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欣
李誕回憶自己和王建國第一次從“今晚80后”領到的稿費是一人7000元現(xiàn)金,兩人把牛皮紙包里的酬勞放到漢庭的酒店床上時,想的是,這樣都能賺錢,這輩子還餓得死么?
“貴圈今年要爆發(fā)了。”
被戲稱中國脫口秀第一人的羅永浩,這樣評價今年8月開播的爆火綜藝《脫口秀大會第四季》。
根據第三平臺實時數據,第一期上線以來,日最高播放量達到3.32億次。
在節(jié)目中走紅的一眾脫口秀演員,名氣和收入也水漲船高。因為冒犯“普信男”出圈的楊笠,年初曾調侃自己:“工作就是為了賺錢,我現(xiàn)在太有錢了?!?/p>
而前不久,知名脫口秀演員呼蘭受邀做客某券商的直播間聊理財,吸引到近40萬人觀看。有媒體報道稱,呼蘭一小時出場費在300萬—500萬元之間,一時引發(fā)熱議。
雖然笑果文化很快作出回應,稱時薪500萬元的天價費用屬于“惡意捏造”,但還是引起人們對脫口秀演員收入狀況的好奇。不久前,笑果文化還在天貓開出了旗艦店,專賣一些脫口秀相關的周邊產品,似乎在代言、廣告、商演外又開了一條變現(xiàn)之路。
以往總調侃自己“窮”的演員們,如今都掙錢了嗎?
在最近某期《脫口秀大會》的衍生節(jié)目《脫口秀小會》上,幾位演員聊起自己的經濟情況。
曾經一個月掙一千五,為了省錢住在上海偏遠地區(qū)的何廣智坦言,“掙的肯定比之前多了,現(xiàn)在不窮了。”而去年獲得《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冠軍的王勉則已經“富了”。
獲得冠軍不久,王勉從一個普通的脫口秀演員躋身知名藝人,商業(yè)資源暴增,電影、綜藝節(jié)目、直播帶貨一個不落。
去年他曾為2020年國慶檔的電影《一點就到家》創(chuàng)作推廣曲;參加綜藝節(jié)目《哈哈哈哈哈》,和鄧超、陳赫、鹿晗一起作為常駐嘉賓;“雙11”前后,王勉走進歐萊雅、碧歐泉等多個品牌的直播間帶貨推廣;一場和李誕、羅永浩共同直播的商演活動中,四個小時創(chuàng)下2400萬元直播收入。
某經紀業(yè)務代理網站顯示,目前王勉商業(yè)演出費用參考價在30萬元/場。
雖然笑果文化對呼蘭的300萬—500萬出場費進行了辟謠,但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憑借呼蘭近期在網絡上的熱度,加上金融圈的溢價,其真實價值也在70萬—100萬之間。
而前幾年就已經出名、如今“身家上億”的李誕,一場商演價格也在幾十萬元以上。從前段時間李誕受到的一起處罰中,也可一窺其廣告代言費用。
今年6月,北京市海淀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李誕代言Ubras廣告進行行政處罰,沒收了李誕的“違法所得225573.77元”。而李誕僅僅是在其微博上發(fā)布了推廣Ubras的圖文+視頻。
除了平時線下演出外,明星脫口秀演員的收入渠道和演藝明星相差不大,主要都是憑借自身名氣和影響力,承接商業(yè)演出、廣告代言,或是參加綜藝節(jié)目、直播帶貨。不同演員的收費高低則與其名氣、粉絲數和流量直接掛鉤。
單立人喜劇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向媒體透露過,演員單口演出按照時長收費,10/15/30分鐘價格不等,商務性質演出收費有幾檔,幾萬、十幾萬、二十幾萬元等。而明星脫口秀演員一年收入可能達到幾千萬元。
除了憑借自身實力,楊笠、李雪琴、王勉等脫口秀演員的出圈走紅,很大程度上是趕上了爆款綜藝《脫口秀大會》的紅利。
相比于相聲小品,脫口秀這種藝術形式以往處在小眾邊緣地帶,演員很難靠在線下全職說脫口秀掙錢糊口。2010年以前,國內僅有一家位于深圳的脫口秀俱樂部——外賣脫口秀,還是美國某俱樂部的分支機構。
2014年,笑果文化在上海成立。2017年,《吐槽大會》首季開播收獲20億播放量,意外成為爆款綜藝。李誕、池子和王建國等早期演員也開始為人們所知。
根據關聯(lián)上市公司游族網絡的一份公告,笑果文化2017年營收達到1.81億元,利潤為1707萬元。同年完成了三筆融資,累計規(guī)模數億元人民幣,估值達到12億元。
從此以后,李誕作為最早出名的脫口秀演員“說而優(yōu)則綜藝”,在2018年參加了十幾個熱門綜藝節(jié)目,不斷延展自己的商業(yè)版圖。
《吐槽大會》成就了李誕,《脫口秀大會》則給更多全職脫口秀演員帶來發(fā)展機遇。
同樣在幾季《脫口秀大會》上表現(xiàn)出彩的周奇墨,其實是單立人喜劇的藝人,2017年獲得《CSM中國職業(yè)脫口秀大賽》冠軍,實力得到同行的普遍認可。
周奇墨曾在《人物》采訪中說,“全職演員如果不做編劇,掙的就是演出費,基本入不敷出。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偶爾能過萬?!?/p>
但在去年,名氣大漲的周奇墨在笑果文化和單立人共同合作下,在全國21個城市進行個人專場巡演。每場門票均提前售罄,有1080元的門票甚至被黃牛炒到5000元。周奇墨也因此被其他演員稱為國內唯一一個靠脫口秀掙到錢的人。
脫口秀演員借助爆款綜藝獲得成功,而爆款綜藝背后的締造者,正是如今在脫口秀行業(yè)一家獨大的笑果文化。
美國脫口秀演員的事業(yè)一般從線下起步,國內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式則相反,演員先通過綜藝節(jié)目出名,再到線下吸引觀眾買票,這或許也與笑果文化創(chuàng)始團隊出身電視節(jié)目制作的背景有關,他們打造了中國第一檔真正意義上的脫口秀電視節(jié)目《今晚80后脫口秀》。
李誕說過,“人天然喜歡看成長”,笑果文化這家“破公司”(李誕語)的發(fā)展也證實了這一點。
隨著兩季《脫口秀大會》的熱播,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上脫口秀,行業(yè)進入發(fā)展黃金期。大麥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脫口秀演出票房同比增長312%,觀演人次同比增長665%。
脫口秀關注度的提升,演員收入狀況的改善,以及線下開放麥和商演數量不斷增加,行業(yè)紅利下,更多人開始成為全職演員。
放眼整個行業(yè),雖然近兩年出現(xiàn)了許多新成立的脫口秀俱樂部和經紀公司,但仍然是笑果文化一家獨大,新人很難通過笑果文化以外的平臺成名,反過來又導致人才進一步向笑果一家集中。
一位笑果文化早期投資人曾說,“笑果文化就代表著這個(脫口秀)行業(yè)的上限,行業(yè)多大取決于笑果做多大,這個事就很尷尬?!?/p>
但同時,笑果文化本身也面臨著不小的發(fā)展瓶頸。
兩款爆款的綜藝節(jié)目至今仍然是笑果文化最主要的盈利來源。雖然兩檔節(jié)目的豆瓣評分下滑,《吐槽大會》被人們吐槽越來越不好笑,雖然今年《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仍然擁有高流量,網絡上也不乏批評之聲。
如何繼續(xù)維持節(jié)目水準,應對觀眾的審美疲勞,是笑果文化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不過徐志勝、鳥鳥、楊波、孟川等新秀在新一季的橫空出世,也再度證明了笑果的造星能力。
笑果文化董事長葉烽認為,笑果文化最大的價值,是通過整合內容、廣告權益、藝人和外部明星邀請,形成了打通全產業(yè)鏈的商業(yè)平臺。除了脫口秀內容本身的變現(xiàn),笑果文化正在探索“喜劇+新消費”的商業(yè)模式。
前不久,笑果文化又在天貓上成立官方旗艦店,售賣與熱門脫口秀內容有關的周邊文化產品。
但歸根結底,支撐脫口秀行業(yè)長期發(fā)展的是內容本身。持續(xù)商業(yè)化變現(xiàn)的基礎,仍然要落到更多演員寫出讓人覺得好笑的段子。
何廣智在《脫口秀小會》也說,自己的終極目標是賺很多錢,然后就可以無憂無慮講脫口秀。但粉絲們也很糾結,他們擔心:“廣智賺到錢就沒那么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