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旭
摘要:兒童哲學閱讀是一種閱讀方式,強調閱讀的思辨性,以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主要目標。通過基于價值養(yǎng)成、語文教材、“三生”教育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開發(fā),利用課外閱讀、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等方式,促進了兒童批判性思維的生成、發(fā)展和提升。
關鍵詞:兒童哲學閱讀;批判性思維;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0B-0018-04
兒童哲學閱讀強調閱讀的思辨性,以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主要目標。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國家及國際組織在制訂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指標體系時都關注到了批判性思維,《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認為科學精神“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1]??梢姡行运季S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是面向未來的教育。兒童哲學閱讀的探索正是出于這樣的初心和目的。
一、兒童哲學閱讀的緣起
2015年,泗陽縣眾興實驗小學(現(xiàn)已更名為泗陽縣北京路小學)接觸到了王雄先生主編的“酷思熊”兒童哲學童話叢書。起初,我們對這些書的認識僅僅是有趣、充滿正能量,因為里面的童話都是關于“平等”“尊重”“合作”“慈愛”等主題的。后來,學校聯(lián)系到了王雄,請教其中的“兒童哲學閱讀”的含義,才知道兒童也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思辨性閱讀。然而,如何進行思辨性閱讀呢?學校邀請王雄來“現(xiàn)身說法”。在一節(jié)節(jié)有趣的閱讀交流課上,我們感受到了思辨性閱讀的魅力和意義。之后,學校開始研究各種資料,“開展兒童哲學閱讀,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由此萌芽。
起初,學校主要是開設兒童哲學閱讀課,舉辦兒童哲學閱讀征文活動。經過一年左右的實踐,學校成功申報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構建兒童哲學閱讀支持系統(tǒng)的實踐研究”。圍繞兒童哲學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交流問題的設計、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等,課題組開展了系統(tǒng)的研究。其中,兒童哲學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的基礎。學校引進了“酷思熊”兒童哲學童話叢書,梳理了語文教材中具有思辨性的課文,組織師生自主創(chuàng)編了哲學故事。
二、兒童哲學閱讀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生成
學生在展開兒童哲學閱讀的過程中,首先就是在和作者進行對話。在兒童哲學作品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入探究作者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哲學閱讀,就是借助作者的哲學思維來催生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在進行哲學閱讀之后,將自身的思維與作者的思維進行充分的融合,促進自身批判性思維的生成。
(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兒童哲學閱讀始終以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同步發(fā)展為核心,因此在進行哲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多元分享以及互動生成等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會得到發(fā)展。在進行哲學閱讀時,有的學生會結合自己的直觀經驗解析文本內容,但由于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在看待一些問題時角度會出現(xiàn)差異。此時,學生就會進行批判和質疑。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學生會就某個觀點進行反復的思考和論證,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展開閱讀,進而獲得感性與理性的雙重認識。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優(yōu)化與發(fā)展。
(三)引導學生與自我對話,促進批判性思維的提升
兒童哲學閱讀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當然不是為了讀懂一個故事或者了解一些知識,歸根結底,兒童哲學閱讀是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自我認知,借助批判性思維審視自我,進而獲得自我發(fā)展。在進行哲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從閱讀的內容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反問自己:是不是也遇到過和作品中相似的情形?在遇到這些情形之后,自己是如何做的?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己又會如何去做?有了這樣的反思,學生的閱讀就不再停留于作品本身,而是能夠通過哲學閱讀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借助作品內容反思并優(yōu)化自己的生活。由此,學生在兒童哲學閱讀中就能借助批判性思維不斷提升,視角從故事轉向自我。
三、兒童哲學閱讀資源的開發(fā)
2018年,學校的“兒童哲學閱讀校本課程建設”被評為宿遷市首屆中小學教育教學特色項目。同年10月,宿遷市首屆中小學教育教學特色項目觀摩現(xiàn)場會在眾興小學舉行。在“兒童哲學閱讀校本課程建設”項目實施中,學校重點進行了兒童哲學閱讀資源的開發(fā)。
(一)基于價值養(yǎng)成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開發(fā)
基于價值養(yǎng)成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以“酷思熊”兒童哲學童話叢書為主體。“酷思熊”叢書共54冊,包含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領域,涉及健康、和諧、勇敢、謙虛、自由、誠信等54個主題。學校2017年引進這套叢書后,進行了深入的教學實踐。隨著研究的深入,學校以“酷思熊”叢書為基礎,選擇其中和學生價值養(yǎng)成相關的內容,并補充相關經典文章,形成了富有思想性、目的性、系統(tǒng)性的閱讀資源(見表1),提供給學生學習。
(二)基于語文教材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開發(fā)
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具有思辨性的課文,這些課文除了可以作為語文學習材料以外,還可以作為兒童哲學閱讀的資源。我們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為主體,精心篩選了《不懂就要問》《傳統(tǒng)節(jié)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18篇課文,形成了基于語文教材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體系,并依據(jù)核心素養(yǎng)的維度分為三類(見表2)。
(三)基于“三生”教育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開發(fā)
近年來,學校努力創(chuàng)建“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長教育)品牌。隨著品牌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兒童哲學閱讀體系也在隨之發(fā)展。學校以“生命”“生活”“生長”為主題的兒童哲學閱讀資源開發(fā)以學生原創(chuàng)為主(見表3)?!吧逃峭ㄟ^教育的生活化,生命的終極關懷,生命的本體價值,教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學會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喚醒生命的意識,開發(fā)生命的潛能,形成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觀?!盵2]學校圍繞生命教育,組織學生結合在生命教育體驗館、交通實景體驗基地等開展的活動,創(chuàng)作了相關的故事,如《我心中的紅十字》《小交警值班的一天》等。陶行知說:“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3]圍繞生活教育,組織學生結合在尚行種植園、生活教育體驗中心等開展的活動,調動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了《我眼中的大鍋臺》《快樂的桑葚節(jié)》等故事。圍繞生長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獨立日”“我和父母換角色”“我們一起成長”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故事,如《我學會了獨立》《我與小草的奇妙對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