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云
以前的記憶,都是瑣碎的,也不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喝酒。1987年的初秋,8月底,在鄰居張啟定家,是我喝酒記憶的開始。
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jīng)接近十年,田地承包到戶,每家人再不缺吃的,但可供支配的收入,依然可憐巴巴。
桃子園的水稻,從8月20日左右開始收割,先是制種水稻,收割母本,然后是父本,再以后是一代種。時間接得很緊湊,大約在9月1日開學(xué)前,就可以收割完。沒有打谷機(jī),不能用來收割母本,因為浪費太大,那時候一斤母本谷子,大約能夠換七斤普通的稻谷。
我們家沒有勞力,父親去世后,能幫別人忙的機(jī)會幾乎沒有了,鄉(xiāng)下人樸實,雖然別人也愿意幫我們,但我們自己無法心安理得。于是,母親、我哥和我,就開始跟別人換工。我們換工的對象,首先是張啟定家,按照輩分,我應(yīng)該叫他舅舅。
割谷子主要是婦女和孩子,我?guī)缀跛阋粋€成年人,自然要打谷子(在拌桶上摔打)。一天下來,真是直不起腰。成年人說,嫩狗兒遭不住砂鍋子燉。到了晚上,照例要喝酒解乏。張啟定舅舅特地去買了兩瓶瓶裝酒 (他們平時都喝幾角錢一斤的散酒),就叫“春沙”,大約要壹元肆角一瓶。
酒是辣的,或者叫燒喉嚨。這種辣,區(qū)別于辣椒、生姜、生大蒜,難以言傳。但是,疲乏的身體似乎像接受一般辛辣食物一樣,也接受了酒精。
我從來沒有喝出過白酒的香,這個習(xí)慣堅持了三十余年,如果說稍有進(jìn)步,那就是能夠從白酒中體會到小麥、玉米或者高粱的秉性。
下酒的菜,除了農(nóng)村的時令蔬菜——比如涼拌黃瓜、冬瓜燒五花肉、炒絲瓜等,酒桌上必不可少的是油炸胡豆瓣、油炸豌豆,這兩種東西,幾乎是每一個農(nóng)村小賣部不可或缺的袋裝食物。參加工作后我在鄉(xiāng)村小學(xué)任教,油炸胡豆瓣和油炸豌豆都是每次下酒菜中的主力。它們是如何漸漸淡出我們的酒桌的,我已無印象,只是去年在老家街上的一家餐館,他們常常給每桌上一盤油炸胡豆,作為零嘴,甫一上桌,便有久別重逢的欣喜感。
這一年打谷子,前后持續(xù)了差不多一個星期;開學(xué)之后,有兩大收獲,一是臂力和腰腹力量大增,作為一名單薄的小個子男生,體考時候引體向上得了滿分,收腹上單杠輕松自如;二是似乎會喝酒了。
很多時候,我聽到有人說“學(xué)會喝酒了”,就感覺有些發(fā)蒙。沒有技巧,沒有方法,只有需要,你的身體或者心靈需要。這個實在不需要學(xué)。
我一直以為,喝酒其實更多是一種心靈需要。返校之后,我們都是師范三年級的學(xué)生了,我可能是年級里最簡單或者按今天來說最沒追求最佛性的學(xué)生,一副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但是很多同學(xué)并不這樣,于是,寢室里面的內(nèi)容就變得豐富了,情緒、言辭、生活節(jié)奏每天都有大變動。酒就這樣介入了我們寢室,校門口的小賣部里買一包胡豆瓣、一包豌豆,有時候買一袋油炸花生米,酒要到更遠(yuǎn)的商店里買,偷偷掖在衣服里,不能讓門衛(wèi)看見。我的一個室友,僅僅是因為心靈需要酒精,結(jié)果在一次寢室里的偷飲(學(xué)校禁止,被發(fā)現(xiàn)者重處)中大醉,讓我從此對醉酒有了陰影。
畢業(yè)后,我在周圍人的記憶里,屬于飲酒者。
這時候,我們場鎮(zhèn)的小店里,沱牌酒開始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價位和春沙相當(dāng);還有柳浪春,也是沱牌酒廠的,但是,要貴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我們在來客時才喝。五糧液和茅臺,還只是書本上的符號與民間的傳說,我們當(dāng)時覺得最好的酒,大約就是“新渡大曲”了。三臺新渡口設(shè)立的酒廠,拳頭產(chǎn)品“新渡大曲”,得過國家商業(yè)部的銀爵獎;但是太貴,要五元錢一瓶,1989年我一個月的工資大概能買14 瓶,每天半瓶都不到。
然后,豐谷酒開始泛濫,這個酒味道淡,酒量就顯得大了,貳元伍角一瓶的豐谷二曲要好喝得多。我那時候有幾個街面上的朋友,他們的收入比我高很多,有時候他們會提一坨肉、一把萵筍或者蒜苗之類的,晃到我寢室來加工。他們也會帶上酒,一般都是豐谷二曲,還帶過文君頭曲,六十度,喝下去完全是要命的感覺,和后來有些人喜歡喝的江津白干一個樣,反正我只有裝醉躲酒。
每年的夏天,還是要回家打谷子,家里沒有勞力,母親放棄了種制種水稻。打谷子的時候要請人,干活的人漸漸都喜歡喝啤酒了,亞太啤酒深入到農(nóng)村的每一個角落,趕場的婦女用背篼裝啤酒回去款待干活的人,我們用自行車推一箱二十四瓶;喝完了,再把塑料的箱子退回去。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和小賣部的老板都是熟人。
豐谷系列酒鋪天蓋地,頭曲、九品、七品、老窖、特曲漸次替代了我們飯桌上的豐谷酒、豐谷二曲,逢年過節(jié),豐谷酒王也登上了普通人的餐桌。沱牌酒卷土重來,“陶醉”、高端的“舍得”系列走入尋常百姓家,春節(jié)的時候,柳浪春也有,新沱牌曲酒重新包裝,號稱天曲。忽然間,可供選擇的酒太多,對有選擇綜合癥的我來說,每次面對超市琳瑯滿目的酒類,都是一種痛苦。
成家,帶小孩。雖然還是在農(nóng)村,但養(yǎng)孩子早已不是放羊似的散養(yǎng),物資的極大豐富,拼教育拼后代好像成為更重要的事情,找學(xué)區(qū)房選好學(xué)校成為焦慮的核心,誰都怕輸在起跑線上。回家的時候越來越少,張啟定舅舅的兩個兒子也在德陽買房安家,兒女也在德陽上學(xué)。張啟定夫妻依然忙忙碌碌,他們還承包了李家兄弟的田地。李家的兄弟本來在成都打工,后來包工,后來兒女大學(xué)畢業(yè),就都在成都買房安家了。我每次匆匆忙忙回家、離家,偶爾遇見他,總要說,哪天好好喝一盤酒。
但是他居然戒酒了,而且連煙也戒了。這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以我的經(jīng)驗,五十來歲的人,又不缺吃穿,愛好了幾十年的煙酒,已經(jīng)成為了根深蒂固的習(xí)慣,需要戒掉,那都是身體不允許。比如我的姑父,就是因為一場大病,醫(yī)生說,要煙酒還是要命?當(dāng)然要命,因此煙酒全戒了,而且,這時候戒比健康時候戒容易多了。果然,沒過多久,消息就傳出來,他得的是肺癌。我估計他應(yīng)該知道自己的病,我能從他眼睛深處看出不甘,但他裝得很無知,因此,我們的對話有些勉強(qiáng)。我明知道他已戒酒,還是裝作說,哪天好好喝一盤酒。他說,好啊。
他開始容易疲倦,把李家的地交給村里另一個比他年紀(jì)更大的人種了,自己的包產(chǎn)地,還是舍不得,勉強(qiáng)種著。他的兒子回來得明顯頻繁了,有時候周末,也帶著自己的女兒,開車從德陽回家。
終點無可避免地到來,我那天有事,等回家的時候,他墳前的墓碑都立上了。和他大兒子在他家院子里喝酒,房子還是土坯房。老大沒有多少喝酒的習(xí)慣,給自己倒了小半杯。老大說,這些年,光顧掙錢,感覺條件好了,也想給父親買幾瓶好酒,但通常都被拒絕了;八十元一瓶的陶醉,父親都覺得貴,太浪費。如果買了,老爸肯定也喝了。老大端起酒杯,凝視著杯子里晶瑩的五糧春,然后加滿,走到堂屋里,傾在他父親的遺像前。我沒有勇氣說話,甚至沒有勇氣懊悔,“哪天好好喝盤酒”看起來是真心的,但終究成了虛偽的客套話,遠(yuǎn)不如當(dāng)年那兩瓶春沙酒真誠實在。
今年端午節(jié)聚在張啟定舅舅家的院子里,老大已將土坯房推倒修了農(nóng)村小別墅,花掉五十多萬。院子里的黃果蘭、梔子花、三角梅、歐洲月季正在怒放。他母親進(jìn)進(jìn)出出,滿臉笑意。他新添的尼桑天籟停在院子角落的車庫里,女兒正在德陽裝修結(jié)婚的新房,沒有跟隨他回家。
那天,桌上喝的是五糧液。一桌人,幾乎都是院子里玩得比較好的發(fā)小,談?wù)摰脑掝},是永和堰,是打谷子,是李家小孩落水的故事——全是從前的記憶。我端起杯子,里面明晃晃的,仿佛是三十二年前的那杯春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