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晟 張明浩
(1.江蘇師范大學 傳媒與影視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2.北京大學 藝術(shù)學院,北京 100871)
后疫情時代,電影創(chuàng)作需要與時俱進?!拔覀冃枰泵鏋?zāi)難,以影像的形式記錄這場災(zāi)難中勇于犧牲、敢于奉獻的英雄們,他們的很多事跡為我國類型電影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現(xiàn)實基料與靈感來源?!惫蚀耍灀P疫情期間的英雄,塑造平民英雄與拯救者似乎成為后疫情時代災(zāi)難電影或疫情題材電影的重要與關(guān)鍵題材。
《我不是藥神》是2018年暑期檔大熱的一部現(xiàn)實題材電影,影片一上映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影片中程勇這一拯救者形象更是“圈粉無數(shù)”,極具共鳴性、共情性與現(xiàn)實性,具有極強的研究價值。而作為經(jīng)典影片的《辛德勒的名單》似乎可以代表西方電影拯救者的形象。本文將通過對兩部影片主人公的對比和分析,探究中西方構(gòu)建拯救者形象背后蘊含的歷史態(tài)度和文化觀念,從拯救者類型概述、拯救者形象特征、拯救者形象異同、拯救者的文化背景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中國電影的拯救者類型大體可分為傳統(tǒng)革命英雄拯救者和平民拯救者。
第一種拯救者類型是傳統(tǒng)革命英雄拯救者。植根于中國紅色經(jīng)典文化與革命文化等文化資源,在中國電影史上尤其是在“十七年”與“文革”期間曾涌現(xiàn)出不少革命英雄與民族拯救者人物形象,他們大部分不僅在形象塑造上立體高大,在道德觀念上也趨向完美,他們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為了民族和人民的生存發(fā)展,不計個人得失,具有強烈的犧牲和奉獻精神。例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董存瑞》中的董存瑞,《地道戰(zhàn)》中的高傳寶,等等。
第二種拯救者類型是平民拯救者。相對于十七年時期的傳統(tǒng)革命拯救者,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的拯救者,都是“接地氣”的,具有共情性的平民人物。這種人物形象設(shè)置邏輯與時代發(fā)展有關(guān),也與市場經(jīng)濟下受眾共情式消費訴求有關(guān)。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將當下的平民拯救者細分為以下幾個詳細類型。
一是執(zhí)行特殊任務(wù)、身兼國家特殊職業(yè)的平民拯救者。此類拯救者雖然不如為革命浴血殺敵的拯救者一般“為解放而奉獻”,但是他們卻是平民拯救者中最為“不平民”的英雄:他們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他們也面臨著極為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他們甚至要為特殊任務(wù)而奉獻生命?!稇?zhàn)狼2》《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部分“新主流”大片之中均有涉及此類拯救者形象,他們有個性,甚至有的時候不聽組織安排(如《戰(zhàn)狼2》中的冷鋒),但是他們?yōu)楸Pl(wèi)祖國安全默默奉獻,甚至至死不能留名于世。
二是職業(yè)英雄。此類平民拯救者多從事航空、醫(yī)療、消防等工作,工作危險性低于執(zhí)行特殊職業(yè)的軍人們,但是工作也關(guān)乎人民生命。他們從日常職業(yè)之中體現(xiàn)出人性光輝,用職業(yè)精神、專業(yè)能力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拯救眾人。《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等影片之中的拯救者、“逆行人”均為此代表,《中國機長》中的拯救者們甚至表露出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生命共同體”精神價值觀念。
三是為祖國某一重大歷史活動時刻而奉獻的“無名”平民英雄。此類平民拯救者,拯救的已經(jīng)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具體的人了,他們并沒有進行真正上戰(zhàn)場、殺敵,或者真正救死扶傷。但是他們卻依靠自己的技能,在祖國重大歷史活動時刻,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拯救的是一種形而上的抽象精神層面的民族面貌與民族氣魄。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之中為升旗儀式而連續(xù)工作的幕后人員,為統(tǒng)一回歸時間而不斷努力的公職人員,為國家建設(shè)而默默奉獻的科研人員,等等,他們都是歷史的推動者,更是祖國的、民族的、人民的“拯救者”。
四是普通的平民拯救者。此類人沒有像醫(yī)生、護士、乘務(wù)人員等一樣涉及人民、服務(wù)人民的公職職務(wù),基本工作并不涉及服務(wù)、公共醫(yī)療等行業(yè),但是他們卻可以在關(guān)鍵時刻拯救眾人,甚至舍棄自己利益以惠眾人。比如《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他便是在近乎達到理想生活(成為日子過得不錯的小老板)后,選擇放棄了以往的生活追求,而轉(zhuǎn)身營救眾人,舍己為人,最終拯救一個特殊群體。此種以一人之微薄之力改變眾人、拯救眾人的行為,無疑是高尚且偉大的,這種英雄成長敘事方式,也必然更為貼合當下受眾的心理消費訴求。
五是底層甚至是邊緣群體的平民拯救者。此類人一直處于被鄙視的邊緣,但是在危險來臨之前,他們依然能夠展現(xiàn)出博愛、關(guān)懷等人性大義,不惜犧牲自己以拯救他人。例如《金陵十三釵》中的妓女形象,妓女歷來是被世俗所唾棄和不齒的,可就是這些低若塵埃的風塵女子,為了保護年輕的女學生不受日軍的侵害,最終以一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慷慨赴死,彰顯出人性之善。
西方人強調(diào)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所以在電影上注重表現(xiàn)拯救者形象的個人英雄主義。從總體上看,西方的拯救者形象主要包括美國超級英雄和平民拯救者。
第一種拯救者類型是美國超級英雄。此類超級英雄形象存在于好萊塢超級英雄系列電影中,超級英雄形象被塑造成拯救世界與蒼生的救世主。如影片《鋼鐵俠》《蜘蛛俠》《超人》等。首先,超級英雄具備超出常人的能力,過目不忘、刀槍不入、飛天遁地、穿越時空是他們的基本技能;其次,強烈的個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是他們的顯著特征。在超級英雄電影的結(jié)尾,導演往往會套用“最后一分鐘營救”的敘事模式——主人公在最后一分鐘從天而降,將大局逆轉(zhuǎn),斬殺敵人,拯救眾人,成為英雄。此種模式可以充分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滿足受眾的身份想象,并且可以給予觀眾視聽極大的震撼,促使受眾完成一次“想象力消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美國超級英雄電影之所以能夠一直受歡迎,其原因就在于它既可以滿足受眾“視覺奇觀消費”,又可以滿足受眾內(nèi)在“共情式消費訴求”。國內(nèi)其實也應(yīng)該嘗試進行“超級英雄”式人物形象塑造,以豐富當下電影產(chǎn)業(yè)格局。從2020年國外打造的充滿西方想象的《花木蘭》來看,中國式超級英雄在國外人們的視野里,應(yīng)該還是比較期待的。我們借此思考,中國電影或許可以利用打造中國式超級英雄(如哪吒、花木蘭等),走向世界。
第二種是平民拯救者。他們往往足智多謀,能力超群,能夠在同齡人中顯示出自己卓越的才能,在關(guān)鍵時刻拯救眾人;又或是出身平平,天賦不高卻始終為了自身的幸福和未來不懈奮斗,最終獲得成功,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拯救自己。例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他蒙冤入獄,但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在獄中獲得了獄友的尊重和獄長的重用,并且在獄中一直運籌帷幄,在逆境中成長,最終依靠自己的毅力與努力逃出監(jiān)獄,重獲新生。又如影片《阿甘正傳》中的阿甘,阿甘天資愚鈍,與同齡人相比甚至顯得更為呆頭呆腦,但他堅信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他“拯救”(見證)了很多歷史瞬間:“拯救”了黑人,“拯救”了總統(tǒng),“拯救”了“外交”。更為重要的是,“奔跑”的他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為百萬富翁,并收獲真正的愛情,成為人生贏家,拯救了“自己”。而如果結(jié)合當時影片上映時美國獨特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看,我們還可以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阿甘”,還通過其獨特的意識形態(tài)與傳達方式“拯救”了當時部分迷茫的美國大眾。
在當下社會文化中,程勇這一人物形象可謂社會文化議題中的“中年油膩大叔”,但影片的精妙之處也便在于此——將一個飽受家庭、社會、生活等多重摧殘下的“中年大叔”(甚至一開始有點自私、猥瑣)變?yōu)椤熬仁烙⑿邸?。以此,筆者將從人物形象平民化、人物性格的復雜化、情與法的沖突三個方面來分析程勇平民拯救者形象的特征,以此嘗試窺見影片人物塑造的內(nèi)在邏輯。
1.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平民英雄通常以一種普通人的面目置身于人群之中,往往毫不起眼甚至有點“討厭”,甚至帶有泥土的味道。但在危難來臨之際,平民英雄卻經(jīng)常可以展現(xiàn)出超出常人的人格品質(zhì)和英雄化特征。平民化的身份和性格反而能襯托出他們高大的英雄形象。而程勇正符合平民英雄的特征,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程勇的人物類型也與筆者第一部分中所講的中國平民拯救者的類型相符合。程勇代表著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被生活所累的平凡人,生活的重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保健品生意已經(jīng)慘淡到讓他房租都交不起的地步,前妻要帶著兒子遠赴美國,老父親又急需錢動手術(shù),無論在事業(yè)和家庭上他都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不僅如此,他還有大部分人所共用的特質(zhì)——追求安穩(wěn),遇事害怕連累自己。其性格上也存在很多的缺點:貪財好色、邋邋遢遢,脾氣暴躁有著家庭暴力的傾向。
可是隨著電影的推進,程勇身上也逐漸體現(xiàn)出人性閃光的地方。雖然起初賣藥是為了牟取私利,但他不賣假藥,挺身而出戳穿張長林的騙局;當他目睹呂受益的死后,決定再次出山前往印度,為白血病人開辟生命通道。所以,從整體來看,程勇的形象平民化傾向十分顯著,真實可信而又具有感染力。
2.人物性格的復雜化
雨果在《〈克倫威爾〉序》中曾說道:“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中的人物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眾所周知,人無完人,現(xiàn)實中至善和至惡的形象是不存在的,天使和惡魔同時誕生。性格是人物的靈魂。程勇的性格具有善惡交融的復雜性。貪財是程勇人性中的弱點,起初程勇是為了牟取私利才走上走私藥品的道路,可是在影片的結(jié)尾,程勇甚至散盡家產(chǎn),不惜虧本售賣藥品來拯救病人的生命。好色是程勇另外一個弱點。程勇一直貪戀劉思慧的美色,并想通過送她回家并對其圖謀不軌,劉思慧對此也心照不宣并想借機來報答程勇。程勇面對美人的投懷送抱顯得十分開心,可是當程勇看到思慧的女兒后,一把將思慧推開,小女孩似乎喚醒了程勇的良知,他不允許自己對一位善良的母親做出這種乘人之危的事情。在程勇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和人性的陰暗面相結(jié)合,人物性格呈現(xiàn)復雜化的特點。也正是這種交錯、斑駁的復雜人物性格,將程勇此人的人物真實性與崇高感塑造了出來,促使受眾產(chǎn)生認同,達到共情。
3.情理與法理沖突下的“平民”英雄
情與法作為一對二元對立的“矛盾”,對于人物心理塑造與人物形象刻畫具有重要作用。情與法的沖突在程勇的身上體現(xiàn)得十分深刻。影片也正借助于此,成功將程勇這一“中年油膩男”,轉(zhuǎn)化為了舍己為人的平民英雄。
情與法的沖突在程勇身上經(jīng)歷了兩次,這兩次分別指向兩種人物品格。
第一次為程勇因法而舍情。程勇因為懼怕法律、追求安穩(wěn)而舍棄團隊、舍棄集體,此情節(jié)直接將程勇推到了人物弧線的最底層——作為一個團隊的發(fā)起者,甚至是把眾人“拉下水”的罪魁禍首,自己首先退隊,不顧集體安危,只求自保的行為,無疑會使長期生活在集體精神下的人們產(chǎn)生鄙視心理。此處,程勇是不仁義的,但也是真實生活的寫照。
第二次為程勇因情而舍法。程勇最終被朋友感觸,并且在得知藥品背后不當操作后,決定放棄“美好生活”,鋌而走險,販賣藥物,且不惜往里搭錢……此種行為,一是與他原來性格產(chǎn)生了明顯對比,二是與他追求的生活形成鮮明沖突,但也正是這種生死存亡下的選擇,才彰顯出程勇的魄力與勇氣。
由是,情理與法理、民心與法律的沖突愈演愈烈,情與法的交鋒成為橫亙在銀幕上的一道難題。也正因如此,影片中的程勇才表現(xiàn)出一種真實性與現(xiàn)實感。
《辛德勒的名單》以二戰(zhàn)為背景,從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視角塑造了辛德勒這一平民英雄拯救者形象。筆者將從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時代背景三個方面來分析辛德勒平民英雄拯救者形象的特征。
1.人物形象的精英化與英雄化
首先,辛德勒擁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與卓越的社交才能,精英化的人物形象凸顯。與程勇的“小市民”形象相比,辛德勒更像是一個“天生”的英雄。影片開頭運用10個特寫鏡頭對辛德勒出場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壕抡麧嵉奈餮b,筆挺有力的領(lǐng)帶,光亮奪目的納粹勛章……一位衣冠楚楚、錦衣玉食的納粹商人形象映入觀眾的眼簾。在納粹軍官的高端酒會上,辛德勒又展現(xiàn)出八面玲瓏的一面。辛德勒尤其善于把握納粹軍官貪財好利的人性弱點,通過不斷地利益輸送使自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迅速轉(zhuǎn)變?yōu)榧{粹身邊的紅人,并由此獲得了許多大額的軍方訂單,這里也為后面辛德勒拯救猶太人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
其次,辛德勒英雄化的人物形象凸顯。從拯救者類型來看,辛德勒是屬于美國平民拯救者——以一己之力對抗納粹極權(quán)。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行動完全是一種自覺自發(fā)的行為,他并不是被迫走上拯救這條道路上的,也不受任何物質(zhì)利益的驅(qū)使,而是在目睹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殘酷屠殺后,不僅有視聽感官上的震撼,還有作為納粹分子的一員對于血腥暴行內(nèi)心產(chǎn)生的罪惡感,其義舉完全可以說是從個人角度出發(fā)為法西斯救贖。或許當時辛德勒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善舉能夠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他憑借自己未曾泯滅的良知和悲天憫人的情懷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贊歌。
2.人物性格的神圣化
辛德勒的人物性格被神圣化,彰顯出辛德勒身上深切的普世情懷。影片中阿蒙與辛德勒的人物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二者人物性格展現(xiàn)“獸性”與“人性”的對立。一方面,阿蒙仇視猶太民族,瘋狂屠殺猶太人,將集中營視為自己的獵場;另一方面,其又對猶太女仆海倫產(chǎn)生不能自已的愛慕之情,情感與意志的沖突使他羞于將感情公開,阿蒙的人物性格呈現(xiàn)獸性暴虐的特征,戰(zhàn)爭導致個體人性的扭曲以及情感世界的異化在阿蒙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反觀辛德勒卻不同于泯滅人性的殺人惡魔阿蒙,他人性中閃耀著絲絲“神性”的光輝。辛德勒雖是一個納粹軍火商,但他本性并不壞,對猶太人沒有偏激的種族歧視和仇恨。在后期辛德勒明明可以依靠軍火生意賺得盆滿缽滿,可他拒絕成為納粹的劊子手,故意調(diào)偏生產(chǎn)機器的系數(shù)致使軍火工廠七個月內(nèi)沒有為納粹造出一發(fā)合格的炮彈。不同于慘絕人寰的集中營,辛德勒的工廠成為猶太人歡樂的天堂,人民在這里安居樂業(yè),載歌載舞。辛德勒不僅會為猶太情侶舉辦婚禮,同時還會在周五時提醒工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進行猶太禱告,工廠內(nèi)完全是另一番其樂融融的幸福景象,辛德勒猶如上帝一般庇佑著猶太人民免受苦難。
3.戰(zhàn)爭背景下彰顯人性之善
《辛德勒的名單》故事背景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期的德國,納粹軍國主義分子信奉極端民族主義并鼓吹種族優(yōu)劣論,宣稱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卑劣的民族,將猶太人視為“老鼠、毒蟲、瘟疫”,懷揣著種族仇恨對猶太人進行慘無人道的迫害。白色恐怖的陰影似一把利劍時刻懸在猶太人的頭頂,整個二戰(zhàn)期間約有600萬名猶太人遭受屠戮。在納粹極權(quán)主義的高壓下,辛德勒不顧自身安危將自家工廠變成猶太人的避難所,奔波于納粹與工廠之間,傾盡家產(chǎn)地保護猶太人,在秘書斯特恩統(tǒng)計最后的拯救名單時不停喊著“不夠、不夠,再加點,再想想還少了誰”。辛德勒共計保護了約1100名猶太人,可他卻依然心懷愧疚反思自己為什么不能為猶太人再多做些什么,甚至在被迫逃亡之際仍眼含熱淚地向斯特恩懺悔:“我本可以救更多人出來,這枚納粹純金別針至少還能換兩個,他們會給我的,我本可以做得更多……”辛德勒已竭盡所能地付出全部,他的善舉與納粹的暴行形成鮮明對比,充分彰顯其在戰(zhàn)爭背景下的人性之善。
1.善良的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兩位拯救者都具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zhì),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程勇和辛德勒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都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只是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所作所為都是一樣的:拯救鮮活的生命,賦予人民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兩位拯救者的義舉充分彰顯博施濟眾、救困扶難的英雄形象,這也是他們備受尊重的重要原因。
第二,程勇和辛德勒都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肮胖⒋笫抡撸晃ㄓ谐乐?,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晁錯論》)兩位拯救者在陷入困窘境地之時,往往毫不畏懼,并最終依靠自己不屈的精神戰(zhàn)勝困難。程勇在面臨警察追查違法“假藥”時,仍然不放棄為病人提供救命藥;辛德勒在面對納粹懷疑之時,總能機智地躲過納粹軍官的追查,在極度危險的境遇下化險為夷,不斷憑借自己的努力拯救猶太人民。
2.人性的復蘇
兩位拯救者的形象都有一個從“小惡”到“大善”的轉(zhuǎn)變,展現(xiàn)出人性復蘇的過程。兩位影片中的主人公——辛德勒和程勇在影片開頭都是以負面的人物形象出現(xiàn)的,都體現(xiàn)出人性中貪婪、自私的一面??墒请S著電影的推進,殘酷的現(xiàn)實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的正義感,促使他們?nèi)诵缘霓D(zhuǎn)變并做出偉大救贖的行為。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借助電影來對當下醫(yī)療體制進行了一次反思,塑造出程勇這一拯救蒼生的“藥神”形象。程勇也是從一個世俗的小市民逐步變成受人尊敬的“藥神”的。最初程勇窮困潦倒、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形象與最后散盡家財、堅守良知的“藥神”形象形成強烈反差,在醫(yī)療體制出現(xiàn)明顯漏洞時,程勇這一小人物也能夠為了保護患者集體的利益,敢于和不合理的制度和利益集團相抗爭,同時具有強烈的犧牲精神。影片對于程勇性格的塑造表現(xiàn)出對人性的深度挖掘,不得不說,“神性”與“人性”的共存使得程勇這一“藥神”形象血肉豐滿,而從“人性”到“神性”的過程,也是其人性復蘇的過程。
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導演借助影片對二戰(zhàn)時期德國納粹分子的暴虐行徑進行了深刻反思,塑造了辛德勒這一救世主形象。辛德勒在全片中的人物性格也并非一成不變的,他在影片的開始也被塑造成一個唯利是圖、好近女色的商人形象。然而就在他策馬山頭,目睹紅衣小女孩的悲慘境遇后,那一抹溫情的紅色徹底觸動了辛德勒的良知,他開始承擔起拯救猶太人的使命,人性“復蘇”。“也許這就是美國人眼中的英雄形象足以令世界肅然起敬的原因,因為他更趨近于普通,趨近于真實,他有自己的缺點,有鮮活的喜怒哀樂,是一個活生生的形象。”
1.拯救生命與拯救人權(quán)
辛德勒和程勇在拯救類型上也有不同。程勇拯救的是病人的生命,而辛德勒拯救的是人權(quán)。對于慢粒性白血病患者來說只能靠吃藥來延續(xù)生命,程勇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延緩生命,延續(xù)生的希望。在納粹的極權(quán)主義之下,猶太人的人權(quán)受到極大的侵犯,在納粹軍人眼中,他們只是一串編號,不具備人權(quán),沒有民主和自由。當辛德勒目睹猶太人不斷被屠殺的慘狀后,不忍心再看到他們的人權(quán)受到侵犯,而他要做的就是還給猶太人自由和民主的權(quán)利,這與西方“天賦人權(quán)”的文化背景也是相符合的。
2.孤膽英雄和群像塑造
辛德勒被塑造成深入虎穴的孤膽英雄,拯救猶太人的過程大部分都是自己單打獨斗,并不依靠幫手和助手。辛德勒憑借納粹商人的身份巧妙地周旋于納粹利益集團中,與納粹軍官斗智斗勇。例如,為了保護集中營的孩童,辛德勒急中生智,編造出需要用他們手指來打磨45毫米口徑彈殼內(nèi)壁的借口,將他們帶回工廠免遭迫害。
在《我不是藥神》中,不僅塑造了程勇平民拯救者的形象,還對以程勇為首的拯救者團體中的每個人都有栩栩如生的描繪:嘗盡世態(tài)炎涼的單身母親劉思慧;面冷心熱,頂著一頭殺馬特造型的黃毛彭浩;遇事謹小慎微,畏畏縮縮的呂收益和劉牧師。他們中的每個人都來自社會底層,擁有各異的身份、職業(yè)和性格,然而命運卻將這些毫不相干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個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拯救者團體成員分工明確,各自負責購買藥品、宣傳藥品、運輸藥品、出售藥品等不同環(huán)節(jié),相互之間的配合也顯得默契十足。此外,拯救者團體成員疾惡如仇,具有極強的正義感。程勇帶領(lǐng)大家一同挺身而出,大鬧假藥銷售會,當場拆穿了張長林卑劣的騙局,直教人拍手稱快。可以說,平民化的群像塑造不僅鮮活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社會中人生百態(tài),同時傳遞出影片深切關(guān)注底層人民疾苦的憂患意識和人文關(guān)懷。
3.平民階層與精英階層
辛德勒和程勇在所處階層上也有不同,辛德勒屬于西方精英階層,而程勇則屬于中方平民階層。中國平民階層深受俠義文化的影響,思想中普遍推崇“行俠仗義”“見義勇為”“深明大義”“舍生取義”等價值觀念。義即道義,不僅是一種存在于社會中的倫理道德,同時對于人們行為規(guī)范具有指導意義。在《我不是藥神》中,程勇游走于法律邊緣,販賣藥品本身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是一種不義的行為??稍诜梢?guī)則存在明顯問題、情與法存在強烈沖突之時,程勇能夠站出來對抗不合理的制度,為白血病患者延續(xù)生的希望,這使得“賣假藥”本身這樣一種不義的行為反而增添了幾分俠義的光輝。
美國精英階層認同的是精英文化:強者需要保護弱者。辛德勒代表的則是西方的精英階層,精英階層是具有自我優(yōu)越感的,精英主義認為唯有精英階層才能夠創(chuàng)造和領(lǐng)導文明。在西方影視作品中拯救者和英雄的形象鮮有被塑造成像程勇那樣猥瑣貪財帶有世俗氣息的小市民。試想一下,如果把程勇置身于辛德勒的處境:第一,他沒有足夠的財力和身份,一個底層小市民首先是無法接觸到上流階層的,更別提去賄賂軍官且沒有能力去拯救猶太人。第二,他在自己溫飽還沒有解決的窘迫境遇下還考慮到保護別人、拯救別人,顯然是不合理的。
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極深,儒家思想也在悄無聲息地影響塑造著中方拯救者。在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曾經(jīng)歷過不斷的演進與再闡釋,結(jié)合當下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而言,我們大體可以概括出儒家思想的幾個要點:一是要有集體意識,家國觀念;二是要恪守孝道,敬愛長輩;三是要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多幫助有需要的人;四是要知禮節(jié),遵守道德準則……總之,儒家思想不僅強調(diào)個體要注重內(nèi)在品行與道德的修養(yǎng),以集體利益和家國利益為重,而且勸導人民應(yīng)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擔當,要有舍己為人的奉獻品質(zhì)。
而西方拯救者則帶有人文主義思想。中世紀的歐洲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與君主獨裁統(tǒng)治的壓迫,腐朽、封閉、落后的思想長時間束縛著個體的自由發(fā)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觀念,比如盧梭“天賦人權(quán)”的觀點就與“神賦人權(quán)”“君賦人權(quán)”等傳統(tǒng)觀念針鋒相對,充分表達出對個體權(quán)利的尊重和思考。如今,西方對于個人主體的強調(diào)更為明確、突出,無論是西方對私有財產(chǎn)的保護制度,還是西方(如美國)的大選等。似乎整個西方文化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這種個體權(quán)利觀念的影響。
中方拯救者在價值觀念上主張集體主義和利他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之中,從《禮記·大學》中我們便可以窺探到集體主義的蹤跡:“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薄靶奚睚R家”僅僅屬于個人修行,“治國平天下”才是終極目標,沒有國,何來家,個人的發(fā)展是為了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有時候為了集體和國家利益犧牲個人也是在所不惜的。程勇的結(jié)局是具有奉獻和犧牲精神,雖然觸及了法律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但在集體主義的語境下他的責任和義務(wù)就是保護國家和百姓,以自我的犧牲觸動國家醫(yī)療體制的改革,呼喚社會對底層人民的關(guān)注。
西方拯救者在價值觀念上表現(xiàn)為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是平等、自由、民主精神的個體性表達。個人主義尊重個體的個性化表達和理性獨立,并將個人價值的意義推向頂峰,認為一切價值都可以為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而讓路,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才是生命價值的意義。這與中方個人服從于集體的價值觀念截然相反。辛德勒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以一己之力拯救危難之中的猶太百姓。西式拯救者受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具體表征可概括為:張揚個性且有獨立的人格,具備卓越的領(lǐng)導才能,存在可供挖掘的潛力,面對困難有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的能力等。
英雄不分時代,時代需要英雄。后疫情時代更需要塑造英雄的作品?,F(xiàn)實題材作品是塑造平民英雄的有效途徑,但塑造英雄也不能局限于此,還要嘗試“中西融合”:模仿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的同時保持本國現(xiàn)實題材特點,將想象與現(xiàn)實進行二元融合,以此在滿足受眾視覺奇觀、夢幻空間消費的同時,滿足受眾身份認同、情感共鳴的內(nèi)在消費訴求。
立足當下,人物是電影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如上的文本對比,我們或可簡單為今后英雄人物塑造提出些許建議:一是人物要有弧度,要有“英雄成長”過程;二是人物要立體,要有趣味性、現(xiàn)實生命力和代表性;三是人物要貼近現(xiàn)實,能夠傳達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著眼未來,通過挖掘中外電影拯救者形象背后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背景,我們可以在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進程中有的放矢,具體分析,以此促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