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宸旭?
廈門虹鷺鎢鉬工業(yè)有限公司, 廈門 361021
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球管作為CT整機中的X射線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旋轉陽極靶盤則是CT球管中的陽極核心部件。CT球管在工作時,旋轉陽極靶盤中的W-Re層 將承受陰極電子束的轟擊而產生X射線。由于W-Re合金的比熱容(132 J·kg-1·K-1)[1]較小,陽極靶盤在工作過程中溫度會迅速上升。為了增加靶盤整體的熱容量,降低溫度上升的速率,增加CT球管的不間斷工作時間,有一類陽極靶盤會在W-Re合金的背面連接一塊石墨,基于石墨較高的比熱容(706 J·kg-1·K-1)[1],可有效減緩靶盤在工作過程中的溫度升高。
國內外對制備金屬/石墨以及石墨/石墨復合材料已有一些研究。周波等[2]以Ti/Ni體系為焊料,研究了不同工藝對石墨/石墨焊接性能的影響。王艷艷等[3-4]使用Ti基活性焊料,獲得了相對抗彎強度較高的石墨連接件。謝鳳春等[5]采用非晶態(tài)TiZrNiCu焊料釬焊石墨和紫銅,并研究了工藝對微觀組織的影響。李鵬等[6]以Ag-Cu-Ti活性釬料填充焊縫,研究了不同種類石墨和工藝對焊接接頭的影響。法國的Acerde公司[7]以石墨為基底,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沉積W-Re合金層,制備W-Re/石墨旋轉陽極靶。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制備W-Re層的晶粒具有一定的取向性,且W-Re層的均勻性較差,密度偏低,因此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生產的靶盤到目前為止并未得到大規(guī)模的生產應用。于學勇等[8]對Mo和石墨的連接面進行電火花放電和砂紙打磨預處理,增加兩者的比表面積,然后將NiCoPdTi釬焊料制成0.25~0.35 mm的箔片狀,置于Mo和石墨中間,在高溫和真空環(huán)境下進行壓力焊接,獲得Mo/石墨復合材料。董帝等[9]對石墨的連接面進行Ti活性處理,使用厚度0.15~0.3 mm的TiCrTa釬焊片進行石墨和Mo合金的釬焊,獲得Mo合金/石墨復合材料。陳文革和高麗娜[10-11]先通過疊層鋪粉+冷壓的方法制備出W/Mo/TiNiZr的復合生坯,再將石墨與復合生坯放入石墨模具中,復合壓坯的TiNiZr層與石墨接觸,在真空熱壓燒結爐中熱壓燒結成形。溫亞輝等[12-13]利用熱壓技術在高溫下進行擴散,形成Mo的碳化物層作為焊接過渡層,最終形成鉬與石墨的有效連接。張久興等[14]用放電等離子燒結(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代替熱壓進行了類似的嘗試。由此可見,在高溫、壓力和焊料的共同作用下,將W-Re合金直接與石墨熱壓結合可能是一條可行的工藝路線,因此,本文嘗試采用熱壓燒結工藝,制備W-Re/石墨復合材料,并對其微觀組織及力學性能進行研究。
以W-Re片(W-5Re,原子數(shù)分數(shù),?40 mm×15 mm)、Mo粉(純度99.9%,平均粒徑10 μm)、Zr粉(純度98.5%,平均粒徑10 μm)、石墨 (?40 mm×15 mm)為原料。W-Re片由電火花線切割從棒材上取樣,上下兩面用砂紙打磨至粗糙度 (Ra)約0.8后,超聲清洗烘干備用。石墨進行表面刻槽以增加表面積,將Mo粉和Zr粉按照Mo-50Zr(原子數(shù)分數(shù))配比成焊料,在V形混料機中混料,混料罐為不銹鋼,轉速為60 r·min-1,混料時間為4 h,充氬氣保護?;炝辖Y束后,將W-Re片、Mo/Zr焊料和石墨依次放入石墨模具中,模具與原料之間用石墨紙隔開。將原料與石墨模具置于真空熱壓燒結爐中,升溫速率為10 ℃·min-1,升至1850 ℃后保溫0.5 h,而后隨爐冷卻,升降溫全程保持30 MPa壓力,得到尺寸為?40 mm×16 mm的樣品。
從圓柱樣品上用線切割切取5個試樣,室溫剪切樣品尺寸為30 mm×10 mm×3 mm,其中W-Re/石墨的連接面積為10 mm×3 mm,用400#水磨砂紙打磨剪切樣品表面,采用島津AGS-H試驗機對W-Re/石墨樣品進行室溫剪切測試,剪切方式為單邊剪切[15],剪切速率為1 mm·min-1,剪切強度計算公式為τb= Fb/A,其中τb為剪切強度,F(xiàn)b為極限剪切力,A為剪切面積,即W-Re/石墨的連接面積。采用日立S-3400N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對W-Re/石墨界面的微觀組織以及剪切斷口進行觀察,加速電壓為15 kV。另外制備30 mm×12 mm×12 mm的剪切樣品,W-Re/石墨的連接面積為12 mm×12 mm,剪切破壞后,分別對復合材料靠近W-Re端和靠近石墨端的剪切斷口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確定其物相組成。靶材為Cu靶,波長為0.15418 nm,加速電壓和電流強度分別為40 kV和250 mA,掃描角度(2θ)為10°~100°。
圖1為W-Re/石墨復合材料斷口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斷口的物相組成主要為Mo2Zr、Zr、ZrC和C。復合材料靠近W-Re端 (圖1(a))的C峰比靠近石墨端(圖1)(b))的C峰更低,說明該材料中單質C只來源于石墨。該物相分析結果可以初步證明復合材料的斷裂基本發(fā)生在焊層與石墨的界面上。
圖1 W-Re/石墨斷口X射線衍射圖譜:(a)靠近W-Re端;(b)靠近石墨端Fig.1 XRD patterns of the W-Re/graphite fracture: (a) W-Re-adjacent side; (b) graphite-adjacent side
圖2為W-Re/石墨復合材料界面掃描電子顯微形貌和界面元素線掃描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材料除了石墨層和W-Re層以外,中間的焊料層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在圖2(b)中可以看出,靠近石墨的焊料層較為疏松,可以觀察到少量的燒結孔隙;靠近W-Re的焊料層較為致密,未觀察到明顯的孔隙,其微觀組織形貌與靠近石墨的焊料層較為不同,為兩相相互交錯的迷宮狀結構 (圖2(c))。
圖2 W-Re/石墨復合材料界面掃描電子顯微形貌:(a)W-Re/石墨界面微觀組織及線掃描結果;(b)區(qū)域1放大圖;(c)區(qū)域2放大圖Fig.2 SEM images of the W-Re/graphite composites: (a) microstructures and line scanning result of W-Re/graphite interface; (b)magnified view of area 1; (c) magnified view of area 2
為了研究焊料產生分層的原因,對焊料層區(qū)域進行了能譜分析(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e,EDS),結果如圖2(b)和圖2(c)所示。圖2(b)中靠近石墨的焊料層區(qū)域,灰色部分的能譜結果為48Zr-52C,白色部分的能譜結果為65Mo-35Zr,結合圖1的X射線衍射分析可推斷灰色區(qū)域為ZrC,白色區(qū)域為Mo2Zr金屬間化合物。ZrC主要分布在接近石墨的區(qū)域,這應該與C擴散并與Zr優(yōu)先反應有關,圖1(a)中的線掃描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此外,在Mo2Zr中也可以觀察到少量ZrC。圖2(c)所示為靠近W-Re的焊料層區(qū)域微觀組織圖片,深色區(qū)域的能譜結果為91Zr-9Mo,淺色區(qū)域的能譜結果為65Mo-35Zr,根據(jù)X射線衍射分析及Mo-Zr二元相圖[16],可推斷深色區(qū)域為鋯基固溶體(Zr solid solution,Zrss),淺色區(qū)域是Mo2Zr金屬間化合物,靠近W-Re的焊料層區(qū)域可以認為是金屬熔化后凝固的Mo2Zr/Zrss共晶組織,其表示為兩相相互交錯的迷宮狀形貌,在真空電弧熔煉制備Nb-Si合金中也存在類似的微觀結構[17]。為了進一步證明Zr+C→ZrC和Zr+Mo→Mo2Zr反應的存在,對反應式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進行了計算。表1中給出了各個物質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18]。
表1 物質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Table 1 Thermodynamic data of the materials
根據(jù)熱力學第二近似方程[18]計算,反應式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可表示為式(1)所示。
表2列出了反應中各種物質[18]在500~2100 K溫度范圍的摩爾定壓熱容以及不同溫度下得到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
從表2可以看出,兩個反應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均小于0,說明反應在燒結過程中可以順利進行。根據(jù)以上結果,結合Mo-Zr二元相圖以及焊料本身的成分,對焊料產生分層的原因分析如下:在全程保壓30 MPa的情況下,隨著溫度的升高(1550 ℃以下時),由于C的擴散,在焊料與石墨接觸以及靠近石墨的區(qū)域,同時發(fā)生了Zr+C→ZrC和Zr+Mo→Mo2Zr反應,形成了連續(xù)分布的碳化物和Mo2Zr,這兩相均為固態(tài),因而存在少許的燒結孔。在靠近W-Re的區(qū)域,由于升溫的時間較短,焊料依然保持接近Mo-50Zr的原始比例,隨著溫度進一步的升高(高于1550 ℃時),該區(qū)域的這部分焊料發(fā)生了熔化,形成了液相,在壓力的作用下基本填充所有孔隙,故該部分未觀察到明顯的孔隙。與此同時,靠近石墨的焊料形成了ZrC,以及自身反應生成了Mo2Zr,由這兩種相組成在1850 ℃時未能產生明顯的液相,所以仍有少量孔隙的存在。由于這些孔隙為閉孔結構,之間未相互連接,使得靠近W-Re的焊料區(qū)域形成的液相無法通過ZrC和Mo2Zr滲入石墨。隨著保溫的結束,溫度降低至1550 ℃以下時,靠近W-Re的焊料區(qū)域由液相轉變?yōu)楣滔郘→Mo2Zr+Zrss,形成Mo2Zr和Zrss交替分布的迷宮狀共晶組織,類似形貌的Nb3Si+Nbss共 晶組織在Murayama等[19]的研究中也被提及。
表2 不同溫度下物質的摩爾定壓熱容和標準吉布斯自由能Table 2 Molar 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pressure and the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of the material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圖3為W-Re/石墨復合材料5個試樣的室溫剪切曲線,表3所示為W-Re/石墨復合材料的室溫剪切性能數(shù)據(jù)。從圖3和表3中可以看出,材料室溫剪切呈現(xiàn)明顯的室溫脆性,其剪切強度大約為5 MPa,明顯低于文獻[20]中的10~15 MPa的強度值。為了探究剪切強度較低的原因,對樣品剪切斷口的石墨面和W-Re面進行背散射電鏡觀察,其結果如圖4所示。
表3 W-Re /石墨復合材料的室溫剪切性能Table 3 Shear properties of the W-Re / graphite composites at room temperature
圖3 W-Re/石墨復合材料的室溫剪切曲線Fig.3 Shear curves of the W-Re / graphite composites at room t emperature
從圖4可以看出,剪切試樣的石墨面上存在較多細小的亮白色相,經(jīng)能譜測定為ZrC,同時也能觀察到一些大塊的亮白色相,經(jīng)能譜測定為Mo2Zr。剪切試樣的W-Re面上可觀察到部分黑色的石墨殘留、灰色的ZrC以及少量的Mo2Zr。由此可以推斷,剪切試樣的大部分斷裂發(fā)生在焊料與石墨的界面上,少部分發(fā)生在焊層的內部。
對圖4(c)中的區(qū)域4進行更大倍數(shù)的電鏡觀察,同時進行背散射電子和二次電子成像,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斷口處的石墨顯示出團狀結構,這是石墨斷裂的主要方式。不同區(qū)域的ZrC顯示出兩種不同的斷裂形貌,靠近石墨的ZrC呈現(xiàn)沿晶斷裂,其晶粒較為細小且不規(guī)則;在Mo2Zr中的ZrC表現(xiàn)為穿晶斷裂,鑲嵌于Mo2Zr中,呈現(xiàn)規(guī)則的顆粒形貌。Mo2Zr同時發(fā)生了沿晶斷裂和穿晶斷裂,呈現(xiàn)出一定的冰糖狀花樣,但同時也能觀察到河流狀花樣。對比文獻[20]中的研究結果,本文中樣品的斷裂方式與其相似,但在樣品制備過程中,焊料雖然在靠近W-Re的區(qū)域發(fā)生了熔化,但并未滲透到石墨中,故未形成焊縫骨架而產生明顯的釘扎作用,導致本實驗中樣品的剪切強度明顯不足。
(1)采用W-Re片+Mo/Zr焊料+石墨疊加,以熱壓燒結的方式,制備了W-Re/石墨復合材料。焊料出現(xiàn)了明顯的分層,靠近石墨的區(qū)域相組成為ZrC和Mo2Zr,存在少量的孔隙,靠近W-Re的區(qū)域存在Mo2Zr和Zrss,未觀察到明顯的孔隙。
(2)W-Re/石墨復合材料的室溫剪切強度約為5 MPa,剪切試樣的斷裂大部分發(fā)生在焊料與石墨的界面上。由于焊料并未滲透到石墨中而形成釘扎作用,導致樣品的剪切強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