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學而

2021-11-07 03:41:41陸春祥
北京文學 2021年11期
關鍵詞:好學顏回子貢

陸春祥

公元前479年四月十一日,曲阜城春寒料峭,冷風刮在人臉上依然生疼,城北的洙水河邊,已經泛青的柳葉,齊齊垂下了腦袋,它們在為一位哲人哀悼,這一天,孔子去世。

孔子去了,孔子的故事正式開始。

弟子們遵禮守喪。25個月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嘛。日子是單調的,卻不枯燥,同學們每天都在回憶孔老師的教誨,他編過哪些書,他做過哪些事,他講過哪些話,他唱過什么歌,他什么事開心了,他什么時候生氣了,都一一回憶,細細梳理。還有,同學之中的經典語句,也都要記下來。

曾參、有子,你們年輕,你們找弟子負責記錄吧。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二十篇《論語》,篇篇閃光。

《論語》大教室的黑板報上,永久張貼著孔老師評出的各科先進同學:

德行優(yōu)良者: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杰出者:宰我、子貢。

政事擅長者:冉有、季路。

熟悉文獻者:子游、子夏。

己亥初春,陸布衣老師講《論語》,試解《學而》如下。

“學而”今年差不多有2570歲了,公元前551年九月二十八日,它和孔子一起誕生。

“學而時習之”,讀書人終生的使命。

“陸學而”將要來到我家。嘉嘉的預產期是4月20號左右,我替未出生的孫孫命名為“學而”,我希望,他(她)帶著夫子的氣息而來,無論男女,無論長相,無論富貴,健康平安,智慧有修養(yǎng)就好。

我問:“學習并且時常溫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同學回答:“復習考試,一點也不快樂?!?/p>

夫子應該不會說錯,否則,古今讀書人一定不會將它當作使命的,使命是什么?使命就是責任,強烈的責任,使命就是需要耗盡你畢生的心血去完成的任務,沒得討價還價。

那我們理解一定有誤。

時,偶爾;習,實踐。將學到的東西,偶爾用到實踐上,那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嗯,這還差不多。屏幕上常見各種名人演說,聽聽蠻激動,飛機上掛水壺,高水平,細細一考究,原來,都是將學到的東西,販賣一下而已,販古販今,販東販西,他們的本事在于,“學而時習之”。大把大把的銀子進賬,自然“不亦樂乎”啦。

“巧言令色,鮮矣仁?!?/p>

巧言令色的人,你身邊找找,一下子會冒出不少。怎么臉型都有點相似呢?皮笑肉不笑,或者,擠出的笑容,堆在窄臉上,足有幾斤重。

敲重點:“鮮矣仁。”缺少真誠的心意,這就擊中了要害,一個缺乏誠意的人,你還能指望他什么,他只能講講你喜歡聽的話,而這些話,大多如草原上跑動的浮云,一會兒遮東,一會兒蓋西,就是不落下雨點。

曾參出場了。

這位小孔子四十六歲的曾學生,一張嘴,就說出了千古名言:“三省吾身?!?/p>

三省,也就是三問吧: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到心?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復習好?

是一日三次反省自己嗎?肯定不止,必須每日多次,從早省到晚,周而復始,這樣反省累嗎?你說累嗎?起先累,后來就不累了,再后來,不反省,就渾身難受。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和我說,他每天晨起跑步,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寒暑風雨,我贊嘆:“哥,您真有毅力啊?!彼Γ骸安慌茈y受?!?/p>

我去江西婺源江灣,那里有一座“三省堂”,老屋很大,房間很多,清中期的古建筑,如果不是這個堂號,這樣的老房子,人們是不太會關注的。況且,這房子也不是曾參的后人建造,但人們來此,大多是為了曾參。我猜測,中國各地,以“三省堂”命名的房子,應該會有不少,它是優(yōu)秀品格鑄造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曾子是如何煉成的呢?

說來話長長的,我慢慢講。

《先進》篇的最后一節(jié),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在夫子面前各言其志。

最瀟灑的曾晳,他的志向最著名:“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曾晳顯然比子路他們志高一籌,他將天時地利人和全融合在一起,自得其樂,隨遇而安。夫子大贊,原因就是,曾晳的志向,是全方位的,儒家需要這種充滿人間煙火味的情懷。

曾晳比孔老師只小了六歲,雖是灑脫之人,但性格上顯然比較成熟。

這么個溫文爾雅的人,教育他的孩子,卻嚴厲得很。

某次,曾晳讓兒子去瓜地鋤草,兒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邊鋤草,一邊還想著其他的事,也許,昨天晚上的功課還不熟練,他的心思還在課本上呢,鋤著鋤著,就將一棵瓜苗給鋤掉了。這下不得了,曾晳隨手拿起一根棍子,重重地打了兒子一棒,兒子當場昏死過去。

曾晳是恨鐵不成鋼,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

兒子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兒子蘇醒過來后,也不埋怨父親,他平靜地理了理散亂的發(fā)髻,走到瓜地邊,從容地坐下來,“鼓瑟而歌”,父親是彈瑟高手,兒子自然也會。也就是說,曾晳的兒子,在遭到父親暴打后,依然平靜地彈瑟唱歌,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一樣。

曾晳看著兒子的舉動,一時竟不知道說什么好。

孔老師聽說這件事后,評論道:父親打兒子,輕輕地打,那就算了,如果重重地打,兒子一定要跑開,曾晳的兒子,被父親暴打卻依然受之,這是陷曾晳于不義呀,這不是孝順的做法。

曾晳想來還比不過這個兒子呢。

該兒子還有更讓人不解的舉動:曾晳極喜歡吃羊棗,他兒子就忍著不吃。棗不好吃嗎?肯定不是,一定是棗太好吃了,兒子覺得,老爹這么喜歡吃,咱做兒子的,就別和他搶著吃了,讓他多吃點,多吃點。

有一天,風和日麗,曾晳家的織布機有規(guī)律地響著,門前卻突然熱鬧起來,有人跑來告訴曾晳的妻子:“哎呀,不得了了,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因為和人吵架?!痹揞^也不抬,依然兩手緊握布梭,一下一下地織著。她相信,她的兒子,絕對不會殺人,絕對不會。

曾晳去世后,他的兒子,為父親舉行了簡單的葬禮。兒子認為,父親活著,好好待他,父親死了,詠而歸,薄葬就可以嘛。

這個兒子,就是曾參,“三省吾身”的道德模范。

父子都成為孔門的七十二賢弟子,極為難得。

曾參是有資格做子思老師的,雖然“參也魯”(有點魯鈍,布衣以為只是表面而已),以前成績不太好,但他勤奮刻苦,深得孔門真?zhèn)?,教教孔老師的孫子,綽綽有余。孟子有沒有受過子思的教誨,無法準確考據(jù),但孟子受教于子思的門生,一定可以成立。

孔孟,就這樣相連起來了。

孔老師,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情嗎?

孔老師捋著胡須,笑笑說:傻孩子,自然有了。

要孝順父母,要尊敬兄長,行為要謹慎,不說謊話,關心別人,親近有善行的人,這一些,都比讀書重要!

孔老師講完這幾條,和藹地看著問他的門生:這幾條做好,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讀書學習,分分鐘的容易,最重要的是做人。

嗯,《大學》開宗明義就講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國家的高級學校中,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呢?能彰顯人的品格,要親近老百姓,人格一重要完善。

孔老師站在遙遠的高崗上,面對著鱗次櫛比的大學,那一群進進出出忙亂的各國大學生,那一群進進出出忙亂的各科教授,一面搖頭,一面感喟,怎么就本末倒置了呢?唉,唉!

子夏,衛(wèi)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

不過,子夏和曾參一樣,都很老練,就如以前我教書的班級,坐在前排的幾位小個子同學,年齡小個子小,但腦子卻比大同學好使。

這一天的課堂上,子夏發(fā)出了成人般的感嘆:

娶妻嘛(小同學一張嘴,大同學齊齊地訕笑),假如噢,你們別笑,我沒碰過女人,不代表我不知道女人。娶妻嘛一定要重品德,容貌是次要的,我媽以前這般漂亮,我爸說的,但現(xiàn)在不是黃臉婆了嗎?女人的容顏就是一朵花,含苞時最亮,開了就要謝,我家的小院子里有許多花,我觀察十多年了。侍奉父母,必須盡心盡力(小同學講這句時,大同學一臉的真誠),我每天上下學,但一點也不影響我侍奉父母,以后,我希望我的孩子也這樣對我(大同學聽到此,頻頻點頭稱是)。和朋友交往,絕對要真誠,講信用,答應的事,必須信諾。

大同學聞此,開始鬧哄哄的交頭接耳起來。

陸布衣聞此,腦子里立即出現(xiàn)了尾生的形象。

男青年尾生,不知長相,不知年齡,莊子只提供了這么一點點信息。那尾生,看上了某年輕女子,他們相約,在村東頭的橋下面約會吧,那里僻靜,一棵千年大樟,將橋掩映得錯錯落落,橋下面,人跡罕至,那里絕對安全。

尾生其實早早就到了,站在橋柱下面,他在模擬與心愛的人相見的場景。等啊等,沒等來女子,卻等來了一場大暴雨,雨如注,不,簡直如柱,不一會兒,水就漲起來了。河窄水急,洪水咆哮著上漲,尾生抱著橋柱,就是不離開,他想,他這會兒離開了,那姑娘來了怎么辦呢?不是見不著他了嗎?堂堂大丈夫,怎么可以沒有信用呢,水漲到尾生的腰,漲到了尾生的胸,漲到了尾生的頭,最后,漫過了他的頂,尾生“抱梁柱而死”。

尾生的死亡原因,法醫(yī)專家診斷:為情而死!

你們說尾生傻嗎?好多姑娘卻說,一點也不傻,尾生是守信的典范。

現(xiàn)在哪里去找尾生呢?婚前信誓旦旦,婚后沒過多久,就離開了那座橋,有男尾生,也有女尾生。別指望他(她)抱柱,他們抱的是新人,抱的是新鮮,當然,還要抱財富。

子夏今天的演講很過癮,因為他看見孔老師站在門邊不斷地點著頭呢。

孔老師一肚皮的為政思想,不,只能說理想,因為一直得不到實踐,51歲好不容易開始做官,他的官也做得相當不錯,魯國大治,人民富裕,道不拾遺。但還是少了許多變通,短暫的為官生涯,不得不中止。從55歲起,他開始周游列國,這是好聽的說法,難聽的呢,他自己就認為,他是一條喪家狗,一條沒有家的流浪狗。

他不是一個人喪家,他帶著一大群學生呢。個中艱辛,甘苦自知。不過,他對學生們的講課,卻一直沒有停止,課堂變大了、變寬了,東風西風都可以任意在教室出入。

子禽,陳國人,小孔子四十歲。

子禽是個愛思考的同學,他一路隨老師喪家,卻見老師神情自若,無論到哪里,都是一副先知的模樣,他就很奇怪。

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抓住子貢同學的肩膀,使勁地搖了搖,發(fā)出了他的疑問:我們的孔老師,每到一個國家,一定會得到很多該國的各種資料,這是他自己找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給他的?

子禽這個問題,已經醞釀好久了,他看到孔老師,即便到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家,也會對這個國家了如指掌,他怎么會知道的呢?他難道真是神人嗎?

子禽問完,喘了一大口氣,即便沒有答案,他也釋放了。

子貢顯然見多識廣,他和藹地看著這位小同學:老師為人溫和、善良、恭敬、自制、謙遜,我以為,正是因為老師具有了這樣的品質,他才會得到那些東西。而我們普通人,大多要靠問,才能得到這些知識。

嗯,嗯,子禽不斷點頭,他覺得子貢要比他懂太多了。

陸布衣聽完子貢的回答,覺得還不滿意:孔老師,應該是將各種品德、儲備的知識、強大的理解力數(shù)者融合,才有了這些先知。

舉一個例子。

孔老師五十歲才開始學《周易》,他頗為后悔,要是早點看到這本書,他不至于在黑夜里盲走許多路,就是說,他要聰明許多。

陸布衣一到知天命的年紀,迅速找來《周易》,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個,簡單,記一下就可以。兩條線來了,一短,一長,然后,我開始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完了完了,數(shù)學本身就不好,背了多遍,被那兩條長短不一的線,折騰得頭昏腦漲。這還沒有生成六十四卦呢,每卦再加上六爻,三百八十四爻,徹底放棄。本來,我還有個小理想,古稀之年時,穿個布褂,白胡子爺爺,給人算幾卦,裝裝樣子總是像的,因為我還有長長的人生經驗呢。

算是小告誡吧,數(shù)學不好,你還是別碰《周易》了。

我以前做班主任,每晚每早,都要去班級督察,晚自修,早自習,背著手轉來轉去,偶爾會接受一下學生的提問。那時,我判斷學生是不是好學,主要是看成績,另外也看平時愛不愛提問。進了《論語》課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淺陋,孔老師早就有判斷“好學”的標準了。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前兩條,應該是為顏回量身打造的?!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貫槭裁床恢v究吃、不講究???他心中只有一件事,讀書,不斷地讀書,修身。憑顏回的本事,做個官應該沒什么問題,但他不愿意,他對孔老師說:俺在城外有五十畝田,足夠供應我要吃的稀飯;我在城內還有十畝田,足夠生產我要穿的絲襪。摸清顏回的家底后,布衣感覺,顏回其實不是窮死的,他只是不講究吃住而已。

《雍也·第六》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有一天,魯哀公問孔老師:您的學生中,誰最好學呀?

孔子老師回答:有一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很有修養(yǎng),從不把怒氣發(fā)在不相干的人身上,也從不犯同樣的過錯。只是太遺憾了,他年歲不大,已經死了,現(xiàn)在已經沒有這樣的學生了,我也沒有聽說過有愛好學習的人了。

顏回死的時候只有四十一歲,孔老師大他三十歲。

孔子感嘆完后的兩年,自己也去世了。

繼續(xù)說“好學”。

辦事勤快,說話謹慎,這也是“好學”的要求。

子路辦事勤快,但說話不謹慎,不算好學。

其實,在不同的場合,孔老師對“好學”的闡釋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老師,衛(wèi)國那個大夫,孔文子,他憑什么得到了“文”的謚號呢?孔老師答:孔文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得到這個謚號。

這里,孔老師的好學,又回到了聰明愛好學習的意義上來了。

還有一個前提,不恥下問。在古代,放下身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貴族階層,有著十分優(yōu)裕的自我感,一般恥于和身份低于自己的人打交道,那些下人,怎么可能有智呢,他們只配被奴役。但孔老師認為,他們大大地錯了,他們錯過了獲取智慧的途徑。他看得很明白,人非圣賢,每個人都有值得人學習的地方。

其實,孔老師自己就是好學的典范,他驕傲地宣稱:即便如十戶人家這樣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這樣做事盡責又講信用的人,但是,“不如丘之好學也”。

是的,如果不好學,三歲死爹,十七歲死娘,又沒讀過什么正規(guī)學堂的孔子,怎么會三十來歲就開始授徒呢?

人的一生,誰也不能準確預判,貧和富會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不過,這不影響對貧富的理解,作為有文化的讀書人,必須要有情懷,貧來了,如何處置,富來了,如何對付。這實在是個大問題,會影響人生的。

子貢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咨詢孔老師:

老師,貧窮,但不諂媚;富有,但不驕傲。這樣的態(tài)度如何呀?

孔老師答:應該是不錯的態(tài)度。但是,貧窮而樂于行道,富有而崇尚禮義,顯然要高于你剛才說的表現(xiàn)。

子貢似乎有點大悟的樣子:老師,您給我們講《詩經》的時候說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說的同一個道理呀?

孔子笑了:端木賜呀,現(xiàn)在,我們可以來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一件事,你已經可以自行發(fā)揮,并且領悟到了另外一件事。

孔老師回答子貢的標準,顯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他的另一個好學生顏淵就是這樣的良好踐行者。那幾句表揚顏淵的話,這里不再述了。

《詩經·淇澳》,出自衛(wèi)風,全詩共三章,每章九句,借物起興,以綠竹贊美君子的高風亮節(jié)。其中著名的“如”字比喻,除了子貢說的,還有:“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這些喻體,和前面的一樣,修整骨角與玉石,澆鑄青銅器皿,需要不斷切磋琢磨,精益求精。這些比喻告訴我們,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修養(yǎng),在于道德的磨礪。

孔老師的含義,其實還是明顯的,樂道與好禮,和無諂無驕相比,顯然境界更高,情懷更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我,只擔心我不了解別人。

別人不了解我,我已有的才學與品德,不但不會缺失,反而會更加促使我努力學習。別人不了解我,總是有原因,各種方面都還沒有達到足以讓別人了解我的高度,這不就有了差距了嘛。

我不了解別人,帶來了許多問題。志同道合的朋友,太少了,因為不了解別人,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伙伴,一起承擔要做的事情。

孔老師這一說,解了我多年的困惑。我的困惑在前一句,別人一直不了解我,連表面也不了解,我這一身的本事,我是明珠投暗呀。

后一句,說的是知人善任嗎?嗯,應該是的,孔子如果做魯國的組織部部長,一定會選用更多的人才。

不己知,不知人,連起來看,互為前提,互為基礎。不知人,兩眼一抹黑,一個人走夜路到天明,還不一定能到天明呢,極有可能在黑夜中死去;不己知,找個山水好的地方隱起來,孔老師偶見一路高歌的楚狂輿,立即下車,想與他交談,狂輿招呼也不打,扭頭就跑。

責任編輯 侯 磊

猜你喜歡
好學顏回子貢
謙虛好學的陳能寬
要補考的子貢
顏回:孔子最喜歡的學生
顏回偷食
知而好學,然后能才
不知不識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恥下問
顏回之樂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擔心等
海丰县| 桂平市| 内乡县| 宜城市| 卢湾区| 文水县| 中江县| 巫溪县| 揭西县| 金乡县| 洮南市| 北流市| 林周县| 桃园市| 永登县| 张家港市| 蒙自县| 大庆市| 焦作市| 新野县| 建阳市| 信宜市| 宣恩县| 鄂托克旗| 育儿| 紫金县| 江西省| 静海县| 历史| 北海市| 虎林市| 鲁甸县| 施甸县| 平遥县| 隆化县| 南康市| 浏阳市| 彭水| 四子王旗| 连州市| 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