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靈魂到國魂:略論明清基督宗教的小說*

2021-11-11 13:23:54李奭學(xué)臺灣中研院
國際比較文學(xué)(中英文)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小說

李奭學(xué) 臺灣中研院

馬若瑟:傳教士小說的濫觴

清代的華文文學(xué),最獨(dú)特的地方是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小說的崛起,而談到這一點(diǎn),我們不能不回顧中國晚明。其時天主教(Catholicism)耶穌會士(Jesuits)大舉來華;他們最早漢譯的書籍中,包括一本名為“圣傳”(hagiography)實(shí)為“小說”的作品:龍華民(Nicholas Longobardi,1559—1654)譯《圣若撒法始末》(

Barlaam and Ioasaph

;1602)。19世紀(jì)中葉以前,歐洲人殆以“圣人傳記”視此書,在東、西教會中,地位崇隆。書中寫印度某國君膝下空虛,后得異人告以時當(dāng)?shù)米?,但得置之于金宮,不令外出。國君后果得子,命名為若撒法(Ioasaph),乃依異人所教置之。及長,若撒法得悉宮外另有世界,遂面見父王,請求出宮。一日拂曉,王子在侍童陪同下出宮游觀。他先后遇到生、老與死亡等生命定數(shù),因而萌生離宮野修之念。君父亡故之后,若撒法果將國土托付重臣,孑然一身詣地中海岸,從某把臘盎(Barlaam)者野修,紀(jì)元四世紀(jì)辭世。不用多說,這本天主教圣傳改編自佛教《普曜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的傳記,系摩尼教由印度攜至中亞,再經(jīng)景教天主教化,撰為喬治亞文,后因其希臘文本故而得以流傳入歐。龍華民譯自拉丁文的《圣傳金庫》(

Legenda aurea

),時為1602年,他當(dāng)然不知道19世紀(jì)學(xué)界的發(fā)現(xiàn)。圣若撒法的故事雖化自《普曜經(jīng)》,卻已經(jīng)天主教化了,變成《沙漠圣父傳》(

Vitae patrum

)的一部分,自不能以佛傳視之。謂之為天主教圣傳,又荒誕悠謬,所以我們僅能以某種形式的“神魔小說”(romance)視之。整個基督宗教的散體敘事文學(xué)入華,《圣若撒法始末》當(dāng)為嚆矢。逮及清代,天主教士業(yè)已知曉小說可以風(fēng)化人心,可以洗養(yǎng)靈魂,引人入教。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遂一馬當(dāng)先,以漢語寫下近代“傳教士小說”(the missionary novel)此一特殊文類的首發(fā)之作《夢美土記》。馬若瑟是法國耶穌會士,康熙年間來華,乃此際耶穌會中國經(jīng)籍索引派(figurism)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秹裘劳劣洝窞槎唐⒀裕瑢懩车谝蝗朔Q敘事者夜讀《詩經(jīng)》,讀至《桑柔》之篇,見暴政荼毒,乃哀生民多艱。此時夜已艾矣,敘事者讀來不禁入夢,夢到自己彷徨于歧途。就在他不知如何選擇之際,忽見一老者前來,引他走上“正途”。這位老者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至圣也。敘述者熟讀《詩經(jīng)》《易經(jīng)》與《書經(jīng)》,暗示我們可于其中見到天主的蹤跡,可因圣人所教而通往天堂美土?!秹裘劳劣洝肥侵袊≌f史上首見的中西技巧合璧的文言傳奇,馬若瑟在1709年某日,拿起一桿蘆葦寫下。他所宗的西方說部,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106 — 43 BCE)《國家篇》(

De republica

)中的《西比歐之夢》(“Somnium Scipionis”)?!秹裘劳劣洝穼懏?,馬若瑟洋洋自得,而他也沒錯,這篇小說筆法奇佳,語言文字隨之,好文也。

馬若瑟繼之所寫的小說,則是一部六回的寫實(shí)說部《儒交信》(《選注》,上卷第29—91 頁),撰述時間約在1720年前后。書中寫舉人李光交善于進(jìn)士司馬溫古,司馬氏也是位天主教徒,而李光乃望教徒,正在思考入教,成為司馬氏的同修。李光有位富賈朋友楊金山,一聽李光可能和司馬溫古一起變成某“西洋教師”的門生,氣急敗壞趕來勸阻。楊金山三妻六妾,是負(fù)面的傳統(tǒng)儒門中人。不過李光隨后仍因各種機(jī)緣—尤其是聽了“馬若瑟”所撰的《信經(jīng)直解》后—仍一心進(jìn)教。就技巧而言,《儒交信》書中有書,煞似今日的后設(shè)小說,中國古典此前罕見。李光和司馬氏詳談之后,小說即肆力強(qiáng)調(diào)儒門有所不足,必需交善于《信經(jīng)》,此所以書中一再強(qiáng)調(diào)“耶穌不滅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穌”,而這也是小說名為《儒交信》的緣故。天主教史上,即使時迄17—18世紀(jì),還是有人持《圣經(jīng)》“不足”之論,故得濟(jì)之以各種圣禮(sacraments)或信條(creeds)如《信經(jīng)》中所列者,和所見儒門實(shí)在百步間?!度褰恍拧愤@個書名,一面透露耶穌會所以為的教中疏漏,一面也在暗示天主教和儒門必需互補(bǔ)。傳統(tǒng)中的儒門人物,更不必視如寇讎。小說和此書前后的通俗小說一樣,主體出以白話,不過也有文言體的回前詞與收場詩。馬若瑟雖在書中插進(jìn)了自己的另一本著作,教徒或望教者當(dāng)不至于驚詫訝異。如其為一般讀者,應(yīng)可見馬氏于明清小說的熟稔,技巧上甚至苦心經(jīng)營,層樓更上;雖然難比《紅樓夢》一類的經(jīng)典之作,但放諸其時一般說部,尚不致太差。

馬禮遜與米憐:基督教小說的崛起

天主教的傳教士小說始于馬若瑟,也止于馬若瑟,而他所作也僅僅《夢美土記》與《儒交信》兩種。十?dāng)?shù)年后,雍正皇帝(1722—1735 在位)禁教愈嚴(yán),流放馬氏并其他天主教士于廣州和澳門。再續(xù)馬氏所立的小說傳統(tǒng)者,已是百年開外來華布道的基督教(耶穌教;Protestantism)傳教士了。倫敦傳道會(The London Mission)的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于1807年首先抵華,他的助手米憐(William Milne,1785—1822)則遲至1813年方才到來。馬氏在所著《西游地球聞見略傳記》(1819)中,曾借某四川人的口吻,虛構(gòu)他的世界觀與西學(xué)見聞。此書稍早,馬氏亦借第一人稱“我”,述《古時如氐亞國歷代略傳》(1815),將《圣經(jīng)》中重要的內(nèi)容表過一遍,語極直白而懇切。就這兩本教中敘事故事看來,馬禮遜應(yīng)該是基督教首開以小說布道的傳教士。

但是說到名氣與傳播之久遠(yuǎn),倫敦傳道會中,米憐的《長遠(yuǎn)兩友相論》(1819)稱最。此書曾增訂再版多次,迄民國猶可見之。不過米憐小說中的“故事”,僅僅在復(fù)述基督教的教理,說“教”的傾向遠(yuǎn)過于他對敘事的興趣,或可謂這是一部敘事化的“教義問答”(catechism):潘長早為教徒,曹遠(yuǎn)則非,然而兩人相從甚密。曹氏對基督教頗感興趣,乃問道于潘氏,后者遂為他論生說死,也談到其他的教中道理。他們數(shù)度晤面,潘氏借之解惑,如是者反復(fù)再三,可稱不厭其煩?!靶≌f”自此已頗不類有其情節(jié)的說部,反似一般教義問答了;非其教眾,讀來其實(shí)乏味。然而或許因?yàn)闇\顯易懂,所以《長遠(yuǎn)兩友相論》普及民間,是清末基督教小說的翹楚,也曾經(jīng)有人改寫或譯為日文與韓文(《選注》上卷,第189 頁,223—226 頁)。

新教小說家

談到傳教士小說家,繼米憐之后,最重要的人物應(yīng)推普魯士人郭實(shí)獵(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19世紀(jì)30年代是他鋒芒畢露的時期。就其一生而言,郭實(shí)獵性格怪異,堪稱梟雄:他一面是引人向善的傳教士,一面又曾參與頗具爭議的阿美士德號(Lord Amherst)的航行,由南北走中國沿海,窺探中國國情。在這軍事與商務(wù)結(jié)合的行為之外,郭實(shí)獵平生也用漢語寫下60 種左右的著作,其中小說便占了十余種之多,長篇演義者至少包括《悔罪之大略》《贖罪之道傳》(1834)與《長活之道傳》(1834),形成一個三位一體的信仰敘事系列?!疤靽?,你們應(yīng)當(dāng)悔改?!薄恶R太福音》這句話(3:2),是基督教常見的靈魂論述,但郭實(shí)獵的小說懺悔論不僅包括如此個人化的懺悔,他還并陳明清間最常見的相關(guān)論述:亞當(dāng)、夏娃因《論語?八佾》篇所稱之“獲罪于天”而“無所禱也”(如《選注》,1:242 及 254)。人類得為此一因性惡論而形成的原罪懺悔,如此靈魂才能得救,“永世其昌”。

《悔罪之大略》膾炙人口,是郭實(shí)獵最受歡迎之作。此書也是我們難得一見的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長篇漢語小說。韓南(Patrick Hanan,1927—2014)關(guān)心清末敘事文學(xué),曾勇于挑戰(zhàn)自我,據(jù)郭實(shí)獵而逆著時間,反駁日后自己會提出來的吳趼人(1866—1910)所傳的角色人稱變化。郭實(shí)獵筆下的“我”其實(shí)也姓郭,可能就是郭氏的自況。小說伊始,“我”進(jìn)入夢境,像來日《老殘游記》伊始一樣,也夢見一個寓言化的世界。這個世界不是國家局勢,而是郭實(shí)獵所以為的人世實(shí)況:他遇見一位年約四十的牧羊人。后者為他遙指一個溪谷,川流湯湯,其上有橋,但橋上的踏板不實(shí),有人因錯踏而掉落水中;有人因仰首無視他物而陷入羅網(wǎng),同樣掉落水中;當(dāng)然也有人因心不在焉,為川流襲卷而去;更有人跛行而逐水,有人則執(zhí)劍刺行客,都讓羅網(wǎng)收取了??傊?,橋上諸人俱難善終。那牧人最后為“我”說明道:橋乃人之性命,行諸其上者為人類,每人都因“嫉妒、愛情、貪吝、異端、徜徉等欲慮”而摔落溪谷,為川流席卷而去。見而及此,那“我”驚嘆道:“繁華世界,轉(zhuǎn)眼成空?!彼跒榇藨n慮之時,牧羊人反慰之而遙指遠(yuǎn)方霧靄處:那里有無數(shù)島嶼,畢集自然界之美于其上,正是“善人死后亡寓;福安暨合,喜壛豐厚”的地方(《選注》上卷,第238 頁),有一點(diǎn)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神曲?天堂篇》(

La Divina Commedia: Paradiso

)中那諸天的味道。

“我”正想插翅飛向福樂之島,不意牧羊人告以得先通過險危之橋。兩人爭執(zhí)間,“我”幡然覺來。郭實(shí)獵繼而讓他的主角遇見數(shù)友,談天說地。他們每每長篇征引《圣經(jīng)》與儒籍,其后還真有一儒生黃利加入論辯。佛家、道教自然通不過他們的檢視,即使天主教也難逃批判。有意思的是像馬若瑟的《儒交信》一樣,縱使儒家再好,郭實(shí)獵的序言仍指出“先儒所論仁德,未明其悔罪之緊要”(上卷第235 頁)。雖然如此,黃利指出儒家亦請求遷善遠(yuǎn)罪,每日三省以一新自我的工夫。小說借此指出“悔罪之大略”,引出耶穌為吾人贖罪的宗教性論旨。待讀者走進(jìn)《贖罪之道傳》,了解基督之志,方可體得《?;钪纻鳌返膬?nèi)涵。

郭實(shí)獵常用的筆名是“愛漢者”,所編《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1833—1838)乃第二種漢語現(xiàn)代雜志,而編纂時所行亦為此名。郭實(shí)獵??春椭袊嚓P(guān)的書籍,除傳統(tǒng)經(jīng)典外,說部同在其列,明清間的流行之作如《玉嬌梨》者,甚至也攬入袖中。郭氏寫小說,志在宣揚(yáng)基督之道,是以時迄19世紀(jì),西方的版權(quán)概念雖已稱備,在華他卻毫不避諱而抄襲挪用,對現(xiàn)代人顧慮的學(xué)術(shù)倫理,視若無睹。《悔罪之大略》應(yīng)為30年代早期之作,文字多數(shù)別扭夾生,文法問題也出了一些,其后的《贖罪之道傳》與《長活之道傳》則流暢一如晚清小說,顯然經(jīng)人筆潤過。郭實(shí)獵寫小說時的漢語借鑒,應(yīng)該還包括馬若瑟的《漢語札記》(

Notitia lingu? sinic?

,1728),各種小說中,挪用或套用其中句型者不少。馬若瑟曾引馬致遠(yuǎn)(1250—1321)的《西華山陳摶高臥雜劇》首折中鄭恩回史上實(shí)有其人的主人公趙匡胤(927—976)的話道︰“哥哥待要上天,我就隨著上天;哥哥待要探海,我就隨著探海?!惫鶎?shí)獵取法此一句型,就讓《贖罪之道傳》中的林德說道:“你若要探海,我就隨著探海。”至于歷史上有名的篇章或書籍內(nèi)文,小說中更是常見。這種情況,除了因漢語非郭氏母語外,恐怕也和傳統(tǒng)疏傳抄襲成風(fēng)有關(guān)。上舉郭實(shí)獵三書中,有二本就題以“傳”字,而此“傳”當(dāng)非“傳記”,應(yīng)作《左傳》之“傳”解。

郭實(shí)獵和倫敦傳道會來往密切,而在他之外,漢學(xué)大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也曾按立為此會牧師,主持過馬禮遜開辦的馬六甲英華書院。學(xué)校遷到香港后,理氏在致力于中國經(jīng)典的英譯之暇,也寫過小說,尤為演義《圣經(jīng)》的能手,撰有《約瑟紀(jì)略》(1852)等漢語敘事文獻(xiàn)多種?!都s瑟紀(jì)略》(1852)尤稱代表,所演乃《創(chuàng)世紀(jì)》中雅各的幼子約瑟為兄所害,鬻之于趕赴埃及的商旅,又轉(zhuǎn)賣給王家侍衛(wèi)長為奴等事。約瑟生來慧巧,侍衛(wèi)長倚之甚重,立為總管。最后又因才智故,官拜埃及總理大臣,為民解困,為社會謀福利,一生可謂一出地道的喜?。ā哆x注》上卷,第301—328 頁)。盡管理雅各并不希望讀者將他的演義當(dāng)演義看,《約瑟記略》仍有大量修辭與戲劇張力,因而不可視為約瑟故事的漢語翻譯。何況小說長度又遠(yuǎn)過于《創(chuàng)世紀(jì)》中有關(guān)約瑟的記載,當(dāng)然亦非“紀(jì)略”,反而是部經(jīng)過鋪陳的長篇之作。在此之外,晚清通俗小說所強(qiáng)調(diào)的回前詩,回后總評等,理雅各也如法炮制,更不用說各回中充斥的用語和其他套式。理雅各寫作的心情明顯可見。除了《約瑟紀(jì)略》外,他另有《亞伯拉罕紀(jì)略》(1857)等《圣經(jīng)》故事的演義,確為基督教的小說能手。

西元1865年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進(jìn)入北京同文館,不久偕學(xué)生譯出《萬國公法》。越三年,江南制造局在上海開館翻譯,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出任首席譯者,專司聲光化電等科普書籍之迻譯。來華前,丁韙良已是北美長老會的牧師;而入江南制造局前,傅蘭雅也是英國圣公會的神職人員。無論如何,他們都和清代基督教有關(guān),和小說的發(fā)展關(guān)系尤深。丁氏撰有《喻道傳》;傅氏本人雖不寫小說,但他開風(fēng)氣之先,在各大報刊雜志上廣征小說,有獎可領(lǐng)。至于丁韙良所撰,恐為摭拾舊聞之作,介于譯述之間,系以各種寓言在隱喻基督之道,此所以書稱《喻道傳》。全書收16 篇短篇喻道故事(

exemplum

),字字珠璣,精心巧編。丁氏自比“道旁之木鐸”,擬“曲喻斯人”,使“從罕譬而明”(《選注》上卷,第338—339 頁)。不過他的喻道故事的篇幅,每每數(shù)倍于天主教的同型敘事,所拾來源,也不止于西洋舊聞;首篇所記,即是“駱德,襄陽人”,但書中更多的卻是“泰西狄生,宦家子也”(《選注》,上卷第341 頁)。此外,前篇中人可能尚處中國,下篇則已遷至希臘某城而說之(《選注》,上卷第344—347 頁)?!队鞯纻鳌愤€有演自佛典與天主教證道故事的《分陰當(dāng)惜》(《選注》,上卷第357—358 頁)等篇,洋洋灑灑,美不勝收。

《分陰當(dāng)惜》講某紈绔子弟貪圖享樂,不惜寸陰。一夜夢游深山,夢見自己不慎掉落一潭。正欲緣樹藤攀爬出此潭之際,他看見:

有兩鼠嚙藤之根,一色白者,一色黑者,互為嚙之不休。竊慮藤被鼠嚙,勢必至于斷絕?!忠娞偕劾郏嶂?,有異香,嘗之甘且美,……[遂]忘二蟲之害為已甚也。無何,果未食竟,藤忽中折,一跌之余,方知為夢。(《選注》,1:357 )

這個故事在歐洲,曾因《圣若撒法始末》盛行而致家喻戶曉,廣為人知。不過就如《圣若撒法始末》緣自佛傳,此一故事亦出自梵籍,甚至有可能出自耆那教舊典或印度史詩如《大戰(zhàn)詩》(

Mahabharata

)等,再附會到《圣若撒法始末》,從而西傳。然而在中國,早在4世紀(jì)時,此一《空井喻》亦因鳩摩羅什(344—413)出《眾經(jīng)撰雜譬喻經(jīng)》而在史上屢見變革,如南朝宋僧求那跋陀羅(394—468)譯《賓頭盧突羅阇為優(yōu)陀延王說法經(jīng)》中的本子。譯本之外,改寫者也有之。明代萬歷、天啟時人胡文煥(生卒年不詳)刻《禪宗十牛圖》,即就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改寫成偈,云:

二鼠侵藤真百苦,四蛇圍井復(fù)千憂。

忽然咬斷藤根子,淪沒何時得出頭

這是時間上較近《分陰當(dāng)惜》的漢語文本,但丁韙良撰《喻道傳》時,想來不知,也不曉得印度佛教為《分陰當(dāng)惜》之源頭?!抖U宗十牛圖》中的本子,已經(jīng)蛻變?yōu)橹袊U宗的偈子,和宋人普明(生卒年不詳)的《牧牛圖頌》互相呼應(yīng)。丁韙良如其所題勸人珍惜光陰,一心向道。胡文煥一如丁氏,以二鼠比喻日月推移,以斷藤比喻命根斬喪。凡人應(yīng)思世為火宅,以四大、四非與四門為警;命終之后,方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基督教士中以洋人之身而投入小說寫作的重要作家,最后一位是楊格非(Griffith John,1831—1912)。楊氏并非信筆直書:《引家歸道》(《選注》上卷,第393—448 頁)這本經(jīng)典之作即經(jīng)他口授,而由沈子星(1825—?)以文言筆受之。為使一般老少皆懂,最后再請周成卿(生卒年不詳)改譯為北京官話梓行。小說寫某李氏之家雖屬小康,但妻賢子孝,倒也其樂融融??上浜罄钍铣鋈腼L(fēng)月場所,難以把持自己,致使家道中衰,自己也有家難歸,為人側(cè)目。好在他良心未泯,某日經(jīng)過一教堂,遂入內(nèi)受洗悔罪,一家方從深淵爬了出來,浸淫在重生的喜樂與望天的和樂之中?!兑覛w道》的“家”,因此有兩層意義:一為俗世之家,一為天上之家。而所謂“道”,除倫常者外,當(dāng)然亦含上帝之道。楊格非由威爾斯來華,翻譯《圣經(jīng)》之外,另撰數(shù)書,《引家歸道》是他名氣最大的一本。此書白話版的回目,已棄“回”從“章”,大有向現(xiàn)代小說邁進(jìn)的傾向。

時新小說與中國基督教小說家的出現(xiàn)

中國近代小說的形成,傅蘭雅居功甚偉。但如前述,他本人不寫小說,為配合江南制造局設(shè)局的目的,在翻譯館中也僅譯理工等科學(xué)書籍。傅蘭雅其實(shí)一心求官,但運(yùn)氣不如丁韙良。最后策杖西行,出掌伯克利加州大學(xué)的首任漢學(xué)教席。傅蘭雅在近代小說史上的功績,數(shù)年前方才經(jīng)人指出。1895年,傅氏猶在上海期間,舉辦過中國史上未曾之見的小說征文比賽,分別在《申報》《教務(wù)雜志》(

The Chinese Recorders

)、《中西教會報》《萬國公報》上以“時新小說”之名征文。傅蘭雅舉辦此一活動,絕非臨時起意。早在他征求小說之前,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和廣學(xué)會諸君子早已在各種刊物或場合中舉辦“有獎?wù)魑摹?,而且一辦再辦。1894年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舉行的一次,連康有為(1858—1927)都以“長素”的名號參加了,獲頒六等獎。這些征文活動的題目,泰半關(guān)乎基督教及其反對的中國傳統(tǒng)陋習(xí),一大目的在“醒華”或“興華”。王韜(1828—1897)、沈毓桂(1807—1907)及蔡爾康(1851—1921)等重要文化中人,俱曾出任評委。

職是之故,傅蘭雅有獎?wù)髑髸r新小說,也不過換個形式文類,賡續(xù)林樂知和李提摩太等人的征文傳統(tǒng),當(dāng)非心血來潮、臨時起意。不過“時新小說”所征之文皆有其時代性,務(wù)必指出當(dāng)時“鴉片”、“時文”和“纏足”之害,已在為社會把脈,重振中國國魂。1895年九月征稿截止,應(yīng)征的小說共有162 篇。但從如今“出土”的148 篇小說觀之,傅蘭雅的功績其實(shí)在帶動中國人自撰基督教小說的風(fēng)氣,因?yàn)橐呀?jīng)披露的148 篇小說中,十之七八都與基督教有關(guān),甚至是各地教眾的手筆。

這些小說當(dāng)然質(zhì)素不一,多半欠佳,但也有卓爾不群者,山東瑯琊人郭子符(生卒年不詳)的《驅(qū)魔傳》就是其一。此書打一開頭就從《創(chuàng)世紀(jì)》談起,但走的路數(shù)卻是《紅樓夢》開書第一回:“話說這花花世界中間有一座大荒山,山中有一個空空洞,洞中有一混世大魔王……?!薄按蠡纳健迸c“空空洞”當(dāng)然取典于上述《紅樓夢》首回,連第三回賈寶玉的渾名其實(shí)也沒放過,而且還令之帶有《西游記》第二回的妖氣。但《紅樓夢》才帶過,小說馬上取《創(chuàng)世紀(jì)》為背景,“混世大魔王”或墮落的賈寶玉旋即轉(zhuǎn)成了倨傲不恭的撒旦,繼而道是人因“食欲”而墮落,又因“色欲”而愈為不堪。待酒、色、財、氣諸魔形成,《驅(qū)魔傳》也就堂皇進(jìn)入故事,敘寫人世終為“混世大魔王”的囊中之物。當(dāng)然,實(shí)情不會簡單若此,“混世大魔王”也是上帝所創(chuàng),在人間自有上帝節(jié)制之,而且他屢犯屢敗。即使合計或化身為佛、道的偶像,又怎能奈上帝何?酒、色、財、氣的演義一開,清代傳統(tǒng)的鴉片、時文和纏足之害隨即應(yīng)聲而出,而郭子符再三強(qiáng)調(diào)能破除這些道德之害者,上帝之外,不作他想。小說繼之寫一群良官,強(qiáng)調(diào)起去鴉片、廢時文和禁纏足等等變法易俗之道(《選注》,上卷第467—483 頁)

從理論或小說寫作言之,鐘清源(生卒年不詳)的《夢治三癱小說》亦有其可觀之處。鐘氏為廣東長樂“巴色會”(Basel Mission)教友,屬信義宗。他開宗明義就讓主角自稱“任天民”,天上之民也,可見小說早已有意向基督教傾斜。全書五回,除了前后回外,殆為何以治鴉片、時文和纏足這“三癱”者。任天民稱耶穌為“大國手”,診國之醫(yī)道灼然在望。不過他所舉出的診療,在第二、三、四回中卻穿插了三篇頗為冗贅的長文,抨擊“三癱”之弊。雖然這種現(xiàn)象在古本小說如《豆棚閑話》中業(yè)已可見,卻不合傅蘭雅設(shè)下來的情節(jié)曲折等得獎要求。《夢治三癱小說》當(dāng)然落選。鐘清源依然秉筆寫來,正似同時名動清廷的公車上書,有其救國救民的精神本意,也可以說是寓懲戒與虛構(gòu)之中。待小說告罄,禮拜鐘聲響起,敘述者悠然轉(zhuǎn)醒,方知一夢千秋。所謂“夢治三癱”,此其所以,而救治國魂之道,自在其中。

夢境文學(xué)

“時新小說獎”的得獎?wù)哂? 人,傅蘭雅另外又選了13 人為“備取”,合為20 人。這20 位作者均無藉藉之名;從今天的角度看,所作或許仍難入人法眼。不過從傳統(tǒng)的角度觀之,李景山(生卒年不詳)的《道德除害傳》、望國新(生卒年不詳)和胡晉修(生卒年不詳)各自的《時新小說》、宋永泉(生卒年不詳)的《啟蒙志要》、張佃書(生卒年不詳)的《無名小說》和依愛子(生卒年不詳)的《救時三要錄》等,仍然客觀。這些小說中的角色,多為擬人化的觀念,甚而連“望國新”和“依愛子”等作者之名,亦然。小說中多數(shù)的人物,更是因此而進(jìn)入了寓言化(allegorized)的情節(jié),在“繁華市”等場所打滾。又如“費(fèi)時”等吞云吐霧之士,也在時新小說中現(xiàn)身。如此人與地,“時新小說”大多道是非待基督拯救不可。其他諸作,若非設(shè)夢為寓,便是以擬人化的方式為角色命名,推動情節(jié)。凡此種種,在中國小說史上雖非僅見,密度之高仍屬罕見。

究其原因,當(dāng)然和基督信仰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有關(guān)。不論“時新小說”或此前其他基督教或天主教的說部,其中上乘者多半是“夢境文學(xué)”或“夢中異相”(dream vision)。馬若瑟的《夢美土記》寫夢,郭實(shí)獵的《悔罪之大略》也敘夢,可窺一斑?!皦艟澄膶W(xué)”有其《圣經(jīng)》上的依據(jù):《約伯記》上說,凡人而欲通曉天機(jī),唯有透過“夢與夜間的異象”方成(33:15)?!秹裘劳劣洝纷叩墓虨榱_馬一派,但2世紀(jì)開始,天主教嘗本之而讓《賀馬的牧人》(

The Shepherd of Hermas

)昂然登場,繼而開創(chuàng)本教在圣典外與夢境文學(xué)的結(jié)合之始,各方寫手競相以“夢中異相”為“天啟”。中世紀(jì)乍臨,夢境文學(xué)又因包伊夏(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480?—524)有《哲學(xué)的慰藉》(

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之作而走上全新的道路,一路走到各國文藝復(fù)興時期。但丁的《神曲》與英國《皮爾斯的農(nóng)夫》(

Piers Ploughman

,

c

.1370—1390),都是個中代表,而反映在中國早期天主教文學(xué)中,便是《圣夢歌》(

Visio Sancti Bernardi

)的中譯了(1637)。至于在基督教的表現(xiàn)上,則無疑要以班揚(yáng)(John Bunyan,1628—1688)的《天路歷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

,1677/1684)最稱了得。

《天路歷程》最早譯于1851年,題為《行客經(jīng)歷傳》,譯者系倫敦傳道會的慕威廉(William Muirhead,1822—1900)。這個本子罕人閱讀,而且譯得也不全。時迄1853年,賓為霖(William Chalemers Burns,1815—1868)改今題重譯之,始大備而燦然,從文言、官話迄各種方言的譯本無不可見。此一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夢境文學(xué)”的代表作,一開頭便稱某第一人稱敘述者在曠野里行走,撞見路上一坑,倒頭就在“坑里睡著了”(《選注》上卷,第47 頁)!到了19世紀(jì),《天路歷程》早已變成英國文學(xué)與基督教的經(jīng)典。

方諸《天路歷程》的中譯本,郭實(shí)獵的《悔罪之大略》早十余年刊就;但所據(jù)未嘗不是普魯士類似的傳統(tǒng),何況郭氏曾加入倫敦傳道會,于17世紀(jì)的英國經(jīng)典不可謂不熟。在中國牛刀小試,想當(dāng)然爾。至于出土的148 篇的“時新小說”,我們從中更可看出《天路歷程》中譯本的影子。以依愛子的《救時三要錄》為例,第一人稱敘述者開頭便稱“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他在“新雨后,爽氣晚來”而“蟲聲唧唧”之際,便在自家小院里“不覺魂游象外”了。他夢見三位病友,無一不像班揚(yáng)的小說里的擬人化人物:“曠時”、“失業(yè)”與“費(fèi)財”。他為這三位病友而與某魔王接仗,得勝凱旋后,在蟬鳴聲中醒來,“乃黃粱一夢也”。倘就中國基督宗教的發(fā)展言,“時新小說”已在總結(jié)舊時代基督宗教的小說,也說明一個綿延三百年的傳統(tǒng)即將隨風(fēng)而逝,而新的時代自有才人出,論之者早已不乏其人,這里可不必多言強(qiáng)贅!

總之,1895年甲午戰(zhàn)敗,傅蘭雅、林樂知與李提摩太等人都有代中國救亡圖存之心,以振興中國國魂為己任。然而此時中國社會卻沒回以應(yīng)得的掌聲,令人頗費(fèi)思量。明末清初,中國天主教徒的文學(xué)發(fā)展沒有強(qiáng)如“時新小說獎”的征稿宗旨,不過他們也未嘗沒有救明朝于不墜的其他舉措!即使由明入清,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傳教事業(yè)均在拯救個人靈魂,但此一教會論述同樣亦有喚醒中國國魂的渴盼,否則傅蘭雅也不會在清末征選“時新小說”了!梁啟超(1849—1916)七年后鼓吹“新小說”,幾乎便在承襲傅蘭雅的遺緒,希望藉小說界自我革命,可以一新中國,振其魂魄。新的時代,新的世界,已悄然在望。

猜你喜歡
小說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jīng)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明代圍棋與小說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小說也可以是一聲感嘆——《寒露寒》導(dǎo)讀
将乐县| 剑河县| 浙江省| 诸暨市| 丹凤县| 宝山区| 汤阴县| 姜堰市| 称多县| 黑龙江省| 甘孜县| 安泽县| 石台县| 新野县| 南乐县| 蓬安县| 大英县| 峨眉山市| 龙里县| 旺苍县| 汝城县| 南澳县| 兰考县| 奉新县| 五台县| 江达县| 连城县| 徐州市| 大关县| 左权县| 定陶县| 铅山县| 兴海县| 西城区| 香港 | 山东省| 双鸭山市| 邹城市| 名山县| 乐清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