別進行1:1混兌,混兌溶液常溫(20 ℃)存儲1 h、5 h、24 h后進行泡沫傾向性考察,試驗結果見表6。
從表6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混兌冷卻液經(jīng)過1 h、5 h、24 h常溫存儲試驗,泡沫傾向性能良好,滿足GB 29743—2013要求,現(xiàn)有數(shù)據(jù)沒有體現(xiàn)出區(qū)分性(可能是由于冷卻液中的消泡劑為聚合物,兩種冷卻液中的消泡劑短時間內并不能發(fā)生反應),所以泡沫傾向性能試驗不作為混兌試驗項目。
表6 常溫混兌樣品泡沫傾向性試驗結果
玻璃器皿腐蝕試驗按照SH/T 0085中的試驗條件進行。試驗時間336 h±2 h,溫度88 ℃±2 ℃,空氣流量為100 ml/min±10 ml/min,腐蝕離子濃度為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的鈉鹽各100 mg/kg。
首先進行冷卻液本身的玻璃器皿腐蝕試驗測試,樣品2、3不滿足GB 29743—2013要求,樣品1、6、8、9、10玻璃器皿腐蝕試驗結果滿足GB 29743—2013要求(紫銅、黃銅、鋼、鑄鐵質量變化不大于±10 mg/試片,焊錫、鑄鋁質量變化不大于±30 mg/試片),所以選擇樣品1與樣品6、8、9、10的混兌溶液進行玻璃器皿腐蝕試驗,混兌樣品的玻璃器皿腐蝕試驗結果見表7。
從表7可以看出,所有混兌樣品的玻璃器皿腐蝕試驗結果均滿足GB 29743—2013要求,現(xiàn)有混兌試驗數(shù)據(jù)沒有體現(xiàn)區(qū)分性,所以玻璃器皿腐蝕試驗不作為混兌試驗項目。
表7 玻璃器皿腐蝕試驗結果
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按照SH/T 0620中的試驗條件進行。試驗時間為168 h±2 h,溫度為135 ℃±1 ℃,壓力190~200 kPa,腐蝕水為氯化鈉水溶液。
樣品 1、6、8、9、10本身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結果滿足GB 29743—2013要求(試塊質量變化不大于±1.0 mg/cm2),選擇樣品1與樣品6、8、9、10的混兌溶液進行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混兌樣品的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結果見表8。
從表8可以看出,樣品1與樣品8的混兌溶液的鑄鋁合金腐蝕試驗結果不滿足GB 29743—2013要求,混兌試驗數(shù)據(jù)有一定的區(qū)分性,故將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作為混兌試驗項目。
表8 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
☆通過高溫穩(wěn)定性、pH值、泡沫傾向性、玻璃器皿腐蝕試驗、鑄鋁合金傳熱腐蝕試驗等項目的考察,最終確定了冷卻液混兌試驗的項目及試驗條件,見表9。
表9 冷卻液混兌試驗的項目及試驗條件
☆該冷卻液混兌試驗方法的建立,將有助于較快速、準確地判斷特定冷卻液(樣品1)與市面上常見冷卻液(樣品2~樣品11)是否可以混兌使用,解決客戶混兌使用冷卻液的實際問題,避免盲目混兌冷卻液對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產(chǎn)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